崔琰逝世的消息,很快便从太学内传了出去,最先就是传到了刘衢的身边,正在看着邯郸淳新作的刘衢,瞬间失去了笑容,他愣住了,随后便是朝着太学冲了过去。
公羊的第三位大儒逝世,最为痛苦的,大抵还是那些公羊的大家们,而最令人担忧的是,公羊出现了一个断代,在何子之后,袁子接替了这个位置,在袁子之后,崔琰又接了他的位置,可是在崔琰逝世之后,好像就没有谁能再接替他的位置了,崔琰有两个弟子,一个乃是刘懿,一个乃是当今天子。
刘懿整日忙着朝政,大抵是抽不出时日来率领公羊的,率领公羊可是要时常出去与他人辩论,刘懿的水准,也比不上崔琰,作为公羊之大儒出场,极有可能掉了庙堂乃至公羊的颜面,好在其他学说也没有趁着这个时候对公羊发动攻击,倒不是说他们都是正人君子,不想趁人之危。
就是怕将公羊逼急了,某个人会从上位上跳下来与他们开始争辩,那就祸事了。
刘衢是最为难过的,抱着师君的遗体,这个身高九尺的壮汉,也是忍不住的流下了泪,可是,无论他如何嘶吼,也没能将师君从另外一个世界里叫回,刘衢痛哭了整整三天,在这期间,一直都是不吃不喝,崔琰待他很好,可刘衢始终都没能成为让师君满意的人,崔琰常常看着他叹息。
崔琰离去,而下一位最有可能成为公羊大儒的,乃是正在贵霜的曹冲。
曹氏五虎,各有千秋,一虎与倭,虽失去了王位,可还是有着侯爵,他也是在帮着当地的郡守,进行教化宣扬,这些年里,也算是做出了不少的事情,宁州的诸多官吏,对他都是赞赏有加,据说,他还迎娶了几个当地的女子,很大的减轻了倭对大汉的那种抗拒,在大汉开化倭岛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另外一虎在扬州,虽说这虎做的事情让天子不大满意,可凭心而论,他在扬州做的还是不错,扬州如今的迅速发展,当然是离不开他的治理,一虎与北军,据说,他有望能在将来指掌北军,成为这支大汉最强大的军旅的统帅,一虎在庙堂,在诸葛令公的麾下,也成为了庙堂里不可小看的人物。
最后一虎,名声最大,如今却是在贵霜,诸葛令公似乎是将贵霜当成了一个大汉未来能臣的培养所,诸葛恪,曹冲,诸葛瞻,司马孚,程延,袁侃,王基,何谏,石苞,周不疑,许允,崔赞,张雄,闻人声等年轻人都被送到了贵霜,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日后的庙堂脊柱,是会接替如今的这一代人。
其中不少人都是能臣之后,如诸葛亮之子,故三令司马懿之弟,程昱之子,闻人公之孙,诸葛亮的想法显然就是要通过贵霜来磨砺这些年轻人,对了,如今是要唤作贵州的,将这些人分别安排在了各地,担任太守,希望他们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来,其中如今最为出色的便是曹冲。
当然,其余几个人也是不差,有些人也犯下了错误,不过,有北军在一旁,什么错误倒也是能够压得住,诸葛亮不愿意让他们祸害大汉,便让他们去...吸收些经验,希望他们能够早些成长起来,诸葛亮这样的实际培育法很不错,曹冲在远离庙堂之后,也是展现出了自己的峥嵘。
他原先的名气就很大,他可是四科全冠啊,大汉这么多年,唯独出过两个如此的人物,他便是其中一个,而在赶到了他所要治理的昌郡之后,他又迅速发挥出了自己在治政方面的天赋,首先就是文教,通过迁徙,乃至是奖赏,迅速的破坏了原先的制度,当然,这些东西根深蒂固,并不是能轻易就可以破坏的。
不过,迁徙还是颇有见效,通过打乱他们的固定的生活领域乃至生活方式,来争取改变这里的情况,他没有选择与其他人一样的办法,其余众人,都是通过与当地的旧贵族妥协,获得他们的帮助,方才进行诸多的革新,想要一步一步的改变,而曹冲不同,他是大刀阔斧的,先是从北军借了一千人马,随后开始了他较为暴力的诸多手段。
曹冲看起来很是年幼,脸上带着些稚气,很是清秀,笑起来更是英俊,只是,这外表常常会让人忘记,他是个治公羊的。
公羊的治理方式下,不存在妥协,尊王攘夷,今日是也,曹冲对于这样的机会非常的兴奋,公羊一生的追求都是教化更多的土地,尊王攘夷,按着他的想法,强行抹掉旧贵族所带来的影响,又进行迁徙的诸多办法,硬生生的改变了这里的情况,比起其他地区,昌郡是一马当先的。
其中自然也没有缺乏暴力的冲突,可曹冲不在意,他抹掉脸上的血迹,带着昌郡迅速走向了发展,就是这样的手段,才能让他鹤立鸡群,显得格外出色,庙堂众人对于他的行为也是赞叹不已。
他在听闻崔琰的死讯的时候,心里同样的痛苦,崔琰并不是他的师君,可是,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同道之人,如今,曹冲必须要独自领着公羊,继续前进了,曹氏五虎,每一个都走在了不同的道路,这样皆然不同的五个人,竟然是兄弟,这实在是令人惊讶,众人也开始效仿曹公教育子女的方式,自然也是希望自己的家门能够更加的兴盛。
甚至,曹公的第三代传人,唤作曹睿的,在今年正式担任张掖太守的位置,成为了两千石,曹氏已经接替了袁家,成为了大汉最为显赫的一个大家族,只是他们没有一个处于高层的三令,若是再出个曹姓的三令,那这第一世家,便名副其实了。
坐在尚书台内,诸葛亮看着面前的孙权,两人都没有开口,他们这次前来此处,乃是有要事商议,这件事,在之后还需要侍中台大臣们进行表决,可是在现在,也还只是诸葛亮的一个想法而已,故而,他将孙权叫了过来,两人一同商议,诸葛亮已经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孙权。
他希望能让蒯越,陈琳这两位大臣离开庙堂,告老还乡,他只是刚刚说出了这个想法,孙权看向他的目光便有些古怪了,看了他许久,也不曾开口,沉默了许久,诸葛亮方才开口说道:“我让他们离开庙堂,并不是与他们有什么仇怨,我知道,如今庙堂都将朝中大臣分成了各个势力,可是我向来就不是如此。”
“我们都是天子之臣...我对任何人,也都是一视同仁的,我之所以让他们离去,是因为他们的年纪,他们的年纪都太大了,已经不大适合这个庙堂了,我希望能从贵霜接回两个年轻后生,来取代他们的位置,进行磨砺,我们都老了..这些后生,迟早都是要接过我们的位置的...”
诸葛亮自从听完贾公的教诲,便对于培养下一代的事情格外的用心,这孙权是知道的,可是他还是有些迟疑,他说道:”诸葛令公,我是相信你的,你是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可是庙堂大臣大抵是不会这样认为的,蒯越与陈琳,都被认为是胖令公的人,而令公要换掉他们,这无疑会引起众人的抗拒。“
“抗拒?”,诸葛亮很是平静,“那孙仆射也是不愿意了?”
“并非如此,令公莫要误会,我只是为令公担忧罢了,令公如此作为,只怕会被他人认为是攻伐其他势力,妄图独尊庙堂啊...我是怕令公无端的遭受这些...”
孙权还没有说完,诸葛亮便开口说道:“我不需要他人之评价,我也不曾在乎过他人是如何评价我的,我问心无愧便是,他们的确是不适合继续待在庙堂里,我知道陈琳在不久前方才与我的弟子闹出了矛盾,可我并不是因为这个,我可以自己去找他们,向他们说清楚。”
孙权没有再劝,思索了许久,方才问道:“那阁下希望将哪两位调回庙堂呢?”
“司马孚与曹冲。”
“嗯?”,孙权瞪大了双眼,摇了摇头,“这就更加难办了,司马孚向来与令公交好,甚至将令公视为师君,而曹冲,又曾受过阁下的教诲...令公就是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也该明白,完成这件事,就是需要他人的想法,只要庙堂群臣不多想,此事才能做好,不然,就是你我应允了,也是没有办法的。”
“唉...”,诸葛亮站起身来,目光深邃,孙权都不大敢与他对视,诸葛亮已经明白,孙权是不会帮助自己的,孙权这个人,看人的目光很准,唯独看不清他自己,整个庙堂里,孙权大概是最能识人的,只要是他认识,或者有所了解的人,他都能给出一个精准的评价,奈何,对于他自己,却没有对他人那样的认识啊。
“既然如此,那我只能去通过朝议了...”
孙权大惊,通过朝议来罢免侍中台大臣,诸葛亮的名望放在这里,只怕朝议里的那些大臣们,大多都是会赞同诸葛亮,如此一来,他或许还真的能废了两位侍中台大臣,孙权连忙站起身来,“令公!不可!如此一来,只怕会引起庙堂动荡,若是引起了两方的争执,对国不利。”
诸葛亮皱着眉头,并没有开口,而最能识人的孙权心里明白,已经有了决定的诸葛令公是劝不动的,只怕,侍中系与尚书系之间,要爆发一场无形的战争了。
公羊的第三位大儒逝世,最为痛苦的,大抵还是那些公羊的大家们,而最令人担忧的是,公羊出现了一个断代,在何子之后,袁子接替了这个位置,在袁子之后,崔琰又接了他的位置,可是在崔琰逝世之后,好像就没有谁能再接替他的位置了,崔琰有两个弟子,一个乃是刘懿,一个乃是当今天子。
刘懿整日忙着朝政,大抵是抽不出时日来率领公羊的,率领公羊可是要时常出去与他人辩论,刘懿的水准,也比不上崔琰,作为公羊之大儒出场,极有可能掉了庙堂乃至公羊的颜面,好在其他学说也没有趁着这个时候对公羊发动攻击,倒不是说他们都是正人君子,不想趁人之危。
就是怕将公羊逼急了,某个人会从上位上跳下来与他们开始争辩,那就祸事了。
刘衢是最为难过的,抱着师君的遗体,这个身高九尺的壮汉,也是忍不住的流下了泪,可是,无论他如何嘶吼,也没能将师君从另外一个世界里叫回,刘衢痛哭了整整三天,在这期间,一直都是不吃不喝,崔琰待他很好,可刘衢始终都没能成为让师君满意的人,崔琰常常看着他叹息。
崔琰离去,而下一位最有可能成为公羊大儒的,乃是正在贵霜的曹冲。
曹氏五虎,各有千秋,一虎与倭,虽失去了王位,可还是有着侯爵,他也是在帮着当地的郡守,进行教化宣扬,这些年里,也算是做出了不少的事情,宁州的诸多官吏,对他都是赞赏有加,据说,他还迎娶了几个当地的女子,很大的减轻了倭对大汉的那种抗拒,在大汉开化倭岛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另外一虎在扬州,虽说这虎做的事情让天子不大满意,可凭心而论,他在扬州做的还是不错,扬州如今的迅速发展,当然是离不开他的治理,一虎与北军,据说,他有望能在将来指掌北军,成为这支大汉最强大的军旅的统帅,一虎在庙堂,在诸葛令公的麾下,也成为了庙堂里不可小看的人物。
最后一虎,名声最大,如今却是在贵霜,诸葛令公似乎是将贵霜当成了一个大汉未来能臣的培养所,诸葛恪,曹冲,诸葛瞻,司马孚,程延,袁侃,王基,何谏,石苞,周不疑,许允,崔赞,张雄,闻人声等年轻人都被送到了贵霜,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日后的庙堂脊柱,是会接替如今的这一代人。
其中不少人都是能臣之后,如诸葛亮之子,故三令司马懿之弟,程昱之子,闻人公之孙,诸葛亮的想法显然就是要通过贵霜来磨砺这些年轻人,对了,如今是要唤作贵州的,将这些人分别安排在了各地,担任太守,希望他们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来,其中如今最为出色的便是曹冲。
当然,其余几个人也是不差,有些人也犯下了错误,不过,有北军在一旁,什么错误倒也是能够压得住,诸葛亮不愿意让他们祸害大汉,便让他们去...吸收些经验,希望他们能够早些成长起来,诸葛亮这样的实际培育法很不错,曹冲在远离庙堂之后,也是展现出了自己的峥嵘。
他原先的名气就很大,他可是四科全冠啊,大汉这么多年,唯独出过两个如此的人物,他便是其中一个,而在赶到了他所要治理的昌郡之后,他又迅速发挥出了自己在治政方面的天赋,首先就是文教,通过迁徙,乃至是奖赏,迅速的破坏了原先的制度,当然,这些东西根深蒂固,并不是能轻易就可以破坏的。
不过,迁徙还是颇有见效,通过打乱他们的固定的生活领域乃至生活方式,来争取改变这里的情况,他没有选择与其他人一样的办法,其余众人,都是通过与当地的旧贵族妥协,获得他们的帮助,方才进行诸多的革新,想要一步一步的改变,而曹冲不同,他是大刀阔斧的,先是从北军借了一千人马,随后开始了他较为暴力的诸多手段。
曹冲看起来很是年幼,脸上带着些稚气,很是清秀,笑起来更是英俊,只是,这外表常常会让人忘记,他是个治公羊的。
公羊的治理方式下,不存在妥协,尊王攘夷,今日是也,曹冲对于这样的机会非常的兴奋,公羊一生的追求都是教化更多的土地,尊王攘夷,按着他的想法,强行抹掉旧贵族所带来的影响,又进行迁徙的诸多办法,硬生生的改变了这里的情况,比起其他地区,昌郡是一马当先的。
其中自然也没有缺乏暴力的冲突,可曹冲不在意,他抹掉脸上的血迹,带着昌郡迅速走向了发展,就是这样的手段,才能让他鹤立鸡群,显得格外出色,庙堂众人对于他的行为也是赞叹不已。
他在听闻崔琰的死讯的时候,心里同样的痛苦,崔琰并不是他的师君,可是,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同道之人,如今,曹冲必须要独自领着公羊,继续前进了,曹氏五虎,每一个都走在了不同的道路,这样皆然不同的五个人,竟然是兄弟,这实在是令人惊讶,众人也开始效仿曹公教育子女的方式,自然也是希望自己的家门能够更加的兴盛。
甚至,曹公的第三代传人,唤作曹睿的,在今年正式担任张掖太守的位置,成为了两千石,曹氏已经接替了袁家,成为了大汉最为显赫的一个大家族,只是他们没有一个处于高层的三令,若是再出个曹姓的三令,那这第一世家,便名副其实了。
坐在尚书台内,诸葛亮看着面前的孙权,两人都没有开口,他们这次前来此处,乃是有要事商议,这件事,在之后还需要侍中台大臣们进行表决,可是在现在,也还只是诸葛亮的一个想法而已,故而,他将孙权叫了过来,两人一同商议,诸葛亮已经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孙权。
他希望能让蒯越,陈琳这两位大臣离开庙堂,告老还乡,他只是刚刚说出了这个想法,孙权看向他的目光便有些古怪了,看了他许久,也不曾开口,沉默了许久,诸葛亮方才开口说道:“我让他们离开庙堂,并不是与他们有什么仇怨,我知道,如今庙堂都将朝中大臣分成了各个势力,可是我向来就不是如此。”
“我们都是天子之臣...我对任何人,也都是一视同仁的,我之所以让他们离去,是因为他们的年纪,他们的年纪都太大了,已经不大适合这个庙堂了,我希望能从贵霜接回两个年轻后生,来取代他们的位置,进行磨砺,我们都老了..这些后生,迟早都是要接过我们的位置的...”
诸葛亮自从听完贾公的教诲,便对于培养下一代的事情格外的用心,这孙权是知道的,可是他还是有些迟疑,他说道:”诸葛令公,我是相信你的,你是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可是庙堂大臣大抵是不会这样认为的,蒯越与陈琳,都被认为是胖令公的人,而令公要换掉他们,这无疑会引起众人的抗拒。“
“抗拒?”,诸葛亮很是平静,“那孙仆射也是不愿意了?”
“并非如此,令公莫要误会,我只是为令公担忧罢了,令公如此作为,只怕会被他人认为是攻伐其他势力,妄图独尊庙堂啊...我是怕令公无端的遭受这些...”
孙权还没有说完,诸葛亮便开口说道:“我不需要他人之评价,我也不曾在乎过他人是如何评价我的,我问心无愧便是,他们的确是不适合继续待在庙堂里,我知道陈琳在不久前方才与我的弟子闹出了矛盾,可我并不是因为这个,我可以自己去找他们,向他们说清楚。”
孙权没有再劝,思索了许久,方才问道:“那阁下希望将哪两位调回庙堂呢?”
“司马孚与曹冲。”
“嗯?”,孙权瞪大了双眼,摇了摇头,“这就更加难办了,司马孚向来与令公交好,甚至将令公视为师君,而曹冲,又曾受过阁下的教诲...令公就是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也该明白,完成这件事,就是需要他人的想法,只要庙堂群臣不多想,此事才能做好,不然,就是你我应允了,也是没有办法的。”
“唉...”,诸葛亮站起身来,目光深邃,孙权都不大敢与他对视,诸葛亮已经明白,孙权是不会帮助自己的,孙权这个人,看人的目光很准,唯独看不清他自己,整个庙堂里,孙权大概是最能识人的,只要是他认识,或者有所了解的人,他都能给出一个精准的评价,奈何,对于他自己,却没有对他人那样的认识啊。
“既然如此,那我只能去通过朝议了...”
孙权大惊,通过朝议来罢免侍中台大臣,诸葛亮的名望放在这里,只怕朝议里的那些大臣们,大多都是会赞同诸葛亮,如此一来,他或许还真的能废了两位侍中台大臣,孙权连忙站起身来,“令公!不可!如此一来,只怕会引起庙堂动荡,若是引起了两方的争执,对国不利。”
诸葛亮皱着眉头,并没有开口,而最能识人的孙权心里明白,已经有了决定的诸葛令公是劝不动的,只怕,侍中系与尚书系之间,要爆发一场无形的战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