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虽然不明所以,但是朱常洛知道,今天的事情,其实已经结束了!
结束的很圆满!
从头到尾所有的事情都没有超脱出他的掌控范围之外,他从下旨命御史们上报财产的的那一刻起,就知道会有人不安分,而群臣扣阙,也早在他意料的范围之内。
毕竟面对着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没有封驳,那么扣阙将是群臣跟皇帝抗争的最有效,也最常用的手段。
更何况如今朱常洛登基数月,基本上都是保持着对于大臣们十分压制的态度,这种压制是绝对不会长久的,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实就是这些资格高,资历老的文臣们,不会甘于将手中的权力交出,虽然暂时会退让,但是被压制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一阵强烈的反弹。
而这个反弹的导火索,可能会是一件并不算特别严重的事情,比如说嘉靖朝的皇父尊号,比如说万历朝的延缓立储,严格来说,国本之争的本质,是万历皇帝和文臣们一次长久的斗争,万历的本意,只是暂缓立储的时间,待得两个皇子长成,再行选择太子,但是在一干文臣的逼迫下,他的态度就越来越倾向于朱常洵,以至于到最后演变成他真的准备废长立幼……
而朱常洛心里十分清楚的是,这一关他同样是要经历的,如果处理的好的话,或许会像嘉靖皇帝一样,从此乾纲独断,无人敢攫其锋,但是若是处理的不好的话,或许就会像他那位便宜老爹万历皇帝一样,被群臣气的退居深宫。
所以思量到最后,朱常洛还是决定,坐等时机不如主动出击!
很明显的,这一次的吏治整饬就是他抛出来的导火索,他之所以选择科道御史,第一是看中了他们清流的地位,第二就是看中了他们年轻气盛,心高气傲,这种人,最是容易煽动不过!
更何况朱常洛这次的吏治整饬方针,的的确确是触到了某些人的痛点,恐怕他们正愁没机会借题发挥,如今朱常洛将机会送到了他们手里,焉有退缩之理?
甚至于就连今天下旨的当口,也是朱常洛精心挑选过的,他特意命内阁今天组织廷议,将一干阁部院大臣都召入内阁商议推行水车之事,如此一来,朝廷的各大衙门当中没了正印官,也就自然没有人能够将这件事情扼杀在萌芽当中。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今天下旨的时候,不是万世德刚刚好在宫中的话,恐怕这帮御史连都察院的大门都出不了就被万世德喝退了,哪来的后边这些事儿……
而他刻意布置了这么多,目的自然也不简单,为的就是要狠狠的挫一挫这帮文臣的锐气,事实上,今天朱常洛本打算是要拿惠世扬开刀的,凭他贪腐的那些银两数额,朱常洛若是要杀的话,也并非不可!
当然,临到事情发生之时,还是出了那么一点差错,最后让游士任替惠世扬受了死刑,也算是惠世扬的运道。
事实上,朱常洛也有些意外,事情进展的意外顺利,他本来以为,早在司农寺之事以后,李廷机在士林当中的名气已经烂到了某种程度,应该是不会有太多的人会相信他了才对。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李阁老的演技简直是满分,承天门外的那一番义正言辞的跪地劝谏,竟是将一帮大佬们都蒙骗了过去,以至于朱常洛得以顺利的将游士任推出去斩了。
不错,从一开始朱常洛就压根没打算放过游士任!
这种人该杀!
至于说后来将诸大臣召入宫安抚,又是另一回事,所谓过犹不及,有些事情还是要掌握住分寸的,朱常洛只是想要给文臣一个教训,没想着把他们彻底惹毛了,不然的话,即便是以他现在的地位,也是十分难以处理的一件事情……
所以就需要一个两边都能下得去的台阶,朱常洛自己肯定是不可能自己去出尔反尔,自己打脸的,但是外头跪着的那一帮大臣,可不是那些籍籍无名的御史,而是朝廷当中有名有姓的大佬们。
他们的请求,朱常洛是断然不能坐视不理的!
为什么?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刚刚在承天门外发生的事情。
天气炎热,老大人们都上了年纪,万一一个不小心出了什么事情,就是大事儿,大臣们的体力不是无穷无尽的,朱常洛要是真的狠下心去,就是闭门不出,那这些大臣极有可能会跪死在外头。
这是真真正正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别说是跪死了,就是跪昏过去几个大佬,朝廷的运转立刻就会受到影响,正常的政务处理也会变得一团乱麻,这还不算由此而带来的其他后果……
所以说,在君臣的斗争当中,一味的赌气是决不可行的,该让步的时候,是需要让步的。
不过既然朱常洛打定主意了要杀游士任,不免是要在如何让步上耍一番小心思的,这才有了宫门口的事情……
只是最后的结果,有些出乎朱常洛的意料,他几乎将一切因素都考虑了进去,却唯独没有考虑到老首辅的身体状态。
想想也是,老首辅毕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先是在内阁主持了整整一个上午的廷议,然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到承天门解决扣阙的事情,最后又在宫门口大太阳下硬生生跪了将近半个时辰,就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壮年也未必能够撑得住,更何况王锡爵一个老人……
不过所幸的是,他提前派了梁永前去相机行事,更所幸的是,王锡爵并无大碍,只是中暑而已,只要老首辅平安无事,在场的局面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朱常洛和王锡爵相交多年,了解他的秉性,这种状况下,老首辅一定会以大局为重,既然如此,他也就没有继续留下去的必要了。
只是事情虽然圆满解决了,但朱常洛却没来由的感觉到一阵心慌,他总感觉自己隐隐约约之间,忽略了些什么……
结束的很圆满!
从头到尾所有的事情都没有超脱出他的掌控范围之外,他从下旨命御史们上报财产的的那一刻起,就知道会有人不安分,而群臣扣阙,也早在他意料的范围之内。
毕竟面对着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没有封驳,那么扣阙将是群臣跟皇帝抗争的最有效,也最常用的手段。
更何况如今朱常洛登基数月,基本上都是保持着对于大臣们十分压制的态度,这种压制是绝对不会长久的,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实就是这些资格高,资历老的文臣们,不会甘于将手中的权力交出,虽然暂时会退让,但是被压制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一阵强烈的反弹。
而这个反弹的导火索,可能会是一件并不算特别严重的事情,比如说嘉靖朝的皇父尊号,比如说万历朝的延缓立储,严格来说,国本之争的本质,是万历皇帝和文臣们一次长久的斗争,万历的本意,只是暂缓立储的时间,待得两个皇子长成,再行选择太子,但是在一干文臣的逼迫下,他的态度就越来越倾向于朱常洵,以至于到最后演变成他真的准备废长立幼……
而朱常洛心里十分清楚的是,这一关他同样是要经历的,如果处理的好的话,或许会像嘉靖皇帝一样,从此乾纲独断,无人敢攫其锋,但是若是处理的不好的话,或许就会像他那位便宜老爹万历皇帝一样,被群臣气的退居深宫。
所以思量到最后,朱常洛还是决定,坐等时机不如主动出击!
很明显的,这一次的吏治整饬就是他抛出来的导火索,他之所以选择科道御史,第一是看中了他们清流的地位,第二就是看中了他们年轻气盛,心高气傲,这种人,最是容易煽动不过!
更何况朱常洛这次的吏治整饬方针,的的确确是触到了某些人的痛点,恐怕他们正愁没机会借题发挥,如今朱常洛将机会送到了他们手里,焉有退缩之理?
甚至于就连今天下旨的当口,也是朱常洛精心挑选过的,他特意命内阁今天组织廷议,将一干阁部院大臣都召入内阁商议推行水车之事,如此一来,朝廷的各大衙门当中没了正印官,也就自然没有人能够将这件事情扼杀在萌芽当中。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今天下旨的时候,不是万世德刚刚好在宫中的话,恐怕这帮御史连都察院的大门都出不了就被万世德喝退了,哪来的后边这些事儿……
而他刻意布置了这么多,目的自然也不简单,为的就是要狠狠的挫一挫这帮文臣的锐气,事实上,今天朱常洛本打算是要拿惠世扬开刀的,凭他贪腐的那些银两数额,朱常洛若是要杀的话,也并非不可!
当然,临到事情发生之时,还是出了那么一点差错,最后让游士任替惠世扬受了死刑,也算是惠世扬的运道。
事实上,朱常洛也有些意外,事情进展的意外顺利,他本来以为,早在司农寺之事以后,李廷机在士林当中的名气已经烂到了某种程度,应该是不会有太多的人会相信他了才对。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李阁老的演技简直是满分,承天门外的那一番义正言辞的跪地劝谏,竟是将一帮大佬们都蒙骗了过去,以至于朱常洛得以顺利的将游士任推出去斩了。
不错,从一开始朱常洛就压根没打算放过游士任!
这种人该杀!
至于说后来将诸大臣召入宫安抚,又是另一回事,所谓过犹不及,有些事情还是要掌握住分寸的,朱常洛只是想要给文臣一个教训,没想着把他们彻底惹毛了,不然的话,即便是以他现在的地位,也是十分难以处理的一件事情……
所以就需要一个两边都能下得去的台阶,朱常洛自己肯定是不可能自己去出尔反尔,自己打脸的,但是外头跪着的那一帮大臣,可不是那些籍籍无名的御史,而是朝廷当中有名有姓的大佬们。
他们的请求,朱常洛是断然不能坐视不理的!
为什么?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刚刚在承天门外发生的事情。
天气炎热,老大人们都上了年纪,万一一个不小心出了什么事情,就是大事儿,大臣们的体力不是无穷无尽的,朱常洛要是真的狠下心去,就是闭门不出,那这些大臣极有可能会跪死在外头。
这是真真正正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别说是跪死了,就是跪昏过去几个大佬,朝廷的运转立刻就会受到影响,正常的政务处理也会变得一团乱麻,这还不算由此而带来的其他后果……
所以说,在君臣的斗争当中,一味的赌气是决不可行的,该让步的时候,是需要让步的。
不过既然朱常洛打定主意了要杀游士任,不免是要在如何让步上耍一番小心思的,这才有了宫门口的事情……
只是最后的结果,有些出乎朱常洛的意料,他几乎将一切因素都考虑了进去,却唯独没有考虑到老首辅的身体状态。
想想也是,老首辅毕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先是在内阁主持了整整一个上午的廷议,然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到承天门解决扣阙的事情,最后又在宫门口大太阳下硬生生跪了将近半个时辰,就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壮年也未必能够撑得住,更何况王锡爵一个老人……
不过所幸的是,他提前派了梁永前去相机行事,更所幸的是,王锡爵并无大碍,只是中暑而已,只要老首辅平安无事,在场的局面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朱常洛和王锡爵相交多年,了解他的秉性,这种状况下,老首辅一定会以大局为重,既然如此,他也就没有继续留下去的必要了。
只是事情虽然圆满解决了,但朱常洛却没来由的感觉到一阵心慌,他总感觉自己隐隐约约之间,忽略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