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初明,承天门外边聚起了无数的文武大臣。
今日又是例行早朝的日子,但是每一位站在承天门外的朝臣们,心情都充满了复杂。
不过区区一个晚上,朝廷上发生的大事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让他们都有些措不及手,先是朝廷起复了一位前礼部尚书,内阁当中多了实质入阁的大臣,然后便是红翎急报,前线告捷,虽然不知军报具体是何状况,但是据兵部流传出来的小道消息,此战乃是大胜!
虽然说这一次的开战让朝廷上下的群臣都感到有些仓促,但是要知道,自成祖皇帝以后,大明和鞑靼之间的战争,输多胜少,能称得上大胜的战役着实不多,每一场都是值得好好庆贺的事情!
不仅仅是武将,就连朝中的许多文臣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兴奋的一夜未眠。
只是这股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内阁中的一个消息又让群臣变得坐立不安起来,老首辅要致仕!
虽然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但是内阁当中已经见到了老首辅的辞呈,可谓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消息一出,朝廷当中更是暗流涌动……
此刻朝会尚未开始,朝臣们三三两两的聚在门外相互攀谈,但是唯独最往前的内阁梯队当中,却是沉默无言,首辅王锡爵闭目养神,一言不发。
其他的大佬有心说话,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只是互相之间交流着目光,一切尽在不言当中。
古老的宫门缓缓打开,引礼官一如往常的走了出来,厚重的乐声奏起,伴着宫中内使洪亮的声音,群臣列队走入了宫门。
“升朝!”
今日的早朝不似寻常一般在乾清宫或是奉天殿,而是在皇极殿,所谓何事,群臣心中皆是明了,走进高大华丽的大殿当中,却见皇帝早已高居御座之上,一身玄色冕旒,庄重之极。
“臣等叩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卿平身!”
天子的心情明显不错,隔着丹陛都能感觉到皇帝欣喜的情绪。
待得诸臣叩谢起身,朱常洛便道。
“今日升皇极殿,乃是有一桩大事要与卿等同说,兵部昨夜来函,报前线大捷,斩首敌军两千余人,俘虏过万,生擒叛臣扯力克及其部下,此乃大胜,吾等当为同贺!”
“陛下威仪,震慑四海,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社稷贺!”
尽管心中已经有了准备,但是等到天子亲口道出大胜的消息的时候,群臣还是忍不住震惊不已,斩首两千,俘虏上万,生擒敌将,无论哪一条都是大胜的标志啊!
一时之间,殿中回荡起了群臣洪亮的祝贺之声。
“忠顺夫人何在?”
片刻之后,朱常洛抬手压下底下的声音,开口道。
于是在一群文臣当中,一名身着诰命袍服的老妇人恭敬而出,身后还跟着她刚刚十二岁的儿子。
“臣在!”
“先年朕之皇祖穆宗先帝曾与土默特订立盟约,永世为臣,其后数十年,边境清平无害,亦为朕心向之,如今土默特之酋长扯力克虽举兵进犯,可其人实为乱臣贼子,幸得夫人明晓大义,赴京城以请我王师荡平贼寇,如今边境已平,叛臣已擒,此乃天下大幸!着赐封夫人之子卜他失礼为顺义王,赐国姓为朱顺之,望尔能为我大明戍守边境,永世忠顺!”
朱常洛笑了笑,一如平常般温和道。
“另外,此番土默特虽对我大明有大不敬之过,但朕念在夫人一心为国,便不予追究,先祖之盟不可废之,望夫人回去之后能够继续约束属民,不可妄起边衅!”
话音落下,就连三娘子这样沉浮世事多年的人都愣住了,她知道大明的这位天子肯定会履行他的承诺,将自己的儿子封为顺义王,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天子竟然如此大度,对于这件事情完全不予追究。
要知道,当初的封贡之约,虽然名为封贡,可实际上是在土默特部占据上风的情况下订立的盟约,其中有很多条款都是明显对于大明不利的,最明显的不外乎是各种互市的物资和价格,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了土默特的需求。
三娘子本以为,这位年轻而英明的天子,会借此机会重新订立盟约,却不曾想他依旧维持旧约,这对于刚刚元气大伤的土默特部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所以只是愣怔了片刻,三娘子便带着身后的儿子拜倒在地,道。
“陛下英明,臣定当不负陛下厚望,永世为天子镇守边境,终此一生,世世代代不会对大明有二心!”
三娘子的这番表态斩钉截铁,字字句句透着坚决之意。
不仅让朱常洛点了点头,就连朝中的大臣们也都不约而同的露出了一丝笑意。
“陛下,臣闻以德服人,天下欣戴,以力服人,天下怨望,吾皇德行昭明四海,方能引得八方来朝,英明神武,社稷幸事!”
群臣当中,有一清瘦老者上前,拱手言道。
却是方从哲,身为翰林院掌院,清流之表率,这个时候方老头出面,正是恰如其分。
君王德行出众,归化四方,正是儒家当中所谓王化之道,方从哲的话,也正是在场大多数文臣的想法,天子登基之后,心思沉稳,手段多变,固然令群臣慑服,但是这种慑服更多的是畏惧,而并非是敬服,要知道,宽厚仁慈方是为君之道,而今天朱常洛的表现,很明显就和他们心中完美的君王表现的一模一样。
于是在方从哲之后,群臣纷纷上前,口中尽是溢美之词。
“此战,上仰祖宗庇佑,皇天有幸,下赖乃是前线将士浴血奋战,文臣武将齐心协力,此诚我大明之幸事也,兵部何在?”
片刻之后,群臣在朱常洛的示意下再度安静下来,却见天子脸色肃然,开口道。
“老臣在!”
文臣当中再度走出一位绯袍老者,却是兵部尚书石星石老大人。
老大人看起来心情很好,满面红光,也不怪他如此,要知道,这次的大战虽然前线主将是麻贵,但是按照大明的惯例,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却是石星,能够在有生之年统领这么一场弘扬国威的大战,老大人觉得就是现在让他立刻致仕,也于愿足矣。
更何况,大胜之后,必得叙功,所以说石星应该算是整个朝堂之上,唯一一个没有受首辅即将离任影响的大臣了。
“此战全军上下尽皆奋勇杀敌,朝廷内外齐心协力,如今大军即将得胜还朝,当论功行赏,朕命爱卿与监军梁永一同细叙军功,拟定赏格,报与朕知!”
朱常洛坐在御座上,继续开口道,只是谁也未曾注意到,说话的时候,朱常洛的眼中却是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复杂之色。
“臣领旨!”
石尚书倒是乐呵呵的领了旨,退回了朝班当中。
按理来说,朝会进行到这个程度,就差不多该结束了,皇极殿通常是天子用来举行各种大型仪典才会启用的宫殿,譬如当今的登基大典,便是在此处进行,再如这一次,乃是近百年来大明最辉煌的一次大胜,故而启用了皇极殿。
应当说,皇极殿并非是议事用的大殿,并不是用来处理日常政务的,所以大臣们进殿之后都没有提起过其他的朝务,而是恭敬的领受着天子的各种旨意。
而毫无意问的是,今天的皇极殿朝会,最主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宣布大军得胜的消息,并且赐封新的顺义王,此事一毕,该当移驾他处开始今天正式的议事,但是事实上,众臣却发现,天子并没有结束朝会的意思,而是缓缓站了起来,道。
“诸卿,叙军功乃是兵部之事,能够打赢一场胜仗,靠的是千千万万将士的功劳,所以朕命石尚书一一叙之,但是朕知道,兵部的军功簿上,永远不会出现一类人,而没有他们,就没有大明的今日,也没有这场辉煌的胜利了,所以朕今日在这大殿之上,要为一人酬功,为一卫正名!”
朱常洛的这番话说的很认真,脸色很严肃,不过朝堂上的一干大臣,却是始料未及,各自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说的到底是谁。
而紧接着殿外走进来一人,也的确不负众望的让朝臣们惊掉了一地的眼珠子。
来人身着张牙舞爪的飞鱼袍服,头戴梁冠,庄重的冠服下,却是一双略显阴翳的眸子和长年冷若冰霜的脸。
“臣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参见陛下!”
顶着一群大臣惊讶的目光,骆指挥使行至殿中,缓缓叩拜而下,脸色依旧如平常般冷硬,只是身子的一抹颤动却是昭示着他不平静的心情。
“诸位爱卿一定在奇怪,朕要如此庄而重之封赏的人,为何会是朝中大臣唾弃无比的厂卫之流呢?”
朱常洛没有似往常般坐回到御座上,而是一步步的走下丹陛,同样来到了大殿中,来到了一干大臣当中。
望着群臣各异的神色,朱常洛站定在骆思恭的面前,眼中闪过一丝回忆般的惘然。
“朕自进学之日起,无论是在朝中百官还是城中百姓的口中,凡提锦衣卫,则必称厂卫胡作非为,倚仗权势,滥权行凶,士人清流口诛笔伐,肆无忌惮,锦衣卫三个字,成了权臣奸佞之辈的代名词,好一点的,以为锦衣卫乃君上手中利器,差一点的,挑衅辱骂锦衣卫,以入诏狱为荣,以欺锦衣卫为幸!朝野上下,竟无一人道锦衣卫之好处,恍若锦衣卫当废之,方为朝廷正道!”
朱常洛的神色平淡,好似在说一件和他毫不相干的事情,但是他没说一句话,目光便在朝臣的脸上掠过,而被他扫视到的朝臣,除了寥寥几个人之外,皆是如芒在背,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御史言官之流,平日里弹劾锦衣卫的奏疏,他们个个都没少上。
所幸的是,朱常洛的目光并没有在他们的身上过多的停留,扫视一周,便又回到了大殿正中的骆思恭身上。
“骆爱卿,如今锦衣卫下辖多少卫所,在籍者几何?”
“回陛下,锦衣卫下辖卫所十七,在京驻扎共五千六百七十二人,总在籍数十万六千八十五人!”
骆思恭几乎是回答的毫不犹豫,这件事情说是秘密,但是其实也并不是秘密,官位稍高着便能够知晓这些数据,所以当骆思恭话音落下,在场的大佬们几乎是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
因为骆思恭所说的,和他们所知道的,差别未免有些太大了……
“陛下,据臣所知,朝廷所录锦衣卫在籍人数合共六万三千人,何以有十万之多?”
这个时候,次辅衷贞吉站了出来质疑道。
朱常洛却是微微一笑,拍了拍手。
“次辅问的好,朕今日便告诉诸卿这四万余人从何而来!”
说罢,朱常洛转身回到御座之上,居高临下,望着底下的一干群臣,道。
“太祖设锦衣卫之初衷,本为监察天下,洞悉民情,平定叛乱之用,从建制之初,锦衣卫的在籍名册便不对朝野公布,诸卿所知之六万三千人,乃是锦衣卫驻卫所之人数,然而在他们身后,更有无数锦衣卫隐姓埋名,藏于暗处,匿与黑夜,分散无数地界平静而生,若无战事,他们将永远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但是一旦有危害黎民社稷之事发生,他们便会毫不犹豫的为我大明献出自己的性命!
当年辽东一战,为击败倭国大军,无数诸卿所不知之锦衣卫,为大军牺牲性命,逾三千七百余人,此战,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更是亲赴辽东,卫我大明山河,他们的军功,从不亚于前线厮杀的将士,更不下立于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然而兵部的叙功簿上却从无他们的名姓,甚至除了朕和骆指挥使之外,无人知道他们的存在,时至今日,朕依旧不能让他们的名姓出现在军功簿上,但是朕要告诉诸卿,更要昭告天下,锦衣卫乃为国为民而在,乃为大明社稷万年而存!”
殿中一片静默,无人敢发一言,即便是最猖狂的言官,也能够感觉到,天子此刻压抑着的激动心绪,他们隐隐有一种预感,谁若是这个时候跳出来唱反调,天子定然不吝将他斩首示众!
“此书,朕赐予锦衣卫,祭为我大明牺牲的所有将士,国之栋梁,生当如是!”
朱常洛提笔,挥毫泼墨,在御案上写下了国之栋梁四个大字,端正的盖上天子宝印,走下丹陛,亲手交给了早已经泣不成声的骆思恭……
今日又是例行早朝的日子,但是每一位站在承天门外的朝臣们,心情都充满了复杂。
不过区区一个晚上,朝廷上发生的大事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让他们都有些措不及手,先是朝廷起复了一位前礼部尚书,内阁当中多了实质入阁的大臣,然后便是红翎急报,前线告捷,虽然不知军报具体是何状况,但是据兵部流传出来的小道消息,此战乃是大胜!
虽然说这一次的开战让朝廷上下的群臣都感到有些仓促,但是要知道,自成祖皇帝以后,大明和鞑靼之间的战争,输多胜少,能称得上大胜的战役着实不多,每一场都是值得好好庆贺的事情!
不仅仅是武将,就连朝中的许多文臣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兴奋的一夜未眠。
只是这股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内阁中的一个消息又让群臣变得坐立不安起来,老首辅要致仕!
虽然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但是内阁当中已经见到了老首辅的辞呈,可谓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消息一出,朝廷当中更是暗流涌动……
此刻朝会尚未开始,朝臣们三三两两的聚在门外相互攀谈,但是唯独最往前的内阁梯队当中,却是沉默无言,首辅王锡爵闭目养神,一言不发。
其他的大佬有心说话,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只是互相之间交流着目光,一切尽在不言当中。
古老的宫门缓缓打开,引礼官一如往常的走了出来,厚重的乐声奏起,伴着宫中内使洪亮的声音,群臣列队走入了宫门。
“升朝!”
今日的早朝不似寻常一般在乾清宫或是奉天殿,而是在皇极殿,所谓何事,群臣心中皆是明了,走进高大华丽的大殿当中,却见皇帝早已高居御座之上,一身玄色冕旒,庄重之极。
“臣等叩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卿平身!”
天子的心情明显不错,隔着丹陛都能感觉到皇帝欣喜的情绪。
待得诸臣叩谢起身,朱常洛便道。
“今日升皇极殿,乃是有一桩大事要与卿等同说,兵部昨夜来函,报前线大捷,斩首敌军两千余人,俘虏过万,生擒叛臣扯力克及其部下,此乃大胜,吾等当为同贺!”
“陛下威仪,震慑四海,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社稷贺!”
尽管心中已经有了准备,但是等到天子亲口道出大胜的消息的时候,群臣还是忍不住震惊不已,斩首两千,俘虏上万,生擒敌将,无论哪一条都是大胜的标志啊!
一时之间,殿中回荡起了群臣洪亮的祝贺之声。
“忠顺夫人何在?”
片刻之后,朱常洛抬手压下底下的声音,开口道。
于是在一群文臣当中,一名身着诰命袍服的老妇人恭敬而出,身后还跟着她刚刚十二岁的儿子。
“臣在!”
“先年朕之皇祖穆宗先帝曾与土默特订立盟约,永世为臣,其后数十年,边境清平无害,亦为朕心向之,如今土默特之酋长扯力克虽举兵进犯,可其人实为乱臣贼子,幸得夫人明晓大义,赴京城以请我王师荡平贼寇,如今边境已平,叛臣已擒,此乃天下大幸!着赐封夫人之子卜他失礼为顺义王,赐国姓为朱顺之,望尔能为我大明戍守边境,永世忠顺!”
朱常洛笑了笑,一如平常般温和道。
“另外,此番土默特虽对我大明有大不敬之过,但朕念在夫人一心为国,便不予追究,先祖之盟不可废之,望夫人回去之后能够继续约束属民,不可妄起边衅!”
话音落下,就连三娘子这样沉浮世事多年的人都愣住了,她知道大明的这位天子肯定会履行他的承诺,将自己的儿子封为顺义王,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天子竟然如此大度,对于这件事情完全不予追究。
要知道,当初的封贡之约,虽然名为封贡,可实际上是在土默特部占据上风的情况下订立的盟约,其中有很多条款都是明显对于大明不利的,最明显的不外乎是各种互市的物资和价格,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了土默特的需求。
三娘子本以为,这位年轻而英明的天子,会借此机会重新订立盟约,却不曾想他依旧维持旧约,这对于刚刚元气大伤的土默特部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所以只是愣怔了片刻,三娘子便带着身后的儿子拜倒在地,道。
“陛下英明,臣定当不负陛下厚望,永世为天子镇守边境,终此一生,世世代代不会对大明有二心!”
三娘子的这番表态斩钉截铁,字字句句透着坚决之意。
不仅让朱常洛点了点头,就连朝中的大臣们也都不约而同的露出了一丝笑意。
“陛下,臣闻以德服人,天下欣戴,以力服人,天下怨望,吾皇德行昭明四海,方能引得八方来朝,英明神武,社稷幸事!”
群臣当中,有一清瘦老者上前,拱手言道。
却是方从哲,身为翰林院掌院,清流之表率,这个时候方老头出面,正是恰如其分。
君王德行出众,归化四方,正是儒家当中所谓王化之道,方从哲的话,也正是在场大多数文臣的想法,天子登基之后,心思沉稳,手段多变,固然令群臣慑服,但是这种慑服更多的是畏惧,而并非是敬服,要知道,宽厚仁慈方是为君之道,而今天朱常洛的表现,很明显就和他们心中完美的君王表现的一模一样。
于是在方从哲之后,群臣纷纷上前,口中尽是溢美之词。
“此战,上仰祖宗庇佑,皇天有幸,下赖乃是前线将士浴血奋战,文臣武将齐心协力,此诚我大明之幸事也,兵部何在?”
片刻之后,群臣在朱常洛的示意下再度安静下来,却见天子脸色肃然,开口道。
“老臣在!”
文臣当中再度走出一位绯袍老者,却是兵部尚书石星石老大人。
老大人看起来心情很好,满面红光,也不怪他如此,要知道,这次的大战虽然前线主将是麻贵,但是按照大明的惯例,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却是石星,能够在有生之年统领这么一场弘扬国威的大战,老大人觉得就是现在让他立刻致仕,也于愿足矣。
更何况,大胜之后,必得叙功,所以说石星应该算是整个朝堂之上,唯一一个没有受首辅即将离任影响的大臣了。
“此战全军上下尽皆奋勇杀敌,朝廷内外齐心协力,如今大军即将得胜还朝,当论功行赏,朕命爱卿与监军梁永一同细叙军功,拟定赏格,报与朕知!”
朱常洛坐在御座上,继续开口道,只是谁也未曾注意到,说话的时候,朱常洛的眼中却是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复杂之色。
“臣领旨!”
石尚书倒是乐呵呵的领了旨,退回了朝班当中。
按理来说,朝会进行到这个程度,就差不多该结束了,皇极殿通常是天子用来举行各种大型仪典才会启用的宫殿,譬如当今的登基大典,便是在此处进行,再如这一次,乃是近百年来大明最辉煌的一次大胜,故而启用了皇极殿。
应当说,皇极殿并非是议事用的大殿,并不是用来处理日常政务的,所以大臣们进殿之后都没有提起过其他的朝务,而是恭敬的领受着天子的各种旨意。
而毫无意问的是,今天的皇极殿朝会,最主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宣布大军得胜的消息,并且赐封新的顺义王,此事一毕,该当移驾他处开始今天正式的议事,但是事实上,众臣却发现,天子并没有结束朝会的意思,而是缓缓站了起来,道。
“诸卿,叙军功乃是兵部之事,能够打赢一场胜仗,靠的是千千万万将士的功劳,所以朕命石尚书一一叙之,但是朕知道,兵部的军功簿上,永远不会出现一类人,而没有他们,就没有大明的今日,也没有这场辉煌的胜利了,所以朕今日在这大殿之上,要为一人酬功,为一卫正名!”
朱常洛的这番话说的很认真,脸色很严肃,不过朝堂上的一干大臣,却是始料未及,各自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说的到底是谁。
而紧接着殿外走进来一人,也的确不负众望的让朝臣们惊掉了一地的眼珠子。
来人身着张牙舞爪的飞鱼袍服,头戴梁冠,庄重的冠服下,却是一双略显阴翳的眸子和长年冷若冰霜的脸。
“臣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参见陛下!”
顶着一群大臣惊讶的目光,骆指挥使行至殿中,缓缓叩拜而下,脸色依旧如平常般冷硬,只是身子的一抹颤动却是昭示着他不平静的心情。
“诸位爱卿一定在奇怪,朕要如此庄而重之封赏的人,为何会是朝中大臣唾弃无比的厂卫之流呢?”
朱常洛没有似往常般坐回到御座上,而是一步步的走下丹陛,同样来到了大殿中,来到了一干大臣当中。
望着群臣各异的神色,朱常洛站定在骆思恭的面前,眼中闪过一丝回忆般的惘然。
“朕自进学之日起,无论是在朝中百官还是城中百姓的口中,凡提锦衣卫,则必称厂卫胡作非为,倚仗权势,滥权行凶,士人清流口诛笔伐,肆无忌惮,锦衣卫三个字,成了权臣奸佞之辈的代名词,好一点的,以为锦衣卫乃君上手中利器,差一点的,挑衅辱骂锦衣卫,以入诏狱为荣,以欺锦衣卫为幸!朝野上下,竟无一人道锦衣卫之好处,恍若锦衣卫当废之,方为朝廷正道!”
朱常洛的神色平淡,好似在说一件和他毫不相干的事情,但是他没说一句话,目光便在朝臣的脸上掠过,而被他扫视到的朝臣,除了寥寥几个人之外,皆是如芒在背,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御史言官之流,平日里弹劾锦衣卫的奏疏,他们个个都没少上。
所幸的是,朱常洛的目光并没有在他们的身上过多的停留,扫视一周,便又回到了大殿正中的骆思恭身上。
“骆爱卿,如今锦衣卫下辖多少卫所,在籍者几何?”
“回陛下,锦衣卫下辖卫所十七,在京驻扎共五千六百七十二人,总在籍数十万六千八十五人!”
骆思恭几乎是回答的毫不犹豫,这件事情说是秘密,但是其实也并不是秘密,官位稍高着便能够知晓这些数据,所以当骆思恭话音落下,在场的大佬们几乎是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
因为骆思恭所说的,和他们所知道的,差别未免有些太大了……
“陛下,据臣所知,朝廷所录锦衣卫在籍人数合共六万三千人,何以有十万之多?”
这个时候,次辅衷贞吉站了出来质疑道。
朱常洛却是微微一笑,拍了拍手。
“次辅问的好,朕今日便告诉诸卿这四万余人从何而来!”
说罢,朱常洛转身回到御座之上,居高临下,望着底下的一干群臣,道。
“太祖设锦衣卫之初衷,本为监察天下,洞悉民情,平定叛乱之用,从建制之初,锦衣卫的在籍名册便不对朝野公布,诸卿所知之六万三千人,乃是锦衣卫驻卫所之人数,然而在他们身后,更有无数锦衣卫隐姓埋名,藏于暗处,匿与黑夜,分散无数地界平静而生,若无战事,他们将永远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但是一旦有危害黎民社稷之事发生,他们便会毫不犹豫的为我大明献出自己的性命!
当年辽东一战,为击败倭国大军,无数诸卿所不知之锦衣卫,为大军牺牲性命,逾三千七百余人,此战,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更是亲赴辽东,卫我大明山河,他们的军功,从不亚于前线厮杀的将士,更不下立于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然而兵部的叙功簿上却从无他们的名姓,甚至除了朕和骆指挥使之外,无人知道他们的存在,时至今日,朕依旧不能让他们的名姓出现在军功簿上,但是朕要告诉诸卿,更要昭告天下,锦衣卫乃为国为民而在,乃为大明社稷万年而存!”
殿中一片静默,无人敢发一言,即便是最猖狂的言官,也能够感觉到,天子此刻压抑着的激动心绪,他们隐隐有一种预感,谁若是这个时候跳出来唱反调,天子定然不吝将他斩首示众!
“此书,朕赐予锦衣卫,祭为我大明牺牲的所有将士,国之栋梁,生当如是!”
朱常洛提笔,挥毫泼墨,在御案上写下了国之栋梁四个大字,端正的盖上天子宝印,走下丹陛,亲手交给了早已经泣不成声的骆思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