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将月去

正文 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78节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听说婆婆很喜欢姜棠,经常赏东西,要是有姜棠,韩氏就什么都不愁了。

    可宴几堂的人,她实在没办法。

    因为张管事的事儿,婆婆已经不满了,若是再来一回,她这个长媳就别当了。

    韩氏有时候是糊涂些,但明知道会惹郑氏不快的事绝对不会做。一而再再而三,那是傻子才干的事。

    人就得长记性,短时间内,她不会再找陆锦瑶的麻烦。

    毕竟,顾见风才是世子。

    现在只要风风光光的宴请宾客,告诉所有人顾见风是未来的永宁侯,这就够了。

    “你去挑些好东西给晏回堂送去。”韩氏心底还是希望顾见山能拉扯他大哥一把,不说侯府,往上再数几辈,算上汝林顾家,顾见山也是最出息的。

    年纪轻轻,就是正三品的将军了。

    想了想,韩氏决定亲自准备回礼,直接拿了库房里的药材,别的东西,顾见山也用不到。

    其他两房的瓜果也是这个数,许氏和云氏分别准备了回礼,不是什么特别贵重的东西,但顾见山能用得上。

    大约是因为顾见山送了新鲜瓜果,以至于侯府几个小孩子都心心念念着小叔叔。

    送给正院的瓜果和其他院子的差不多,顾见山既然做了,就不会让人揪出错处。

    郑氏爱吃这些,吃完又嫌顾见山乱花钱,这各院都送了,这得花了不少银子吧,“还没成家呢,就这般乱花……”

    其他儿子成家了有分的庄子铺子,顾见山什么都没有。

    一点都不知道过日子。

    南雪顺势道:“五公子孝顺,您爱吃,花多少钱都是值的。”

    郑氏用帕子擦了擦嘴角,“其他院子也送了吧。”

    这东西一个院子送两斤尝尝鲜得了,哪儿用得着送这么多。郑氏一向宽厚,可还是免不了心疼银子。她吃不完的,又怕坏了,只能分给下人。

    南雪道:“当弟弟,都记挂着兄长。五公子不常在家中,难免更牵挂些。况且也是看在您的面子上。”

    郑氏叹了口气,“他手里头没银子,在家里又没个进项。你从我钱匣子里拿五百两银票出来,给送过去。”

    这些钱并不是公中的钱,郑氏出身名门,嫁妆颇丰。虽然这些年有贴补侯府,但自己是极有钱的,不然也不会说给姜棠一套头面就给套头面。

    别的院子打赏都是给银子,郑氏总是给金子。

    她自己的银子,自然想贴补哪个儿子就贴补哪个儿子。

    只不过这钱送去了,南雪又带着这些银票回来了。

    “五公子说不用挂念他。”

    郑氏愣了片刻的神,南雪抿了下唇,宽慰道:“夫人不必忧心,等成亲了自然就有人打点这些了。五公子也是不想您费心,就着这些瓜果,也该为五公子接风洗尘,这事儿都拖了多久了。”

    顾见山早就回来了,可一直忙。

    再有马上就要置大办立世子的宴席,若不抓点紧,就撞到一处了。

    郑氏道:“这事儿不急,他又没说要走,给他钱还不要,不要就算了,左右没钱花了会想办法,大不了不花。”

    郑氏让南雪出去,自己一个人待了会儿。她当娘的,只知道儿子辛苦,其他事一概不知。

    问永宁侯,他只会说朝中的事少打听。郑氏觉得是永宁侯压根就不知道,所以才找借口推辞。

    郑氏只能靠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可得到的微乎其微。

    问门房的,说他不常出去,光在府里待着,能忙什么。

    有时,郑氏甚至怀疑,顾见山是不是受伤了,起都起不来,这才得在晏回堂待着。

    可近日没见他看过府医,也没往外带药渣,还来正院过好几次。问南香南雪,晏回堂连药味都没有。

    郑氏怕顾见山真受伤又不告诉她,晚上都不让他过来了。

    索性现在有陆锦瑶陪她打麻将打竹牌,郑氏放在这上面的心思还少些。

    况且马上府里就置办宴席,郑氏没太多心思想这些。

    立世子是大事,除了请顾见风的同僚,还有平日里走动多的人家。

    继承爵位不仅意味着继承家产,还有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就算顾见风在仕途上不顺心,也有曾经和侯府相交甚好的长辈照看着。

    韩氏一早过来和郑氏商量宴请客人的名单,大房常往来的已经定下来了,主要是郑氏和永宁侯这边常走动的。“汝林老家已经派人送信了,过几日祖父祖母就会过来。”

    郑氏:“这些你看着安排,你祖父祖母年纪大了,派人去接。”

    “儿媳省的,是派了舒服的马车去接。”

    韩氏已经给汝林老家写了信,跟着马车一块送过去。顾家大伯是汝林知府,永宁侯非长子,并不需要赡养二老。

    故而只有这边有大事了顾家二老才会来盛京住上一段时间。

    顾家大伯有公事走不开,应该不会过来。但这种大事,肯定让夫人过来,再加上表弟表妹们,还有路上服侍的丫鬟小厮,得不少人呢,韩氏让人打扫了寿安堂给顾家人住。

    “两位姑奶奶儿媳也送了帖子,舜华离得远着,也许久不曾回来,这回来应该会带着外甥外甥女们过来。儿媳就把舜华未出嫁时住的院子打扫出来,方便住。”

    永宁侯府的大姑奶奶顾舜华远嫁,所以韩氏早早送了帖子。

    来了自然不能吃过饭就走,起码要住上个几日。

    二姑奶奶就在盛京,当日过来就成。

    这些韩氏都安排妥当了。

    一桌十人,宴席先订下了十六桌。

    韩氏不好意思地冲郑氏笑了笑,欲言又止,不知怎么开口。

    郑氏一看她就知道寻摸什么事,“说吧,还有什么事。”

    韩氏忙道:“宴席请的人多,儿媳怕大厨房的师傅们忙不过来,就想着让各院的厨娘们也过去搭把手。”

    十六桌,就算提前准备,但很多菜都要现炒,不能马虎了。

    大厨房算上帮厨有十二人,加上厨娘们就足够了。

    韩氏虽然管家,但不能插手各院的事。

    郑氏道:“这个好说,你让人知会一声就行了。”

    韩氏:“还有……四弟妹身边的丫鬟姜棠手艺好,儿媳也想让她过来帮忙。”

    韩氏原以为婆婆会像刚才一样,二话不说就点头答应了,结果竟然犹豫了好一会儿。

    说实话,郑氏不咋乐意。

    帮忙又不是什么好事儿,来回跑,又累又辛苦。有那空儿,还不如多陪她打几回牌。

    再说了,陆锦瑶的人,她都不好意思总使唤,大厨房的人是吃干饭的吗,离了姜棠宴席就置办不了了?

    以前的宴席不也有模有样的吗。

    可郑氏刚也说了,想让厨娘帮忙,就知会一声。

    说到底立世子是侯府的事,陆锦瑶是侯府的儿媳妇,姜棠自然也是侯府的人。

    郑氏沉吟道:“平白多做这么多活,总不能让她们白过来帮忙,过来帮忙的人多给两个月月钱吧。”

    大厨房和小厨房一向泾渭分明,本来就不是份内的事,既然做了一点好处都不舍,下头人肯定有怨言。

    韩氏抿了下唇,“听母亲的。”

    算上正院的两个厨娘和姜棠,总共七个厨娘,厨娘月钱一两银子,给两个月的,加起来就是十四两。

    给大房帮忙,钱该大房出。

    韩氏话都说出去了,也不能再计较这点银子。从正院出来之后就让思瑕告知各院一声,明儿就来大厨房帮忙。

    到了做饭的点,再回去。

    姜棠一听还多两个月月钱,忙不迭点头。

    赵大娘也乐意,且不说拿钱办事,去大厨房能观摩大师傅做菜,多多少少能学点本事。

    陆锦瑶没什么意见,其他人都去,宴几堂的也得去,就是多嘱咐了两人了几句,“这回席面不同以往,好好做事,别掐尖。”

    不同于春日宴只有点心,不同于家宴一家人吃饭,也不同于上回平阳侯夫人过来只几个人,这回是实打实的大场面。

    真出了错陆锦瑶也不好插手。

    “多学多看,别揽活,做事尽量和别人一块儿。”陆锦瑶能嘱咐的也就这么多,“过阵子汝林老家的亲戚也过来,别乱走动,小心冲撞了。两位老人要吃软烂好克化的,菜不能太辣。”

    这种大事老家的人肯定过来,陆锦瑶其实也没见过几次,成亲时见过一次,过年回家祭祖两次,对其了解不深,也帮不上什么。

    过年回去,等清明节,都是派顾见风回去扫墓祭祖。

    其他时间,舟车劳顿,连永宁侯都不常回去。

    过节都是准备节礼,派人一道送回去,这回过来,又是夏日,应是要在这边住一段时间。

    往往来小住的必然带上小辈,陆锦瑶记得汝林大伯家有一个快及笄的妹妹,还有一个堂弟要准备明年会试。

    既然在盛京考怕是要直接住到明年了,应是留在这边温习功课。

    若是顾见舟在家,还能指导一番,可惜顾见舟不在。

    陆锦瑶暗自松了口气,这世子位子看着光鲜,可当大娘子的,就要处理这些琐事。

    哪里安顿不好了,都有说道。

    看事不能只看好处,也得看好处背后的难处。

    立世子是月初下来的旨意,现在汝林老家的人应该已经在路上了。

    韩氏这两日都快忙疯了,送帖子,定菜单,还有打扫府里上上下下。

    偏偏这个时候,陆锦瑶不是去正院打麻将就是去外面巡视铺子,清闲的要死。

    下午,思瑕把宴席果盘单子给韩氏看,韩氏无论如何都不能满意,都是应季水果,桃子,当地葡萄……

    吃过晏回堂送的瓜果,再吃别的,就“除却巫山不是云”了。

    韩氏道:“你去问问,五公子这些瓜果从哪儿弄来的,我想买一些。”

    韩氏觉得,她既然张口问了,顾见山就能低价送一些过来。

    谁知,思瑕回来回话,说葡萄一两银子一斤,蜜瓜西瓜更贵。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