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是邓总给燕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后来很多学校也跟着将这段话刷在学校外墙上。
像金艺的外墙也有一行字,将“教育要”去掉,只留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而离潮小学这八个字,则改变更多,只留了“面向未来”四个字。
站在外墙边上,看着这八个字,于东忍不住点了点头。
所谓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离潮村这样的地方,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距离学生们太远了,倒是这“坚持学习,面向未来”更加适合他们。
身处山村中的他们,坚持读书,是他们改变未来的最好途径。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某间教室里忽然响起了一阵朗朗的读书声,正是那首脍炙人口的《长歌行》。
读完一遍,接着又开始第二遍。
于东对小学教材不熟悉,不知道这首《长歌行》是几年级学的,不过这首诗难度不低,至少应该是四年级。
他转头对随行其他人说道:“你们在外面等一会儿,我一个人先进去看看。”
保安队长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在离潮小学这边,于东应该不会出什么事情。
于东背着手轻轻地踩着步子走进了学校的院子里,那朗读的声音在院子里面回荡,变得更加响亮,他也听清楚朗读声是从西南角的那间教室里面传出来的。
朝着西南角那间教室,于东径直走了过去。
教室里面大概坐着二三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坐得笔直,卖力朗读着。
站在讲台上的,是一个没大多少岁的小姑娘。
可能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更有威严,小姑娘将头发束起来,绾在脑袋后面,身上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山装。
这一身打扮跟小姑娘的年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等到学生读过几遍《长歌行》之后,小姑娘压了压手,学生们慢慢停下朗读,抬头看着他们的老师。
“同学们,《长歌行》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整首诗歌唱人生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听着讲台上小老师讲解《长歌行》,余数露出了微笑,看得出来,小姑娘对这首诗歌应该也不是特别熟悉。
倒不是说她刚才的解读是错的,只不过她说的那些东西实在太照本宣科了。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离潮小学这些量并不大的小学生来说,小老师刚才说的那些他们肯定听得不明不白,什么托物起兴,什么兴而比。
别说学生们不懂,听得出来,这个小老师自己也应该懂得不多。
她只不过是将自己看到的东西,毫不分解地,一股脑地输送给学生们。
这种教学方式肯定不好,但是这不能怪这个小老师。
现如今国家缺老师,别说是离潮村这种位于山上,条件非常差的地方,就是有些乡镇里面,条件比这儿好一百倍的小学,也是存在一堆混子老师,师德师品先不说,很多专业知识根本不过关。
上次余量到金陵下面的一个镇子里面的初中听课,一个初三的生物老师竟然连这个世界上还有单峰骆驼都不知道。
那个生物老师在课堂上大言不惭地告诉学生们,骆驼的双峰,一个储存食物,一个储存水,余量当时就举手问他:那单峰骆驼怎么办?
老师讶然:这世界哪还有单峰骆驼。
上次聊天的时候,余量把这事当做笑谈跟于东说了。
只是这笑谈,却是令人心痛现实。
一个乡镇的初中生物老师尚能犯下这种低级错误,更不用说那些乡村学校了。
相对而言,眼前这个小姑娘表现还算是好的了,她只是将她知道的告诉学生们,她不知道的,她也不会肆意发挥。
小姑娘讲的很慢,看起来是在留时间给学生们做笔记。
等到把整首诗的结构和手法说了一遍之后,林兰正要具体给学生们讲一讲这首诗每一句的意思,便看到了背着手站在窗外的于东。
当她看到于东的时候,就觉得于东有些面熟,但是她又不记得自己是在哪儿见过。
她应该确实在哪儿见过,这种感觉非常强烈。
是哪个学生的家长么?
不过班里面学生的家长她都认识,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哥哥姐姐,再说了,于东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农村人。
虽然以貌取人不合适,但是站在窗外的这个人,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文化人的气息。
林兰接触过的文化水平最高的人就是他们校长张月莹,但即便是张月莹身上也没有这种气质。
见林兰注意到自己,于东朝她露出笑容。
没由来的,林兰紧张起来,她现在明明站在讲台上,却感觉自己回到了上学的时候,而站在外面的于东正是考校他的老师。
原本还算顺畅的讲课,也开始变得磕磕绊绊起来。
过了几分钟,看到窗外的人走了之后,她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于东是看出了小姑娘的紧张,所以才主动离开的,正好也去其他教室看看。
离潮小学总共五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是一个班,这会儿五个班级上的课都不一样,算术、语文、思想品德、社会、自然。
看了一圈,于东也没看到张月莹。
等到一圈看完,一节课也结束了,于东又走到小姑娘教的那个班,正听到小姑娘给学生布置作业:“明天早上来的时候交给李婷,下课吧。”
说完下课,李兰抱着教具出来,迎面看到于东。
“你是要找谁么?”林兰问道。
于东笑道:“你们校长张月莹在么?”
“月莹姐。”林兰的眼神忽然有些落寞。
看到林兰的表情变化,于东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她出什么事情了么?”
“月莹姐住院了,她身体一直都不好,上个月晕了好几次,我们让她去医院她也不愿意,最后还是她爸爸过来把她接走的。”
于东皱了皱眉头,“那现在呢,她现在是什么情况?”
林兰摇摇头,“不知道,上上个礼拜我还收到月莹姐的信,是她刚进医院的时候写给我的,这两个礼拜我都没收到她的信。”
“她有说是什么病么?”
“没有,她只说没大问题,让我放心,叫我一定要好好照顾学生。”
于东知道,张月莹应该是为了安抚这个小姑娘,所以才说自己没什么大病。按照张月莹的性格,为了让学校这边放心,她肯定要经常写信的,但是这都两个礼拜了,学校都没有收到张月莹的信,可见情况很不妙。
这次来离潮村的时候,于东就总是有一种心慌的感觉。
上一世,他们两个通信七八年之后,张月莹这边忽然没了音讯,对此于东想过很多种可能,自然也想到过一些极端的情况。
而今年,距离他们大学毕业刚刚过去七个年头。
看到于东发愣,林兰问道:“你认识月莹姐?”
“嗯。”于东重重点头,“我跟她是朋友。”
林兰好奇地看着于东,她从没听过月莹姐说过朋友的事情,从她们认识开始,月莹姐似乎就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学校上面。
除了一个笔友。
月莹姐晚上忙完工作,不管多晚,都会坐在桌上写信。
几乎每天晚上都写,但是寄出去的很少。
林兰曾好奇地问过月莹姐:为什么你总是写信,却又不寄?
张月莹只是说:不是所有的信写了都要寄出去,有些信是写给另一个人的,却是给自己看的。
对于月莹姐的笔友,林兰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两人离得很远,没有见过。
眼前这个男人会是月莹姐的笔友么?
但如果他是月莹姐的笔友,自己又怎么会感觉他面熟的?明明月莹姐都没有跟他见过面。
这么看,应该不是吧。
胡思乱想了好一会儿,林兰说道:“你想找月莹姐的话,现在可能没办法了。”
“她在哪个医院你知道么?”于东问道。
林兰摇摇头,“不知道,月莹姐没告诉我。”
于东叹了口气,果然是老兵的性格,她应该是不想让学校的人去找她。
不过既然是她父亲将她接回去的,应该不会走得太远,大概率就在江城。现在也问不出来什么,回头得去江城找一找。
想到这里,于东把张月莹的事情先放了放,又问林兰,“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林兰。”
“你教语文课的么?”
林兰摇摇头,“不是,语文是月莹姐教的,现在她病了,所以我在代课。”
说着说着,林兰又不好意思起来,“我教的不好。”
“已经很好了。”于东鼓励了一句,又问,“你们学校的食堂现在正常开火么?”
“开啊,每天两顿,伙食很好的,每顿……”
说了一会儿,林兰又仔仔细细地盯着于东看了看,随即捂住了嘴巴,“你……”
她终于认出了眼前的男人是谁。
于东,离潮小学的资助人,一个年轻的大文学家,林兰曾在电视里面看过于东一次。
在离潮村这样的地方,看电视的机会并不多,林兰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于东的访问片段。
“我怎么了?”
“你是于东?”林兰的语气中还带着不敢置信。
原本只能在电视里面看到的人,却活生生地出现在了她面前。
于东笑着点头:“我是于东,不好意思,刚才没有做自我介绍。我这次过来,是为了考察离潮小学的教学情况,能麻烦你继续跟我说说你们学校食堂的事情么?”
“可以啊,我们学校食堂非常好,以前每天月莹姐都会去监督,保证饭菜的质量,最主要的就是卫生问题。月莹姐离开之后,这个工作都是我在干。自从有了这个食堂之后,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说起食堂,林兰有一大堆的话要说。特别是得知于东是来考察学校的之后,她自然更要好好在于东面前把月莹姐这些年做的事情跟他说说,希望能继续得到深空的资助。
她这两年是看着学校一步一步变化成如今这样的,这其中自然离不开月莹姐的努力跟付出,但是跟深空的资助也脱不开关系。而且自从深空给了资助之后,月莹姐也终于能够轻松一些。
早之前,月莹姐的身体就很不好了,uu看书后来学校有了深空的资助,有一段时间她的身体保持得还不错,不过今年夏天开始又突然变得不好。
说完了食堂的事情,林兰又说:“对了,我们学校还有个图书馆。”
“图书馆?”于东有些诧异,他不记得深空给离潮村的赞助中还包括图书馆。
倒是捐了一批书,不过数量应该不多,毕竟离潮村的学生就那么点儿。
“我带你去看看。”
林兰像是个迫不及待要炫耀玩具的孩子,带着于东去了校舍旁边的一个瓦房,她掏出钥匙将房门打开。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
于东在房间里面环视了一圈,这所谓的图书馆,就是一间小小的房子。
连书架都没有,就摆了四五张长桌,还有一个小柜子,桌子上和柜子里面放了不少书。
于东走过去看了看,书的类型还挺丰富,经典名着,儿童读物,甚至还有《科幻世界》跟《科幻大王》。
“这里大部分都是月莹姐自己的书。”
于东点点头,拿起一本《旧书》看了看,扉页上面还有于东的签名。
这是之前《旧书》还没有正式发售的时候,于东给张月莹寄来的,没想到她把书贡献了出来,放在了图书馆。
除了《旧书》之外,还有另外好几本于东的书,上面都有他的签名。
林兰见于东盯着扉页上的签名,不好意思地解释道:“这些签名都是月莹姐自己签的,她喜欢你的作品,不过不好意思问你要签名书。”
“她跟你说这些是她自己签的么?”
林兰一愣,“啊?”
这是邓总给燕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后来很多学校也跟着将这段话刷在学校外墙上。
像金艺的外墙也有一行字,将“教育要”去掉,只留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而离潮小学这八个字,则改变更多,只留了“面向未来”四个字。
站在外墙边上,看着这八个字,于东忍不住点了点头。
所谓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离潮村这样的地方,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距离学生们太远了,倒是这“坚持学习,面向未来”更加适合他们。
身处山村中的他们,坚持读书,是他们改变未来的最好途径。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某间教室里忽然响起了一阵朗朗的读书声,正是那首脍炙人口的《长歌行》。
读完一遍,接着又开始第二遍。
于东对小学教材不熟悉,不知道这首《长歌行》是几年级学的,不过这首诗难度不低,至少应该是四年级。
他转头对随行其他人说道:“你们在外面等一会儿,我一个人先进去看看。”
保安队长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在离潮小学这边,于东应该不会出什么事情。
于东背着手轻轻地踩着步子走进了学校的院子里,那朗读的声音在院子里面回荡,变得更加响亮,他也听清楚朗读声是从西南角的那间教室里面传出来的。
朝着西南角那间教室,于东径直走了过去。
教室里面大概坐着二三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坐得笔直,卖力朗读着。
站在讲台上的,是一个没大多少岁的小姑娘。
可能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更有威严,小姑娘将头发束起来,绾在脑袋后面,身上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山装。
这一身打扮跟小姑娘的年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等到学生读过几遍《长歌行》之后,小姑娘压了压手,学生们慢慢停下朗读,抬头看着他们的老师。
“同学们,《长歌行》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整首诗歌唱人生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听着讲台上小老师讲解《长歌行》,余数露出了微笑,看得出来,小姑娘对这首诗歌应该也不是特别熟悉。
倒不是说她刚才的解读是错的,只不过她说的那些东西实在太照本宣科了。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离潮小学这些量并不大的小学生来说,小老师刚才说的那些他们肯定听得不明不白,什么托物起兴,什么兴而比。
别说学生们不懂,听得出来,这个小老师自己也应该懂得不多。
她只不过是将自己看到的东西,毫不分解地,一股脑地输送给学生们。
这种教学方式肯定不好,但是这不能怪这个小老师。
现如今国家缺老师,别说是离潮村这种位于山上,条件非常差的地方,就是有些乡镇里面,条件比这儿好一百倍的小学,也是存在一堆混子老师,师德师品先不说,很多专业知识根本不过关。
上次余量到金陵下面的一个镇子里面的初中听课,一个初三的生物老师竟然连这个世界上还有单峰骆驼都不知道。
那个生物老师在课堂上大言不惭地告诉学生们,骆驼的双峰,一个储存食物,一个储存水,余量当时就举手问他:那单峰骆驼怎么办?
老师讶然:这世界哪还有单峰骆驼。
上次聊天的时候,余量把这事当做笑谈跟于东说了。
只是这笑谈,却是令人心痛现实。
一个乡镇的初中生物老师尚能犯下这种低级错误,更不用说那些乡村学校了。
相对而言,眼前这个小姑娘表现还算是好的了,她只是将她知道的告诉学生们,她不知道的,她也不会肆意发挥。
小姑娘讲的很慢,看起来是在留时间给学生们做笔记。
等到把整首诗的结构和手法说了一遍之后,林兰正要具体给学生们讲一讲这首诗每一句的意思,便看到了背着手站在窗外的于东。
当她看到于东的时候,就觉得于东有些面熟,但是她又不记得自己是在哪儿见过。
她应该确实在哪儿见过,这种感觉非常强烈。
是哪个学生的家长么?
不过班里面学生的家长她都认识,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哥哥姐姐,再说了,于东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农村人。
虽然以貌取人不合适,但是站在窗外的这个人,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文化人的气息。
林兰接触过的文化水平最高的人就是他们校长张月莹,但即便是张月莹身上也没有这种气质。
见林兰注意到自己,于东朝她露出笑容。
没由来的,林兰紧张起来,她现在明明站在讲台上,却感觉自己回到了上学的时候,而站在外面的于东正是考校他的老师。
原本还算顺畅的讲课,也开始变得磕磕绊绊起来。
过了几分钟,看到窗外的人走了之后,她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于东是看出了小姑娘的紧张,所以才主动离开的,正好也去其他教室看看。
离潮小学总共五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是一个班,这会儿五个班级上的课都不一样,算术、语文、思想品德、社会、自然。
看了一圈,于东也没看到张月莹。
等到一圈看完,一节课也结束了,于东又走到小姑娘教的那个班,正听到小姑娘给学生布置作业:“明天早上来的时候交给李婷,下课吧。”
说完下课,李兰抱着教具出来,迎面看到于东。
“你是要找谁么?”林兰问道。
于东笑道:“你们校长张月莹在么?”
“月莹姐。”林兰的眼神忽然有些落寞。
看到林兰的表情变化,于东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她出什么事情了么?”
“月莹姐住院了,她身体一直都不好,上个月晕了好几次,我们让她去医院她也不愿意,最后还是她爸爸过来把她接走的。”
于东皱了皱眉头,“那现在呢,她现在是什么情况?”
林兰摇摇头,“不知道,上上个礼拜我还收到月莹姐的信,是她刚进医院的时候写给我的,这两个礼拜我都没收到她的信。”
“她有说是什么病么?”
“没有,她只说没大问题,让我放心,叫我一定要好好照顾学生。”
于东知道,张月莹应该是为了安抚这个小姑娘,所以才说自己没什么大病。按照张月莹的性格,为了让学校这边放心,她肯定要经常写信的,但是这都两个礼拜了,学校都没有收到张月莹的信,可见情况很不妙。
这次来离潮村的时候,于东就总是有一种心慌的感觉。
上一世,他们两个通信七八年之后,张月莹这边忽然没了音讯,对此于东想过很多种可能,自然也想到过一些极端的情况。
而今年,距离他们大学毕业刚刚过去七个年头。
看到于东发愣,林兰问道:“你认识月莹姐?”
“嗯。”于东重重点头,“我跟她是朋友。”
林兰好奇地看着于东,她从没听过月莹姐说过朋友的事情,从她们认识开始,月莹姐似乎就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学校上面。
除了一个笔友。
月莹姐晚上忙完工作,不管多晚,都会坐在桌上写信。
几乎每天晚上都写,但是寄出去的很少。
林兰曾好奇地问过月莹姐:为什么你总是写信,却又不寄?
张月莹只是说:不是所有的信写了都要寄出去,有些信是写给另一个人的,却是给自己看的。
对于月莹姐的笔友,林兰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两人离得很远,没有见过。
眼前这个男人会是月莹姐的笔友么?
但如果他是月莹姐的笔友,自己又怎么会感觉他面熟的?明明月莹姐都没有跟他见过面。
这么看,应该不是吧。
胡思乱想了好一会儿,林兰说道:“你想找月莹姐的话,现在可能没办法了。”
“她在哪个医院你知道么?”于东问道。
林兰摇摇头,“不知道,月莹姐没告诉我。”
于东叹了口气,果然是老兵的性格,她应该是不想让学校的人去找她。
不过既然是她父亲将她接回去的,应该不会走得太远,大概率就在江城。现在也问不出来什么,回头得去江城找一找。
想到这里,于东把张月莹的事情先放了放,又问林兰,“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林兰。”
“你教语文课的么?”
林兰摇摇头,“不是,语文是月莹姐教的,现在她病了,所以我在代课。”
说着说着,林兰又不好意思起来,“我教的不好。”
“已经很好了。”于东鼓励了一句,又问,“你们学校的食堂现在正常开火么?”
“开啊,每天两顿,伙食很好的,每顿……”
说了一会儿,林兰又仔仔细细地盯着于东看了看,随即捂住了嘴巴,“你……”
她终于认出了眼前的男人是谁。
于东,离潮小学的资助人,一个年轻的大文学家,林兰曾在电视里面看过于东一次。
在离潮村这样的地方,看电视的机会并不多,林兰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于东的访问片段。
“我怎么了?”
“你是于东?”林兰的语气中还带着不敢置信。
原本只能在电视里面看到的人,却活生生地出现在了她面前。
于东笑着点头:“我是于东,不好意思,刚才没有做自我介绍。我这次过来,是为了考察离潮小学的教学情况,能麻烦你继续跟我说说你们学校食堂的事情么?”
“可以啊,我们学校食堂非常好,以前每天月莹姐都会去监督,保证饭菜的质量,最主要的就是卫生问题。月莹姐离开之后,这个工作都是我在干。自从有了这个食堂之后,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说起食堂,林兰有一大堆的话要说。特别是得知于东是来考察学校的之后,她自然更要好好在于东面前把月莹姐这些年做的事情跟他说说,希望能继续得到深空的资助。
她这两年是看着学校一步一步变化成如今这样的,这其中自然离不开月莹姐的努力跟付出,但是跟深空的资助也脱不开关系。而且自从深空给了资助之后,月莹姐也终于能够轻松一些。
早之前,月莹姐的身体就很不好了,uu看书后来学校有了深空的资助,有一段时间她的身体保持得还不错,不过今年夏天开始又突然变得不好。
说完了食堂的事情,林兰又说:“对了,我们学校还有个图书馆。”
“图书馆?”于东有些诧异,他不记得深空给离潮村的赞助中还包括图书馆。
倒是捐了一批书,不过数量应该不多,毕竟离潮村的学生就那么点儿。
“我带你去看看。”
林兰像是个迫不及待要炫耀玩具的孩子,带着于东去了校舍旁边的一个瓦房,她掏出钥匙将房门打开。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
于东在房间里面环视了一圈,这所谓的图书馆,就是一间小小的房子。
连书架都没有,就摆了四五张长桌,还有一个小柜子,桌子上和柜子里面放了不少书。
于东走过去看了看,书的类型还挺丰富,经典名着,儿童读物,甚至还有《科幻世界》跟《科幻大王》。
“这里大部分都是月莹姐自己的书。”
于东点点头,拿起一本《旧书》看了看,扉页上面还有于东的签名。
这是之前《旧书》还没有正式发售的时候,于东给张月莹寄来的,没想到她把书贡献了出来,放在了图书馆。
除了《旧书》之外,还有另外好几本于东的书,上面都有他的签名。
林兰见于东盯着扉页上的签名,不好意思地解释道:“这些签名都是月莹姐自己签的,她喜欢你的作品,不过不好意思问你要签名书。”
“她跟你说这些是她自己签的么?”
林兰一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