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当心点,可别摔了。”
她采了好几种蘑菇拿在手上,教林若云辨认,“老三家的,这些都是没毒的,放心捡。”
刘氏则是拿了两三朵红艳艳的菌子,“弟妹,这种就是有毒的,你可别觉得好看就捡回去。”
林若云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林子足够大,人手也多,不一会儿五个小背篓就满了。
刘氏有些舍不得还想继续捡,几人决定先把这些背回家去晾晒,再换大筐子来捡。
回去时碰上些婶子,这些人瞧见筐子里那又肥又大的菌子,两眼放光,立马回家拿筐去后山。
待林若云等人再回林子时,里面已经十分热闹,到处都是人,相应的菌子就少了。
等到快吃午饭时,带来的竹筐才勉强装满。
这一遭后估计要再过三五天才能再来捡菌子。
回到家,几人将这些菌子清洗干净,放在凉席上晾晒。
中午的菜便是炒菌子,只加了一点点油,配上青红椒和酸豆角一块炒,简直色香味俱全,吃一口美滋滋。
***
下午,村里的广播响起来。
“各位村民,各位村民,请立即到晒谷场上开会。”
陈爱学还是第一次听到广播,稀罕极了,“这是在哪说话呢?我怎么没看到人。”
林若云便指着远处的大喇叭,“声音就是从这个大喇叭里传出来的,说话的人在村委。”
“村委?那么远。”陈爱学不理解。
林若云便仔细回忆自己学过的物理知识,尽量用简洁的语言给他讲了广播工作的原理。
“这儿的好东西可真多,乡下人都能用得起如此神奇之物。若是这喇叭用到了战场上,那多方便。”陈爱学很是羡慕,又夸林若云:“娘子,你可真厉害,这都懂。”
林若云摆摆手,“多读书,读多了你也就懂了。”
陈爱学深以为然。
队长的威望在生产队里还是很高的,广播通告后,很快便有人拎着板凳、茶缸子朝晒谷场走去。
晒谷场上,四周的树上拉满了红条幅,写着爱国爱党、鼓励秋收的标语。
最右的小棚里,有一个大铁桶,装着放了糖的绿豆汤,各家拿着茶缸子就是为了这。
正中央是是一条长桌,后头坐着书记和队长,两人一个维持着现场秩序、一个拿着稿子调试话筒。
待人都到齐了,书记便开始讲话。
书记是老红军,很会做思想工作,一番演讲下来,大伙都是热情高涨,拍着胸脯保证要努力搞秋收、交公粮,绝不给国家拖后腿。
陈爱学也在鼓掌,心中却是十分讶异,这儿的人可真奇怪,居然上赶着交税,还这么高兴?
他也长了心眼,不敢当下就问,夜里才悄悄地问媳妇儿。
林若云默了默,“这个啊,说来可就话长了。我一时半会儿也讲不清楚,改天找本历史书,你读了就明白。”
农民也能读史书?
陈爱学又是一阵惊讶,不过惊讶多了,也逐渐习惯。
媳妇儿说得对,多读书,书里都有答案。
次日,秋收在鸡叫声中拉开序幕。
男人们先去仓库搬脱粒、运输的工具,女人们拿着镰刀在田里割稻子。
林若云还是跟在吴氏身边学习,吴氏那速度刷刷刷的,一弯腰一起身就是一个稻靶,面前很快空出一块地。
林若云可不行,才割了两丛就觉得拿不住稻靶,虎口也是又酸又痛。
这下她知道陈抗美送那些手套的用处了。
稻田割出一个口子后放稻桶,里面放好脱粒的工具,再插上阻拦谷粒外溅的席子,男人们便开始扛起稻靶使劲摔下去。
这活儿十分辛苦,男人们就跟以前码头上的力夫一样哼起调子,一个调摔一下穗儿。
待稻桶快满了,便取下席子,舀出稻子倒进竹筐,再派人将他们挑到晒谷场上去。晒谷场那边早有人把地方打扫干净,待谷子一倒,立马用竹耙将它摊开,晾晒水汽,晒着晒着就要给它们翻身,还得分出精力赶偷吃的雀儿。
这时候各家小孩也是忙碌的,在家烧好水送到田里,然后背上小竹篓去田里捡稻穗。
秋收太重要了,午休是没有的,各家也只能派一个人回去做饭,做好再拎到田里来,找个树荫下吃。
吴氏把这个回家做饭的美差交给了林若云,一则是她怜惜这城里来的儿媳妇,二则是林若云干活太慢了。
食材是吴氏早上放在窝里的,林若云则需要将它们煮熟,最后是玉米混白米做了浓粥,一碗菌子炒肉,一大碗炒空心菜,凉拌黄瓜、凉拌皮蛋各一盘。
吃的时候,大伙儿都夸这菜做得好,到了晚上,吴氏一看陶罐凹下去的一大坨油,心疼死了。
“罢了罢了,就这几天,干重活是得好好补补。”
一天下来累得慌,除了要去晒谷场上守夜的陈老爹,众人都打算早些休息,隔壁却传来了吵闹声,细细听那是男人的怒骂和女人的哭声。
“怎么回事?”
林若云想要出去看热闹。
大嫂立马拦住她,“别去,当心那懒汉儿连你一块骂。”
二嫂也道:“那懒汉的媳妇儿也是可怜,嫁个整日睡觉不上工的懒汉儿,自己在地里累死累活还要回家伺候他,真是造孽。”
从两个嫂子嘴里,林若云知道了真相。隔壁的懒汉见老婆生了三个女孩,觉得自己没有儿子绝了后,人生没有指望,就开始摆烂不养家,还随意打骂老婆和女儿。那懒汉的媳妇儿也觉得心有愧疚,百般容忍,让那懒汉越发放肆。
若是放到以前,林若云会可怜她理解她,但现在,受到了新时代的知识冲击,林若云的观念逐渐改变。对于那个懒汉媳妇儿,她只能说哀其不幸、恨其不争。
她捅了捅陈爱学,“要是我也生不出儿子,你会不会不高兴?”
陈爱学一下就拉响了心里的警报,想到隔壁的事情,求生欲大涨:“不会。只要你生的,我都喜欢。”
“真的?”
陈爱学指天发誓,“比珍珠还真。”
林若云满意的踹了他一脚,“暂且相信你罢。”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3-08 23:59:38~2022-03-10 11:56: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annora 8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章
秋收持续了整整十天,这十天可真是把人累惨了,哪怕林若云每天炒菜放足油、又加肉和蛋,但秋收结束时全家人还是瘦了一大圈。
不过好歹完成了一件大事,今年的粮食一点都没遭到损失,等晾干、扬走里面的沙子、石砾,就能去交公粮,交完公粮就可以分粮食了!
只要想到这,全村人的脸上都是喜洋洋的。
秋天是大丰收的季节,除了收稻子这重中之重的活外,还有花生要收。
晒谷场上留了少许人扬尘,稻田里的稻草则是派老人去扎。这稻草也在农村也是宝啊,晒干了既能烧火做饭能铺床,还是牛的粮食,而烧完了的灰则是每年种花生黄豆的好肥料,所以这稻草得趁着天晴的时候赶紧晒干拿回家。
剩下的青壮年就去收花生。
原主刚来的时候就是种花生,由于好土地都拿去种油菜和玉米了,这花生地是另外开的一片荒坡,全是黄色的沙土。村里人都说这土不好,没养分、存不住水,种不出庄稼,队长请了县里的指导员,人家说能种,大伙这才肯干。
花生这种作物,比起别的庄稼要好伺候些。土翻好后就挖个坑,往角落洒一捧灰,再在另一个角落丢下种子,埋坑。雨过后,种子就发芽,待一片地全绿时,就去除一次草,接着便是开花结果。
比起玉米、小麦这种经常除草、施肥的庄稼,它着实简单。
沙土种花生还有个好处,就是好收,土质松软,轻轻一扯,便把整颗花生都提拔起来了。轻轻抖掉沙土,便能看到一大簇白生生的花生。
女人们就坐在边上节花生,一拽就是一大把,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就往嘴里塞上一颗。
因此地里一片欢欣。
花生也不像其他粮食,要先交完公粮再分,这花生有的太嫩了籽没成型,壳是白白软软的,这种就不能交上去,便当场筛出来,分给各家。
于是这天晚上的伙食就是水煮花生,脆生生、甜津津的,好吃得连那嫩壳都要一块吞下去。
花生地不大,只收了两天就全部收完。
收完花生,村小就该开学了。
吃过饭,李氏便向吴氏要钱。
“娘,再过两天学校就要报名了,我想要五块钱,去城里给柱子扯身布做件新衣裳和书包,再买两支笔和本子。”
吴氏掰着指头算了算,“哪里要得到五块钱?笔才一分钱一支,本子两分钱一个,书包就用旧衣裳缝。”
她从兜里摸出两块钱,递给李氏。
李氏说五块本就是为了讨价还价,虽说婆婆压得太狠,但两块钱还是够的,能剩下两三毛。她便知趣的收下。
对面的刘氏咬咬唇,也开了口,“娘你给我两块钱呗。我家春燕也到了上学的年纪,这些东西也是要准备的哈。”
这话一落,吴氏便狠狠的皱了一下眉。
“春燕一个姑娘家家的,读什么书?在家把烧饭做鞋子的手艺学好就成,别浪费那个钱。”
一学期学费三块钱,还要买书包、本子和笔,那花销也不小啊。她上一天工,才两毛钱,吴氏心里可不乐意了。
“娘,咋能这么说呢?你只让孙子读书不让孙女读,那是重男轻女,是要不得的。主席都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现在讲究男女平等。”
刘氏怼起婆婆来可是一点都不留情。
刘氏心里早就存了气。大嫂比她先生孩子,月子里那是天天有鸡蛋吃,还买了肉,到了她,就吃了一天的鸡蛋,肉更是甭想。只因为她生的是女儿,不如儿子金贵。
好在她男人不像隔壁那懒汉,看着自家姑娘一样心疼,瞧她吃得差没有奶水,便跟着公公出去当小工给人盖房子打家具,挣了钱带她去国营饭店吃肉、给女儿买麦乳精。
除了月子里,平素也是受了不少窝囊气。看在自家男人的份上,刘氏也都忍着,可读书这事,她真忍不了。
她这辈子就这样了,难道她女儿也这样?
如今不能考大学,但念了书还是有机会考工人的,在队里当个会计、干事,也能找个好对象。就算她闺女不是念书的料子,考不上,那也是闺女没本事,她不怨。可一开始就不许闺女念书,不给这个机会,她不干!
她采了好几种蘑菇拿在手上,教林若云辨认,“老三家的,这些都是没毒的,放心捡。”
刘氏则是拿了两三朵红艳艳的菌子,“弟妹,这种就是有毒的,你可别觉得好看就捡回去。”
林若云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林子足够大,人手也多,不一会儿五个小背篓就满了。
刘氏有些舍不得还想继续捡,几人决定先把这些背回家去晾晒,再换大筐子来捡。
回去时碰上些婶子,这些人瞧见筐子里那又肥又大的菌子,两眼放光,立马回家拿筐去后山。
待林若云等人再回林子时,里面已经十分热闹,到处都是人,相应的菌子就少了。
等到快吃午饭时,带来的竹筐才勉强装满。
这一遭后估计要再过三五天才能再来捡菌子。
回到家,几人将这些菌子清洗干净,放在凉席上晾晒。
中午的菜便是炒菌子,只加了一点点油,配上青红椒和酸豆角一块炒,简直色香味俱全,吃一口美滋滋。
***
下午,村里的广播响起来。
“各位村民,各位村民,请立即到晒谷场上开会。”
陈爱学还是第一次听到广播,稀罕极了,“这是在哪说话呢?我怎么没看到人。”
林若云便指着远处的大喇叭,“声音就是从这个大喇叭里传出来的,说话的人在村委。”
“村委?那么远。”陈爱学不理解。
林若云便仔细回忆自己学过的物理知识,尽量用简洁的语言给他讲了广播工作的原理。
“这儿的好东西可真多,乡下人都能用得起如此神奇之物。若是这喇叭用到了战场上,那多方便。”陈爱学很是羡慕,又夸林若云:“娘子,你可真厉害,这都懂。”
林若云摆摆手,“多读书,读多了你也就懂了。”
陈爱学深以为然。
队长的威望在生产队里还是很高的,广播通告后,很快便有人拎着板凳、茶缸子朝晒谷场走去。
晒谷场上,四周的树上拉满了红条幅,写着爱国爱党、鼓励秋收的标语。
最右的小棚里,有一个大铁桶,装着放了糖的绿豆汤,各家拿着茶缸子就是为了这。
正中央是是一条长桌,后头坐着书记和队长,两人一个维持着现场秩序、一个拿着稿子调试话筒。
待人都到齐了,书记便开始讲话。
书记是老红军,很会做思想工作,一番演讲下来,大伙都是热情高涨,拍着胸脯保证要努力搞秋收、交公粮,绝不给国家拖后腿。
陈爱学也在鼓掌,心中却是十分讶异,这儿的人可真奇怪,居然上赶着交税,还这么高兴?
他也长了心眼,不敢当下就问,夜里才悄悄地问媳妇儿。
林若云默了默,“这个啊,说来可就话长了。我一时半会儿也讲不清楚,改天找本历史书,你读了就明白。”
农民也能读史书?
陈爱学又是一阵惊讶,不过惊讶多了,也逐渐习惯。
媳妇儿说得对,多读书,书里都有答案。
次日,秋收在鸡叫声中拉开序幕。
男人们先去仓库搬脱粒、运输的工具,女人们拿着镰刀在田里割稻子。
林若云还是跟在吴氏身边学习,吴氏那速度刷刷刷的,一弯腰一起身就是一个稻靶,面前很快空出一块地。
林若云可不行,才割了两丛就觉得拿不住稻靶,虎口也是又酸又痛。
这下她知道陈抗美送那些手套的用处了。
稻田割出一个口子后放稻桶,里面放好脱粒的工具,再插上阻拦谷粒外溅的席子,男人们便开始扛起稻靶使劲摔下去。
这活儿十分辛苦,男人们就跟以前码头上的力夫一样哼起调子,一个调摔一下穗儿。
待稻桶快满了,便取下席子,舀出稻子倒进竹筐,再派人将他们挑到晒谷场上去。晒谷场那边早有人把地方打扫干净,待谷子一倒,立马用竹耙将它摊开,晾晒水汽,晒着晒着就要给它们翻身,还得分出精力赶偷吃的雀儿。
这时候各家小孩也是忙碌的,在家烧好水送到田里,然后背上小竹篓去田里捡稻穗。
秋收太重要了,午休是没有的,各家也只能派一个人回去做饭,做好再拎到田里来,找个树荫下吃。
吴氏把这个回家做饭的美差交给了林若云,一则是她怜惜这城里来的儿媳妇,二则是林若云干活太慢了。
食材是吴氏早上放在窝里的,林若云则需要将它们煮熟,最后是玉米混白米做了浓粥,一碗菌子炒肉,一大碗炒空心菜,凉拌黄瓜、凉拌皮蛋各一盘。
吃的时候,大伙儿都夸这菜做得好,到了晚上,吴氏一看陶罐凹下去的一大坨油,心疼死了。
“罢了罢了,就这几天,干重活是得好好补补。”
一天下来累得慌,除了要去晒谷场上守夜的陈老爹,众人都打算早些休息,隔壁却传来了吵闹声,细细听那是男人的怒骂和女人的哭声。
“怎么回事?”
林若云想要出去看热闹。
大嫂立马拦住她,“别去,当心那懒汉儿连你一块骂。”
二嫂也道:“那懒汉的媳妇儿也是可怜,嫁个整日睡觉不上工的懒汉儿,自己在地里累死累活还要回家伺候他,真是造孽。”
从两个嫂子嘴里,林若云知道了真相。隔壁的懒汉见老婆生了三个女孩,觉得自己没有儿子绝了后,人生没有指望,就开始摆烂不养家,还随意打骂老婆和女儿。那懒汉的媳妇儿也觉得心有愧疚,百般容忍,让那懒汉越发放肆。
若是放到以前,林若云会可怜她理解她,但现在,受到了新时代的知识冲击,林若云的观念逐渐改变。对于那个懒汉媳妇儿,她只能说哀其不幸、恨其不争。
她捅了捅陈爱学,“要是我也生不出儿子,你会不会不高兴?”
陈爱学一下就拉响了心里的警报,想到隔壁的事情,求生欲大涨:“不会。只要你生的,我都喜欢。”
“真的?”
陈爱学指天发誓,“比珍珠还真。”
林若云满意的踹了他一脚,“暂且相信你罢。”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3-08 23:59:38~2022-03-10 11:56: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annora 8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章
秋收持续了整整十天,这十天可真是把人累惨了,哪怕林若云每天炒菜放足油、又加肉和蛋,但秋收结束时全家人还是瘦了一大圈。
不过好歹完成了一件大事,今年的粮食一点都没遭到损失,等晾干、扬走里面的沙子、石砾,就能去交公粮,交完公粮就可以分粮食了!
只要想到这,全村人的脸上都是喜洋洋的。
秋天是大丰收的季节,除了收稻子这重中之重的活外,还有花生要收。
晒谷场上留了少许人扬尘,稻田里的稻草则是派老人去扎。这稻草也在农村也是宝啊,晒干了既能烧火做饭能铺床,还是牛的粮食,而烧完了的灰则是每年种花生黄豆的好肥料,所以这稻草得趁着天晴的时候赶紧晒干拿回家。
剩下的青壮年就去收花生。
原主刚来的时候就是种花生,由于好土地都拿去种油菜和玉米了,这花生地是另外开的一片荒坡,全是黄色的沙土。村里人都说这土不好,没养分、存不住水,种不出庄稼,队长请了县里的指导员,人家说能种,大伙这才肯干。
花生这种作物,比起别的庄稼要好伺候些。土翻好后就挖个坑,往角落洒一捧灰,再在另一个角落丢下种子,埋坑。雨过后,种子就发芽,待一片地全绿时,就去除一次草,接着便是开花结果。
比起玉米、小麦这种经常除草、施肥的庄稼,它着实简单。
沙土种花生还有个好处,就是好收,土质松软,轻轻一扯,便把整颗花生都提拔起来了。轻轻抖掉沙土,便能看到一大簇白生生的花生。
女人们就坐在边上节花生,一拽就是一大把,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就往嘴里塞上一颗。
因此地里一片欢欣。
花生也不像其他粮食,要先交完公粮再分,这花生有的太嫩了籽没成型,壳是白白软软的,这种就不能交上去,便当场筛出来,分给各家。
于是这天晚上的伙食就是水煮花生,脆生生、甜津津的,好吃得连那嫩壳都要一块吞下去。
花生地不大,只收了两天就全部收完。
收完花生,村小就该开学了。
吃过饭,李氏便向吴氏要钱。
“娘,再过两天学校就要报名了,我想要五块钱,去城里给柱子扯身布做件新衣裳和书包,再买两支笔和本子。”
吴氏掰着指头算了算,“哪里要得到五块钱?笔才一分钱一支,本子两分钱一个,书包就用旧衣裳缝。”
她从兜里摸出两块钱,递给李氏。
李氏说五块本就是为了讨价还价,虽说婆婆压得太狠,但两块钱还是够的,能剩下两三毛。她便知趣的收下。
对面的刘氏咬咬唇,也开了口,“娘你给我两块钱呗。我家春燕也到了上学的年纪,这些东西也是要准备的哈。”
这话一落,吴氏便狠狠的皱了一下眉。
“春燕一个姑娘家家的,读什么书?在家把烧饭做鞋子的手艺学好就成,别浪费那个钱。”
一学期学费三块钱,还要买书包、本子和笔,那花销也不小啊。她上一天工,才两毛钱,吴氏心里可不乐意了。
“娘,咋能这么说呢?你只让孙子读书不让孙女读,那是重男轻女,是要不得的。主席都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现在讲究男女平等。”
刘氏怼起婆婆来可是一点都不留情。
刘氏心里早就存了气。大嫂比她先生孩子,月子里那是天天有鸡蛋吃,还买了肉,到了她,就吃了一天的鸡蛋,肉更是甭想。只因为她生的是女儿,不如儿子金贵。
好在她男人不像隔壁那懒汉,看着自家姑娘一样心疼,瞧她吃得差没有奶水,便跟着公公出去当小工给人盖房子打家具,挣了钱带她去国营饭店吃肉、给女儿买麦乳精。
除了月子里,平素也是受了不少窝囊气。看在自家男人的份上,刘氏也都忍着,可读书这事,她真忍不了。
她这辈子就这样了,难道她女儿也这样?
如今不能考大学,但念了书还是有机会考工人的,在队里当个会计、干事,也能找个好对象。就算她闺女不是念书的料子,考不上,那也是闺女没本事,她不怨。可一开始就不许闺女念书,不给这个机会,她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