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言情 > 猛卒
文 / 高月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达成共识(下)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刑部尚书郭曙问道:“启禀殿下,微臣听说朱滔军队也在进攻新罗,而且占据上风,攻势正盛,如果我们也进攻新罗,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怎么处理?”

    这也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原本是新罗承受不住朱滔大军的猛烈进攻,不得不向大唐求援,现在却反过来,他们也要参与灭亡新罗,这是背信弃义,还是想分一杯羹?

    郭宋明白众人的担忧,他微微笑道:“所以一开始我就说了,我们讨伐新罗必须师出有名,我之前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但刺杀案就成了最好的借口,我们必须出兵追责,这就谈不上背信弃义,也谈不上落井下石,是他们作恶在先。”

    郭曙又继续道:“但如果以救援新罗为借口出兵,岂不是更占据了道义?如果新罗被朱滔所灭,也就不是我们责任了,殿下不觉得这个借口更好?”

    这次不等郭宋解释,张裘安便反驳道:“这样做是作茧自缚,如果我们是出于救援新罗的道义出兵,那么灭了朱滔后,我们是不是该继续扶持新罗?

    如果我们并了新罗,那是不是更显得我们虚伪?在道义上更被人耻笑?索性一开始就是兴师问罪,我们将来吞并了新罗,对他也是一种惩罚,是他们罪有应得,我就不用背负任何道义上责任,对子孙也有交代。”

    偏殿上顿时争论起来,十分热闹,郭宋摆摆手高声道:“各位请安静!”

    偏殿上安静下来,郭宋又道:“今天只是通报,也不会做什么决策,即使要攻打新罗也会到明年开春以后,还有时间给大家思考,不过兵部要提前进行准备,所以时间也不是很充足,我希望十天后我们能做出决定。”

    ........

    众人都起身离去了,张谦逸也和杜佑一起走出去,杜佑笑道:“能感觉到殿下的决心了吧!”

    张谦逸点点头,“他找政事堂议事,只是给我们一个面子,兵部的调粮令昨天就发出了,从黎阳仓调集五十万石小麦和十万套兵甲到登州。”

    “其实殿下说得不错,如果我们不动新罗而拿下辽东,迟早是给新罗做嫁衣,我一点我很赞同。”杜佑缓缓道。

    张谦逸正要说话,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叫他们,两人回头,却是兰台郎中韩愈在叫他们。

    杜佑很欣赏韩愈,认为他有成为相国的潜质,踏实,稳重,能力很强,做事讲原则但又不失灵活,杜佑甚至认为韩愈出任兰台郎中有点可惜了,他应该去地方上继续历练。

    “韩郎中,什么事情?”

    韩愈跑上来行礼道:“殿下请二位相国到官房一叙!”

    两人点点头,跟随韩愈来到兰台官房,郭宋的官房已经搬到紫微殿后面了,就是原来代宗皇帝的御书房,彻底改造了一番,完全变样,变成一座房间密度很高的三进院子。

    外面是从事们的公务房,中院是兰台侍郎和兰台郎中的官房,按照分工,韩愈负责户部和兵部,黄禅负责礼部和刑部,按理应该还有一个负责吏部和工部的郎中,现在被杨天华兼任了,每个郎中配两名员外郎,再配八名从事。

    内院就是郭宋的官房了,中间是一座百余平方的天井,假山堆砌,花木茂盛,天井周围分布着正堂、议事堂、参谋堂以及茶房,内院除了郭宋外,还有一个小茶童,负责煎茶跑腿。

    此时郭宋正负手在天井内来回踱步,渐渐到了年底,事情比较多,很多琐碎之事他都交给政事堂处理,只有比较重大的事情才向他汇报。

    他的精力主要是放在大事上,新罗只是一个开始,他要考虑的是整个辽东,各种错综复杂的势力,军事上他不担心,他考虑更多的是政治方面,还有国力的承受能力。

    这时,韩愈带着杜佑和张谦逸走了进来,“殿下,杜相国和张相国到了!”

    郭宋从沉思中惊醒,点点头笑道:“两位相国请里面坐吧!”

    他把两人请入正堂坐下,茶童及时给他们上了茶,郭宋问道:“其实我想知道新罗特使朴恩泽情况如何?”

    张谦逸连忙道:“他前些天去登州了,走得很匆忙,微臣算了算时间,很巧,正好就是刺杀案的当天,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他很可能也是知情人,殿下要不要把他带回来?”

    郭宋摇摇头,“刺杀案已经有了定论,抓不抓他也无所谓了,我现在考虑的是战争准备,张相国,兵部那边和户部联系了吗?”

    张谦逸点点头,“老张和我说过了,今天下午兵部和户部要召开一次协调议事,把一些钱粮的细节定下来。”

    “还有中原的瘟疫,军队给我的反馈,最先爆发瘟疫的宋州以及兖州、徐州,已经快一年没有再发生染病情况,现在主要是汴州、滑州和曹州还有零星病人出现,军队已经封锁了这三州,不准人口迁徙,江淮那边可以允许难民先回宋州了。”

    杜佑躬身道:“殿下,根据曹万年的报告,徐州那边逃走的难民不多,兖州难民也不多,主要是宋州和亳州,基本上大半都在江淮落户了,还是少数一心回家的难民,政事堂可以安排他们回家。”

    张谦逸还有事情,便先走一步,大堂上只剩下郭宋和杜佑,郭宋负手走出大堂,来到天井,杜佑在一旁沉声道:“吏部这两天在朝廷中做了一个初步摸底调查,超过九成的官员都希望殿下上位,尤其是中低层官员,几乎全部都支持。”

    郭宋点点头,朝廷他不担心,朝官的利益和他是一致的,他关心的是地方官,毕竟地方官受地方豪门的影响较大,他们的态度很重要。

    “地方也要进行调查,安西、河西、丰州那边就不用了,那是我们起家之地,我有足够信心。”

    郭宋对杜佑非常信任,尤其这次政事堂议事,杜佑表现出的果决和忠心让郭宋很感动,所以在杜佑面前,他有时也能袒露心扉。

    “回禀殿下,如果不考虑河西、安西,那时间就能大大缩短,这个冬天就能调查完成,卑职已经着手安排了。”

    停一下,杜佑又道:“如果殿下能在奴隶制度上稍稍让步,微臣相信会更多人支持殿下。”

    “不行!”

    郭宋果断道:“延缓十五年,已经是巨大的让步了,我心里有数,反对奴隶改革最强烈的是河北地区,如果他们还要继续反对,那我正式颁布《禁止追捕奴隶条例》和《籍贯登记条例》,我看他们怎么办?”

    杜佑心中暗暗苦笑,这两个条例非常狠毒,对各地奴隶主基本上是摧毁性的打击,奴隶逃走,官府不再追捕,逃到任何一个地方,可以重新登记籍贯,那奴隶身份也就消失了。

    这两个条例虽然没有正式颁布,但实际上已经在执行了,首先是废除了逃奴罪,奴隶逃跑不再是罪犯,官府也不再追捕,就靠奴隶主人自己追捕,如果打死打残奴隶还要获刑。

    至于籍贯,只要自称是中原难民,想在哪里落户,官府都会接收,重新编撰户籍,这就是变相的消除奴隶身份了。

    晋王态度坚决,杜佑也不再多劝,便道:“反正只要超过五成官员支持,就让天下人无话可说了,微臣还是很有信心。”

    郭宋又问道:“杜相国对出兵辽东怎么样看?”

    杜佑沉思片刻道:“微臣肯定支持殿下的辽东之策,如果说微臣还有担忧,那就是国力能支持多久?

    毕竟藩镇割据多年,天下早已羸弱不堪,如果是像隋炀帝征伐高句丽那样,那我们国力确实无法承担,微臣并非把殿下比作隋炀帝,只是希望殿下心里明白这一点。”

    郭宋微微笑道:“放心吧!我心里有数,有朱滔大军替我灭掉新罗,我会省力得多,更重要是,我的辽东策略是军事和政治相结合,军事延续的时间不太长,关键是各种政治手段,时间跨度会很长,最后完成辽东策略,至少要几十年的时间,那就是由我们的子孙来最后完成它。”

    杜佑有点明白了,他迟疑一下道:“殿下是想把新罗和辽东百姓完全汉化?”

    郭宋点点头,“军事是对付贵族和军队,直接肉体消灭,而政治是对付普遍百姓,对他们慢慢进行汉化,这就需要两三代人的努力。”

    杜佑竖起大拇指赞道:“殿下深谋远虑,乃天下人之福也!”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