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能把控住贞宁十二年的大局,即便对张洛此人的性情有所理解,即便她掌控着人心博弈的优势,但张洛带给她的男女身份上的压迫是非常恐怖的。
尤其是张洛盯着她,骂她“贱人”的时候,如果在现代社会,她应该张牙舞爪地就上去了,就算打不过还有警察来收尾,但在此处面对张洛,她却只能气,不能作声。
杨婉想着叹了一声,勉强散掉了心里的火,抬手挽了挽耳边琐碎的头发。
“为什么我是魂穿,不是身穿呢。如今这个样子,想要在大明朝想要做一个独立的女性研究者,真的太难了。”
她自言自语地叨了这么一句,又想起了邓瑛,忽觉得不对。
若是身穿,自己在大明朝连个户籍都没有,别说跟着邓瑛了,根本寸步难行,这么一想,又赶紧摇头。
“明日跟你嫂嫂进宫。”
杨伦的声音从头顶传来。
杨婉忙整理裙衫在起身。
杨伦看着她狼狈的样子,又看向她脖子上和下颚上的指痕,轻声问她“没事吧。”
“没事。”
杨婉按着后脑勺,也不太敢看他。
杨伦弯腰,轻轻撩开她的头发。
“真没什么……”
“别动,我看一下。”
杨婉抿了抿唇,到真没动。
“婉儿。”
杨婉一愣,这声好难得。
回想下来,这还是杨伦带她回来以后,第一次叫她婉儿。
“啊?”
“今日是救我,我到真的没想到,这十八年,你在哥哥身边的样子,竟是装的吗?”
杨婉觉得杨伦这句话说得有些落寞,抿着唇低头,没有去接。
杨伦的妹妹已经死了,杨家单方面的地对她好,是出于骨肉情亲,但同样的骨肉亲情,她又不可能还回去,这就还……挺残忍的。
“怎么不说话。”
“嗯……没有,就是在想,我现在这样,难道哥哥不喜欢吗?”
杨伦咳了一声,轻轻放下她的头发。
“不是,骂了你这么多天是真的气你。但一想你能活着,倒已经是老天对哥哥开恩了。”
第11章 仰见春台(四)
说来也怪。
十二年的初春一直都是干风天,但是翻到二月,雨水却突然之间多了起来。
这种天气并不是和适合血肉伤的将养。
邓瑛也不想过多得走动,几乎是一日一日地呆在太和殿。
太和殿的重建工程备料就备了四年,原制的工程图是张展春主持绘制的,由于主体是木制结构,一旦遇雷火,延烧的势头几乎不可逆。邓瑛在复建太和殿之前,曾与众工匠们一道,对图纸进行了多次修改,现而今放在毡棚(1)里的图档,已经堆了半人来高。
连日大雨,图档受损,需要运大木料的工艺也都没有办法完成。
工匠们得闲,大多坐在毡棚里一边躲雨,一边闲聊。
桌椅脚跟都在发霉,但也把老木的香气逼了出来。
有人沏了滚茶,用小炉子吊着,热热地喝上一口,身上的潮气好像也没那么难受了。
邓瑛端着茶碗,站在人堆里与工匠们说话。
这些匠人大都是张展春的香山帮(2),与邓瑛熟识十几年的大有人在,他们都是靠手艺吃饭的人,与宫廷和朝廷的牵连不算多,没有那么多顾忌也就更敢说,但他们没什么大局观念,想对邓瑛表达些什么,具体的话又说不出来。反而因此在邓瑛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不过邓瑛知道,这些人远比他自己更在意他内心的平复。
但他也明白,“平复”这件事,对他自己和这些人来说,都很漫长。
于是,除了工程上的事,他也偶尔也会和他们谈及自己在内廷的日常生活。
“我前两日还在想,宋师傅送的茶,要放过今年惊蛰才拿出来喝。结果今日大家都被雨绊在这儿,就索性拿出来了。”
送茶给他的匠人听了这话很欣喜,忙道:
“您喜欢就太好了,今年地里又出了新的,就是年初家里女人生病,没及得上去摘。我前几日赶回去叫了村上的人去帮忙,终于是收了一半下来,赶明儿家里的女人身上好点,叫她再给大人送些来。”
他唤邓瑛“大人”,刚说完就被旁人扯住了胳膊。
一堆眼风汹然扫来,他顿时就愣住了。
自悔失言,低头不敢再看邓瑛。
邓瑛在旁随意地接过他的话,“我还怕你们进来做工,就不稀罕家里田地。”
那人见邓瑛不怪罪,自己更后悔,也不敢大声说,低头悻悻道:“是,再少也是祖业,不敢不守着……”
气氛有些阴沉,棚门也被风吹得咿咿呀呀的响。
外面的雨气很大,木香土腥都带着春寒,邓瑛的身子一直养得不是很好,尤其是腿上,早晚畏寒惧冷,站久了便不舒服。
但他还是习惯在这些匠人当中站着。
这也是张展春几十年的坚持。
他曾对邓瑛说过:“营建宫城和在外带兵是一样的,没有那么复杂人心算计,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只要你能让他们安心,他们就能一门心思地扑在自己的事情上。大厦之稳,莫不出于人心之定。但要做到这件事,光精进自身是没有益处的,你得有‘终身为士,不灭文心’的毅力。有了这样的毅力,才能有你该有的担当。如此,你带领着他们建造的殿宇城池,才不会是一堆楠木白骨。”
张展春说这话的时候,邓瑛还很年轻。
不免要问,“那要如何,才能守住‘文心’呢。”
张展春对他说,“不管身在何处,都不能忘了,你是十年书斋,苦读出身。尽管你不喜欢仕途上的人和事,走了和杨伦这些人不一样的的路,但你得记着,你真正的老师,始终是大学士白焕,你和杨伦一样,活在世上,要对得起自己的功名和身份。”
邓瑛成年后才慢慢明白,这一袭话中的深意。
累世的师徒传承,同门交游,不断地在辩论,阐释他们“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欲望,这些欲望撑起了读书人大半的脊梁骨,他们是王朝的中流砥柱,也是大部分社稷民生事业的奠基人。
杨婉早年也在自己对明朝的初期研究里,对所谓的大明“文心”进行过一般性阐释。
有了辩证法的介入以后,她不得不去看其中迂腐的一面,但是在她后来对邓瑛的研究当中,她认为“文心”这个概念,一直都是邓瑛行事作风的支撑点,甚至是他最后惨烈结局的根本原因。
他就是不喜欢站在宦官集团的立场上想问题,就是要做与自己身份不合的事情。
但怎么说呢。
杨婉抽风的时候,偶尔也会有抓马的想法。
“太监皮,文士骨”,这和“妓女身,观音心”一样禁忌又带感,稍微发挥一下,就可以写它几万字的jj小文学。
她爱这种有裂痕性的东西,比起史料罗列,这才能彰显大文科当中的“人文性”。
可惜这一点,她还没来得及跟邓瑛碰上。
邓瑛是用他本身的性格,在内化那个时代里如深流静水般的东西。
因此他的进退分寸和杨婉是完全不一样的。
正如张洛不喜欢杨婉,是觉得杨婉的分寸感,凌驾于当时所有的妇人之上,这让他极度不安。
而在邓瑛身旁的人,却从来不会感觉到,他的品性当中有任何刻意性的修炼。
“我在狱中数月,很想念这一口茶,若还能得新茶,那便更好,只是不知道,会不会劳烦到你家中人。”
邓瑛主动提及之前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的事。
说话的匠人听完之后,立即明白过来,邓瑛是想让他放宽心。
他心里头本来就有愧,忙站起来拱手道:“这怎么能是劳烦呢,我这秃噜嘴,啥该说的都说不出来,也可以不要了。以后,只管留着手跟着您做工,给您送东西罢了。”
众人听完都笑开了。
邓瑛也笑着摇头。
那茶烟很暖,熏得他鼻子有些痒,他抬起另一只手,用手背轻轻按了按鼻梁。
没在内学堂当值,他今日穿的是青色的常服,袖口挂在手臂处,露着即将好全的两三处旧伤。
“您身上还没好全吗?”
气氛融洽后,人们也敢开口了。
邓瑛看了看自己的手臂,点头道:“好得差不多了。”
说完侧过身,拢紧身后的遮雨帘子,转身续道: “我……其实也没想太多,虽不在工部了,但现下与大家一道做的事,还和从前是一样的,你们若是肯,从此以后可以唤我的名字。”
“那哪里敢啊。”
其余人的也应声附和。
将才那个说话的人转身对众人说道:“我看还像之前在宫外的时候一样,唤先生吧。”
邓瑛笑着应下,没有推迟。
棚外是时响起了一声雷,众人都站起来拥到了棚门前。
天上蓝雷暗闪,云层越压越低,雨看起来,根本没有停下来的预兆。
邓瑛抬头,望着雨中才盖了不到一半的琉璃瓦,负手不语。
“先生。”
“嗯。”
“今年这雨水多得不太寻常啊。”
邓瑛点了点头“是。年初那会儿没有雪,开春雨多,也很难避免。我将才过来前,看楠料(3)被雨水濡废了一大半。”
“是啊。”
工匠们面露愁色,“得跟衙门那头提了。南面的斗拱已经造好了,琉璃厂被来的来料我们现在都没看见,这雨再这样下下去,主梁的隼,又得再修一次了。”
尤其是张洛盯着她,骂她“贱人”的时候,如果在现代社会,她应该张牙舞爪地就上去了,就算打不过还有警察来收尾,但在此处面对张洛,她却只能气,不能作声。
杨婉想着叹了一声,勉强散掉了心里的火,抬手挽了挽耳边琐碎的头发。
“为什么我是魂穿,不是身穿呢。如今这个样子,想要在大明朝想要做一个独立的女性研究者,真的太难了。”
她自言自语地叨了这么一句,又想起了邓瑛,忽觉得不对。
若是身穿,自己在大明朝连个户籍都没有,别说跟着邓瑛了,根本寸步难行,这么一想,又赶紧摇头。
“明日跟你嫂嫂进宫。”
杨伦的声音从头顶传来。
杨婉忙整理裙衫在起身。
杨伦看着她狼狈的样子,又看向她脖子上和下颚上的指痕,轻声问她“没事吧。”
“没事。”
杨婉按着后脑勺,也不太敢看他。
杨伦弯腰,轻轻撩开她的头发。
“真没什么……”
“别动,我看一下。”
杨婉抿了抿唇,到真没动。
“婉儿。”
杨婉一愣,这声好难得。
回想下来,这还是杨伦带她回来以后,第一次叫她婉儿。
“啊?”
“今日是救我,我到真的没想到,这十八年,你在哥哥身边的样子,竟是装的吗?”
杨婉觉得杨伦这句话说得有些落寞,抿着唇低头,没有去接。
杨伦的妹妹已经死了,杨家单方面的地对她好,是出于骨肉情亲,但同样的骨肉亲情,她又不可能还回去,这就还……挺残忍的。
“怎么不说话。”
“嗯……没有,就是在想,我现在这样,难道哥哥不喜欢吗?”
杨伦咳了一声,轻轻放下她的头发。
“不是,骂了你这么多天是真的气你。但一想你能活着,倒已经是老天对哥哥开恩了。”
第11章 仰见春台(四)
说来也怪。
十二年的初春一直都是干风天,但是翻到二月,雨水却突然之间多了起来。
这种天气并不是和适合血肉伤的将养。
邓瑛也不想过多得走动,几乎是一日一日地呆在太和殿。
太和殿的重建工程备料就备了四年,原制的工程图是张展春主持绘制的,由于主体是木制结构,一旦遇雷火,延烧的势头几乎不可逆。邓瑛在复建太和殿之前,曾与众工匠们一道,对图纸进行了多次修改,现而今放在毡棚(1)里的图档,已经堆了半人来高。
连日大雨,图档受损,需要运大木料的工艺也都没有办法完成。
工匠们得闲,大多坐在毡棚里一边躲雨,一边闲聊。
桌椅脚跟都在发霉,但也把老木的香气逼了出来。
有人沏了滚茶,用小炉子吊着,热热地喝上一口,身上的潮气好像也没那么难受了。
邓瑛端着茶碗,站在人堆里与工匠们说话。
这些匠人大都是张展春的香山帮(2),与邓瑛熟识十几年的大有人在,他们都是靠手艺吃饭的人,与宫廷和朝廷的牵连不算多,没有那么多顾忌也就更敢说,但他们没什么大局观念,想对邓瑛表达些什么,具体的话又说不出来。反而因此在邓瑛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不过邓瑛知道,这些人远比他自己更在意他内心的平复。
但他也明白,“平复”这件事,对他自己和这些人来说,都很漫长。
于是,除了工程上的事,他也偶尔也会和他们谈及自己在内廷的日常生活。
“我前两日还在想,宋师傅送的茶,要放过今年惊蛰才拿出来喝。结果今日大家都被雨绊在这儿,就索性拿出来了。”
送茶给他的匠人听了这话很欣喜,忙道:
“您喜欢就太好了,今年地里又出了新的,就是年初家里女人生病,没及得上去摘。我前几日赶回去叫了村上的人去帮忙,终于是收了一半下来,赶明儿家里的女人身上好点,叫她再给大人送些来。”
他唤邓瑛“大人”,刚说完就被旁人扯住了胳膊。
一堆眼风汹然扫来,他顿时就愣住了。
自悔失言,低头不敢再看邓瑛。
邓瑛在旁随意地接过他的话,“我还怕你们进来做工,就不稀罕家里田地。”
那人见邓瑛不怪罪,自己更后悔,也不敢大声说,低头悻悻道:“是,再少也是祖业,不敢不守着……”
气氛有些阴沉,棚门也被风吹得咿咿呀呀的响。
外面的雨气很大,木香土腥都带着春寒,邓瑛的身子一直养得不是很好,尤其是腿上,早晚畏寒惧冷,站久了便不舒服。
但他还是习惯在这些匠人当中站着。
这也是张展春几十年的坚持。
他曾对邓瑛说过:“营建宫城和在外带兵是一样的,没有那么复杂人心算计,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只要你能让他们安心,他们就能一门心思地扑在自己的事情上。大厦之稳,莫不出于人心之定。但要做到这件事,光精进自身是没有益处的,你得有‘终身为士,不灭文心’的毅力。有了这样的毅力,才能有你该有的担当。如此,你带领着他们建造的殿宇城池,才不会是一堆楠木白骨。”
张展春说这话的时候,邓瑛还很年轻。
不免要问,“那要如何,才能守住‘文心’呢。”
张展春对他说,“不管身在何处,都不能忘了,你是十年书斋,苦读出身。尽管你不喜欢仕途上的人和事,走了和杨伦这些人不一样的的路,但你得记着,你真正的老师,始终是大学士白焕,你和杨伦一样,活在世上,要对得起自己的功名和身份。”
邓瑛成年后才慢慢明白,这一袭话中的深意。
累世的师徒传承,同门交游,不断地在辩论,阐释他们“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欲望,这些欲望撑起了读书人大半的脊梁骨,他们是王朝的中流砥柱,也是大部分社稷民生事业的奠基人。
杨婉早年也在自己对明朝的初期研究里,对所谓的大明“文心”进行过一般性阐释。
有了辩证法的介入以后,她不得不去看其中迂腐的一面,但是在她后来对邓瑛的研究当中,她认为“文心”这个概念,一直都是邓瑛行事作风的支撑点,甚至是他最后惨烈结局的根本原因。
他就是不喜欢站在宦官集团的立场上想问题,就是要做与自己身份不合的事情。
但怎么说呢。
杨婉抽风的时候,偶尔也会有抓马的想法。
“太监皮,文士骨”,这和“妓女身,观音心”一样禁忌又带感,稍微发挥一下,就可以写它几万字的jj小文学。
她爱这种有裂痕性的东西,比起史料罗列,这才能彰显大文科当中的“人文性”。
可惜这一点,她还没来得及跟邓瑛碰上。
邓瑛是用他本身的性格,在内化那个时代里如深流静水般的东西。
因此他的进退分寸和杨婉是完全不一样的。
正如张洛不喜欢杨婉,是觉得杨婉的分寸感,凌驾于当时所有的妇人之上,这让他极度不安。
而在邓瑛身旁的人,却从来不会感觉到,他的品性当中有任何刻意性的修炼。
“我在狱中数月,很想念这一口茶,若还能得新茶,那便更好,只是不知道,会不会劳烦到你家中人。”
邓瑛主动提及之前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的事。
说话的匠人听完之后,立即明白过来,邓瑛是想让他放宽心。
他心里头本来就有愧,忙站起来拱手道:“这怎么能是劳烦呢,我这秃噜嘴,啥该说的都说不出来,也可以不要了。以后,只管留着手跟着您做工,给您送东西罢了。”
众人听完都笑开了。
邓瑛也笑着摇头。
那茶烟很暖,熏得他鼻子有些痒,他抬起另一只手,用手背轻轻按了按鼻梁。
没在内学堂当值,他今日穿的是青色的常服,袖口挂在手臂处,露着即将好全的两三处旧伤。
“您身上还没好全吗?”
气氛融洽后,人们也敢开口了。
邓瑛看了看自己的手臂,点头道:“好得差不多了。”
说完侧过身,拢紧身后的遮雨帘子,转身续道: “我……其实也没想太多,虽不在工部了,但现下与大家一道做的事,还和从前是一样的,你们若是肯,从此以后可以唤我的名字。”
“那哪里敢啊。”
其余人的也应声附和。
将才那个说话的人转身对众人说道:“我看还像之前在宫外的时候一样,唤先生吧。”
邓瑛笑着应下,没有推迟。
棚外是时响起了一声雷,众人都站起来拥到了棚门前。
天上蓝雷暗闪,云层越压越低,雨看起来,根本没有停下来的预兆。
邓瑛抬头,望着雨中才盖了不到一半的琉璃瓦,负手不语。
“先生。”
“嗯。”
“今年这雨水多得不太寻常啊。”
邓瑛点了点头“是。年初那会儿没有雪,开春雨多,也很难避免。我将才过来前,看楠料(3)被雨水濡废了一大半。”
“是啊。”
工匠们面露愁色,“得跟衙门那头提了。南面的斗拱已经造好了,琉璃厂被来的来料我们现在都没看见,这雨再这样下下去,主梁的隼,又得再修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