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胤祚把王大人未来四年的时间安排得如此井井有条,每年扩建的分院数量都以某个康熙看不懂的规律递增,忙得一年下来可能过年都不一定能回来。
满朝文武之中,估计也就索额图、纳兰明珠、李光地能跟他有些共同话题。
——这三人自从离开京城去长江黄河两域建钢筋混凝土堤坝,就再没回来过。
其中固然有从长江黄河两域回到京城再回去,路途遥远,耗时巨长的缘故,也有想早日建好钢筋混凝土堤坝,阻止洪水在大清的国土上肆虐的缘故,或许还有想做出一番成绩,让皇上更为看重他的缘故。
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能让大清变得更好,让大清百姓过得更好。
康熙沉默两秒,“行,给你。”
语气里颇有一种“为了大清和百姓,也只能牺牲他们几只羊了”的无奈。
胤祚顺利达成目的,开开心心地抱了一下康熙,顺口夸赞道:“谢谢汗阿玛,就知道你对我最最最——好了!”
康熙的嘴角微微上扬,炫耀似的看了一眼太子:听见了吗?
太子抿紧了唇,不太开心。
他倒是很想回一句:六弟现在夸你,是因为得到了他想要的人才。
可他很快意识到,即便这么回了,汗阿玛也会很高兴,还会反过来问他:那你怎么就不能让胤祚也高兴一下?
一句话就能把他噎得哑口无言。
太子顿时产生了网罗人才的紧迫感。
六弟每次都是问汗阿玛要人,如果他手底下养了用不完的人才,比汗阿玛那的还要多,六弟就会来问他要,到时候被夸的就是他了。
……其实夸不夸的也不是很重要,他只是想宠弟弟而已。
太子小脸严肃地点点头,没错,就是这样!
为了达成“让弟弟无所顾忌地问他要人才”这个宏大的目标,太子开始疯狂地开动小脑筋。
他虽然是储君,也在御书房和汗阿玛一起批阅奏折,偶尔做些事,但权力不是很大,名声也不响亮,那他要怎么样才能招来人才呢?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太子自己想不出好主意,莫名有点想念索额图。
三姥爷在某方面是做得不太好,但还挺会来事的,要是他在这里,必定会想出个好主意。
亲额娘已经过世,亲爹不能问,太子只好跑去询问太皇太后,小脸皱成一团,十分苦恼地表示:“乌库妈妈,六弟总是缺人,汗阿玛那也不富余,保成想帮帮他们。”
太子摆出这样那样的正经理由,说得他自己都快信了,却发现太皇太后和苏茉儿脸上都挂着和蔼又有些微妙的笑容。
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那笑容中多少含有一点“你编,你继续编,我信算我输”的意思。
太子:“……”
是他的演技退步了吗?不,也有可能是乌库妈妈和苏茉儿年纪大,经历多,见惯了这种场面。
没事,不慌。
他又没有做什么坏事,不必心虚。
太皇太后稍稍一想就知道太子在打什么主意,无非是眼看着胤祚每次都找康熙帮忙,当哥哥的心里不舒服了。
想被弟弟依靠依赖就直说呗?搞得这么歪七歪八,胤祚能知道个什么?
“那你就跟小六一样,发一个招贤令。”
太子立马摇头,作为一个弟控,弟弟用过的手段第一时间出现在他脑海,可被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
“离上次发布的时间太近了。”
接连发布招贤令,会让百姓觉得朝廷求贤若渴,跃跃欲试,但也会让不少本就对大清无感或厌恶的百姓觉得朝廷无人,再大肆宣扬起来就麻烦了。
太皇太后能不知道这一点吗?就是想知道太子怎么想的,闻言打趣道:“我还以为你是不好意思发小六那样的招贤令呢。”
太子:“……”
上次六弟发出这样的招贤令,他睡着了都还在担心会有人骂六弟是文盲,骂爱新觉罗家一点都不讲究,好在最终的结果还不错。
可六弟能用那样的招贤令,是因为搞技术的都更喜欢直白一点的方式,他要是用了,恐怕得被不少文人喷个半死。
而且,太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让他用词藻华丽、文风优美的招贤令没问题,可让他用“我缺人才,你们快来!”这样的招贤令,实在令人脚趾蜷缩。
一看他这反应,太皇太后就知道答案是什么,没再继续逗下去。
“科举三年一办,先多招些人进来,慢慢培养就是。”
太子犹豫着说:“六弟更喜欢实干型人才,科举选出来的大多更擅长做文章,入不了他的眼。”
通过科举一步步爬上来的王大人,如果不是这一次偶然让六弟看到了他的才能,谁知道会在工部蹉跎多少年再出头?
等到那个时候,王大人身上的灵气就被磨得差不多了,再做不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图。
太皇太后:“科举只是提供了一个能在我们面前露脸的机会,有些人能抓住,有些人不能。你要是不用现有的科举选拔人才,难不成还要创建一个类似的制度?”
太皇太后清楚太子这么说的理由——胤祚招来的那些技术人才根本没有几个能通过科举,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目不识丁,却掌握了一手极好的木匠活、农活。
这样的人才失之可惜,总令人想找一个办法把类似的人才挖出来为己所用。
太皇太后不想吗?康熙不想吗?
他们想,但做不到,这是只有胤祚能做到的事。
过去的朝廷并不那么看重木匠、泥瓦匠、农民,可他们这些人到了胤祚那儿,就能发挥完全不同的效用,还能全心全意地做事。
太子沉默了许久,低垂着小脑袋,眸色不明:“保成曾经想过开设一个和科举差不多,但专门选拔技术人才的制度,只是……”
后面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科举开办了这么多年,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制度,也有具体的选择标准,但技术人员的范围太广了,木匠、泥瓦匠、农民这些都得分门别类,工程太大。”
更重要的是,不用多想,太子就知道他的这个提议会被人驳斥。
满朝文武之中,不是靠科举上来,就是靠家族荫蔽,或者靠实打实的军功,这些人哪能允许木匠、农民随随便便就跟他们站在同一个高度?
哪怕某些满朝文武自己和祖上都是地里刨食的农民,可他们自认已经穿上官服,地位转变,和那些人不同了。
太子还不能把阶级利益相关看得很透彻,他只知道某些人对六弟表面上恭恭敬敬,实则眼里还藏着一些轻蔑。
碍于六弟的皇子身份和汗阿玛的威慑,那些人老老实实,可很多人看六弟的眼神跟看路边种地的农民差不多。
——六弟研究出来的东西好用,花钱买就是。
——农民种出来的菜好吃,花钱买就是。
太子甚至听到京城里有些风声,很多人在说“六阿哥傻不傻?那么多银子全砸到堤坝里去了”“要是把那些银子收起来自己花,十辈子都花不完”“太蠢太傻”。
这样的人,朝中大臣里也有。
表面上没说什么,但是喝了酒,回到家,嘴巴一松就会透露出来。
这也是康熙和太子由着胤祚折腾大臣们的原因。
看不上胤祚/六弟?那就加班去吧。
至于某些被无辜连累的,那就只能阿弥陀佛,跟佟国维一样无能狂怒吧。
太子还没想出更好的办法,京城下起了大雨,天空上露了个口子,接连十天都是雨,棉被都要湿了。
许多人忧心忡忡,京城都这样了,早就开始下暴雨的南方还不知道涝成什么样。
果然,没多久,坏消息就来了。
洪水的消息一传来,所有人都提心吊胆,生怕又听到哪里决堤,哪里的百姓死亡,哪里需要赈灾。
“钢筋混凝土堤坝那么硬,扛得住,没问题的!”
“今年的雨水太大了些,说不好。”
“也不知道工程有没有赶上。”
“国库拨下去那么多钱建堤坝,要是被冲垮了,那六阿哥岂不是会被拉下神坛?”
朝廷内外都有许多声音。
所有人都在等,等第一个决堤的消息到来。
此时的胤祚因为暴雨正盘在五所内,看着八阿哥在他面前暴跳如雷。
“那些个混球,平日里总是六阿哥长六阿哥短的,求六哥办事,现在就是这么一副让人讨厌得只想撕烂的嘴脸!”
小胖墩八阿哥那满脸怒火、嫉恶如仇的模样,好像那些说六哥坏话的人要是站在他面前,非一拳一个小朋友不可。
五阿哥怀里搂着被他拉来的亲弟弟九阿哥,“小八,别在小九面前骂人。”
七阿哥照看着被贵妃送来的十阿哥,“小八,你别教坏两个弟弟。”
九阿哥和十阿哥还没满周岁,也不是很懂哥哥们在说什么,哪个哥哥说话就去看谁,小脑袋转悠来转悠去,忙得要命。
八阿哥接连被两个哥哥说,本来还有些不满,等看到懵懵懂懂的两个弟弟,顿时收声。
他虽然不太记得更早以前的事了,但记忆中几个哥哥确实不在他面前骂人。
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对,八阿哥丧丧地垂着小脑袋,嘟嘟囔囔:“我以后会注意的,还不是那些人太过分。”
三阿哥:“确实。”
四阿哥:“我都想动手了。”
五阿哥:“小八替我骂了。”
七阿哥:“我偷偷骂过好几遍。”
原来大家都一样啊。
知道自己不是唯一爆粗口的那个,八阿哥松了口气。
别说他们了,太子亲眼见过汗阿玛在御书房骂人,可比这过分多了。
“六弟,你别难过。”
“我不难过。”胤祚实话实说,“钢筋混凝土堤坝不是万能的,何况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建,这雨要是再下下去,肯定会有地方被冲垮。”
他可是从一点小事放上网就会被恶意放大,动不动就被网暴的年代过来的,他深知自己做的这些事有多少意义,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恶意根本不足以动摇他的心智。
“比起堤坝被冲垮会对我造成的影响,我现在更担心洪水之后的疫病。”胤祚太知道疫病的传染性和威力了,那可是真的会令整个城市空空荡荡的,十分忧愁,“要是有人能够提前带人前去赈灾就好了。”
当事人都如此为国为民了,几个兄弟十分无奈,也只能顺着他的话说下去。
三阿哥:“朝廷的反应速度不可能这么快。”
四阿哥:“户部不可能给钱。”
胤祚把王大人未来四年的时间安排得如此井井有条,每年扩建的分院数量都以某个康熙看不懂的规律递增,忙得一年下来可能过年都不一定能回来。
满朝文武之中,估计也就索额图、纳兰明珠、李光地能跟他有些共同话题。
——这三人自从离开京城去长江黄河两域建钢筋混凝土堤坝,就再没回来过。
其中固然有从长江黄河两域回到京城再回去,路途遥远,耗时巨长的缘故,也有想早日建好钢筋混凝土堤坝,阻止洪水在大清的国土上肆虐的缘故,或许还有想做出一番成绩,让皇上更为看重他的缘故。
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能让大清变得更好,让大清百姓过得更好。
康熙沉默两秒,“行,给你。”
语气里颇有一种“为了大清和百姓,也只能牺牲他们几只羊了”的无奈。
胤祚顺利达成目的,开开心心地抱了一下康熙,顺口夸赞道:“谢谢汗阿玛,就知道你对我最最最——好了!”
康熙的嘴角微微上扬,炫耀似的看了一眼太子:听见了吗?
太子抿紧了唇,不太开心。
他倒是很想回一句:六弟现在夸你,是因为得到了他想要的人才。
可他很快意识到,即便这么回了,汗阿玛也会很高兴,还会反过来问他:那你怎么就不能让胤祚也高兴一下?
一句话就能把他噎得哑口无言。
太子顿时产生了网罗人才的紧迫感。
六弟每次都是问汗阿玛要人,如果他手底下养了用不完的人才,比汗阿玛那的还要多,六弟就会来问他要,到时候被夸的就是他了。
……其实夸不夸的也不是很重要,他只是想宠弟弟而已。
太子小脸严肃地点点头,没错,就是这样!
为了达成“让弟弟无所顾忌地问他要人才”这个宏大的目标,太子开始疯狂地开动小脑筋。
他虽然是储君,也在御书房和汗阿玛一起批阅奏折,偶尔做些事,但权力不是很大,名声也不响亮,那他要怎么样才能招来人才呢?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太子自己想不出好主意,莫名有点想念索额图。
三姥爷在某方面是做得不太好,但还挺会来事的,要是他在这里,必定会想出个好主意。
亲额娘已经过世,亲爹不能问,太子只好跑去询问太皇太后,小脸皱成一团,十分苦恼地表示:“乌库妈妈,六弟总是缺人,汗阿玛那也不富余,保成想帮帮他们。”
太子摆出这样那样的正经理由,说得他自己都快信了,却发现太皇太后和苏茉儿脸上都挂着和蔼又有些微妙的笑容。
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那笑容中多少含有一点“你编,你继续编,我信算我输”的意思。
太子:“……”
是他的演技退步了吗?不,也有可能是乌库妈妈和苏茉儿年纪大,经历多,见惯了这种场面。
没事,不慌。
他又没有做什么坏事,不必心虚。
太皇太后稍稍一想就知道太子在打什么主意,无非是眼看着胤祚每次都找康熙帮忙,当哥哥的心里不舒服了。
想被弟弟依靠依赖就直说呗?搞得这么歪七歪八,胤祚能知道个什么?
“那你就跟小六一样,发一个招贤令。”
太子立马摇头,作为一个弟控,弟弟用过的手段第一时间出现在他脑海,可被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
“离上次发布的时间太近了。”
接连发布招贤令,会让百姓觉得朝廷求贤若渴,跃跃欲试,但也会让不少本就对大清无感或厌恶的百姓觉得朝廷无人,再大肆宣扬起来就麻烦了。
太皇太后能不知道这一点吗?就是想知道太子怎么想的,闻言打趣道:“我还以为你是不好意思发小六那样的招贤令呢。”
太子:“……”
上次六弟发出这样的招贤令,他睡着了都还在担心会有人骂六弟是文盲,骂爱新觉罗家一点都不讲究,好在最终的结果还不错。
可六弟能用那样的招贤令,是因为搞技术的都更喜欢直白一点的方式,他要是用了,恐怕得被不少文人喷个半死。
而且,太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让他用词藻华丽、文风优美的招贤令没问题,可让他用“我缺人才,你们快来!”这样的招贤令,实在令人脚趾蜷缩。
一看他这反应,太皇太后就知道答案是什么,没再继续逗下去。
“科举三年一办,先多招些人进来,慢慢培养就是。”
太子犹豫着说:“六弟更喜欢实干型人才,科举选出来的大多更擅长做文章,入不了他的眼。”
通过科举一步步爬上来的王大人,如果不是这一次偶然让六弟看到了他的才能,谁知道会在工部蹉跎多少年再出头?
等到那个时候,王大人身上的灵气就被磨得差不多了,再做不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图。
太皇太后:“科举只是提供了一个能在我们面前露脸的机会,有些人能抓住,有些人不能。你要是不用现有的科举选拔人才,难不成还要创建一个类似的制度?”
太皇太后清楚太子这么说的理由——胤祚招来的那些技术人才根本没有几个能通过科举,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目不识丁,却掌握了一手极好的木匠活、农活。
这样的人才失之可惜,总令人想找一个办法把类似的人才挖出来为己所用。
太皇太后不想吗?康熙不想吗?
他们想,但做不到,这是只有胤祚能做到的事。
过去的朝廷并不那么看重木匠、泥瓦匠、农民,可他们这些人到了胤祚那儿,就能发挥完全不同的效用,还能全心全意地做事。
太子沉默了许久,低垂着小脑袋,眸色不明:“保成曾经想过开设一个和科举差不多,但专门选拔技术人才的制度,只是……”
后面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科举开办了这么多年,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制度,也有具体的选择标准,但技术人员的范围太广了,木匠、泥瓦匠、农民这些都得分门别类,工程太大。”
更重要的是,不用多想,太子就知道他的这个提议会被人驳斥。
满朝文武之中,不是靠科举上来,就是靠家族荫蔽,或者靠实打实的军功,这些人哪能允许木匠、农民随随便便就跟他们站在同一个高度?
哪怕某些满朝文武自己和祖上都是地里刨食的农民,可他们自认已经穿上官服,地位转变,和那些人不同了。
太子还不能把阶级利益相关看得很透彻,他只知道某些人对六弟表面上恭恭敬敬,实则眼里还藏着一些轻蔑。
碍于六弟的皇子身份和汗阿玛的威慑,那些人老老实实,可很多人看六弟的眼神跟看路边种地的农民差不多。
——六弟研究出来的东西好用,花钱买就是。
——农民种出来的菜好吃,花钱买就是。
太子甚至听到京城里有些风声,很多人在说“六阿哥傻不傻?那么多银子全砸到堤坝里去了”“要是把那些银子收起来自己花,十辈子都花不完”“太蠢太傻”。
这样的人,朝中大臣里也有。
表面上没说什么,但是喝了酒,回到家,嘴巴一松就会透露出来。
这也是康熙和太子由着胤祚折腾大臣们的原因。
看不上胤祚/六弟?那就加班去吧。
至于某些被无辜连累的,那就只能阿弥陀佛,跟佟国维一样无能狂怒吧。
太子还没想出更好的办法,京城下起了大雨,天空上露了个口子,接连十天都是雨,棉被都要湿了。
许多人忧心忡忡,京城都这样了,早就开始下暴雨的南方还不知道涝成什么样。
果然,没多久,坏消息就来了。
洪水的消息一传来,所有人都提心吊胆,生怕又听到哪里决堤,哪里的百姓死亡,哪里需要赈灾。
“钢筋混凝土堤坝那么硬,扛得住,没问题的!”
“今年的雨水太大了些,说不好。”
“也不知道工程有没有赶上。”
“国库拨下去那么多钱建堤坝,要是被冲垮了,那六阿哥岂不是会被拉下神坛?”
朝廷内外都有许多声音。
所有人都在等,等第一个决堤的消息到来。
此时的胤祚因为暴雨正盘在五所内,看着八阿哥在他面前暴跳如雷。
“那些个混球,平日里总是六阿哥长六阿哥短的,求六哥办事,现在就是这么一副让人讨厌得只想撕烂的嘴脸!”
小胖墩八阿哥那满脸怒火、嫉恶如仇的模样,好像那些说六哥坏话的人要是站在他面前,非一拳一个小朋友不可。
五阿哥怀里搂着被他拉来的亲弟弟九阿哥,“小八,别在小九面前骂人。”
七阿哥照看着被贵妃送来的十阿哥,“小八,你别教坏两个弟弟。”
九阿哥和十阿哥还没满周岁,也不是很懂哥哥们在说什么,哪个哥哥说话就去看谁,小脑袋转悠来转悠去,忙得要命。
八阿哥接连被两个哥哥说,本来还有些不满,等看到懵懵懂懂的两个弟弟,顿时收声。
他虽然不太记得更早以前的事了,但记忆中几个哥哥确实不在他面前骂人。
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对,八阿哥丧丧地垂着小脑袋,嘟嘟囔囔:“我以后会注意的,还不是那些人太过分。”
三阿哥:“确实。”
四阿哥:“我都想动手了。”
五阿哥:“小八替我骂了。”
七阿哥:“我偷偷骂过好几遍。”
原来大家都一样啊。
知道自己不是唯一爆粗口的那个,八阿哥松了口气。
别说他们了,太子亲眼见过汗阿玛在御书房骂人,可比这过分多了。
“六弟,你别难过。”
“我不难过。”胤祚实话实说,“钢筋混凝土堤坝不是万能的,何况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建,这雨要是再下下去,肯定会有地方被冲垮。”
他可是从一点小事放上网就会被恶意放大,动不动就被网暴的年代过来的,他深知自己做的这些事有多少意义,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恶意根本不足以动摇他的心智。
“比起堤坝被冲垮会对我造成的影响,我现在更担心洪水之后的疫病。”胤祚太知道疫病的传染性和威力了,那可是真的会令整个城市空空荡荡的,十分忧愁,“要是有人能够提前带人前去赈灾就好了。”
当事人都如此为国为民了,几个兄弟十分无奈,也只能顺着他的话说下去。
三阿哥:“朝廷的反应速度不可能这么快。”
四阿哥:“户部不可能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