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认错,这人是京兆杜陵人杜畿杜伯侯。当时他在河东宦游,与我前夫卫仲道有些交情,所以见过一面!他那个阿母其实不是亲妈,是后妈,脾气一向很差,但是杜伯侯一直非常孝顺他的后妈,也是一直被人传为佳话!我要是有一个儿子,一定宠得不得了,绝对不会像刚才那样话的!”
本来蔡琰也是不敢确定此人是否是与自己有一面之缘的杜畿,但是听了刚才母亲斥责儿子的话之后,却是让她一下子确定下来。
而秦谊也是大吃一惊,他这运气真是不错啊,竟然走在大街上都能遇到曹魏九卿级别的高官。
杜畿杜伯侯,可是曹魏立国的一大功臣,身为河东太守的他在任上瓦解豪强,成功扑灭了针对曹魏的叛乱。而因为杜畿的努力,河东郡没有经历太严重的战乱,早早地安定下来,人口、财产损失都不大,为曹魏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勤支援,政绩“常为下最”。
杜畿虽然是京兆尹之人,但却与河东有着不解的缘分,按照历史的记载,杜畿也不少河东朋友,嫁到河东去的蔡琰见过他一面一点儿都不奇怪。
譬如杜畿的朋友、河东人张时做京兆尹时,杜畿在他手下做功曹。朋友照顾,固然是好事,但好朋友变成上下级关系,也自有难以相处的时候。张时对杜畿不太满意,认为他阔达疏诞,不负责任,干不好功曹这个职务。杜畿呢,不好公开顶嘴,只好在私下里发牢骚:“我做不好这个功曹,但我到你老家河东当个太守,是能胜任的。”
另外河东卫氏的成员,担任河东郡掾卫固,也是杜畿的老朋友。在杜畿担任河东太守时,河东地头蛇中郎将范先,就动了杀害杜畿的念头。要不是卫固的情分在,范先可能直接便动手杀了杜畿,就这样范先为了警告、威胁杜畿,陆续杀害了郡主簿等三十几位下属官吏。当然卫固和范先这对地头蛇,最后都让杜畿给干掉了。
也就是在河东干得太好了,也是耽误了杜畿的进步,他曾经被调到过曹魏中央担任尚书,却是因为河东地位重要,再次回到河东做郡守。如果不是在六十二岁那年为曹丕监造御楼船,不幸遇到风暴溺水而亡,杜畿是很有机会做到曹魏三公的。
只不过这么厉害的一个能吏,竟然没能在《三国演义》中露脸,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
此时杜畿应该是预感到下即将大乱,辞掉了郑县县令的职位,带着自己的继母到荆州去避难的。
而在确认眼前这人是杜畿之后,秦谊也是一下子便来了兴趣,想着能够把杜畿给招揽下来,毕竟现在的并州也算是太平。
除了杜畿本人非常厉害,是个非常能办事的能吏以外,还有一个让秦谊对杜畿垂涎三尺的原因,就是如果能够把杜畿搞到手,几十年后还会收获一个更加牛逼的杜预。
作为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超级牛人(比杜预更牛逼的诸葛亮,是在明成祖时才进入文庙的),杜畿的孙子杜预更是一个吊炸的存在。
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单独一个统领全局,取得晋灭吴一统下的成就,便足以让影杜武库”美名的杜预进入武庙之中享用冷猪肉。
杜预所撰写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对后世《左传》研究颇有影响,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除此以外,杜预参与晋朝律法的修订,承担了《晋律》编纂的主要工作,不但首次把法律和规章区分开来,还进行了大量的司法解释,后人称赞《晋律》“实曰轻平,称为简易”。
不只是经学和法律,杜预还精通历法文,他发现当时通行的历法存在偏差,他经过计算,纠正了其中的错误,修订出《二元乾度历》,通行于世。
此外,杜预还是个发明家,他主持工作时,发明了人排新器,连机水碓,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周代时有个欹器,水少就会倒,水多就会被淹没,只有不多不少时才会可以摆正。这东西失传多年,人们连它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而杜预凭着书上的记载,硬是设计出了这么个神器,晋武帝很开心。
有这么多的成就不,杜预此人更是一个品德高尚的谦谦君子。作为参与伐蜀的成员,杜预非常同情邓艾的遭遇,是当时少数要求为邓艾伸冤的将领之一。
后来主持灭吴战事,杜预十分尊重益州刺史王濬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将。杜预还向王濬表示,水军可以根据战争的发展,自行指挥,并建议他尽量减少耽搁,直下建邺,建立旷世之功。
而另外一位灭吴主将王浑(秦谊老领导雁门太守王泽的孙子),怕王濬夺得头功,对他百般刁难。就在王濬排除种种干扰占领建邺、俘获吴主孙皓之后,王浑还在攻击陷害他。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杜预的武力值实在太低了,竟然连马都不会骑。再就是杜预有大脖子病,无能狂怒的吴国人,就给狗脖子上套上各水瓢,把杜预比喻成狗。
可以是如果能够在中国历史上找一个最接近历史上诸葛亮其饶人物,也就非杜预莫属,文武(不是亲自砍饶武)双全,品德高尚,还是热爱发明的理工科人才。
想到这里,秦谊整个饶心都烧了起来,虽然现在的杜预连受精卵都不是,但秦谊可以早做准备,争取一下玩个养成游戏。
于是秦谊也是赶紧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到那边正在那里休息的杜畿一家人跟前,朝着杜畿深深得行了一个大礼:“鄙人上党太守秦谊,见过伯侯兄!”
——我是要玩养成的分界线——
“会下乱下,欲弃官客荆州。”——《季汉书·杜畿传》
本来蔡琰也是不敢确定此人是否是与自己有一面之缘的杜畿,但是听了刚才母亲斥责儿子的话之后,却是让她一下子确定下来。
而秦谊也是大吃一惊,他这运气真是不错啊,竟然走在大街上都能遇到曹魏九卿级别的高官。
杜畿杜伯侯,可是曹魏立国的一大功臣,身为河东太守的他在任上瓦解豪强,成功扑灭了针对曹魏的叛乱。而因为杜畿的努力,河东郡没有经历太严重的战乱,早早地安定下来,人口、财产损失都不大,为曹魏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勤支援,政绩“常为下最”。
杜畿虽然是京兆尹之人,但却与河东有着不解的缘分,按照历史的记载,杜畿也不少河东朋友,嫁到河东去的蔡琰见过他一面一点儿都不奇怪。
譬如杜畿的朋友、河东人张时做京兆尹时,杜畿在他手下做功曹。朋友照顾,固然是好事,但好朋友变成上下级关系,也自有难以相处的时候。张时对杜畿不太满意,认为他阔达疏诞,不负责任,干不好功曹这个职务。杜畿呢,不好公开顶嘴,只好在私下里发牢骚:“我做不好这个功曹,但我到你老家河东当个太守,是能胜任的。”
另外河东卫氏的成员,担任河东郡掾卫固,也是杜畿的老朋友。在杜畿担任河东太守时,河东地头蛇中郎将范先,就动了杀害杜畿的念头。要不是卫固的情分在,范先可能直接便动手杀了杜畿,就这样范先为了警告、威胁杜畿,陆续杀害了郡主簿等三十几位下属官吏。当然卫固和范先这对地头蛇,最后都让杜畿给干掉了。
也就是在河东干得太好了,也是耽误了杜畿的进步,他曾经被调到过曹魏中央担任尚书,却是因为河东地位重要,再次回到河东做郡守。如果不是在六十二岁那年为曹丕监造御楼船,不幸遇到风暴溺水而亡,杜畿是很有机会做到曹魏三公的。
只不过这么厉害的一个能吏,竟然没能在《三国演义》中露脸,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
此时杜畿应该是预感到下即将大乱,辞掉了郑县县令的职位,带着自己的继母到荆州去避难的。
而在确认眼前这人是杜畿之后,秦谊也是一下子便来了兴趣,想着能够把杜畿给招揽下来,毕竟现在的并州也算是太平。
除了杜畿本人非常厉害,是个非常能办事的能吏以外,还有一个让秦谊对杜畿垂涎三尺的原因,就是如果能够把杜畿搞到手,几十年后还会收获一个更加牛逼的杜预。
作为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超级牛人(比杜预更牛逼的诸葛亮,是在明成祖时才进入文庙的),杜畿的孙子杜预更是一个吊炸的存在。
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单独一个统领全局,取得晋灭吴一统下的成就,便足以让影杜武库”美名的杜预进入武庙之中享用冷猪肉。
杜预所撰写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对后世《左传》研究颇有影响,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除此以外,杜预参与晋朝律法的修订,承担了《晋律》编纂的主要工作,不但首次把法律和规章区分开来,还进行了大量的司法解释,后人称赞《晋律》“实曰轻平,称为简易”。
不只是经学和法律,杜预还精通历法文,他发现当时通行的历法存在偏差,他经过计算,纠正了其中的错误,修订出《二元乾度历》,通行于世。
此外,杜预还是个发明家,他主持工作时,发明了人排新器,连机水碓,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周代时有个欹器,水少就会倒,水多就会被淹没,只有不多不少时才会可以摆正。这东西失传多年,人们连它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而杜预凭着书上的记载,硬是设计出了这么个神器,晋武帝很开心。
有这么多的成就不,杜预此人更是一个品德高尚的谦谦君子。作为参与伐蜀的成员,杜预非常同情邓艾的遭遇,是当时少数要求为邓艾伸冤的将领之一。
后来主持灭吴战事,杜预十分尊重益州刺史王濬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将。杜预还向王濬表示,水军可以根据战争的发展,自行指挥,并建议他尽量减少耽搁,直下建邺,建立旷世之功。
而另外一位灭吴主将王浑(秦谊老领导雁门太守王泽的孙子),怕王濬夺得头功,对他百般刁难。就在王濬排除种种干扰占领建邺、俘获吴主孙皓之后,王浑还在攻击陷害他。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杜预的武力值实在太低了,竟然连马都不会骑。再就是杜预有大脖子病,无能狂怒的吴国人,就给狗脖子上套上各水瓢,把杜预比喻成狗。
可以是如果能够在中国历史上找一个最接近历史上诸葛亮其饶人物,也就非杜预莫属,文武(不是亲自砍饶武)双全,品德高尚,还是热爱发明的理工科人才。
想到这里,秦谊整个饶心都烧了起来,虽然现在的杜预连受精卵都不是,但秦谊可以早做准备,争取一下玩个养成游戏。
于是秦谊也是赶紧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到那边正在那里休息的杜畿一家人跟前,朝着杜畿深深得行了一个大礼:“鄙人上党太守秦谊,见过伯侯兄!”
——我是要玩养成的分界线——
“会下乱下,欲弃官客荆州。”——《季汉书·杜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