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诚则灵”么?
果然,刘星霆就是那个最懂自己的人,现在这群人,虽说在自己的“轮番轰炸”之下可能相信了一些,但是,要达到治愈的效果……
自己都还没有那种全心全意的认同吧。不然怎么会时不时就会在脑海里出现自己不想要的画面呢。
心诚则灵,佛家最常说的一句话,它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吧。毕竟,佛学是真的啊!
此时刘星霆的声音听起来真是有种说不出的舒适感。
——“心诚则灵到底存在不存在?
和吃啥补啥一样,心诚则灵也是一个被很多人挂在嘴边,但又不被现代科学和逻辑体系接受的说法。道理很简单,这个说法本质上可能就无法证伪。
一个人到底心诚不诚,外人好像根本没有办法客观判断。比如考试之前去拜拜菩萨,考好了可以解释成菩萨显灵,考得不好可以说你烧香的时候不够虔诚。反正怎么说都有理。
既然怎么说都有理,那合理的态度就是敬而远之,不跟你打口水仗。不过,在生命科学领域,还真有一个和心诚则灵有关的严肃问题,是不能随便绕过去的。
它就是所谓的‘安慰剂效应’。
楚丽华应该跟大家分享过这个概念。它说的是,在很多时候,哪怕给一个病人用的是只有淀粉或者生理盐水这样的‘假药’,只要这个人以为自己用的是真药,就能起到缓解病症的效果。
因为这个原因,开发新药、做人体临床试验的时候,一般都需要一个步骤,就是开展随机对照的双盲试验——让两组病人分别使用真药和安慰剂假药,但不告诉他们自己用的到底是真药还是假药,然后再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
这种方式能有效排除安慰剂效应的干扰,确认一种新药到底有没有用、有多大用。
安慰剂效应的生物学本质至今还不是特别清楚,但我们必须正视它的存在。因为在某些时候,特别是针对像疼痛、抑郁症、失眠这类神经系统疾病的时候,安慰剂效应的强度已经大到了无法忽视。
甚至可以和很多真药相提并论的程度。
安慰剂效应已经很神奇了吧?但接下来的事情可能会让你觉得更加不可思议。
在某些特定的疾病中,哪怕你直接告诉患者给他用的是没有药物成分的安慰剂,只要你同时告诉他安慰剂效应的存在,竟然也能起到缓解病情的效果。这就是所谓‘非欺骗性安慰剂’的概念。
大家看,这种现象是不是特别像心诚则灵?有个东西,哪怕明知道是假的,只要我们选择相信,它就能有用。
当然,两者的区别是,心诚则灵是个无法证伪的说法,而非欺骗性安慰剂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还是有机会研究清楚的。
想要确认非欺骗性安慰剂的作用,一个传统思路是直接询问患者的感受。
打个比方,研究者们可以给患者用非欺骗性安慰剂,比如淀粉做的药片,过一阵子问患者感觉是不是好点了。
这样的研究其实做过不少,确实发现有不少疾病、不少患者哪怕明知道用了假药,也会觉得自己好转了。
但是,这类研究的一个大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患者说自己好转了的时候,他是不是真的好转了。
毕竟人是复杂的智慧生物,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患者不是怕研究者们失望而故意迎合?不是病情本身就在慢慢好转?
或者人的大脑实在太善于脑补,以至于这些患者虽然病痛依旧,但是自己骗自己好转了,以至于自己都信了?
换句话说,我们缺少一个不依赖于患者主观描述的客观指标,来证明非欺骗性安慰剂效应是真实存在的。”
虽然刘星霆这段话有些绕,但是反而让楚丽华茅塞顿开。
是了,自己只是以为告诉自己,告诉大家,积极心理学和安慰剂效应的功效。
却去忽略了一直压抑在自己和大家内心深处的想法,这些真的靠谱吗?
几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证明吗?
刘星霆此刻反而是特意掀起了这样的困惑,让大家都困惑着,思索着;然后再一点点揭开谜底。
不是有一句这样的话吗?
只有可以证伪的观点才是值得信赖的。
这才是自己一直对青云飞不喜的原因吧?
青云飞总是说出了自己不愿意听。不想承认,甚至害怕的那种可能性。
但是,逃避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明明有了疑惑,只是深压心底,刻意不去想它;但是,它就真的不存在吗?
正确的做法不应该是扒开迷雾寻找真相么?
等大家的情绪都发酵得差不多了,刘星霆接着开口,“不久前,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在《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第一次用客观证据证明了非欺骗性安慰剂效应的存在。心诚还真就能灵。”
“心诚还真就能灵。”
“心诚还真就能灵。”
“心诚还真就能灵。”
……
楚丽华不知道其他人,反正,她脑海里是一直回荡这这句话,美国研究出来的啊!
心诚还真就能灵啊!
这一次,刘星霆只是稍微停顿又继续了。
——“研究者的实验设计其实挺简单的:
他们找一群大学生作为受试者,让他们看电脑屏幕上随机出现的图片。
有些是不带感情色彩的图片,比如一个皮球、一栋建筑;有些则是带有强烈负面刺激的图片,比如一个怪物头像、一个血淋淋的伤口、一个灾难现场等。
然后,让学生们给自己的情绪打分,感觉越不舒服,分数就打得越高。这是一个主观指标。
同时,他们还给学生们做了一个脑电图的记录,测量他们被强烈情绪刺激所激发的脑电波信号(晚期正电位,latepositivepotential)。这是一个反映情绪的客观指标。”
图片就会影响人的情绪吗?
秘密果然是有科学依据的。
前期的各种想要情景的图片保存下来是对的。
只是因为不是百分百相信,所以效果虽然可以看出来,但并没有那么显着。
果然,刘星霆就是那个最懂自己的人,现在这群人,虽说在自己的“轮番轰炸”之下可能相信了一些,但是,要达到治愈的效果……
自己都还没有那种全心全意的认同吧。不然怎么会时不时就会在脑海里出现自己不想要的画面呢。
心诚则灵,佛家最常说的一句话,它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吧。毕竟,佛学是真的啊!
此时刘星霆的声音听起来真是有种说不出的舒适感。
——“心诚则灵到底存在不存在?
和吃啥补啥一样,心诚则灵也是一个被很多人挂在嘴边,但又不被现代科学和逻辑体系接受的说法。道理很简单,这个说法本质上可能就无法证伪。
一个人到底心诚不诚,外人好像根本没有办法客观判断。比如考试之前去拜拜菩萨,考好了可以解释成菩萨显灵,考得不好可以说你烧香的时候不够虔诚。反正怎么说都有理。
既然怎么说都有理,那合理的态度就是敬而远之,不跟你打口水仗。不过,在生命科学领域,还真有一个和心诚则灵有关的严肃问题,是不能随便绕过去的。
它就是所谓的‘安慰剂效应’。
楚丽华应该跟大家分享过这个概念。它说的是,在很多时候,哪怕给一个病人用的是只有淀粉或者生理盐水这样的‘假药’,只要这个人以为自己用的是真药,就能起到缓解病症的效果。
因为这个原因,开发新药、做人体临床试验的时候,一般都需要一个步骤,就是开展随机对照的双盲试验——让两组病人分别使用真药和安慰剂假药,但不告诉他们自己用的到底是真药还是假药,然后再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
这种方式能有效排除安慰剂效应的干扰,确认一种新药到底有没有用、有多大用。
安慰剂效应的生物学本质至今还不是特别清楚,但我们必须正视它的存在。因为在某些时候,特别是针对像疼痛、抑郁症、失眠这类神经系统疾病的时候,安慰剂效应的强度已经大到了无法忽视。
甚至可以和很多真药相提并论的程度。
安慰剂效应已经很神奇了吧?但接下来的事情可能会让你觉得更加不可思议。
在某些特定的疾病中,哪怕你直接告诉患者给他用的是没有药物成分的安慰剂,只要你同时告诉他安慰剂效应的存在,竟然也能起到缓解病情的效果。这就是所谓‘非欺骗性安慰剂’的概念。
大家看,这种现象是不是特别像心诚则灵?有个东西,哪怕明知道是假的,只要我们选择相信,它就能有用。
当然,两者的区别是,心诚则灵是个无法证伪的说法,而非欺骗性安慰剂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还是有机会研究清楚的。
想要确认非欺骗性安慰剂的作用,一个传统思路是直接询问患者的感受。
打个比方,研究者们可以给患者用非欺骗性安慰剂,比如淀粉做的药片,过一阵子问患者感觉是不是好点了。
这样的研究其实做过不少,确实发现有不少疾病、不少患者哪怕明知道用了假药,也会觉得自己好转了。
但是,这类研究的一个大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患者说自己好转了的时候,他是不是真的好转了。
毕竟人是复杂的智慧生物,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患者不是怕研究者们失望而故意迎合?不是病情本身就在慢慢好转?
或者人的大脑实在太善于脑补,以至于这些患者虽然病痛依旧,但是自己骗自己好转了,以至于自己都信了?
换句话说,我们缺少一个不依赖于患者主观描述的客观指标,来证明非欺骗性安慰剂效应是真实存在的。”
虽然刘星霆这段话有些绕,但是反而让楚丽华茅塞顿开。
是了,自己只是以为告诉自己,告诉大家,积极心理学和安慰剂效应的功效。
却去忽略了一直压抑在自己和大家内心深处的想法,这些真的靠谱吗?
几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证明吗?
刘星霆此刻反而是特意掀起了这样的困惑,让大家都困惑着,思索着;然后再一点点揭开谜底。
不是有一句这样的话吗?
只有可以证伪的观点才是值得信赖的。
这才是自己一直对青云飞不喜的原因吧?
青云飞总是说出了自己不愿意听。不想承认,甚至害怕的那种可能性。
但是,逃避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明明有了疑惑,只是深压心底,刻意不去想它;但是,它就真的不存在吗?
正确的做法不应该是扒开迷雾寻找真相么?
等大家的情绪都发酵得差不多了,刘星霆接着开口,“不久前,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在《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第一次用客观证据证明了非欺骗性安慰剂效应的存在。心诚还真就能灵。”
“心诚还真就能灵。”
“心诚还真就能灵。”
“心诚还真就能灵。”
……
楚丽华不知道其他人,反正,她脑海里是一直回荡这这句话,美国研究出来的啊!
心诚还真就能灵啊!
这一次,刘星霆只是稍微停顿又继续了。
——“研究者的实验设计其实挺简单的:
他们找一群大学生作为受试者,让他们看电脑屏幕上随机出现的图片。
有些是不带感情色彩的图片,比如一个皮球、一栋建筑;有些则是带有强烈负面刺激的图片,比如一个怪物头像、一个血淋淋的伤口、一个灾难现场等。
然后,让学生们给自己的情绪打分,感觉越不舒服,分数就打得越高。这是一个主观指标。
同时,他们还给学生们做了一个脑电图的记录,测量他们被强烈情绪刺激所激发的脑电波信号(晚期正电位,latepositivepotential)。这是一个反映情绪的客观指标。”
图片就会影响人的情绪吗?
秘密果然是有科学依据的。
前期的各种想要情景的图片保存下来是对的。
只是因为不是百分百相信,所以效果虽然可以看出来,但并没有那么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