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了对方绝没有好处,他却还是不阴不阳地出言刺了对方几句,才一脸晦气地掉头离开了现场。
对此,萧宸虽懒得同对方计较,却也很难生出丝毫体谅来。
自古天家无父子、帝王薄亲情。不论单就大昭一朝、抑或放诸史书,萧琰对次子的溺爱娇宠都是特例中的特例……相较之下,萧琰对待其余诸子的方式,才称得上是天家父子关系的典型。
──不曾苛待、不至漠视,却因牵扯了权力地位和种种利益关系之故,使得彼此之间的亲情尤为寡淡。
事实上,萧琰说是偏心的没边了,可在吃穿用度和应有的教育上,却从未短着其他几个儿子。他严厉禁止宫人捧高踩低、轻慢皇子,也同样会定期关心几人的生活状况和学习进度。如是种种,就连对着高氏所出的皇三子萧宜,亦不曾有分毫例外。
比起那些听信谗言、又或因个人好恶动辄训斥杖责皇子的帝王,行事素来理智自持的萧琰甚至都能称得上「慈父」了;更何况萧宸还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帝王的偏疼完全合乎世情伦理,连那些个咸吃萝卜淡操心的御史都挑不出半点毛病来?
萧宇之所以怨恨不甘、之所以心怀不平,不过是因为他不是那个被父皇格外娇宠的孩子罢了。倘若今日得着父皇青眼的人是他,只怕萧宇不仅不会对父皇偏心和乱了嫡庶的举动生出半点意见,还会想尽办法将身为嫡子的萧宸弄死,让旁人再没有用「名不正言不顺」来压他的机会。
羡慕也好、眼红也罢,萧宇在意的从来不是自己奉若珍宝的父子亲情,而是这份亲情能替他带来的名位和荣耀。他不是太子,没有能得着这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荣,就是父皇处事不公、对他不起;可若这一切全属于他,不论父皇这么做是否乱了祖宗大法,自然都分属应当、是再正确再英明不过的决定了。
萧宸不否认自己对这位大哥的恶感有不少是受了前生经历的影响;可便不提前生之事,光看萧宇先前的态度,其心性肚量如何,亦是一望可知……若有机会,萧宸毫不怀疑这位大哥必会用尽一切手段铲除自己,从而「夺回」那些在萧宇眼里原属于对方的一切。
就如同他前生所遭遇的那般。
不同的是,上辈子的他因连年卧病在床,即使后来侥幸恢复了健康,在心计识见上却仍多有不足;而如今的他,不仅已得了实实在在的太子位分,更在父皇的着意培养下掌握了足以自保的力量和手段。就算这些能力目前仍只是纸上谈兵,但他既已对萧宇等人有了防备之心,自不会再重蹈上辈子的覆辙、因一时错信而轻易为人所趁。
只是萧宸虽有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气魄和打算,但无端被人阴阳怪气地胡乱挑衅一通,要说心中全无半点不快,却也是不可能的事。尤其回宫之后,萧宸虽得了人人羡艳的太子之位,手头上的事却也因此多了起来,再没可能像幼时那般恣意粘着父皇……如此境况,对照起回宫途中父子俩几乎天天腻在一起的亲热劲儿,却教萧宸如何不失落?
这么说或许十分矫情……可在他看来,这些权力名位再好,也及不上那些个与父皇共度的、平淡却温馨的美好时光。但为了真正成为父皇的臂助、避免前生的惨剧再度上演,他仍只能逼着自己捺下性子,按着父皇的安排逐步肩挑起了身为储君的责任和工作。
萧宸眼下一天的行程大抵是这样的:寅时起身、没有早朝就先练上一个时辰的功,再同父皇一道用饭。用完饭后随父皇一起到御书房,有人请见或父皇召人议事时就在旁默默听着;无人打搅时就坐在父皇身旁练习批阅奏折,将自己对奏疏的看法和判断写在纸条上夹进奏折当中,待父皇批阅完毕再视情况加以说明、检讨。
一个早上忙完后,父子二人照例一道用过午饭,往往也会一起到御书房旁边的暖阁小憩个两三刻。只是午休过后,到了下午,萧宸便纵有万般不舍,亦仍只得同父皇分道扬镳,往暂辟的东宫衙署处理起自个儿手头上的诸般事宜来了。
──会添上「暂辟」二字,是因为兴麟殿犹在兴建当中,紫宸殿又是帝王寝殿,萧宸便得父皇宽许暂住于此,也不好直接将紫宸殿偏殿直接当作衙署使用。本来荒置的东宫是有一应配置的,但萧琰既不打算让爱子住过去,当然也不会自打嘴巴地将东宫衙署照旧例安在那处,便对应着兴麟殿的位置于崇明门外腾出了一处衙署置于兴麟殿辖下,专供爱子处理东宫事宜之用。
东宫甫立,即使萧琰此前已为爱子的人手班底费了不少心思,又指派楼辉和沈燮担起了辅佐之职,但要想从无到有地建构起一套班子,仍不是一两天便能办到的事。尤其帝王一心想让次子多些磨练实践的机会,除了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是他亲自指定的外,就连太子詹事的人选都只是给了名单让爱子自行斟酌,更别说是下头的一应属官了。饶是萧宸选出詹事人选后,搜罗人选之事自有太子詹事处理,但他第一次接触这些,仍是费了不少心思在仔细研究那些个属官人选的履历考评──不光是太子詹事给他的资料,还有他问父皇要的潜龙卫情报──上,满打满算地筹谋了大半个月,才勉强配置好了这个专属于他的小内阁。
被萧宸选为太子詹事的是原户部侍郎姚景迁,在钱粮管理方面颇有一手。因萧宸眼下仍住在紫宸殿,日常用度均是从萧琰的份例走、平时亦少有支出,故姚景迁目前的工作以打点太子的诸般进项为主,像是俸禄、封地的赋税收益、萧宸从小到大得着的各种赏赐,和帝王私底下为他置办的各项产业等。
至于萧宸,忙完太子属官的人选配置后,便又一头栽进了太子卫队的遴选操练上。
萧琰虽想让爱子多一些练手的机会,但太子卫队等若萧宸的亲兵,若在人选上出了什么岔子,危及的便是萧宸的安全了。也因此,与昔日旧部一番长谈后,萧琰直接从禁军里挑了几个称得上自个儿嫡系的将领到爱子手下,又从各卫里抽调了精锐两千和精兵三千入太子卫队。如此这般,确定爱子身边有了绝对值得信靠的护卫力量后,帝王才将余下的事务交到萧宸手里,让他试着想办法补足员额,亲自操练出一支惟他是从的卫队。
萧宸此前才信誓旦旦地同父皇提过自个儿想要「知兵事」,如今有办法亲自练兵,自然不能在这事儿上露了怯。好在他一有沈燮可供参谋、二有父皇亲自指派的卫队诸将为倚仗,虽心力耗费颇甚,却也慢慢琢磨出了一些门道来。
正所谓「万事起头难」,东宫庞杂的事务让萧宸往往一忙就是两三个时辰倏忽而过;待手头的事务得以告个段落时,距离宫门落锁通常也只剩下一刻多钟了……好在
对此,萧宸虽懒得同对方计较,却也很难生出丝毫体谅来。
自古天家无父子、帝王薄亲情。不论单就大昭一朝、抑或放诸史书,萧琰对次子的溺爱娇宠都是特例中的特例……相较之下,萧琰对待其余诸子的方式,才称得上是天家父子关系的典型。
──不曾苛待、不至漠视,却因牵扯了权力地位和种种利益关系之故,使得彼此之间的亲情尤为寡淡。
事实上,萧琰说是偏心的没边了,可在吃穿用度和应有的教育上,却从未短着其他几个儿子。他严厉禁止宫人捧高踩低、轻慢皇子,也同样会定期关心几人的生活状况和学习进度。如是种种,就连对着高氏所出的皇三子萧宜,亦不曾有分毫例外。
比起那些听信谗言、又或因个人好恶动辄训斥杖责皇子的帝王,行事素来理智自持的萧琰甚至都能称得上「慈父」了;更何况萧宸还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帝王的偏疼完全合乎世情伦理,连那些个咸吃萝卜淡操心的御史都挑不出半点毛病来?
萧宇之所以怨恨不甘、之所以心怀不平,不过是因为他不是那个被父皇格外娇宠的孩子罢了。倘若今日得着父皇青眼的人是他,只怕萧宇不仅不会对父皇偏心和乱了嫡庶的举动生出半点意见,还会想尽办法将身为嫡子的萧宸弄死,让旁人再没有用「名不正言不顺」来压他的机会。
羡慕也好、眼红也罢,萧宇在意的从来不是自己奉若珍宝的父子亲情,而是这份亲情能替他带来的名位和荣耀。他不是太子,没有能得着这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荣,就是父皇处事不公、对他不起;可若这一切全属于他,不论父皇这么做是否乱了祖宗大法,自然都分属应当、是再正确再英明不过的决定了。
萧宸不否认自己对这位大哥的恶感有不少是受了前生经历的影响;可便不提前生之事,光看萧宇先前的态度,其心性肚量如何,亦是一望可知……若有机会,萧宸毫不怀疑这位大哥必会用尽一切手段铲除自己,从而「夺回」那些在萧宇眼里原属于对方的一切。
就如同他前生所遭遇的那般。
不同的是,上辈子的他因连年卧病在床,即使后来侥幸恢复了健康,在心计识见上却仍多有不足;而如今的他,不仅已得了实实在在的太子位分,更在父皇的着意培养下掌握了足以自保的力量和手段。就算这些能力目前仍只是纸上谈兵,但他既已对萧宇等人有了防备之心,自不会再重蹈上辈子的覆辙、因一时错信而轻易为人所趁。
只是萧宸虽有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气魄和打算,但无端被人阴阳怪气地胡乱挑衅一通,要说心中全无半点不快,却也是不可能的事。尤其回宫之后,萧宸虽得了人人羡艳的太子之位,手头上的事却也因此多了起来,再没可能像幼时那般恣意粘着父皇……如此境况,对照起回宫途中父子俩几乎天天腻在一起的亲热劲儿,却教萧宸如何不失落?
这么说或许十分矫情……可在他看来,这些权力名位再好,也及不上那些个与父皇共度的、平淡却温馨的美好时光。但为了真正成为父皇的臂助、避免前生的惨剧再度上演,他仍只能逼着自己捺下性子,按着父皇的安排逐步肩挑起了身为储君的责任和工作。
萧宸眼下一天的行程大抵是这样的:寅时起身、没有早朝就先练上一个时辰的功,再同父皇一道用饭。用完饭后随父皇一起到御书房,有人请见或父皇召人议事时就在旁默默听着;无人打搅时就坐在父皇身旁练习批阅奏折,将自己对奏疏的看法和判断写在纸条上夹进奏折当中,待父皇批阅完毕再视情况加以说明、检讨。
一个早上忙完后,父子二人照例一道用过午饭,往往也会一起到御书房旁边的暖阁小憩个两三刻。只是午休过后,到了下午,萧宸便纵有万般不舍,亦仍只得同父皇分道扬镳,往暂辟的东宫衙署处理起自个儿手头上的诸般事宜来了。
──会添上「暂辟」二字,是因为兴麟殿犹在兴建当中,紫宸殿又是帝王寝殿,萧宸便得父皇宽许暂住于此,也不好直接将紫宸殿偏殿直接当作衙署使用。本来荒置的东宫是有一应配置的,但萧琰既不打算让爱子住过去,当然也不会自打嘴巴地将东宫衙署照旧例安在那处,便对应着兴麟殿的位置于崇明门外腾出了一处衙署置于兴麟殿辖下,专供爱子处理东宫事宜之用。
东宫甫立,即使萧琰此前已为爱子的人手班底费了不少心思,又指派楼辉和沈燮担起了辅佐之职,但要想从无到有地建构起一套班子,仍不是一两天便能办到的事。尤其帝王一心想让次子多些磨练实践的机会,除了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是他亲自指定的外,就连太子詹事的人选都只是给了名单让爱子自行斟酌,更别说是下头的一应属官了。饶是萧宸选出詹事人选后,搜罗人选之事自有太子詹事处理,但他第一次接触这些,仍是费了不少心思在仔细研究那些个属官人选的履历考评──不光是太子詹事给他的资料,还有他问父皇要的潜龙卫情报──上,满打满算地筹谋了大半个月,才勉强配置好了这个专属于他的小内阁。
被萧宸选为太子詹事的是原户部侍郎姚景迁,在钱粮管理方面颇有一手。因萧宸眼下仍住在紫宸殿,日常用度均是从萧琰的份例走、平时亦少有支出,故姚景迁目前的工作以打点太子的诸般进项为主,像是俸禄、封地的赋税收益、萧宸从小到大得着的各种赏赐,和帝王私底下为他置办的各项产业等。
至于萧宸,忙完太子属官的人选配置后,便又一头栽进了太子卫队的遴选操练上。
萧琰虽想让爱子多一些练手的机会,但太子卫队等若萧宸的亲兵,若在人选上出了什么岔子,危及的便是萧宸的安全了。也因此,与昔日旧部一番长谈后,萧琰直接从禁军里挑了几个称得上自个儿嫡系的将领到爱子手下,又从各卫里抽调了精锐两千和精兵三千入太子卫队。如此这般,确定爱子身边有了绝对值得信靠的护卫力量后,帝王才将余下的事务交到萧宸手里,让他试着想办法补足员额,亲自操练出一支惟他是从的卫队。
萧宸此前才信誓旦旦地同父皇提过自个儿想要「知兵事」,如今有办法亲自练兵,自然不能在这事儿上露了怯。好在他一有沈燮可供参谋、二有父皇亲自指派的卫队诸将为倚仗,虽心力耗费颇甚,却也慢慢琢磨出了一些门道来。
正所谓「万事起头难」,东宫庞杂的事务让萧宸往往一忙就是两三个时辰倏忽而过;待手头的事务得以告个段落时,距离宫门落锁通常也只剩下一刻多钟了……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