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轻舟不想跟尤老先生吵架,也就没来,还叮嘱她:“那老头柜台下面有一盒上好的普洱茶饼,你悄摸给我掰一点回来。”
在她要拒绝的时候,张轻舟又说:“你张爷爷爱喝。”
苏娉:“……张爷爷不喜欢喝普洱,他喜欢大红袍。”
“你爹还是我爹?你能我有懂他?”张轻舟摆出老师的架子:“就算你张爷爷不喝,你张叔叔喝啊。”
“您想喝我可以买,我们不能偷东西。”她乌黑的眼底满是认真。
张轻舟真是服了这个小鬼,挥手:“行行行,我不喝了,买的哪有偷的香,你赶紧去别在我面前晃悠,头晕。”
“您头晕可能是因为气血不足大脑失养,”苏娉柔声道:“要不然我给您开个补气益血的方子?或者针灸两次。”
“……赶紧去妙仁堂!”张轻舟十分后悔,真不应该答应苏诚。
小姑娘笑吟吟的带着纸笔走了。
今天来妙仁堂看病的不多,尤老先生都没出来,外面是京墨和他的师兄在接诊。
之前苏娉看到的和她同龄的医馆弟子,是尤老先生师兄弟们的弟子,放在这历练。
有些在京墨的指点监督下,能接诊了,剩下的在医馆做些打杂的事,比如磨药煎药。
妙仁堂开的药可以带走回去煎,也可以直接在这儿煎好喝了再回去。
“师妹。”看到她,坐在桌前的京墨颔首打招呼。
“师兄。”苏娉见他在写医案,站在他旁边看了一会儿,因为略微俯身,在纸上留下阴影。
她又赶紧侧开。
“不碍事。”京墨将写好的医案给她:“这是最近接诊的疑难杂症,你看看。”
苏娉接过来,慢慢翻着。
“大夫,我最近喉咙有点痛,太阳穴也直突突,麻烦你帮我看看是咋回事。”有人进来,直接坐下。
“好,麻烦伸下手。”京墨收回落她身上的视线,开始诊脉。
苏娉不想打扰他,自己到窗边坐下,旁边的弟子正在用药碾子磨药。
“师姐。”他是尤老先生师弟新收的徒弟。
真要算起来张轻舟还是他师叔,不过简老爷子不认,只认苏娉这个徒孙。
小姑娘微微笑了一下,俩人又各做各的事。
妙仁堂里,到处弥漫着中草药的味道,还有京墨清冷如冬月涓流的嗓音,让师弟们按照方子抓药。
旁边药碾子的声音不绝于耳,苏娉心却完全静了下来。
医案上最新记录的是关于风湿病,病人骨节酸痛,不能屈伸,而京墨开出的是一个偏方——
枫球子煮蛋。
这个方子她在哥哥翻译的那本东洋汉方医药上看到过,可以缓解风湿。
枫球子本来就具有祛除风湿、活血通络的功效,这个方子值得一用。
上次老师让他们合作研究汉方医药,不知道他手里有没有一些古方,苏娉近来太忙也没来得及问。
这些方子她们都要研究验证可以使用后,才能开出来。
“师妹。”京墨端了杯热茶走到她面前,“你要自己试试坐诊吗?”
苏娉放下医案,接过热茶:“谢谢师兄。这样可以吗?”
“可以,现在人不多。你把脉辩证,我在旁边看着。”他说。
喝了口茶,她才发觉杯子里是黄芪,补气益血的。
她又多喝了两口,跟着起身:“好,那就麻烦师兄帮我坐镇。”
京墨笑着点头,一向笑意不达眼底的人笑容多了几分真切。
不多时,她面前就坐下一个病人。
“大夫。”这人看到她还是个小姑娘,沉默片刻:“能换一个人帮我看病吗?”
这个病人年纪不大,看起来也不过二十来岁,但对于中医的年龄却颇为看重。
不过中医看年纪辨本事的事比比皆是,她也不恼怒,更没有露怯。
苏娉没有出声,而是观察他的脸色。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我可以看看你的舌苔吗?”她不答反问。
这个年轻人下意识照做。
舌边红,舌苔白腻,郁热内伏。
她在医案上写下这行字后,笑着说:“同志,你是不是经常头痛发热而且口苦,并且时不时鼻衄?”
“对对对,我最近经常发烧,头非常痛,大夫,你说的鼻衄是什么啊?”
“鼻出血。”京墨在旁边解释道。
“哦哦,那对了。每次鼻子出过血就没那么头痛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帮你切个脉可以吗?”
苏娉始终笑盈盈的,年轻人看到她这样轻松的表情,觉得自己这应该也不是什么大事,悬在嗓子眼的心放了下来:“行。”
他从一两分信任到现在已经有了七八分了,就看个舌苔就能看出他头疼发热流鼻血,这大夫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苏娉让他把胳膊垫在脉枕上,手指搭上去,她神色专注。
京墨坐在一侧,眼底笑意很淡,始终看着她这边。
“少阳枢机不利,气郁化热,动犯营血。”
“我给你开个药方,吃七剂就能痊愈,你看要开药吗?还是换个大夫给你看?”
“你开药吧。”年轻人也不质疑了:“我这实在头疼的不行了,刚才说的话你别放在心上啊大夫。”
苏娉摇摇头,不急不缓道:“生地30克、白芍二十克、水牛角十五克、柴胡十五克、丹皮……”
她每念一样,医馆的弟子就打开抽屉,用戥子称药,然后倒到芦苇纸上。
京墨眉眼柔和下来,拿过她面前的纸笔,开始记录药方。
等病人提着药离开后,他把医案还给她:“师妹可以单独看诊了。”
苏娉忍不住弯起嘴角:“谢谢师兄在旁边帮我镇心。”
京墨笑了下,说:“我前段时间收集到了几本汉方医药,你们学校有外语系,正好想找你帮忙拿去翻译一下。”
“没问题呀。”她迟疑片刻:“不过外语系的同学对于中药知识可能不太能理解,翻译出来的东西或许会有很大偏差。”
这也是京墨无奈的地方。
他自幼跟着师父学医,对于外文一窍不通,如果去找人翻译,很大可能会遇到她说的这种情况。
中医很多东西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见他不说话,苏娉忽然想到一个人:“上次那本东洋汉方医药是我哥哥翻译的,或许这次可以找他帮忙,就是不知道他有没有时间。”
“没关系,你问问吧,不行我再想办法。”京墨起身去内室找汉方医药:“稍等。”
“好。”
没过多久,京墨回来了,手里有两本牛皮纸外皮的书籍:“就是这个。”
苏娉拿过来,翻了几页:“我也一个字都看不懂,师兄,你说我是不是应该去学一下外语了?”
以后用到的地方应该会很多,不仅是翻译汉方医药,还有学西医也能用到。
“可以尝试一下。”京墨微微颔首。
现在没有要看诊的病人了,京墨跟她聊了一阵就去分拣药材。
眼看着快到饭点,她不想在医馆给人添麻烦,想着下午还有空,跟医馆里的师兄弟们打了声招呼,收好医案,抱着书去了东城军区。
岗哨给团部打了电话,沈元白出来接她。
“哥哥。”她怀里抱着书,站在军区门口笑着喊。
沈元白眉眼温柔,没问她怎么过来了,只是说:“我带你去食堂吃饭。”
“好。”她笑容更深。
跟着他走了一段距离,到了团部食堂。
赵班长都眼熟她了,“小同志,又来看哥哥啦?你来得可真巧,我们团军演赢了友军,今天加餐呢!”
“那我今天有口福啦?”她眉眼弯弯。
“可不是嘛,说到这,还得感谢我们陆副团长,这次没有把人家坦克给轰了,不然全团又得喝西北风咯~”
这话一出,食堂来吃饭的战士们笑声爽朗,附和道:“别提了,前年把我们赵班长气得呀,锅铲都差点扔了。”
炊事班自己有地,红薯白菜土豆都有种,还养了猪。
前年那场军演虽然赢了,炊事班的猪也没了。
“哈哈,我们赵班长还坐在友军团部食堂门口骂了半个月的娘。”
老底都被人掀出来,赵班长直接遁了。
陆长风刚进食堂就听到各种热闹的讨论声,随便听了一耳朵,都是说前年军演,去年啃白菜梆子的事。
想不明白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有什么好翻的,他随意瞥了眼聊得最欢的几个人,记下脸,他收回目光,往厨房那边走。
“我给你多加点肉。”赵班长握着大勺,份量满满地往饭盒里倒:“小同志啊,你放心,沈参谋长津贴高,你就可劲吃。”
陆长风把铝饭盒扔旁边:“我津贴也高,给我也按照这个标准来。”
赵班长哼笑:“也不知道是谁,把我几十头猪都搞没了。”
“那我不是也给你劈了两年柴?还记着呢,心眼够小啊。”
两人插科打诨,看到旁边安安静静的小姑娘和笑容温润的沈元白,陆长风身上的痞气收敛,他看向小姑娘白净如玉的脖颈——
“没事了?”
在她要拒绝的时候,张轻舟又说:“你张爷爷爱喝。”
苏娉:“……张爷爷不喜欢喝普洱,他喜欢大红袍。”
“你爹还是我爹?你能我有懂他?”张轻舟摆出老师的架子:“就算你张爷爷不喝,你张叔叔喝啊。”
“您想喝我可以买,我们不能偷东西。”她乌黑的眼底满是认真。
张轻舟真是服了这个小鬼,挥手:“行行行,我不喝了,买的哪有偷的香,你赶紧去别在我面前晃悠,头晕。”
“您头晕可能是因为气血不足大脑失养,”苏娉柔声道:“要不然我给您开个补气益血的方子?或者针灸两次。”
“……赶紧去妙仁堂!”张轻舟十分后悔,真不应该答应苏诚。
小姑娘笑吟吟的带着纸笔走了。
今天来妙仁堂看病的不多,尤老先生都没出来,外面是京墨和他的师兄在接诊。
之前苏娉看到的和她同龄的医馆弟子,是尤老先生师兄弟们的弟子,放在这历练。
有些在京墨的指点监督下,能接诊了,剩下的在医馆做些打杂的事,比如磨药煎药。
妙仁堂开的药可以带走回去煎,也可以直接在这儿煎好喝了再回去。
“师妹。”看到她,坐在桌前的京墨颔首打招呼。
“师兄。”苏娉见他在写医案,站在他旁边看了一会儿,因为略微俯身,在纸上留下阴影。
她又赶紧侧开。
“不碍事。”京墨将写好的医案给她:“这是最近接诊的疑难杂症,你看看。”
苏娉接过来,慢慢翻着。
“大夫,我最近喉咙有点痛,太阳穴也直突突,麻烦你帮我看看是咋回事。”有人进来,直接坐下。
“好,麻烦伸下手。”京墨收回落她身上的视线,开始诊脉。
苏娉不想打扰他,自己到窗边坐下,旁边的弟子正在用药碾子磨药。
“师姐。”他是尤老先生师弟新收的徒弟。
真要算起来张轻舟还是他师叔,不过简老爷子不认,只认苏娉这个徒孙。
小姑娘微微笑了一下,俩人又各做各的事。
妙仁堂里,到处弥漫着中草药的味道,还有京墨清冷如冬月涓流的嗓音,让师弟们按照方子抓药。
旁边药碾子的声音不绝于耳,苏娉心却完全静了下来。
医案上最新记录的是关于风湿病,病人骨节酸痛,不能屈伸,而京墨开出的是一个偏方——
枫球子煮蛋。
这个方子她在哥哥翻译的那本东洋汉方医药上看到过,可以缓解风湿。
枫球子本来就具有祛除风湿、活血通络的功效,这个方子值得一用。
上次老师让他们合作研究汉方医药,不知道他手里有没有一些古方,苏娉近来太忙也没来得及问。
这些方子她们都要研究验证可以使用后,才能开出来。
“师妹。”京墨端了杯热茶走到她面前,“你要自己试试坐诊吗?”
苏娉放下医案,接过热茶:“谢谢师兄。这样可以吗?”
“可以,现在人不多。你把脉辩证,我在旁边看着。”他说。
喝了口茶,她才发觉杯子里是黄芪,补气益血的。
她又多喝了两口,跟着起身:“好,那就麻烦师兄帮我坐镇。”
京墨笑着点头,一向笑意不达眼底的人笑容多了几分真切。
不多时,她面前就坐下一个病人。
“大夫。”这人看到她还是个小姑娘,沉默片刻:“能换一个人帮我看病吗?”
这个病人年纪不大,看起来也不过二十来岁,但对于中医的年龄却颇为看重。
不过中医看年纪辨本事的事比比皆是,她也不恼怒,更没有露怯。
苏娉没有出声,而是观察他的脸色。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我可以看看你的舌苔吗?”她不答反问。
这个年轻人下意识照做。
舌边红,舌苔白腻,郁热内伏。
她在医案上写下这行字后,笑着说:“同志,你是不是经常头痛发热而且口苦,并且时不时鼻衄?”
“对对对,我最近经常发烧,头非常痛,大夫,你说的鼻衄是什么啊?”
“鼻出血。”京墨在旁边解释道。
“哦哦,那对了。每次鼻子出过血就没那么头痛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帮你切个脉可以吗?”
苏娉始终笑盈盈的,年轻人看到她这样轻松的表情,觉得自己这应该也不是什么大事,悬在嗓子眼的心放了下来:“行。”
他从一两分信任到现在已经有了七八分了,就看个舌苔就能看出他头疼发热流鼻血,这大夫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苏娉让他把胳膊垫在脉枕上,手指搭上去,她神色专注。
京墨坐在一侧,眼底笑意很淡,始终看着她这边。
“少阳枢机不利,气郁化热,动犯营血。”
“我给你开个药方,吃七剂就能痊愈,你看要开药吗?还是换个大夫给你看?”
“你开药吧。”年轻人也不质疑了:“我这实在头疼的不行了,刚才说的话你别放在心上啊大夫。”
苏娉摇摇头,不急不缓道:“生地30克、白芍二十克、水牛角十五克、柴胡十五克、丹皮……”
她每念一样,医馆的弟子就打开抽屉,用戥子称药,然后倒到芦苇纸上。
京墨眉眼柔和下来,拿过她面前的纸笔,开始记录药方。
等病人提着药离开后,他把医案还给她:“师妹可以单独看诊了。”
苏娉忍不住弯起嘴角:“谢谢师兄在旁边帮我镇心。”
京墨笑了下,说:“我前段时间收集到了几本汉方医药,你们学校有外语系,正好想找你帮忙拿去翻译一下。”
“没问题呀。”她迟疑片刻:“不过外语系的同学对于中药知识可能不太能理解,翻译出来的东西或许会有很大偏差。”
这也是京墨无奈的地方。
他自幼跟着师父学医,对于外文一窍不通,如果去找人翻译,很大可能会遇到她说的这种情况。
中医很多东西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见他不说话,苏娉忽然想到一个人:“上次那本东洋汉方医药是我哥哥翻译的,或许这次可以找他帮忙,就是不知道他有没有时间。”
“没关系,你问问吧,不行我再想办法。”京墨起身去内室找汉方医药:“稍等。”
“好。”
没过多久,京墨回来了,手里有两本牛皮纸外皮的书籍:“就是这个。”
苏娉拿过来,翻了几页:“我也一个字都看不懂,师兄,你说我是不是应该去学一下外语了?”
以后用到的地方应该会很多,不仅是翻译汉方医药,还有学西医也能用到。
“可以尝试一下。”京墨微微颔首。
现在没有要看诊的病人了,京墨跟她聊了一阵就去分拣药材。
眼看着快到饭点,她不想在医馆给人添麻烦,想着下午还有空,跟医馆里的师兄弟们打了声招呼,收好医案,抱着书去了东城军区。
岗哨给团部打了电话,沈元白出来接她。
“哥哥。”她怀里抱着书,站在军区门口笑着喊。
沈元白眉眼温柔,没问她怎么过来了,只是说:“我带你去食堂吃饭。”
“好。”她笑容更深。
跟着他走了一段距离,到了团部食堂。
赵班长都眼熟她了,“小同志,又来看哥哥啦?你来得可真巧,我们团军演赢了友军,今天加餐呢!”
“那我今天有口福啦?”她眉眼弯弯。
“可不是嘛,说到这,还得感谢我们陆副团长,这次没有把人家坦克给轰了,不然全团又得喝西北风咯~”
这话一出,食堂来吃饭的战士们笑声爽朗,附和道:“别提了,前年把我们赵班长气得呀,锅铲都差点扔了。”
炊事班自己有地,红薯白菜土豆都有种,还养了猪。
前年那场军演虽然赢了,炊事班的猪也没了。
“哈哈,我们赵班长还坐在友军团部食堂门口骂了半个月的娘。”
老底都被人掀出来,赵班长直接遁了。
陆长风刚进食堂就听到各种热闹的讨论声,随便听了一耳朵,都是说前年军演,去年啃白菜梆子的事。
想不明白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有什么好翻的,他随意瞥了眼聊得最欢的几个人,记下脸,他收回目光,往厨房那边走。
“我给你多加点肉。”赵班长握着大勺,份量满满地往饭盒里倒:“小同志啊,你放心,沈参谋长津贴高,你就可劲吃。”
陆长风把铝饭盒扔旁边:“我津贴也高,给我也按照这个标准来。”
赵班长哼笑:“也不知道是谁,把我几十头猪都搞没了。”
“那我不是也给你劈了两年柴?还记着呢,心眼够小啊。”
两人插科打诨,看到旁边安安静静的小姑娘和笑容温润的沈元白,陆长风身上的痞气收敛,他看向小姑娘白净如玉的脖颈——
“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