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的心从来没象今天跳得这样快过,此时的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感觉,是愤怒、是紧张、还是懊恼,也许是这所有的情绪交织在了一起,连成了一片。
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细细地品味了一下方才这两位大臣所说的话,最终还是被齐泰言中了其心底最为关切的那点。
是啊,如果已经起兵了的四叔、都能得到谅解,那么以后对其他藩王的削夺还如何进行的下去,最重要的削藩不就以失败告终了么?不行,还是要起兵讨伐、以儆效尤才对。
想到这里,朱允炆道,
“卿等也不必再争论了,朕意已决、发兵对北平进行征讨。退朝!”
说完、起身离开回到了内宫。
可是说起来简单的很,但让谁去好呢?本来想在朝堂上听听大臣们的推荐,可争论半天、根本就没个结果。
如今满朝能征贯的将军们几乎都已经不在人世,眼下一直被称为新的“大明第一名将”的、是那位在北平起兵造反的四叔朱棣——
朱允炆觉得自己的头都要大了……
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人,算起来还是和皇爷爷同辈的老将军耿炳文,毕竟老人家随先帝久经沙场,而且也算是四叔的前辈,派他前去应该还是可以的。
想到此处,立即吩咐内侍,
“传诏,宣长兴侯耿炳文老将军入宫觐见。”
老将军来了,无论他是否已年近古稀,可将军就是将军,只要皇上需要、自然是义不容辞的。
经过年轻的皇帝与年迈的将军一阵的倾谈后,耿炳文恺然接受了做为大将军的委任。
“老将军是否还有别的要求呢?”
朱允炆希望此次出征能做得万无一失,便关切地询问道。
耿炳文想了想、道,
“老臣虽然有自己的部将,但还是希望陛下能派两名副将军给臣。”
“老将军心中可有人选?”
朱允炆很是虚心地向耿炳文征询着意见。
耿炳文点了点头、道,
“让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都督宁忠为右副将军,数路并进、共同伐燕吧。”
“就依老将军,朕立刻就传旨任命。”
朱允炆频频点头,将军、副将军都有了,却又记起了一直压在心中的那件事,想了想才又道,
“只是、老将军此次要讨伐的人是燕王,是朕的四叔,毕竟他与朕乃是骨肉至亲,所以、还望将军您务必要将其生擒,千万不要杀了他。”
“哦?”
虽然对这个要求有些意外,可性情本就内向的耿炳文并没有多问,心道、这也难怪,他二人都是先帝的血脉,既然不让杀、就注意着点儿不杀好了,
“老臣记下了。”
耿炳文点头应允。
次日里前往讨伐北平的大军在京城外集结,左中右三军加在一起约有三十万人,却是号称百万,大概是想从气势上便将只有几万人的燕军给压制住。
朱允炆已经责令齐泰传檄给山东、河南、山西这三省负责为全军提供军饷粮草等给养,并亲自到城门前为耿炳文送行。
老将军虽然上了些年纪,可披坚执锐后、看上去倒也是威风凛凛,朱允炆见状心中稍安、命人取御酒来,之后亲手倒满一杯、来到耿炳文的面前,
“老将军,这第一杯酒是朕为您及三军将士壮行。”
“多谢陛下。”
耿炳文用双手接过来一饮而尽。
朱允炆又倒上第二杯酒、再次送上,
“这第二杯酒祝您马到成功,待得胜凯旋之时、朕定为三军将士庆功。”
“老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耿炳文将杯接过又一次饮下。
接着、朱允炆又倒上了第三杯、沉吟了片刻才又道,
“这第三杯、拜托老将军务必不要让朕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
“哦……”
耿炳文顿了顿、方道,
“老臣牢记在心。”
就这样,伐燕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赴北方,金陵城中的人有的放下心来、有的替朱棣担心,总之、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战局已定,毕竟几十万人对几万,从数量上来说、都能猜测到最终的结果。
而远在北平的朱棣已接到探报,得知朝庭“发兵百万”前来征剿。
“哪里会有百万,真是笑话,”
闻听消息后,朱棣倒显得很是轻松,
“依本王估计、最多也就只有几十万人而已。”
几十万也不少啊,我们自己只有几万人吧——
手下的部将们面面相觑,可不管怎么样,看着殿下镇定自若、每个人便都有一种安心的感觉。
“那么、我们怎么办呢?”
虽然知道肯定是要迎敌,可张玉忍不住问道。
朱棣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急,然后又转向了探报,问道,
“本王且来问你,朝庭派来的主将是谁?”
“是长兴侯耿炳文。”
探报回答道。
朱棣听了,顿时看起来就更加轻松了、甚至是面露喜色,
“如此甚好,这样的话、本王已经知道该如何来应战了。”
对于这位老前辈、朱棣还是比较了解的,对属下所说的这些话也并非是在给大家壮胆的虚言。早在二十几年前,还只是个少年人的朱棣、便跟随在徐达的军中历练,当时就与耿炳文有过接触,知道他是一位以防守见长的将军。
可是在这河北大片的平原上来做战,必须以进攻为主,哪里有什么地方让他来防守呢?所以,初步的作战方案已经在朱棣的头脑中形成了。而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消息,多年的作战经验告诉他、准确的军情战报可以称得上是如虎添翼。
心中有了底、朱棣吩咐手下的部将们,
“传本王将令,多撒下探报前去打探,无论有多么小的军情变化、都要随时来报知本王。”
“属下领命。”
诸将均拱手领命去执行。
离开了前厅,吃过了晚饭、回到书斋,才想到有些日子没有回内苑了,算起来这数月之内、竟然没和王妃见过几回面,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
一旁服侍着的郑和、大概是猜出了主人的心事,便看着他轻声问道,
“四爷,今晚要不要去内苑呢?”
“这个……”
朱棣看了看他、又想了想,
“还是不必了,这种紧要之时、我不想有其他事情来分心。”
“三保知道了。”
答应了一声,郑和开始为他做休息的准备。
朱棣边看着他在忙前忙后、边故做随意地问道,
“三保,依你看、我们能赢么?”
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细细地品味了一下方才这两位大臣所说的话,最终还是被齐泰言中了其心底最为关切的那点。
是啊,如果已经起兵了的四叔、都能得到谅解,那么以后对其他藩王的削夺还如何进行的下去,最重要的削藩不就以失败告终了么?不行,还是要起兵讨伐、以儆效尤才对。
想到这里,朱允炆道,
“卿等也不必再争论了,朕意已决、发兵对北平进行征讨。退朝!”
说完、起身离开回到了内宫。
可是说起来简单的很,但让谁去好呢?本来想在朝堂上听听大臣们的推荐,可争论半天、根本就没个结果。
如今满朝能征贯的将军们几乎都已经不在人世,眼下一直被称为新的“大明第一名将”的、是那位在北平起兵造反的四叔朱棣——
朱允炆觉得自己的头都要大了……
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人,算起来还是和皇爷爷同辈的老将军耿炳文,毕竟老人家随先帝久经沙场,而且也算是四叔的前辈,派他前去应该还是可以的。
想到此处,立即吩咐内侍,
“传诏,宣长兴侯耿炳文老将军入宫觐见。”
老将军来了,无论他是否已年近古稀,可将军就是将军,只要皇上需要、自然是义不容辞的。
经过年轻的皇帝与年迈的将军一阵的倾谈后,耿炳文恺然接受了做为大将军的委任。
“老将军是否还有别的要求呢?”
朱允炆希望此次出征能做得万无一失,便关切地询问道。
耿炳文想了想、道,
“老臣虽然有自己的部将,但还是希望陛下能派两名副将军给臣。”
“老将军心中可有人选?”
朱允炆很是虚心地向耿炳文征询着意见。
耿炳文点了点头、道,
“让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都督宁忠为右副将军,数路并进、共同伐燕吧。”
“就依老将军,朕立刻就传旨任命。”
朱允炆频频点头,将军、副将军都有了,却又记起了一直压在心中的那件事,想了想才又道,
“只是、老将军此次要讨伐的人是燕王,是朕的四叔,毕竟他与朕乃是骨肉至亲,所以、还望将军您务必要将其生擒,千万不要杀了他。”
“哦?”
虽然对这个要求有些意外,可性情本就内向的耿炳文并没有多问,心道、这也难怪,他二人都是先帝的血脉,既然不让杀、就注意着点儿不杀好了,
“老臣记下了。”
耿炳文点头应允。
次日里前往讨伐北平的大军在京城外集结,左中右三军加在一起约有三十万人,却是号称百万,大概是想从气势上便将只有几万人的燕军给压制住。
朱允炆已经责令齐泰传檄给山东、河南、山西这三省负责为全军提供军饷粮草等给养,并亲自到城门前为耿炳文送行。
老将军虽然上了些年纪,可披坚执锐后、看上去倒也是威风凛凛,朱允炆见状心中稍安、命人取御酒来,之后亲手倒满一杯、来到耿炳文的面前,
“老将军,这第一杯酒是朕为您及三军将士壮行。”
“多谢陛下。”
耿炳文用双手接过来一饮而尽。
朱允炆又倒上第二杯酒、再次送上,
“这第二杯酒祝您马到成功,待得胜凯旋之时、朕定为三军将士庆功。”
“老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耿炳文将杯接过又一次饮下。
接着、朱允炆又倒上了第三杯、沉吟了片刻才又道,
“这第三杯、拜托老将军务必不要让朕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
“哦……”
耿炳文顿了顿、方道,
“老臣牢记在心。”
就这样,伐燕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赴北方,金陵城中的人有的放下心来、有的替朱棣担心,总之、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战局已定,毕竟几十万人对几万,从数量上来说、都能猜测到最终的结果。
而远在北平的朱棣已接到探报,得知朝庭“发兵百万”前来征剿。
“哪里会有百万,真是笑话,”
闻听消息后,朱棣倒显得很是轻松,
“依本王估计、最多也就只有几十万人而已。”
几十万也不少啊,我们自己只有几万人吧——
手下的部将们面面相觑,可不管怎么样,看着殿下镇定自若、每个人便都有一种安心的感觉。
“那么、我们怎么办呢?”
虽然知道肯定是要迎敌,可张玉忍不住问道。
朱棣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急,然后又转向了探报,问道,
“本王且来问你,朝庭派来的主将是谁?”
“是长兴侯耿炳文。”
探报回答道。
朱棣听了,顿时看起来就更加轻松了、甚至是面露喜色,
“如此甚好,这样的话、本王已经知道该如何来应战了。”
对于这位老前辈、朱棣还是比较了解的,对属下所说的这些话也并非是在给大家壮胆的虚言。早在二十几年前,还只是个少年人的朱棣、便跟随在徐达的军中历练,当时就与耿炳文有过接触,知道他是一位以防守见长的将军。
可是在这河北大片的平原上来做战,必须以进攻为主,哪里有什么地方让他来防守呢?所以,初步的作战方案已经在朱棣的头脑中形成了。而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消息,多年的作战经验告诉他、准确的军情战报可以称得上是如虎添翼。
心中有了底、朱棣吩咐手下的部将们,
“传本王将令,多撒下探报前去打探,无论有多么小的军情变化、都要随时来报知本王。”
“属下领命。”
诸将均拱手领命去执行。
离开了前厅,吃过了晚饭、回到书斋,才想到有些日子没有回内苑了,算起来这数月之内、竟然没和王妃见过几回面,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
一旁服侍着的郑和、大概是猜出了主人的心事,便看着他轻声问道,
“四爷,今晚要不要去内苑呢?”
“这个……”
朱棣看了看他、又想了想,
“还是不必了,这种紧要之时、我不想有其他事情来分心。”
“三保知道了。”
答应了一声,郑和开始为他做休息的准备。
朱棣边看着他在忙前忙后、边故做随意地问道,
“三保,依你看、我们能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