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误事啊……
昨天喝多了,结果出现了操作错误。
现把六十六和六十七两章一起发出,非常抱歉……
“太宗么……”
王玄策摸着胡须沉吟着,似乎在斟酌着什么。
过了片刻,他停住了思索,迎着李博的目光道:“太宗皇帝他颇为可爱。”
铛啷~
正在拿着汤勺喝荡的苏大为手指一松,银制的汤勺跌落下来,溅得汤汁四溢,一旁的安文生仿佛被踩到尾巴的肥猫一般跳了起来。
“阿弥你!”
“一时失手,莫怪莫怪。”
苏大为向他拱了拱手,没再理会安文生皱眉一脸嫌弃。
他是最注重自己衣表仪容还有风度。
如今一身绣了花团和吉祥纹的锦袍,被溅了数点汤汁,简直是不能忍。
“我去更衣。”
安文生垮着脸,闷声道。
说着,也不等其他人理会,自己转身匆匆出帐。
苏大为收回视线,向王玄策道:“你方才说太宗可爱,这话何意?”
“就是……”
王玄策的表情有些古怪,他摸着自己的大胡子摇头道:“我说几桩太宗旧事给你二人听,你们就知道了。”
“愿闻其详。”
“太宗他与臣下有争执时,不会轻意去怪别人,而是自己关起门来生闷气。”
“呃?”
若此时有镜子,苏大为一定能从镜中看到自己那张黑人问号脸。
堂堂大唐太宗皇帝,开国战神,天策上将秦王,居然是受气包的属性吗?
这个反差好大。
“有一次太堂少卿祖孝孙教宫女音乐没教好,太宗要处罚他,当时侍中王珪替祖孝孙说情,与太宗争执起来,王珪据理力争,寸步不让,最后还说了一句‘今臣所言,岂是为私?不意陛下忽以疑事诮臣,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
意思是陛下辜负了我,不是我辜负陛下。
好家伙。
敢当面这样顶撞天可汗,好硬的脖颈。
“太宗当时如何反应?该不会……”
“太宗默然而罢,然后第二天又去找房相说‘朕昨夜想了一宿,深觉后悔’,直接致歉了。”
噗!
苏大为与李博皆目瞪口呆。
这样的皇帝,别说史书上没见过,就算这辈子经历加起来,也想像不出来。
你说太宗皇帝,李世民是战阵上的猛将战神。
而且出自太原,按李唐那基因,怎么也是一条昂藏的西北大汉吧?
当了皇帝以后,被手下臣子一怼,居然就哑火了。
第二天还出来道歉。
这胸襟气度,的确非常人所能及。
“还有一事,当年吴王恪喜欢打猎,柳范弹劾,太宗皇帝于是向身边侍臣说‘权万纪身为吴王长史,不能劝阻我儿子过度打猎,你看是不是应该把权万纪给宰了’。
结果柳范说:房玄龄还不能阻止您打猎呢,要不把房相一起给砍了吧。”
苏大为刚刚把酒凑到唇边喝了一口,差点又喷出来。
卧槽,太宗朝的这些大臣,一个个都是怼天怼地的杠精吧。
这样真的好吗?
李博问:“这次太宗又忍了?”
“太宗大怒,拍了拍衣服就回屋了。”
呃,果然,又忍了。
这小媳妇般受气的即视感是怎么回事。
“过不多久,他又单独召柳范进去谈话,表示和解,房相闻知此事,笑容颇有些尴尬。”
能不尴尬吗。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不过没事,习惯就好。
“太宗可真是有容人的雅量啊。”李博忍不住叹惜。
苏大为也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你看,大唐三百载,最着名的几个大喷子,如魏征等人,皆是太宗朝重臣。
而终太宗一朝,没有因言获罪,就知道李世民相当不容易了。
天天被这些杠精怼。
别说天可汗,就换一般普通家庭,夫妻间怼几句都要暴跳如雷。
帘帐此时突然掀开,安文生的声音早传了过来:“其实太宗那也不光是容人之量,而是贵族风骨,从小教养好,太宗的脾气其实也很火爆。”
苏大为和李博等人顺着声音向帐门处看去。
看到安文生换了一身干净整齐的衣袍,走了进来。
一边走一边道:“我听到好几次,太宗与群臣争执发火,但他从不在盛怒时做出过激的决定,一但情绪起来,会自己在静室消化,待冷静下来后,如果臣子有道理,他会道歉。
如果自己有道理的,他也会坚持,除非大臣能在道理上折服他。”
安文生重新入席坐下:“这便是贵族风度。”
李博若有所思的点头:“原来如此。”
苏大为举起酒杯,邀请众人再欠一杯酒。
杯子还没放下,向王玄策再问:“太宗还有什么趣事吗?”
“他还喜欢赌。”
“赌?”
“有一次太宗说了一句‘薛驸马村气’,惹得丹阳公主生气,好几个月没搭理薛万彻,太宗知道此事后,摆了一场宴会,席间作赌小戏,故意输给薛万彻,还把自己的佩刀送给了薛万彻。
丹阳公主于是转嗔为喜,就和薛万彻一起坐马车回府了。”
“还有此事?”
苏大为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文德皇后诞公主,月满之时,宴群臣于丹霄殿,太宗命魏征围棋赌,魏征瞠目以对,说没东西当赌注,结果太宗还逼着他赌,然后才下了数十子,太宗便投棋认负,赐魏征尚乘马一匹,并金装鞍辔勒,还有赐绢千匹。”
好家伙。
自己老婆生女儿,太高兴了,不好意思明着说,故意说赌,然后送一大笔钱财给魏征。
把魏征直接整懵逼了。
“太宗昔为堂堂天策上将,不意有如此有趣的一面。”
苏大为放下酒杯不觉失笑。
“所以我说太宗私下里颇为可爱。”
王玄策叹道:“如果太宗还在,看到我大唐的旗帜已插上辽东,眼下又快要插上逻些城头,不知会是怎样的欢喜。”
苏大为默然片刻,抬头时,看到帘帐被西风卷起。
夜晚的凉意透入大帐。
他忽然生出一种冲动,想要出去走走。
看看这两千多年前,拉萨城下是怎样的画面。
“我想出去走走。”
“酒还没喝完呢?”
安文生刚夹起一块烤肥羊,还不及送到嘴里,嘴巴保持着张开的姿势,闻言一愣。
“一会回来再喝,随我走走,看看今夜的逻些。”
说完,苏大为踱步出帐。
外面军营阵列齐整。
篝火通明。
远处有执着长槊巡逻的兵卒。
隐隐还有马嘶声传来。
风吹动着旗幡。
头顶夜空,湛蓝而壮美。
不知是不是因为高原离天更近。
这夜空上的繁星,也越发明显。
璀璨如斗。
苏大为抬头望天。
“总管你在看什么?”
李博和王玄策等执着酒壶酒杯,跟出来。
安文生看看天,再看看远处:“不是说要看逻些吗?我们距离远,应该是看不到。”
“文生,你看这里如此寂静。”
苏大为一手拍着安文生的肩膀,一手指着天空上的星辰:“夜色用星星的拥抱,包裹着天空。”
“又说的什么胡话,不文不白的,诗不诗,曲不曲。”
安文生揉了揉自己的脸颊:“还以为你突然诗兴大发,要作诗一首。”
苏大为伸手一抓,发出惊奇的声音:“萤火虫。”
从他指间,一只萤火虫随着手掌摊开,徐徐飞起。
原来方才有一只流萤飞过,被他轻轻握于掌中。
“在这高原之上,居然也能见到萤火虫?我还是第一次知道。”
“说不定是咱们唐军带来的,来自家乡的萤虫。”
王玄策一手执壶,哈哈笑道:“见到流萤,我忽然想起太宗的一首诗,‘暗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
“什么意思?”
“仁者见仁吧,太宗的诗文不错的。”
“萤虫又怎能温暖夜风,太宗也是个妙人儿。”
苏大为在嘴里细细咀嚼了一下,觉得这诗,颇有些婉约派的风度。
“太宗的诗不少,不过大多是温柔脉脉,用句婉约,比如‘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暗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
王玄策说起太宗的诗,张嘴就来,如数家珍。
可见也是一枚潜藏的秦王粉。
“我真的很好奇。”
苏大为喃喃道:“一个西北汉子是如何想出‘暗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这等婉转的诗句。”
当真是,反差萌。
“这算什么,阿弥你写的诗不也很婉转吗?”
安文生在一旁嘿嘿一笑,嘲讽道:“之前你不是有那句什么,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闭嘴!”
苏大为一向发挥很稳定,此时却忍不住老脸一红。
妈的,偶尔念了句李易安的诗,却被安文生这恶贼给记住了。
以后可要注意些,免得被安文生这恶贼拿出来恶心人。
“我记得阿弥你还说过一句,什么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好诗懊诗,我觉得回长安,应该念给小苏听听,看看究竟是哪个美人坐在床榻上哭。”
“咦,还有此等诗?”
李博与王玄策大奇,目光一齐向苏大为看过来。
苏大为差点原地爆炸。
李白的怨情,尼玛,老子这张破嘴怎么什么都说。
难不成是和安文生喝醉了随口吟的,安文生是拿小本本全都记下来了吗?
“还有一句……”
“闭嘴,安文生你还我钱,你还差我一贯钱!”
“恶贼,不是说好了这事揭过吗?”
安文生细长的双眼一下张开,一脸难以置信的看过来:“上次你自己说的,还没放下?”
第六十七章至强(上)
“放下了,早放下了。”苏大为咳嗽了一声。
“呵呵。”
安文生向他冷笑:“你这人,过去的事熟透了,才能从你身上掉下来。”
“瞎说。”
苏大为刚想反讥,忽听营中军马长嘶,有人竟然策马向这边奔来。
所有人一齐向声音方向看去。
苏大为更是脸色一沉:“何人在营中骑马!”
军中,是有规定的。
在入夜后,除非十万火急的军情,否则轻易不得骑马。
因为骑马驰过,容易造成误会。
更严重点,有可能会引发营啸。
“是道真!”
篝火光芒里,眼见到阿史那道真的马被远处执守的兵卒拦下,对了切口后,阿史那道真翻身下马,大步向这边走来。
苏大为看向他,阿史那道真的神色闪过一抹不自然,避开他的眼神,走上来叉手道:“见过总管。”
“何事?”
“刚刚收到大总管的信。”
大总管,自然是苏定方。
阿史那道真掌着斥候营,这些信息和重要军情要经过他的手。
“信呢?”
“信在此。”
阿史那道真伸手入怀,从甲衣缝隙里取出一封信,上前两步,双手呈给苏大为。
“大总管信里说的什么?”
安文生在一旁好奇的问。
苏大为摇了摇头,一目十行看完,眉头微微皱起。
这副凝重的模样,引得王玄策和李博紧张起来。
“莫非有什么变故?”
“大总管来了。”
“什么?”
“大总管亲自领兵,到逻些了。”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所有人都惊呆了。
好像直到现在大家才想起来,此次征吐蕃,苏定方才是大总管。
而苏大为,属于征吐蕃的前总管,也就是前锋。
只不过,由于苏大为太能打,一直带军冲在最前面,打得吐蕃人节节败退,大家都快要忘记了这一事实。
“苏大总管来了,那说明酒泉至鄯州那边,防线稳住了。”
王玄策敏锐的道。
李博反应稍稍慢一拍,击掌喜道:“大总管来,那就是快要准备攻下逻些了吧?决战时机到了。”
苏定方到了,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里面的信息量却是巨大。
首先,这意味着在河西,在酒泉、甘州、肃州,乃至武威鄯州一带,唐军的防线已经稳固,不用担心论钦陵手里那支吐蕃大军的攻势。
其次,苏定方既然亲自领兵来,无疑是战机已经成熟。
唐军在吐蕃吞并吐谷浑及鄯州后,终于因苏大为先锋军的攻势,重新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苏大为现在还没收到关于酒泉那边传过来的军报。
路途遥远,这情报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见到的。
但按苏定方亲自领兵的举动来看,应该是大唐后续援兵到了。
当初朝堂中诸位军部大佬和李治的定计,是由苏大为先率一万军,以快打快,火速驰援,不令吐蕃将吐谷浑彻底吞并。
大唐以一个封建帝国,能统制如此广袤的土地,靠的就是大唐武德充沛,百战百胜。
周边四夷,从没有一个国家,能占大唐的便宜。
无论是东西突厥,又或者是辽东高句丽。
或者西域诸国。
有的,已经被灭国。
有的成为大唐蕃属。
有的已经融入大唐,成为大唐一员。
这些年,虽偶有反叛,但那些反叛者,无一不悬头于城门上。
又或者身死国灭,又或者被押解回长安,献俘夸功。
他们的可汗,成为大唐的臣子。
被封为安乐公,在皇帝宴会下,为群臣献舞。
大唐就是这么霸道。
不,这不仅是霸道,而是内圣外王之道。
但吐蕃,是如今大唐秩序最大的挑战者。
当时大唐刚结束对辽东之战,刚刚灭掉高句丽,正是最虚弱的时候。
若要教训吐蕃,须十万人以上的兵力动员,百万人级别后勤动员。
哪怕大唐是中原恒古未有的大帝国,以唐人的生产力,要迅速出兵平叛,仍有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
而派苏大为为前锋,率的兵力不多,又可以迅速反应。
可以说是政治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
至少第一时间令吐谷浑各部落看到希望,不要倒入吐蕃人的怀抱。
让蠢蠢欲动的西域诸国,也看到大唐的意志坚决,不要再生乱子。
那几年,西域诸国在吐蕃使节的怂勇下,可是颇不安份,叛乱了数回。
虽然最后都被苏定方平定,但也严重分散了大唐的精力。
若是吞并吐谷浑这么大的事,并及杀了大唐属国吐谷浑国主,杀了大唐公主,如此恶劣的政治事件,大唐反应还迟缓,还拖个数年,大军迟迟不到。
那无疑是绝了许多心向大唐的蕃属民心。
也滋长许多野心家的野望。
所以在苏大为这支先锋之后,大唐真正的平叛大军十万人,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
只是出兵之前,包括天皇李治在内,大唐朝臣谁也没有想到,苏大为居然这么能打。
硬是凭着一万人,打出了十万人暴击的效果。
一路打到了吐蕃都城逻些城下。
而苏大为也没有想到,平叛主力军会这么迟缓。
他来吐蕃都打了快一年半了,后续援兵才姗姗来迟。
不过来了,总比不来要好。
若按原本历史,大唐发动对吐蕃人的“大非川之战”,要在四年后。
公元670年,大唐总章三年。
到那个时候,吐蕃已经从容的消化完吐谷浑的土地,并且煽动西域诸国叛乱,鼓动西突厥人再次起兵。
同时与裴行俭争夺安西四镇。
然后再在大非川南麓草原,集合四十万大军,以逸待劳,把薛仁贵打得大败。
真等四年后,黄花菜都凉了。
时间与时机,有时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在苏大为眼里的大唐,此时仍是国力上升期。
府兵虽然开始衰落,但虎死架不倒,余威仍在。
大唐仍有余力,一次发动十万人级别的灭国大战。
而历史上四年后,李治封薛礼为逻些道大总管,定的是灭吐蕃级别的战役,给的兵力,一共只有五万人。
其中战兵一万五左右,后勤辎重辅兵大概三万五。
这是把薛仁贵当苏大为用了。
真以为苏大为那种征召仆从兵,思想改造,迅速转化为自己战力,是人人都可以办到的?
就这种寒酸的兵力配置,可想而知,那时的大唐府兵,已经疲弱成什么样了。
薛仁贵大非川之战,败得不冤。
这是一彻没出国门,就注定必败的一仗。
大唐积累的武德和威望,在大非川一战后,轰然倒塌。
此后数十年,唐兵都忙着收拾残局。
天下汹汹,诸蕃属国叛乱四起,大唐四面救火,唐军战不旋踵。
待好不容易把大唐朝贡体系这一路的小弟们重新收拾下来,再看吐蕃,已经是不亚于大唐的庞大帝国。
大唐派一支大军,便打到逻些去,一战灭吐蕃,这种事想都不用想了。
再无半点可能。
此后两百年间,大唐与吐蕃相爱相杀,一直缠到双方崩溃。
吐蕃比大唐早死个几十年。
大唐也不过多撑了几十年,哥俩前后脚走了。
可以说,正是大唐在吐蕃崛起这个最关键节点上,一时疏忽,没能及时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
为自己的帝国,树立了一个争霸两百余年的大敌。
而大唐统御整个东北亚,横跨万里的庞大疆域,天可汗的荣光,也因与吐蕃争霸而动摇。
安西四镇数度易手,西域诸国,有时向吐蕃称臣,有时向大唐称臣,再难出现大唐独尊。
直到安史之乱后,彻底龟缩为一个偏安政权。
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
“总管,总管,你在想什么?”
苏大为回过神来,发现是李博在喊自己,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在自己脸上。
“一时走神了,各位勿怪。”
“不是,阿弥,我看你神色凝重,是出什么事了吗?”
安文生两眼张开,精芒闪烁,目光中透着探询之色。
一旁的阿史那道真虽没开口,但看向苏大为的眼神,也带着狐疑。
王玄策更是直接抱拳道:“大总管既然快到了,消灭吐蕃,毕其功于一役,正当此时,总管何故愁闷?”
“愁闷?”
苏大为微微一怔:“我没有愁闷。”
“那总管为何愁眉不展?”
苏大为被王玄策一问,下意识抬手摸了一下自己额头,这才发现,眉头不知不觉竟然紧锁在一起。
也是,就算表面不说,这心里的事可是瞒不了自己。
苏大为微微一叹:“我是担心大总管的身体。”
“大总管他的身体?”
王玄策吃了一惊。
“此事不要同任何人说。”
苏大为目光扫了扫,耳朵微动,确定自己低声不会传开,这才道:“在酒泉我见大总管时,他的气色极差,据大总管说是当年乌海之战,一千破吐蕃副相论莽热泰八万人,之后中了高原瘴气,身体大不如前。”
停了一停,苏大为叹气道:“老师年事已高,多年征战又一身伤病,原本身体就病笃,此次不顾身体,居然亲自领兵来逻些与我们汇合,我担心……”
话不说尽,大家已是明白。
诸将都是叹息:“大总管为大唐军神,一人擎起大唐半壁,吐蕃未灭,他是不肯休息的了。”
“只盼这一战,能彻底平定西面,大总管也可以回长安,好好休养。”
苏大为仰首望天,默然不语。
有些话,无法对人说。
历史上,苏定方病逝于军中。
算算时间,离那个大限的日子已经……
昨天喝多了,结果出现了操作错误。
现把六十六和六十七两章一起发出,非常抱歉……
“太宗么……”
王玄策摸着胡须沉吟着,似乎在斟酌着什么。
过了片刻,他停住了思索,迎着李博的目光道:“太宗皇帝他颇为可爱。”
铛啷~
正在拿着汤勺喝荡的苏大为手指一松,银制的汤勺跌落下来,溅得汤汁四溢,一旁的安文生仿佛被踩到尾巴的肥猫一般跳了起来。
“阿弥你!”
“一时失手,莫怪莫怪。”
苏大为向他拱了拱手,没再理会安文生皱眉一脸嫌弃。
他是最注重自己衣表仪容还有风度。
如今一身绣了花团和吉祥纹的锦袍,被溅了数点汤汁,简直是不能忍。
“我去更衣。”
安文生垮着脸,闷声道。
说着,也不等其他人理会,自己转身匆匆出帐。
苏大为收回视线,向王玄策道:“你方才说太宗可爱,这话何意?”
“就是……”
王玄策的表情有些古怪,他摸着自己的大胡子摇头道:“我说几桩太宗旧事给你二人听,你们就知道了。”
“愿闻其详。”
“太宗他与臣下有争执时,不会轻意去怪别人,而是自己关起门来生闷气。”
“呃?”
若此时有镜子,苏大为一定能从镜中看到自己那张黑人问号脸。
堂堂大唐太宗皇帝,开国战神,天策上将秦王,居然是受气包的属性吗?
这个反差好大。
“有一次太堂少卿祖孝孙教宫女音乐没教好,太宗要处罚他,当时侍中王珪替祖孝孙说情,与太宗争执起来,王珪据理力争,寸步不让,最后还说了一句‘今臣所言,岂是为私?不意陛下忽以疑事诮臣,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
意思是陛下辜负了我,不是我辜负陛下。
好家伙。
敢当面这样顶撞天可汗,好硬的脖颈。
“太宗当时如何反应?该不会……”
“太宗默然而罢,然后第二天又去找房相说‘朕昨夜想了一宿,深觉后悔’,直接致歉了。”
噗!
苏大为与李博皆目瞪口呆。
这样的皇帝,别说史书上没见过,就算这辈子经历加起来,也想像不出来。
你说太宗皇帝,李世民是战阵上的猛将战神。
而且出自太原,按李唐那基因,怎么也是一条昂藏的西北大汉吧?
当了皇帝以后,被手下臣子一怼,居然就哑火了。
第二天还出来道歉。
这胸襟气度,的确非常人所能及。
“还有一事,当年吴王恪喜欢打猎,柳范弹劾,太宗皇帝于是向身边侍臣说‘权万纪身为吴王长史,不能劝阻我儿子过度打猎,你看是不是应该把权万纪给宰了’。
结果柳范说:房玄龄还不能阻止您打猎呢,要不把房相一起给砍了吧。”
苏大为刚刚把酒凑到唇边喝了一口,差点又喷出来。
卧槽,太宗朝的这些大臣,一个个都是怼天怼地的杠精吧。
这样真的好吗?
李博问:“这次太宗又忍了?”
“太宗大怒,拍了拍衣服就回屋了。”
呃,果然,又忍了。
这小媳妇般受气的即视感是怎么回事。
“过不多久,他又单独召柳范进去谈话,表示和解,房相闻知此事,笑容颇有些尴尬。”
能不尴尬吗。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不过没事,习惯就好。
“太宗可真是有容人的雅量啊。”李博忍不住叹惜。
苏大为也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你看,大唐三百载,最着名的几个大喷子,如魏征等人,皆是太宗朝重臣。
而终太宗一朝,没有因言获罪,就知道李世民相当不容易了。
天天被这些杠精怼。
别说天可汗,就换一般普通家庭,夫妻间怼几句都要暴跳如雷。
帘帐此时突然掀开,安文生的声音早传了过来:“其实太宗那也不光是容人之量,而是贵族风骨,从小教养好,太宗的脾气其实也很火爆。”
苏大为和李博等人顺着声音向帐门处看去。
看到安文生换了一身干净整齐的衣袍,走了进来。
一边走一边道:“我听到好几次,太宗与群臣争执发火,但他从不在盛怒时做出过激的决定,一但情绪起来,会自己在静室消化,待冷静下来后,如果臣子有道理,他会道歉。
如果自己有道理的,他也会坚持,除非大臣能在道理上折服他。”
安文生重新入席坐下:“这便是贵族风度。”
李博若有所思的点头:“原来如此。”
苏大为举起酒杯,邀请众人再欠一杯酒。
杯子还没放下,向王玄策再问:“太宗还有什么趣事吗?”
“他还喜欢赌。”
“赌?”
“有一次太宗说了一句‘薛驸马村气’,惹得丹阳公主生气,好几个月没搭理薛万彻,太宗知道此事后,摆了一场宴会,席间作赌小戏,故意输给薛万彻,还把自己的佩刀送给了薛万彻。
丹阳公主于是转嗔为喜,就和薛万彻一起坐马车回府了。”
“还有此事?”
苏大为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文德皇后诞公主,月满之时,宴群臣于丹霄殿,太宗命魏征围棋赌,魏征瞠目以对,说没东西当赌注,结果太宗还逼着他赌,然后才下了数十子,太宗便投棋认负,赐魏征尚乘马一匹,并金装鞍辔勒,还有赐绢千匹。”
好家伙。
自己老婆生女儿,太高兴了,不好意思明着说,故意说赌,然后送一大笔钱财给魏征。
把魏征直接整懵逼了。
“太宗昔为堂堂天策上将,不意有如此有趣的一面。”
苏大为放下酒杯不觉失笑。
“所以我说太宗私下里颇为可爱。”
王玄策叹道:“如果太宗还在,看到我大唐的旗帜已插上辽东,眼下又快要插上逻些城头,不知会是怎样的欢喜。”
苏大为默然片刻,抬头时,看到帘帐被西风卷起。
夜晚的凉意透入大帐。
他忽然生出一种冲动,想要出去走走。
看看这两千多年前,拉萨城下是怎样的画面。
“我想出去走走。”
“酒还没喝完呢?”
安文生刚夹起一块烤肥羊,还不及送到嘴里,嘴巴保持着张开的姿势,闻言一愣。
“一会回来再喝,随我走走,看看今夜的逻些。”
说完,苏大为踱步出帐。
外面军营阵列齐整。
篝火通明。
远处有执着长槊巡逻的兵卒。
隐隐还有马嘶声传来。
风吹动着旗幡。
头顶夜空,湛蓝而壮美。
不知是不是因为高原离天更近。
这夜空上的繁星,也越发明显。
璀璨如斗。
苏大为抬头望天。
“总管你在看什么?”
李博和王玄策等执着酒壶酒杯,跟出来。
安文生看看天,再看看远处:“不是说要看逻些吗?我们距离远,应该是看不到。”
“文生,你看这里如此寂静。”
苏大为一手拍着安文生的肩膀,一手指着天空上的星辰:“夜色用星星的拥抱,包裹着天空。”
“又说的什么胡话,不文不白的,诗不诗,曲不曲。”
安文生揉了揉自己的脸颊:“还以为你突然诗兴大发,要作诗一首。”
苏大为伸手一抓,发出惊奇的声音:“萤火虫。”
从他指间,一只萤火虫随着手掌摊开,徐徐飞起。
原来方才有一只流萤飞过,被他轻轻握于掌中。
“在这高原之上,居然也能见到萤火虫?我还是第一次知道。”
“说不定是咱们唐军带来的,来自家乡的萤虫。”
王玄策一手执壶,哈哈笑道:“见到流萤,我忽然想起太宗的一首诗,‘暗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
“什么意思?”
“仁者见仁吧,太宗的诗文不错的。”
“萤虫又怎能温暖夜风,太宗也是个妙人儿。”
苏大为在嘴里细细咀嚼了一下,觉得这诗,颇有些婉约派的风度。
“太宗的诗不少,不过大多是温柔脉脉,用句婉约,比如‘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暗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
王玄策说起太宗的诗,张嘴就来,如数家珍。
可见也是一枚潜藏的秦王粉。
“我真的很好奇。”
苏大为喃喃道:“一个西北汉子是如何想出‘暗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这等婉转的诗句。”
当真是,反差萌。
“这算什么,阿弥你写的诗不也很婉转吗?”
安文生在一旁嘿嘿一笑,嘲讽道:“之前你不是有那句什么,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闭嘴!”
苏大为一向发挥很稳定,此时却忍不住老脸一红。
妈的,偶尔念了句李易安的诗,却被安文生这恶贼给记住了。
以后可要注意些,免得被安文生这恶贼拿出来恶心人。
“我记得阿弥你还说过一句,什么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好诗懊诗,我觉得回长安,应该念给小苏听听,看看究竟是哪个美人坐在床榻上哭。”
“咦,还有此等诗?”
李博与王玄策大奇,目光一齐向苏大为看过来。
苏大为差点原地爆炸。
李白的怨情,尼玛,老子这张破嘴怎么什么都说。
难不成是和安文生喝醉了随口吟的,安文生是拿小本本全都记下来了吗?
“还有一句……”
“闭嘴,安文生你还我钱,你还差我一贯钱!”
“恶贼,不是说好了这事揭过吗?”
安文生细长的双眼一下张开,一脸难以置信的看过来:“上次你自己说的,还没放下?”
第六十七章至强(上)
“放下了,早放下了。”苏大为咳嗽了一声。
“呵呵。”
安文生向他冷笑:“你这人,过去的事熟透了,才能从你身上掉下来。”
“瞎说。”
苏大为刚想反讥,忽听营中军马长嘶,有人竟然策马向这边奔来。
所有人一齐向声音方向看去。
苏大为更是脸色一沉:“何人在营中骑马!”
军中,是有规定的。
在入夜后,除非十万火急的军情,否则轻易不得骑马。
因为骑马驰过,容易造成误会。
更严重点,有可能会引发营啸。
“是道真!”
篝火光芒里,眼见到阿史那道真的马被远处执守的兵卒拦下,对了切口后,阿史那道真翻身下马,大步向这边走来。
苏大为看向他,阿史那道真的神色闪过一抹不自然,避开他的眼神,走上来叉手道:“见过总管。”
“何事?”
“刚刚收到大总管的信。”
大总管,自然是苏定方。
阿史那道真掌着斥候营,这些信息和重要军情要经过他的手。
“信呢?”
“信在此。”
阿史那道真伸手入怀,从甲衣缝隙里取出一封信,上前两步,双手呈给苏大为。
“大总管信里说的什么?”
安文生在一旁好奇的问。
苏大为摇了摇头,一目十行看完,眉头微微皱起。
这副凝重的模样,引得王玄策和李博紧张起来。
“莫非有什么变故?”
“大总管来了。”
“什么?”
“大总管亲自领兵,到逻些了。”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所有人都惊呆了。
好像直到现在大家才想起来,此次征吐蕃,苏定方才是大总管。
而苏大为,属于征吐蕃的前总管,也就是前锋。
只不过,由于苏大为太能打,一直带军冲在最前面,打得吐蕃人节节败退,大家都快要忘记了这一事实。
“苏大总管来了,那说明酒泉至鄯州那边,防线稳住了。”
王玄策敏锐的道。
李博反应稍稍慢一拍,击掌喜道:“大总管来,那就是快要准备攻下逻些了吧?决战时机到了。”
苏定方到了,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里面的信息量却是巨大。
首先,这意味着在河西,在酒泉、甘州、肃州,乃至武威鄯州一带,唐军的防线已经稳固,不用担心论钦陵手里那支吐蕃大军的攻势。
其次,苏定方既然亲自领兵来,无疑是战机已经成熟。
唐军在吐蕃吞并吐谷浑及鄯州后,终于因苏大为先锋军的攻势,重新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苏大为现在还没收到关于酒泉那边传过来的军报。
路途遥远,这情报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见到的。
但按苏定方亲自领兵的举动来看,应该是大唐后续援兵到了。
当初朝堂中诸位军部大佬和李治的定计,是由苏大为先率一万军,以快打快,火速驰援,不令吐蕃将吐谷浑彻底吞并。
大唐以一个封建帝国,能统制如此广袤的土地,靠的就是大唐武德充沛,百战百胜。
周边四夷,从没有一个国家,能占大唐的便宜。
无论是东西突厥,又或者是辽东高句丽。
或者西域诸国。
有的,已经被灭国。
有的成为大唐蕃属。
有的已经融入大唐,成为大唐一员。
这些年,虽偶有反叛,但那些反叛者,无一不悬头于城门上。
又或者身死国灭,又或者被押解回长安,献俘夸功。
他们的可汗,成为大唐的臣子。
被封为安乐公,在皇帝宴会下,为群臣献舞。
大唐就是这么霸道。
不,这不仅是霸道,而是内圣外王之道。
但吐蕃,是如今大唐秩序最大的挑战者。
当时大唐刚结束对辽东之战,刚刚灭掉高句丽,正是最虚弱的时候。
若要教训吐蕃,须十万人以上的兵力动员,百万人级别后勤动员。
哪怕大唐是中原恒古未有的大帝国,以唐人的生产力,要迅速出兵平叛,仍有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
而派苏大为为前锋,率的兵力不多,又可以迅速反应。
可以说是政治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
至少第一时间令吐谷浑各部落看到希望,不要倒入吐蕃人的怀抱。
让蠢蠢欲动的西域诸国,也看到大唐的意志坚决,不要再生乱子。
那几年,西域诸国在吐蕃使节的怂勇下,可是颇不安份,叛乱了数回。
虽然最后都被苏定方平定,但也严重分散了大唐的精力。
若是吞并吐谷浑这么大的事,并及杀了大唐属国吐谷浑国主,杀了大唐公主,如此恶劣的政治事件,大唐反应还迟缓,还拖个数年,大军迟迟不到。
那无疑是绝了许多心向大唐的蕃属民心。
也滋长许多野心家的野望。
所以在苏大为这支先锋之后,大唐真正的平叛大军十万人,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
只是出兵之前,包括天皇李治在内,大唐朝臣谁也没有想到,苏大为居然这么能打。
硬是凭着一万人,打出了十万人暴击的效果。
一路打到了吐蕃都城逻些城下。
而苏大为也没有想到,平叛主力军会这么迟缓。
他来吐蕃都打了快一年半了,后续援兵才姗姗来迟。
不过来了,总比不来要好。
若按原本历史,大唐发动对吐蕃人的“大非川之战”,要在四年后。
公元670年,大唐总章三年。
到那个时候,吐蕃已经从容的消化完吐谷浑的土地,并且煽动西域诸国叛乱,鼓动西突厥人再次起兵。
同时与裴行俭争夺安西四镇。
然后再在大非川南麓草原,集合四十万大军,以逸待劳,把薛仁贵打得大败。
真等四年后,黄花菜都凉了。
时间与时机,有时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在苏大为眼里的大唐,此时仍是国力上升期。
府兵虽然开始衰落,但虎死架不倒,余威仍在。
大唐仍有余力,一次发动十万人级别的灭国大战。
而历史上四年后,李治封薛礼为逻些道大总管,定的是灭吐蕃级别的战役,给的兵力,一共只有五万人。
其中战兵一万五左右,后勤辎重辅兵大概三万五。
这是把薛仁贵当苏大为用了。
真以为苏大为那种征召仆从兵,思想改造,迅速转化为自己战力,是人人都可以办到的?
就这种寒酸的兵力配置,可想而知,那时的大唐府兵,已经疲弱成什么样了。
薛仁贵大非川之战,败得不冤。
这是一彻没出国门,就注定必败的一仗。
大唐积累的武德和威望,在大非川一战后,轰然倒塌。
此后数十年,唐兵都忙着收拾残局。
天下汹汹,诸蕃属国叛乱四起,大唐四面救火,唐军战不旋踵。
待好不容易把大唐朝贡体系这一路的小弟们重新收拾下来,再看吐蕃,已经是不亚于大唐的庞大帝国。
大唐派一支大军,便打到逻些去,一战灭吐蕃,这种事想都不用想了。
再无半点可能。
此后两百年间,大唐与吐蕃相爱相杀,一直缠到双方崩溃。
吐蕃比大唐早死个几十年。
大唐也不过多撑了几十年,哥俩前后脚走了。
可以说,正是大唐在吐蕃崛起这个最关键节点上,一时疏忽,没能及时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
为自己的帝国,树立了一个争霸两百余年的大敌。
而大唐统御整个东北亚,横跨万里的庞大疆域,天可汗的荣光,也因与吐蕃争霸而动摇。
安西四镇数度易手,西域诸国,有时向吐蕃称臣,有时向大唐称臣,再难出现大唐独尊。
直到安史之乱后,彻底龟缩为一个偏安政权。
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
“总管,总管,你在想什么?”
苏大为回过神来,发现是李博在喊自己,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在自己脸上。
“一时走神了,各位勿怪。”
“不是,阿弥,我看你神色凝重,是出什么事了吗?”
安文生两眼张开,精芒闪烁,目光中透着探询之色。
一旁的阿史那道真虽没开口,但看向苏大为的眼神,也带着狐疑。
王玄策更是直接抱拳道:“大总管既然快到了,消灭吐蕃,毕其功于一役,正当此时,总管何故愁闷?”
“愁闷?”
苏大为微微一怔:“我没有愁闷。”
“那总管为何愁眉不展?”
苏大为被王玄策一问,下意识抬手摸了一下自己额头,这才发现,眉头不知不觉竟然紧锁在一起。
也是,就算表面不说,这心里的事可是瞒不了自己。
苏大为微微一叹:“我是担心大总管的身体。”
“大总管他的身体?”
王玄策吃了一惊。
“此事不要同任何人说。”
苏大为目光扫了扫,耳朵微动,确定自己低声不会传开,这才道:“在酒泉我见大总管时,他的气色极差,据大总管说是当年乌海之战,一千破吐蕃副相论莽热泰八万人,之后中了高原瘴气,身体大不如前。”
停了一停,苏大为叹气道:“老师年事已高,多年征战又一身伤病,原本身体就病笃,此次不顾身体,居然亲自领兵来逻些与我们汇合,我担心……”
话不说尽,大家已是明白。
诸将都是叹息:“大总管为大唐军神,一人擎起大唐半壁,吐蕃未灭,他是不肯休息的了。”
“只盼这一战,能彻底平定西面,大总管也可以回长安,好好休养。”
苏大为仰首望天,默然不语。
有些话,无法对人说。
历史上,苏定方病逝于军中。
算算时间,离那个大限的日子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