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依着礼数,他们还不能置之不理。
尤其是太子,虽然自觉对方一回来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却还是要端出一副好弟弟的姿态,以及一个储君的容人之量,带着众兄弟去打个招呼。
他不知道的是,于景渡今日这举动还真不是冲着他。
对方纯粹是心里不痛快,这才懒得跟着仪仗慢慢悠悠地在大街上任人围观。
于景渡直到进了宫都不知道太子他们另有安排,遑论故意一说?
于景渡进了宫便直奔御书房而去。
这个时辰皇帝下了朝,通常都会在那处批折子或与朝臣议事。
听人通报于景渡来了的时候皇帝略有些惊讶,大概是没想到人这么快就到了。
这会儿殿中还有朝臣呢,皇帝也不避讳,直接让人进来了。
于景渡进门后便朝皇帝行了个礼,又回了众臣的礼。
他进宫后便摘了面具,这会儿一袭修身的武袍,长身而立,一眼看去身上的英武之气尽显。
皇帝和在场的朝臣在京中看多了养尊处优的勋贵子弟,骤然面对气质凛冽的于景渡,一时之间面上都不由现出了欣赏之意。
更重要的是,于景渡和皇帝长得太像了。
从前他们都觉得太子与皇帝长得像,但实际上太子长相偏温和,与皇帝英武的气质并不相似,只不过他眉眼随了皇帝,在众多皇子中算是比较像的。
但今日见了成年后的于景渡,众人才发觉宴王殿下才是最像皇帝的那个。
两人气质都偏冷硬,五官棱角分明,尤其那双如深潭般的眼睛,总带着令人难以捉摸的情绪。
“老三回来了!”皇帝亲自从书案后起身,走到于景渡身边,抬手在他手臂上重重一拍。
父子俩四目相对,于景渡面上没什么表情,皇帝目光中却带着一丝笑意。
“怎么这么早?”皇帝笑问。
“回陛下,宴王殿下思念陛下心切,没跟着仪仗来,自己先进了宫。”一旁的内侍开口道。
皇帝闻言大概也猜到了自己这儿子估计是没耐心,朗声一笑道:“好,不错。”
他转身看了一眼朝臣,“老三今日回来了,朕陪他说说话,诸位爱卿今日且先回去吧,明日再议。”
众臣闻言忙应是,而后朝两人行了个礼便退下了。
殿中只剩皇帝和于景渡,以及守在不远处的内侍和于景渡的亲随黎锋。
“我儿不错,越来越像朕了。”皇帝看着于景渡,伸手在对方背上一揽,拿脑袋在于景渡额头上不轻不重地磕了一下。
于景渡面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眼睛微微有些泛红。
皇帝将他的神情看在眼里,眼底的笑意更深了几分。
“我儿在边关吃了不少苦头吧?”皇帝问道。
“儿臣无妨。”于景渡道。
皇帝知道他的秉性,便转头看向了守在不远处的黎锋。
“你是三殿下的亲随?”皇帝问道。
“臣黎锋,叩见陛下。”黎锋朝皇帝行了个礼。
“这些年三殿下可好?”皇帝问。
“殿下一切都好,就是今夏受了次重伤,伤了肺腑没养好,如今落了些旧患。”黎锋开口道。
于景渡回头瞪了他一眼,黎锋忙住了口。
“来福,宣太医。”皇帝吩咐道。
一旁的内侍闻言忙吩咐人去叫了太医。
于景渡试图阻止,却被皇帝抬手制止了。
“父皇不必忧心,儿臣无事。”于景渡道。
“在边关缺医少药,如今到了宫里,总不好再叫你受苦。”皇帝说着叹了口气。
他看着眼前的于景渡,心中百感交集。
年轻一些的时候,他其实不大喜欢这个儿子。
于景渡和他长得太像,性情自然也随了他。
但那时候的皇帝年轻气盛,每每见到于景渡总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那种感觉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某种威胁感。
如今他已过了不惑之年,早已有了帝王的自信和沉稳,再见到于景渡时,心境便有些不一样了。
他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青年,便像是在欣赏年轻时的自己。
“陛下,吴太医到了。”来福道。
皇帝挥了挥手,示意吴太医帮于景渡诊脉。
吴太医忙依言而行。
片刻后,吴太医朝皇帝行了个礼,开口道:“回陛下,宴王殿下此前应该是受过重伤,肺腑落了些病根,不发病时没什么影响,若是情绪波动太大,便容易引发旧疾,届时轻则会咳嗽胸痛,重则会卧床不起,甚至咳血……”
皇帝闻言面色一变,“可有法子治好?”
“能治好七八分,只是旧疾需要时日调理。”吴太医道。
他这话并没说满,其实也给皇帝留了余地。
毕竟没人知道皇帝的意思,万一对方只是打算让人回来行完了冠礼就回去,那吴大夫后头的话就不好说了,所以话只说了一半。
“需要多久?”皇帝问。
“快则月余……慢则半年。”吴太医道:“臣还要再仔细诊断过才好下结论。”
皇帝闻言点了点头,看向于景渡,“边关眼下还算安稳,开春前你就安心留在京城养病吧,一切等病好了再说。”言外之意是要将人暂时留在身边了。
吴太医闻言又仔细替于景渡诊了脉,并询问了他当时的伤势。
皇帝在一旁听着,眉头微微拧着,听到紧要处眼底现出了一丝疼惜。
他身边这么多儿女,唯一亏欠过的也就只有于景渡了。
偏偏他最亏欠的这一个,是他这些儿女中最成器的一个。
“陛下,臣为宴王殿下开了方子,一会儿药煎好了该送往何处?”吴太医问道。
“他从前住的福安宫来福已经命人打扫过,送到那里便是。”皇帝说罢又朝于景渡道:“司天监明日便会为你择吉日,在行冠礼之前,便住在宫里吧。”
于景渡闻言忙应是。
他虽封了王,在京城也被赐了宅子,但他从未去宴王府住过。
依着规矩,他已经成年,虽未行冠礼也该出宫去住。
皇帝这安排是在朝旁人昭示自己对这个儿子的恩宠。
“臣观殿下脉象,这几日情绪似乎有些激荡,还请殿下务必要静心,莫要引出了旧疾才好。”吴太医又嘱咐道。
于景渡闻言应了声,朝他道了谢。
这边吴太医刚走,便有人来报说太子带着几位兄弟来了。
皇帝当即让人进来,自己则走到了书案后重新坐下。
太子带人进门后先是朝皇帝行了礼,转头看向于景渡时,对方掩着口鼻轻咳了一声。
“来福,扶三殿下坐下。”皇帝忙道。
来福闻言便扶着于景渡坐下了,众人当即面面相觑,不知该作何反应。
虽然于景渡排行在太子之上,但太子毕竟是储君。
如今他见了太子礼都不行一个,着实是有些不给人面子。
“三哥身子还好吧?”太子忙关切问道。
“尚可。”于景渡淡淡道。
太子大概也没想到这人第一天见他就这么放肆,偏偏他素有宽仁温厚之名,在众人面前不好发作,还必须赔着笑脸。
一旁的六皇子有些看不过眼,开口道:“三哥,你方才提前进了宫也没叫人打个招呼,四哥带着咱们亲自去宫门口接你,结果却扑了个空。”
于景渡抬眼瞥了他一瞬,眼底的冷意丝毫不加掩饰。
六皇子下意识缩了缩脖子,竟是有些怕他。
“六弟莫要无礼。”太子朝六皇子道:“咱们兄弟之间计较这些做什么?”
“太子说得是。”皇帝适时开口,“老六是该学学如何敬畏兄长,年纪也不小了,整日口无遮拦,回去闭门思过三日吧。”
六皇子一怔,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抱怨,竟换来了闭门三日。
但他被太子一个警告的眼神制止后,总算清醒了一回,忙谢了恩没再说什么。
皇帝嫌他们人多聒噪,很快就将人都打发走了,还特意差了自己的贴身内侍来福亲自将于景渡送到了福安宫。
“安顿好了?”皇帝朝来福问道。
“回陛下,安顿好了,老奴找了几个妥帖的人在福安宫伺候,陛下尽管放心。”来福道。
皇帝点了点头,眼底还带着未曾掩去的笑意。
“太子这些年在京城顺风顺水,朕想磋磨他都找不到机会。”皇帝道:“老三这趟回来,正好替朕考验考验太子,也让朕看看这几个儿子的斤两。”
来福跟着皇帝久了,方才就看出了皇帝的用意。
他朝于景渡示好,固然有一部分是出于真心,但故意当着太子的面如此厚待于景渡,用意就十分明显了。
皇帝想给太子一些压力,看看这位储君的抗压能力。
毕竟他所有儿子中,能让太子感觉到压力的,也就只有于景渡了。
“陛下就不怕三殿下生了旁的心思?”来福问道。
“你胆子倒是不小。”皇帝瞥了他一眼,语气却并不严厉,“老三想什么,朕心里最清楚,他与朕年轻时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他说着眼底的笑意更深了几分,也没说这样是好还是不好。
尤其是太子,虽然自觉对方一回来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却还是要端出一副好弟弟的姿态,以及一个储君的容人之量,带着众兄弟去打个招呼。
他不知道的是,于景渡今日这举动还真不是冲着他。
对方纯粹是心里不痛快,这才懒得跟着仪仗慢慢悠悠地在大街上任人围观。
于景渡直到进了宫都不知道太子他们另有安排,遑论故意一说?
于景渡进了宫便直奔御书房而去。
这个时辰皇帝下了朝,通常都会在那处批折子或与朝臣议事。
听人通报于景渡来了的时候皇帝略有些惊讶,大概是没想到人这么快就到了。
这会儿殿中还有朝臣呢,皇帝也不避讳,直接让人进来了。
于景渡进门后便朝皇帝行了个礼,又回了众臣的礼。
他进宫后便摘了面具,这会儿一袭修身的武袍,长身而立,一眼看去身上的英武之气尽显。
皇帝和在场的朝臣在京中看多了养尊处优的勋贵子弟,骤然面对气质凛冽的于景渡,一时之间面上都不由现出了欣赏之意。
更重要的是,于景渡和皇帝长得太像了。
从前他们都觉得太子与皇帝长得像,但实际上太子长相偏温和,与皇帝英武的气质并不相似,只不过他眉眼随了皇帝,在众多皇子中算是比较像的。
但今日见了成年后的于景渡,众人才发觉宴王殿下才是最像皇帝的那个。
两人气质都偏冷硬,五官棱角分明,尤其那双如深潭般的眼睛,总带着令人难以捉摸的情绪。
“老三回来了!”皇帝亲自从书案后起身,走到于景渡身边,抬手在他手臂上重重一拍。
父子俩四目相对,于景渡面上没什么表情,皇帝目光中却带着一丝笑意。
“怎么这么早?”皇帝笑问。
“回陛下,宴王殿下思念陛下心切,没跟着仪仗来,自己先进了宫。”一旁的内侍开口道。
皇帝闻言大概也猜到了自己这儿子估计是没耐心,朗声一笑道:“好,不错。”
他转身看了一眼朝臣,“老三今日回来了,朕陪他说说话,诸位爱卿今日且先回去吧,明日再议。”
众臣闻言忙应是,而后朝两人行了个礼便退下了。
殿中只剩皇帝和于景渡,以及守在不远处的内侍和于景渡的亲随黎锋。
“我儿不错,越来越像朕了。”皇帝看着于景渡,伸手在对方背上一揽,拿脑袋在于景渡额头上不轻不重地磕了一下。
于景渡面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眼睛微微有些泛红。
皇帝将他的神情看在眼里,眼底的笑意更深了几分。
“我儿在边关吃了不少苦头吧?”皇帝问道。
“儿臣无妨。”于景渡道。
皇帝知道他的秉性,便转头看向了守在不远处的黎锋。
“你是三殿下的亲随?”皇帝问道。
“臣黎锋,叩见陛下。”黎锋朝皇帝行了个礼。
“这些年三殿下可好?”皇帝问。
“殿下一切都好,就是今夏受了次重伤,伤了肺腑没养好,如今落了些旧患。”黎锋开口道。
于景渡回头瞪了他一眼,黎锋忙住了口。
“来福,宣太医。”皇帝吩咐道。
一旁的内侍闻言忙吩咐人去叫了太医。
于景渡试图阻止,却被皇帝抬手制止了。
“父皇不必忧心,儿臣无事。”于景渡道。
“在边关缺医少药,如今到了宫里,总不好再叫你受苦。”皇帝说着叹了口气。
他看着眼前的于景渡,心中百感交集。
年轻一些的时候,他其实不大喜欢这个儿子。
于景渡和他长得太像,性情自然也随了他。
但那时候的皇帝年轻气盛,每每见到于景渡总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那种感觉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某种威胁感。
如今他已过了不惑之年,早已有了帝王的自信和沉稳,再见到于景渡时,心境便有些不一样了。
他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青年,便像是在欣赏年轻时的自己。
“陛下,吴太医到了。”来福道。
皇帝挥了挥手,示意吴太医帮于景渡诊脉。
吴太医忙依言而行。
片刻后,吴太医朝皇帝行了个礼,开口道:“回陛下,宴王殿下此前应该是受过重伤,肺腑落了些病根,不发病时没什么影响,若是情绪波动太大,便容易引发旧疾,届时轻则会咳嗽胸痛,重则会卧床不起,甚至咳血……”
皇帝闻言面色一变,“可有法子治好?”
“能治好七八分,只是旧疾需要时日调理。”吴太医道。
他这话并没说满,其实也给皇帝留了余地。
毕竟没人知道皇帝的意思,万一对方只是打算让人回来行完了冠礼就回去,那吴大夫后头的话就不好说了,所以话只说了一半。
“需要多久?”皇帝问。
“快则月余……慢则半年。”吴太医道:“臣还要再仔细诊断过才好下结论。”
皇帝闻言点了点头,看向于景渡,“边关眼下还算安稳,开春前你就安心留在京城养病吧,一切等病好了再说。”言外之意是要将人暂时留在身边了。
吴太医闻言又仔细替于景渡诊了脉,并询问了他当时的伤势。
皇帝在一旁听着,眉头微微拧着,听到紧要处眼底现出了一丝疼惜。
他身边这么多儿女,唯一亏欠过的也就只有于景渡了。
偏偏他最亏欠的这一个,是他这些儿女中最成器的一个。
“陛下,臣为宴王殿下开了方子,一会儿药煎好了该送往何处?”吴太医问道。
“他从前住的福安宫来福已经命人打扫过,送到那里便是。”皇帝说罢又朝于景渡道:“司天监明日便会为你择吉日,在行冠礼之前,便住在宫里吧。”
于景渡闻言忙应是。
他虽封了王,在京城也被赐了宅子,但他从未去宴王府住过。
依着规矩,他已经成年,虽未行冠礼也该出宫去住。
皇帝这安排是在朝旁人昭示自己对这个儿子的恩宠。
“臣观殿下脉象,这几日情绪似乎有些激荡,还请殿下务必要静心,莫要引出了旧疾才好。”吴太医又嘱咐道。
于景渡闻言应了声,朝他道了谢。
这边吴太医刚走,便有人来报说太子带着几位兄弟来了。
皇帝当即让人进来,自己则走到了书案后重新坐下。
太子带人进门后先是朝皇帝行了礼,转头看向于景渡时,对方掩着口鼻轻咳了一声。
“来福,扶三殿下坐下。”皇帝忙道。
来福闻言便扶着于景渡坐下了,众人当即面面相觑,不知该作何反应。
虽然于景渡排行在太子之上,但太子毕竟是储君。
如今他见了太子礼都不行一个,着实是有些不给人面子。
“三哥身子还好吧?”太子忙关切问道。
“尚可。”于景渡淡淡道。
太子大概也没想到这人第一天见他就这么放肆,偏偏他素有宽仁温厚之名,在众人面前不好发作,还必须赔着笑脸。
一旁的六皇子有些看不过眼,开口道:“三哥,你方才提前进了宫也没叫人打个招呼,四哥带着咱们亲自去宫门口接你,结果却扑了个空。”
于景渡抬眼瞥了他一瞬,眼底的冷意丝毫不加掩饰。
六皇子下意识缩了缩脖子,竟是有些怕他。
“六弟莫要无礼。”太子朝六皇子道:“咱们兄弟之间计较这些做什么?”
“太子说得是。”皇帝适时开口,“老六是该学学如何敬畏兄长,年纪也不小了,整日口无遮拦,回去闭门思过三日吧。”
六皇子一怔,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抱怨,竟换来了闭门三日。
但他被太子一个警告的眼神制止后,总算清醒了一回,忙谢了恩没再说什么。
皇帝嫌他们人多聒噪,很快就将人都打发走了,还特意差了自己的贴身内侍来福亲自将于景渡送到了福安宫。
“安顿好了?”皇帝朝来福问道。
“回陛下,安顿好了,老奴找了几个妥帖的人在福安宫伺候,陛下尽管放心。”来福道。
皇帝点了点头,眼底还带着未曾掩去的笑意。
“太子这些年在京城顺风顺水,朕想磋磨他都找不到机会。”皇帝道:“老三这趟回来,正好替朕考验考验太子,也让朕看看这几个儿子的斤两。”
来福跟着皇帝久了,方才就看出了皇帝的用意。
他朝于景渡示好,固然有一部分是出于真心,但故意当着太子的面如此厚待于景渡,用意就十分明显了。
皇帝想给太子一些压力,看看这位储君的抗压能力。
毕竟他所有儿子中,能让太子感觉到压力的,也就只有于景渡了。
“陛下就不怕三殿下生了旁的心思?”来福问道。
“你胆子倒是不小。”皇帝瞥了他一眼,语气却并不严厉,“老三想什么,朕心里最清楚,他与朕年轻时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他说着眼底的笑意更深了几分,也没说这样是好还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