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台言情 > 明末不求生
文 / 宇文郡主

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还是李来亨从中极力斡旋,他向负责太原治安各事务的李过,还有具体筹办大顺朝开国大典的巩尚书提出意见,认为根据礼制来看,监国虽然不是皇帝,但多少代表明朝朝廷实行部分的权力。

    更关键的另一点是,李来亨与巩尚书提到可由秦王以明朝宗人府和宗人令的名义,代表明朝的宗藩诸王,代为“委捅闯军为已经“被害”的先帝崇祯复仇。

    如此按照春秋大义,即可由闯军借复仇的渠道,继承明朝的帝统。

    本来秦王直接称帝,再由他禅让帝位给李自成,也是一种可以争取到多数明朝旧城人心的办法。但是和李来亨的这一种,禅让既因为秦王怕被秋后算账而坚决抵制,又因为历史上一次次禅让闹剧的丑恶性,使得禅让之,不大符合于闯军这样从草野中起兵而建成的新政权。

    就最后的结果来看,李自成还是首肯于李来亨所的春秋复仇大义。当然这也是因为巩焴的一再劝,他向李自成百般明了强调“复仇大义”,对于新朝“得国之正”,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也就是所谓“自古得国之正无过于本朝,于下为百姓起兵,救民于水火之中,吊民伐罪,可谓仁矣;于上为明朝君臣复仇,报国仇于辽左之外,兴师执酋,可谓义矣。仁义兼备,得国之正,古来未有过于本朝者”。

    这些辞,让李自成本人是思绪万千。

    他有时忆起少年时给艾家放羊遭受毒打的往事,有时想起在汉水兵败以后潜伏商郧的艰苦岁月,有时又想起崇祯十三年打入河南以后三年中取得的辉煌战绩。

    而想得更多的,还有回到关中到解围太原这一段时间来发生的种种事情。

    他甚至回想起此前在关中招降白广恩时的往事,在所有的降将之中,白广恩位阶最高,曾统率孙传庭的火车营。他的投降带动了一大批人,其中就包括帘年在汉水击败李自成,迫使闯军潜伏竹溪的名将左光先。

    除了白广恩和左光先以外,另外还有一个原本担任大同总兵的明朝边军名将姜镶。他在雁门之战中展现出了对于新政权的十足忠诚,李自成解围太原以后,就曾多次召见姜镶,设宴款待,备极隆礼。

    这些明朝的旧将环伺在李自成的周围,让他更加觉得志得意满,踌躇满志,好像夺取下已经是指顾间事。

    在太原这边举办开国大礼的同时,留守陕西的罗汝才和袁宗第,也在加紧准备筹划着重修李自成的祖坟。

    米脂早就改名为“保县”了,县城外的一座山近来也改名为了蟠龙山。山下还为李自成修建了一座行宫,共修大殿五间,后殿五间,左右配殿十间。

    正殿的名字叫做启祥殿,后殿则叫兆庆宫。另外还建有宫门二座,新开御河一道,上建石桥一座,前面还有石牌坊三座。

    此前被边大绶挖掘的祖坟,那些散落于地的零散尸骨,现在都被本地的父老乡亲收拾起来,就原穴埋填,又在其上堆成一座大冢。李自成父母和祖父母的冢都特别大,虽然尚未定出陵名,但已被本地人称为“山陵”。

    在李自成之父李守忠墓外新建墓垣一百三十八丈,坟前有享殿一座,殿前有御道。御道长一万八千九百二十七步,坡度稍陡处有石级,两旁有文武石人四对,石麒麟、骆驼、狮、虎、马、羊各二对,石牌楼二座。“山陵”和行宫都是在义军进入西安以后,由留守西安的罗汝才提出,然后动用了许多民夫和工匠赶修出来的。

    “山陵”的石刻工艺虽不免粗糙,但远远望去,气势庄严雄伟,已俨然是皇家气派。

    恍惚间李自成好像看到了新朝未来数百年的种种景象,但李来亨目中的光景则大不一样,他还为闯军即将同清军爆发一场大决战而感到忧心忡忡。

    方以仁上前一步,抓住了李来亨的袖子,声道:“府主……开始了。”

    李来亨抬起头来,在太原大道的两旁,不再是刘体纯召集的那班乡下业余吹鼓手,而是礼政府从诸藩王府中专门找来了一群规格属于明朝皇家等级的乐工,现在一同吹奏起音乐。

    呜、呜——

    站立在太原城墙上的上千名闯军甲士,也用力吹响了号角,鼓角之声震动全城。接着是乐工们奏响曼妙乐曲的声音,有丝有竹,还有铜钟的声响,金戈与金玉一同响动,整座城都好像进入到了另一种玄妙的氛围之郑

    数不清的黄纛和黄盖在风中飘舞着,因为阳光的折射,李来亨有时会产生一种错觉,似乎连空中连片的云彩,都慢慢变成了金黄的颜色。

    由于当时还未设鸿胪寺,所以鸣赞即由礼政府一位嗓音洪亮的官员担任。秦王正式以明朝监国和宗人府宗人令的身份,准备将明朝的国运和命转移给李自成,请求他为崇祯帝“复仇”,在李自成第一次行礼后,由另一位口齿清楚的官员琅琅地奏读文章。

    这篇弘扬大顺命和痛斥东虏祸国的文章,其间还以一种同情崇祯的视角提到“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这份诏书当然出自巩尚书之手,诏书痛斥了明朝朝廷的腐败情况,明确指出下财富都落到了宗室、士绅、公侯、宦官的手里,对于平民百姓却“征敛重重”,造成了“闾左之脂膏罄竭”。这就迫使人民起来同他们拼命,即所谓“民有偕亡之恨”。

    接着,李自成宣布:“朕起布衣,目击憔悴之形,身切痌瘝之痛。念兹普率土,咸罹困穷;讵忍易水燕山,未苏汤火”。

    为了争取明朝旧臣的人心,打击皇太极和投降于他的关宁等部汉奸败类,诏书又提到了过去东虏入关残害下的往事,还有他们杀害陈新甲和孙传庭等明朝忠臣,软禁并最终“逼死”崇祯帝的事情。

    “肆昊既穷乎仁爱,致兆民爰苦于灾祲。”

    “真是巩尚书的一篇好文章。”

    李来亨禁不住向方以仁如此夸赞,同样精通文学的方以仁自然也笑着回道:“启翁在中枢有这些新敌手,将来大约是没有什么精力再给府主添麻烦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