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动了!”
同在城墙上观察清军动向的参军司参谋曹本荣惊呼出声,许都被他吸引,同样将目光投向城下。
东虏的确有了大动作,原本因为调走数万军队,已经单薄许多的围城军列,居然又涌动了起来。有好几支兵马向后穿行而过,各自收起旗帜,撤出到了战场的外围,他们好像是偃旗息鼓,一副士气低落的样子,不知道是要干脆北撤,还是转向另外的其他战场。
位于清军围城战线前赌两座御帐,这时候也有了一点动静。原本那些被部署在御帐周围的精锐甲骑,也被抽调走了许多人马,御帐的防御顿时减弱许多,那两尊被众星捧月在御帐之前的御座,这时候也因为亲卫的减少,被清军撤回御帐之郑
许都皱起眉头,对清军的动向感到疑惑和不解。陈永福则两手按在城墙之上,他的眼珠正在快速运动着,两眼仔细观察着清军这第二次的大规模调兵,随后突然惊叫道:
“东虏是往西调动了!”
他这句话完以后,脸色便涨红了起来。两手挥舞,颇显兴奋道:“必是陛下大兵已出井陉口!东虏看来是抽调围城兵马去迎敌了!”
陈永福的儿子陈德顶盔掼甲在一旁,此战他在陈永福的督促之下,也算得上沉稳耐劳,一直在城墙上巡防作战,没有丝毫的松懈。陈德一身甲衣上满是灰尘和硝烟,听到大顺军援兵很可能已经逼近真定战场的消息后,顿时放心许多,靠在城墙上松气道:
“真定城无忧了……”
包括曹本荣在内的其他很多参军司参谋,这些善于做纸上作业和军事推演的文士们,虽然反应不及陈永福这位老将快速,但熟悉军阵形势的他们,也很快做出了同样的判断。
结合此前清军第一次调兵的情况,所有人都差不多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
清军第一次调兵,应该是分兵去攻击井陉关了。而从这第二次调兵的仓促紧急,还有很多军队偃旗息鼓,没有张起旗帜的情况来看,估计十有八九是清军尚未攻破井陉,李自成就带着大顺军援兵赶抵战场了。
形势激变之下,看来皇太极也只有移围城之军,西向迎敌了。
“清军兵力又调走了一些!”
到此为止,看来清军的用兵和动向,已经被真定守军推测的是八九不离十了。
许都、曹本荣,还有陈永福父子,都看向了顾君恩。大家都了解顾君恩的性格,知道依照顾君恩敢于冒险的性子,现在正是守军出城咬尾追击的好机会。
清军撤围仓促,士气看来又很低落,一旦守军大胆出城进攻,很可能将迫使清军丢弃大量重炮武器和辎重军资。
撤退,本来就是一种难度极高的战役动作。现在清军又是因为大顺军援兵抵达,被迫在攻城还没有取得任何有利战果的情况下,突然撤围调兵迎敌,其军心士气,肯定都处在低谷之郑
这时候守军只要大胆出击,一定能够斩获众多战果。
顾君恩因此感叹道:“唉!两位君侯把真定城里的骑兵搜括无遗,差不多全部带走了。之前咱们派去联络井陉的许多轻骑,又被清军截杀,至今没有消息送回。现在形势虽然有利于我军,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以步卒冒然出击追杀,未必能够追上东虏的兵马,而且东虏如果集结骑兵打一个回马枪,我军以步卒为主,仓促间形势就又有可能转为险恶。”
曹本荣没想到这时候顾君恩的意见居然倾向于持重,陈永福则本来就因为自己是降将出身,只希望能够圆满完成李来亨交代的任务。出城追杀如果取得重大战果,当然是好事,但是出城追杀如果被清军反击,使得守军伤亡太大,甚至于影响真定的得失存亡,那对于陈永福的个让失,影响就太大了。
所以陈永福也赞成顾君恩的意见,反倒是他的儿子陈德有一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质,反对道:
“东虏撤围,旗帜不张,摆明了是被万岁带兵侧击,我看很可能已经是肝胆俱裂。现在正是我辈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城内虽然缺乏战马,但敌人有许多军资辎重要运送,而且十多万军队仓促撤退,岂能迅速撤围?我们果断出击,即便是步卒,也一定能够截住不少敌人。
新朝开国,建功立业、荫蔽子孙,公侯万代的机会,就在此时呀!顾司马,父帅,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现在合该出击,杀一个东虏片甲不留吧!”
参军司中有不少年轻参谋,他们加入闯军已有不短的一段时间,但多数人都欠缺可堪一提的军功。现在新朝开国,谁都知道李自成推邪右武”政策,大顺朝以军功为重。此时清军仓促撤围,硕大的军功送上门来,谁会嫌弃呢?
参谋们受到陈德刺激鼓舞,很快就群情激奋,人人请战,想要追亡逐北,在大顺军“一海内”、“大一统”的事业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一份军功。
许都则沉声分析:“清军十几万兵马,又是皇太极亲自领兵,甚至还摆出了御帐御座在军前,好像是一副不破真定决不罢休的样子。可是攻城至今,大家估计清军才使出了几分力量?怎生又突然撤围?
此中不合兵学之处极多,皇太极向来用兵高明。难道真的是如君侯所言,皇太极病入膏肓,命数已不久了?总不成是皇太极现在暴毙前线吧?”
陈德闻言却喜道:“未尝不可能!戎狄入中原,不合理。而且东虏都是关外北人,肯定不习惯关内夏季的气候,或许染了瘟疫疾病也没准啊!”
“此中不合理处太多。”许都摇摇头,向顾君恩劝道,“如果清军是故布疑阵,其实太原援兵还没到呢?我们仓促出击追杀,反而会落入皇太极的画郑真定四面无险阻,敌人骑兵又多,随时可以变撤退为进攻,反将我等一军。这是不可不防的事情。”
陈永福和顾君恩两人都负有指挥真定防务的责任,但是顾君恩是李来亨的亲信,陈永福则是明军降将,两蓉位孰高孰低也很明显。
最起码的一点,即便陈永福地位和顾君恩等夷,一般情况下,他作为降将也不会抢了顾君恩的风头。
所以现在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顾君恩的决定,真定守军究竟要不要出城追击撤围清军?他们的下一步要怎么做呢。
顾君恩没有细想多久,他转身走下城墙,边走边道:
“东虏动向诡异,不可不防。但是如果太原援兵已至,援军兵力十万,兵数相较于东虏劣势很大,真定守军足有二万人之多,与其在城中坐观胜负,不若出城迎击。”
顾君恩转头看向诸将,坚定道:
“但我们不是要咬尾追杀,而是要参与这一场大决战!守军留兵万人守城,另以万人出城迎击参战。
先待清军尽数撤围,我们再徐徐出城。不必追击,而是要持重缓进,步步为营。真定到井陉关距离不远,如果太原援军已到,估计清军和大顺军主力很快就会交锋。到时候东虏就没有闲暇顾及真定了,此时我们再以万人步卒持重而进,逼向战场,与万岁里应外合夹击破担”
顾君恩下定决心,真定守军必须参与会战,抹平李自成在兵力对比上的不利局面。如果清军预留下一部分兵力,用于监视真定守军,那最起码顾君恩也可以算是牵制住了一部分敌人。
虽然真定守军大多都是步卒,徐徐结阵出击,最终究竟能否赶上会战,很成问题。但只要有可能牵制清军的一部分力量,就有可能对会战的最终结果造成良性影响。
如果大顺军在这翅战中战败,真定守军即便成功保存了兵力,也难以对抗清军的庞大军队。只有会战的胜利,才能保障真定的生存,才能保障大顺的生存。
决定下归属的一战,即将开始。
远处风声突然呼啸了起来,清军散乱的旗帜在夏风中乱舞,真定城头之上,诸将相顾无言,每个饶心中,都怀着一种不同的心情。
同在城墙上观察清军动向的参军司参谋曹本荣惊呼出声,许都被他吸引,同样将目光投向城下。
东虏的确有了大动作,原本因为调走数万军队,已经单薄许多的围城军列,居然又涌动了起来。有好几支兵马向后穿行而过,各自收起旗帜,撤出到了战场的外围,他们好像是偃旗息鼓,一副士气低落的样子,不知道是要干脆北撤,还是转向另外的其他战场。
位于清军围城战线前赌两座御帐,这时候也有了一点动静。原本那些被部署在御帐周围的精锐甲骑,也被抽调走了许多人马,御帐的防御顿时减弱许多,那两尊被众星捧月在御帐之前的御座,这时候也因为亲卫的减少,被清军撤回御帐之郑
许都皱起眉头,对清军的动向感到疑惑和不解。陈永福则两手按在城墙之上,他的眼珠正在快速运动着,两眼仔细观察着清军这第二次的大规模调兵,随后突然惊叫道:
“东虏是往西调动了!”
他这句话完以后,脸色便涨红了起来。两手挥舞,颇显兴奋道:“必是陛下大兵已出井陉口!东虏看来是抽调围城兵马去迎敌了!”
陈永福的儿子陈德顶盔掼甲在一旁,此战他在陈永福的督促之下,也算得上沉稳耐劳,一直在城墙上巡防作战,没有丝毫的松懈。陈德一身甲衣上满是灰尘和硝烟,听到大顺军援兵很可能已经逼近真定战场的消息后,顿时放心许多,靠在城墙上松气道:
“真定城无忧了……”
包括曹本荣在内的其他很多参军司参谋,这些善于做纸上作业和军事推演的文士们,虽然反应不及陈永福这位老将快速,但熟悉军阵形势的他们,也很快做出了同样的判断。
结合此前清军第一次调兵的情况,所有人都差不多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
清军第一次调兵,应该是分兵去攻击井陉关了。而从这第二次调兵的仓促紧急,还有很多军队偃旗息鼓,没有张起旗帜的情况来看,估计十有八九是清军尚未攻破井陉,李自成就带着大顺军援兵赶抵战场了。
形势激变之下,看来皇太极也只有移围城之军,西向迎敌了。
“清军兵力又调走了一些!”
到此为止,看来清军的用兵和动向,已经被真定守军推测的是八九不离十了。
许都、曹本荣,还有陈永福父子,都看向了顾君恩。大家都了解顾君恩的性格,知道依照顾君恩敢于冒险的性子,现在正是守军出城咬尾追击的好机会。
清军撤围仓促,士气看来又很低落,一旦守军大胆出城进攻,很可能将迫使清军丢弃大量重炮武器和辎重军资。
撤退,本来就是一种难度极高的战役动作。现在清军又是因为大顺军援兵抵达,被迫在攻城还没有取得任何有利战果的情况下,突然撤围调兵迎敌,其军心士气,肯定都处在低谷之郑
这时候守军只要大胆出击,一定能够斩获众多战果。
顾君恩因此感叹道:“唉!两位君侯把真定城里的骑兵搜括无遗,差不多全部带走了。之前咱们派去联络井陉的许多轻骑,又被清军截杀,至今没有消息送回。现在形势虽然有利于我军,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以步卒冒然出击追杀,未必能够追上东虏的兵马,而且东虏如果集结骑兵打一个回马枪,我军以步卒为主,仓促间形势就又有可能转为险恶。”
曹本荣没想到这时候顾君恩的意见居然倾向于持重,陈永福则本来就因为自己是降将出身,只希望能够圆满完成李来亨交代的任务。出城追杀如果取得重大战果,当然是好事,但是出城追杀如果被清军反击,使得守军伤亡太大,甚至于影响真定的得失存亡,那对于陈永福的个让失,影响就太大了。
所以陈永福也赞成顾君恩的意见,反倒是他的儿子陈德有一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质,反对道:
“东虏撤围,旗帜不张,摆明了是被万岁带兵侧击,我看很可能已经是肝胆俱裂。现在正是我辈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城内虽然缺乏战马,但敌人有许多军资辎重要运送,而且十多万军队仓促撤退,岂能迅速撤围?我们果断出击,即便是步卒,也一定能够截住不少敌人。
新朝开国,建功立业、荫蔽子孙,公侯万代的机会,就在此时呀!顾司马,父帅,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现在合该出击,杀一个东虏片甲不留吧!”
参军司中有不少年轻参谋,他们加入闯军已有不短的一段时间,但多数人都欠缺可堪一提的军功。现在新朝开国,谁都知道李自成推邪右武”政策,大顺朝以军功为重。此时清军仓促撤围,硕大的军功送上门来,谁会嫌弃呢?
参谋们受到陈德刺激鼓舞,很快就群情激奋,人人请战,想要追亡逐北,在大顺军“一海内”、“大一统”的事业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一份军功。
许都则沉声分析:“清军十几万兵马,又是皇太极亲自领兵,甚至还摆出了御帐御座在军前,好像是一副不破真定决不罢休的样子。可是攻城至今,大家估计清军才使出了几分力量?怎生又突然撤围?
此中不合兵学之处极多,皇太极向来用兵高明。难道真的是如君侯所言,皇太极病入膏肓,命数已不久了?总不成是皇太极现在暴毙前线吧?”
陈德闻言却喜道:“未尝不可能!戎狄入中原,不合理。而且东虏都是关外北人,肯定不习惯关内夏季的气候,或许染了瘟疫疾病也没准啊!”
“此中不合理处太多。”许都摇摇头,向顾君恩劝道,“如果清军是故布疑阵,其实太原援兵还没到呢?我们仓促出击追杀,反而会落入皇太极的画郑真定四面无险阻,敌人骑兵又多,随时可以变撤退为进攻,反将我等一军。这是不可不防的事情。”
陈永福和顾君恩两人都负有指挥真定防务的责任,但是顾君恩是李来亨的亲信,陈永福则是明军降将,两蓉位孰高孰低也很明显。
最起码的一点,即便陈永福地位和顾君恩等夷,一般情况下,他作为降将也不会抢了顾君恩的风头。
所以现在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顾君恩的决定,真定守军究竟要不要出城追击撤围清军?他们的下一步要怎么做呢。
顾君恩没有细想多久,他转身走下城墙,边走边道:
“东虏动向诡异,不可不防。但是如果太原援兵已至,援军兵力十万,兵数相较于东虏劣势很大,真定守军足有二万人之多,与其在城中坐观胜负,不若出城迎击。”
顾君恩转头看向诸将,坚定道:
“但我们不是要咬尾追杀,而是要参与这一场大决战!守军留兵万人守城,另以万人出城迎击参战。
先待清军尽数撤围,我们再徐徐出城。不必追击,而是要持重缓进,步步为营。真定到井陉关距离不远,如果太原援军已到,估计清军和大顺军主力很快就会交锋。到时候东虏就没有闲暇顾及真定了,此时我们再以万人步卒持重而进,逼向战场,与万岁里应外合夹击破担”
顾君恩下定决心,真定守军必须参与会战,抹平李自成在兵力对比上的不利局面。如果清军预留下一部分兵力,用于监视真定守军,那最起码顾君恩也可以算是牵制住了一部分敌人。
虽然真定守军大多都是步卒,徐徐结阵出击,最终究竟能否赶上会战,很成问题。但只要有可能牵制清军的一部分力量,就有可能对会战的最终结果造成良性影响。
如果大顺军在这翅战中战败,真定守军即便成功保存了兵力,也难以对抗清军的庞大军队。只有会战的胜利,才能保障真定的生存,才能保障大顺的生存。
决定下归属的一战,即将开始。
远处风声突然呼啸了起来,清军散乱的旗帜在夏风中乱舞,真定城头之上,诸将相顾无言,每个饶心中,都怀着一种不同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