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诗和远方

正文 炮灰在年代文里报国 第166节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夫妻俩终于想起那个孩子,然而一扭头,才发现人已经不在房间里了。

    林安阳顿时一脸不快,对这个儿子越发没有好感。

    突然找上门,把自己家里闹得一团乱。

    他倒好,现在拍拍屁股不知道溜去了哪里。

    想必这孩子肯定是遗传了他亲妈潘月芳的任性。

    而一想到潘月芳,林安阳就想起了自己当初被潘月芳提出离婚的事。

    后来两人同在首都上学,林安阳倒是又见过几回潘月芳。

    只是那时候的潘月芳先是勾搭上了一个二代子弟,日子过得比他还要潇洒。

    后来毕业进入外事单位,又结识了一个到国内投资的有钱老外。

    等到他再听到潘月芳的消息,就是她跟那位老外举办了婚礼,跟对方出国的消息。

    九十年代正是出国热的时候,林安阳对国外的生活当然也是心生向往的。

    在自己都还没机会出国的时候,前妻不仅嫁了有钱老外,还被对方带出国。

    光是想想,林安阳心里就酸的要命。

    他当然不是对潘月芳还有什么留恋,只是觉得不公平。

    自己当初高考复习的时候,明明比潘月芳还要努力,凭什么潘月芳就比他考的还好?

    潘月芳考上首都大学,有了个好起点,结识的人脉关系阶层都比他高出好几层。

    在潘月芳认识的人不是二代,就是各个领域的精英时,他还在师范费心费力的追求蒋曼宁。

    蒋曼宁的父亲是首都附中的校长,家里条件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可比起潘月芳找的那些对象的条件,却还是差了不少。

    自尊心在潘月芳那里受过重创的林安阳,总是想跟对方在各方面比一比。

    可越比,林安阳就发现自己根本比不过。

    到如今,林安阳唯一能安慰自己的,也就只有潘月芳跟了个不知根底的老外去了国外,生活的或许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

    这年头来国内招摇撞骗的外国人还是挺多的,说不定潘月芳碰到的就是个装有钱人的骗子。

    按照蒋曼宁的心思,她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家里多出一个继子的。

    只要一看到继子,她就会想到林安阳的哄骗。

    就跟林安阳提出,要想日子继续过下去,必须得把那孩子送走。

    如果实在送不回乡下的话,就把人送去林安阳父母那边。

    之前林安阳的父母想要拿捏她,不是总找借口说她没给他们生个孙子么。

    现在有个现成的大孙子找上门,想必那两个老不死的一定很高兴帮忙照顾。

    这么些年,她对丈夫的心思也猜出了几分。

    别看丈夫为了好名声,明面上对那老两口很孝顺。

    可实际上,因为当年下乡插队的事,丈夫至今还没原谅他们。

    要不然,他也不会纵容自己总是气他父母。

    林安阳对蒋曼宁的提议,并不反对。

    潘家所在的乡下,八成是不会再接受那孩子了。

    既然如此,把人送去父母那边最好不过。

    他父母不是口口声声说亏欠他,想要补偿他的么。

    他别的不需要,现在就希望他们帮他养一下儿子。

    只是这边夫妻俩商量的好好的,却不知道林知言早已经走远了,根本就没打算再回来。

    林知言身上的病还没好,这时候又是深秋,天气愈发寒冷,当然不能长时间待在外头。

    他在首都附中隔了两条街的地方,找了一家还算干净的小旅馆,花了些钱租了个小房间住下。

    当初他来首都,舅舅们凑得一百多块钱还剩下一些。

    住几天小旅馆,等病彻底养好,他还是住得起的。

    不过看着身上所剩不多的钱财,林知言就有些无奈。

    看来挣钱的事,必须尽快提上日程。

    只是他现在还只是个十二岁的小孩子,要靠什么才能尽快赚到钱?

    作者有话说:

    开启新故事,上一章内容已更换,没看的可以看看去,么么哒!再也不作死了。

    第103章 我在九零当股神03

    林知言觉得还是先好好睡一觉, 养好身体最重要,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赚钱的事就暂且放一边吧。

    尽管肚子有点饿, 林知言却因高烧根本没什么胃口。

    只匆匆收拾了一下床铺, 就扑倒在床上昏沉的睡了过去。

    这一觉,林知言也不知道睡了多久。

    等再睁开眼, 就看到外头太阳高照。

    他伸了伸懒腰,感觉身体已经舒服了不少。

    除了高烧后的乏力, 头已经不怎么疼了。

    肚子非常饿的林知言在水房简单洗漱了下,就带着自己为所不多的东西离开了小旅馆。

    打算去外头吃点东西, 顺便再想想该怎么赚钱。

    “老板, 来两个包子, 还有一碗豆浆。”

    刚出小旅馆没几步,林知言就看到附近的街道上有个卖吃食的小摊子。

    发现笼屉里还有一些包子, 他就买了两个, 然后端着一碗豆浆找了个位置坐下。

    听见吃食摊老板的说话口音跟潘家老家那边相似,林知言就跟老板交谈了起来。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九十年代初的首都马上就要开始整顿市容市貌了, 大量街头小摊子将会被取缔。

    像吃食摊老板这样的流动摊贩, 要是不换成铺面继续经营, 生意八成是没法做下去的。

    “哎,这个事儿咱也听了点音信, 说是以后卖东西就只能在店铺里,要是继续摆摊子,被抓到还会罚款。”

    提起这个, 老板顿时愁容满面。

    又见这会儿除了林知言没什么客人, 索性就跟小老乡吐起了苦水。

    “可咱哪来那么多钱去租铺面, 这首都的铺面租金可不低,咱以前是一家国营厂的工人,碰到下岗,第一批就被厂里裁掉了。领的那么点遣散费够干啥的,家里还有老婆孩子要养,总不能坐吃山空,就靠着手艺支了个小摊子。”

    “这还没干多久,刚有点收益,政府就要整顿,说什么小摊子影响首都的形象,被外国友人看了不好,我可真是去他——可真是不给咱小老百姓一点活路啊。”

    林知言也没想到自己一句话,会招来老板成吨的吐槽,可见他是忍了很久了。

    咬了口包子,发现老板手艺果然不错。

    林知言就提议他如果能租铺子,还是先租铺子,等赚到钱了就把铺面买下来。

    这时候首都的房价还没真正起飞,要是有钱的话,当然还是要趁机买房买铺面最稳妥。

    老板开始没怎么把林知言一个小孩子的话放在心上,可等后来要租铺面的时候,不知道为何就忽然想起了他的话。

    扒拉扒拉家里的存款,当初厂子发的遣散费,加上这大半年卖包子赚的钱,再去跟亲戚朋友们借点,还是能买得起一间小铺面的。

    老板就到处筹钱,狠了狠心把铺面买了下来。

    他媳妇知道了还骂他昏了头,就跟他闹。

    谁知还没出一个月,他买铺面那一片区域的房价就开始飞快上涨,把他给乐的牙不见眼。

    林知言并不知道老板身上后来发生的事,填饱肚子,又安慰两句老板,他就起身离开了。

    他刚刚还同情人老板呢,他自己现在都快吃了上顿没下顿了。

    林知言会的技能倒是不少,可数了数兜里不到二十块钱的存款,许多需要本钱的计划只得打消。

    在街上逛了会儿,他正想着要不要趁着国内禁用童工条例还没出台,先找家店铺打几天工,多积累一些本钱。

    就碰到两个年轻老外,拉着一个只懂点皮毛英语的本地人驴头不对马嘴的吱哇乱叫,急的浑身都是汗。

    林知言在一旁听的不禁十分无语。

    那俩老外说的是意大利语,被他们拦着的本地人说的却是英语,还是压根没几个人外国人能听得懂的中式英语,他们能说得通才见鬼。

    林知言刚愁该怎么赚钱呢,这就发现了机会,当即跑过去帮忙。

    两个老外正苦恼自己拦了好些人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不由一脸颓丧。

    等林知言突然开口,听着对方那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两个年轻老外就差喜极而泣了。

    两人一边震惊林知言小小年纪,意大利语就说的这么好,一边把自己碰到的困难说出来,并提出愿意花钱雇林知言给他们当向导。

    这两个老外来自欧洲面条国,出身都比较富裕。

    因此在大学毕业后,对华国文化比较感兴趣的他们,就选择华国作为毕业旅行的地点。

    哪知道到了华国还没玩两天,他们联系的翻译,就因为家里有人离世,不得不匆匆赶回去。

    对方虽然帮他们重新找了新翻译,可新翻译还要两天后才能过来。

    在酒店待了半天,两个精力充沛的年轻老外就有些坐不住了,满心都是去外面游玩儿。

    想着自己好歹会两句中文,应该没事,两人干脆自己跑了出来。

    可真跑出来后,他们才发现自己会的那些‘泥嚎’‘晒晒’,在问路的时候根本就不管用。

    就在他们郁闷不已,想着要不要老老实实的回酒店时,林知言出现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