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猛子

正文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二章 旌旗未卷 第四节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第十二章旌旗未卷第四节马车驶进了杨府。杨彪在家人的搀扶下,亲自迎了出来。

    筱岚远远跪拜,

    “伯父大人礼重了,后辈承受不起……”

    “孩子,快起来,快起来……”杨彪急行几步,笑呵呵地把她扶了起来,

    “你今天怎么有空来看我?”筱岚站起来,亲热地挽住了杨彪的胳膊,

    “听说伯父大人要回关西老家,我特意来送送。”杨彪微微一怔,若有所思地皱皱眉,冲着四周的家人、门客挥挥手,示意他们退下去。

    长安这场风暴牵扯到各方势力,大家蓄谋已久,就等着最后决战一刻。

    南阳大战本身是一场朝堂博弈,三万多将士的性命最终换取的是朝堂权力的重新分配,但要到达这个目的,需要绝佳的机遇和精心的筹划。

    北疆形势的稳定和大将军的病重就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这时朝堂上的武人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做出选择。

    选择哪一方才能获取最大利益?主掌大汉权柄的是长公主,在大将军可能倒下的情况下,支持长公主是唯一的选择。

    长公主和丞相大人已经水火不相容,皇权和相权之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朝堂上的武人都要放弃丞相李玮。

    门阀世家们稳操胜券。只要长公主回到长安,河东、关西两地的军队就可以出动。

    此刻风云铁骑和西凉铁骑已经蓄势待发,大战随时可能爆发,关中面临生灵涂炭的危险。

    为了社稷的稳定,为了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利益,长公主也罢,武人也罢,门阀世家也罢,只有互相妥协,而妥协的代价就是诛杀丞相李玮。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事情突然之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病重中的大将军竟然说服了长公主,让长公主提前还政于小天子,并且让小天子下旨赐婚,把长公主娶进了家门。

    大将军这么做,首先考虑的是社稷的稳定,而要想稳定社稷,首先要稳定西北两疆。

    在他病重可能不久于人世的情况下,他只能做出这种无奈的选择,把北疆武力全部交给长公主,让长公主代替他镇制大漠。

    长公主还政于小天子去了晋阳,小天子则不顾长安危机支援南阳战场,长公主和小天子都把稳定社稷做为第一要务。

    此时此刻,只要北疆稳了,南方战场稳了,长安就算毁于一旦,也无法摧毁社稷。

    长安没有了,还有洛阳,长安朝廷毁了,还能在洛阳重建。面对急转直下的形势,大司马徐荣和太尉张燕被逼到了绝境,他们只能毫不犹豫地平叛,以最快的速度平叛。

    否则,他们两个就算杀了所有的人,等待他们的也是身败名裂的下场。

    徐荣和张燕要杀谁?真的会杀死所有的人吗?他们不得不杀。如今西北两疆叛乱刚刚平定,南方叛逆还在陈兵以待,大汉的形势极度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大将军竟然迎娶长公主,根本不考虑自己会戴上篡僭的罪名继而引发更大的叛乱,显然是意识到自己不行了。

    大将军死了,朝堂上的武人立足未稳,中兴大业还遥遥无期,他们还有什么选择?

    只有杀。董卓失败的教训对武人们来说太深刻了,上至大将军,下至普通将领,无时无刻不在反思董卓的失败。

    大将军一直希望武人入朝主掌朝政,这是他制定的避免重蹈董卓之祸的对策。

    但他死了,武人失去了支撑,这个政策还能得到执行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么武人们只好采取最血腥的方式,杀,把威胁到自己生存的门阀官僚士人全部杀了。

    门阀世家们不敢动了。杨彪、荀攸、陈群、袁涣、张范、崔琰、卫彻等人得到消息后,不约而同地派人飞驰各地,十万火急地取消了一切行动,销毁了一切证据,但有一个证据他们销毁不掉,那就是正在攻打杜陵的叛军。

    目前的形势下只能牺牲叛军,但叛军将领们会答应?他们愿意牺牲自己和家族的性命,保全其它人?

    徐荣和张燕会答应?他们愿意放过屠杀对手的机会?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和李玮握手言和。

    李玮也有性命之忧,但李玮心狠手辣,狡猾**诈,再加上他本来就是北疆系的中坚,他肯定有办法脱身,他绝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打击对手。

    就算他保不住自己,他也要拉上所有人为他陪葬。正当杨彪一筹莫展的时候,筱岚来了。

    杨彪喜出望外,亲自出门相迎。当今天下,能解决长安危机这个死局的,只有朱筱岚大人了。

    果然,筱岚第一句话就点明了她拜访杨彪的目的。

    “孩子,我老了,不行了,早就想回到关西老家,但是……”杨彪在筱岚的搀扶下,一边缓步而行,一边一语双关地说道,

    “这里有我的宗族亲人,有我的门生故吏,还有我的很多老朋友,我舍不得他们啊。”筱岚抿嘴轻笑,

    “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小天子主政了,朝堂上应该旧貌换新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激流勇退也是一件好事嘛。”杨彪哈哈大笑,笑声里有些苦涩,也有些悲凉。

    满盘皆输,满盘皆输啊。

    “长安形势危急,大将军又不在,长公主也出嫁了,陛下应该及时回京主持大局,不应该这个时候南下……”杨彪停下脚步,

    “你说呢?”

    “长安形势危急?”筱岚抬头看看湛蓝的天空,娇声欢笑,

    “伯父大人开什么玩笑?长安很平静嘛,有什么危机?如今大将军不在,陛下应该义无反顾地挑起中兴大任,率军南下作战。”筱岚亲昵地拍了拍杨彪的手臂,

    “伯父,你放心地回去吧,长安不会有事。”杨彪心里一松,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长安可就拜托你了。”筱岚笑着点点头,

    “伯父是天子的老师,回到关西后,可不要忘了天子的学业,如果身体许可,还要经常回来。”杨彪摇摇头。

    “我这一走,就不会再回来了。”他转头望向北方,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有生之年,不知道我还能不能看到大将军?”

    “大将军不会再回来了。”筱岚的眼里突然涌出了泪花,

    “他终于支撑不住,倒下了。”

    “殿下呢?我还能看到殿下吗?”

    “也不可能了。”筱岚的泪水滚了下来,

    “当大将军把风云铁骑从大漠调回晋阳,一切都已经决定了,谁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杨彪呆立良久,默默地望着天际间的白云。

    一股莫名的悲哀忽然从心底流出,慢慢浸浴了全身。风云铁骑,只要有风云铁骑,只要有风云铁骑的忠诚和勇猛,天下永远都是大汉的天下。

    他缓缓闭上眼睛,一滴老泪悄然坠落。未央宫,麒麟殿。徐荣坐在案几后面,左手托着腮帮子,右手放在案几上,食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或快,或慢,没有任何节奏。

    张燕抱着双臂站在窗边,凝神望着花园内随风摇曳的树枝,一动不动,就象一尊雕塑。

    筱岚坐在锦席上,周围是一捆捆堆得象小山一样的竹简、绢书、木牍,她饶有兴趣地四下打量着,神色平静,脸上带着一丝浅浅的笑意。

    田畴突然哭了,掩面痛哭,

    “当年袁术对我说,朝廷就是门面,国政就是欺诈,我以为我懂了,但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我不懂,我一直都不懂。袁术这后面还有一句话,我们都是卑鄙无耻的小人,我们都是小人……”他抡起巴掌,狠狠打在了自己的脸上,

    “无耻,无耻,无耻……”田畴猛地站起来,一脚踹开房门,悲号而去。

    筱岚转头望着田畴的背影,羞愧至极。徐荣没有动,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食指敲击的速度越来越快。

    张燕慢吞吞走到门边,掩上了房门。

    “那就这么办吧。”张燕低声说道,

    “大将军既然把吕布将军调走,显然也是想给我们一个台阶下,希望我们把事情圆满解决了。”

    “颜良将军呢?”筱岚问道,

    “他会同意吗?”

    “栖之(杨凤)、黑子(王当)等人都在袁耀手上,子善(颜良)不会不考虑后果。”张燕说道,

    “朝中除了奉先(吕布)坚决要求诛杀叛逆外,其他人都不想血染长安。大将军的意思很明了,我们也没有必要犹豫了。”

    “大司马的意思呢?”筱岚望着徐荣问道。徐荣仰天长叹,双手紧紧蒙住了脸,

    “大将军病情加重,都是给我们气的。三万多将士,就这样白白死了,他恨啦……”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筱岚苦叹,

    “正因为三万将士的死,提前激化了朝堂上的矛盾,造成长安大乱,迫使大将军不得不把长公主留在晋阳威慑大漠。如此一来,长公主就不得不提前还政。长公主退到了幕后,又做了大将军夫人,实力霎时跃上巅峰,从而迫使朝堂各方不得不互相妥协,以便应对因为大将军的死而导致的各种可怕后果。朝堂各方妥协了,齐心协力拱卫小天子,社稷才能稳定,大汉才能继续走向中兴,这是好事嘛。”

    “不管怎么说,三万将士都没有白死,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化解了长安的种种危机,给大汉的中兴奠定了最后一块基石,他们居功至伟。”张燕笑了,笑得很悲苦,很凄凉,

    “筱岚,算了,算了……”他连连摇手,

    “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你还有什么要求?”

    “大将军病重,不能理事,必须有人代替大将军主掌兵权。”筱岚正色说道,

    “现在吕布将军走了,杨凤将军败于南阳,有资格代替大将军主掌兵权的只剩下玉石将军、赵云将军和颜良将军三人。过去大将军有意让赵云将军出任大将军一职,所以……”

    “现在时机不合适,暂时还是等一等。”张燕想了一下,摇摇头,

    “不管让谁出来代替大将军,都会动摇军心。”筱岚望向徐荣。徐荣低着头,没有任何反应。

    “兵权的事至关重要,关系社稷安危,怎能耽搁延误?”筱岚郑重说道,

    “大将军不再是个官职,它是大汉的荣耀,是大汉的传奇,大汉从此再也没有大将军这个官职了。”张燕明白了,徐荣也明白了。

    “奏请陛下,拜赵云将军为骠骑大将军,领大将军事。”徐荣仰天悲叹,

    “再奏陛下,本朝不再设置大将军官职,大将军是个人,是我大汉的英雄。”十月上,关中,杜陵。

    崔安把绢书递到烛火上烧了,

    “诸位大人还有什么疑问吗?”袁耀、黄猗、陆勉、子率、郑宝、刘询、郭援等人尚未从极度的震惊中醒悟过来,一个个呆若木鸡。

    “袁耀大人虽然名义上被你们挟持着,但长安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崔安笑道,

    “不过没关系,谁都没有证据证明袁耀大人参予了叛乱,所以你们不用担心他的安全。另外,你们的家眷也很安全。丞相大人修改了刑律,废除了连坐,即使犯了重罪十条,也不会连坐,因此你们的家人也不会有事,你们完全可以放心南下,和我一起投靠襄阳。”

    “你也去?”黄猗惊讶地问道。

    “当然……”崔安大笑,

    “我公然反叛,就是想让你们放心,如果朝廷诛杀你们的家人,那么我的兄长崔琰、崔林也跑不掉,是不是?”

    “我和徐庶、石韬是挚交,有我这层关系,再加上你们在南阳大战中给予荆州人的帮助,襄阳一定会收留我们。如此一来,我们就有机会夺取南阳和襄阳,将功折罪,将来我们还是大汉的功臣,我们还能像过去一样享受荣华富贵,是不是?”郑宝恨恨地骂了一句,

    “一帮无耻的小人,老子如果还能回长安,一定杀了他们。”

    “那是将来的事了……”崔安笑道,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立即撤退,撤出关中,出武关,投奔襄阳。”跳至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