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九林将粥递到谢峪面前,脸上露出一个笑容来:“谢爷爷,请用饭吧。”
谢峪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吧,京城那边怎么样了。”
杨九林笑有略带羞涩:“什么事也瞒不过谢爷爷。”
谢峪轻哼:“当老头子真的老糊涂了?杨老头把你盯的那么紧,北疆战事如此紧急,他凭白会让你来?去哪里历练不好,非要来这里!必然是事情紧急。”
杨九林收起笑容,正色道:“谢爷爷,屏姨想来已经把阿雪妹妹的事情告诉您了吧?”
谢峪点头,杨九林将京城中发生的事情细细的了一遍,当听定远侯府被看管起来,两个孙辈已经丧命,谢峪变了脸,这事是早有预谋的,不管北疆战事如何,谢家都是难逃一劫。当听谢英屏买了个孩子的尸体将连瑞雪换出来,连夜送走,谢峪微微点头,好歹外孙女是保住了性命,只要她平安离京,找到自己散落民间的旧部,当能保今生平安。
杨九林又道:“若今番谢爷爷回京平安无事中,阿雪自然会想办法通知咱们,到时再接她回去,但为了防备万一,屏姨还是提前让她先走了。”
谢峪缓缓点头,道:“如此甚好。雪儿做的对,这个时候不能将你们侯府和王爷牵扯进来,倒没看出来,这孩子如此早慧。”
杨九林嗯了一声,道:“阿雪妹妹这次受伤之后,像换了个人似的,胆子也大了些,遇事思量的也很周全,想来是受伤后,心里也明白了些。”
谢峪接过杨九林递过的一方折叠成心形的信笺,反正的看了看,不觉露出一丝笑意,自语道:“这孩子,有心了。”他拆开信笺,上面的簪花楷映入眼神,谢峪微怔,这孩子几时练了这样好的字了,这几年不在京城,英屏教导有方啊!
信笺上将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细细的写了一遍,包括杨青山和杨九林所不知道的连康与长公主之事,也将自己受伤前后发生的事情了,最后,写道:今上既有见疑之心,即召外祖携家眷回京,外孙女以为,此必为圈套,恐怕凶多吉少,然外祖若不奉令则映证谋反一,家中兄弟姐妹,或当持信物散往民间,日后或有相见之日,若我等能逃出升,当雪今日之仇。外孙女所虑之事,想必外祖心知明了,请外祖速做决断,以保谢家血脉不断。
谢峪捏着信笺的手轻轻颤抖,他早就知道会有这样一,所以一早就将儿子送走了,孙辈中也已将二子的一双儿女送走,三子四子尚未成亲,三子已经战死,二子四子还在死守关口,可眼下,却要奉召回京,去京中送死……而顾书义和御医的到来就是明羁押他们回京的,眼下府中其他的子嗣已经无法再走了。
杨九林薄唇微抿,低声道:“这一路回京,祖父会加派暗卫相随。”
谢峪慢慢点头,又道:“我已有奏折送往京城,你要叮嘱你祖父,军中内奸不除,始终危害边疆,要他切记万事心,谢家军就此解散,不要委以重任,勿与宫中贵人交往太深,以免有结党营私之嫌,引起今上的忌惮。还有一点,老五身上有朝中之人勾结北狄,意图造反的证据,只是并不详尽,背后之人并没实证,只怕今谢家所遇之事,便与此事有关,这个,你也要转告你祖父,人在暗,我在明,一切心为上,不要重蹈谢家覆辙。此事不要再有他人知晓,不到迫不得已,王爷那边也不要牵连进来。”
杨九林点头道:“谢爷爷放心,九林记下了。”
谢峪拍拍他肩道:“杨家有你这样的孩子,后继有人!可惜了我们大郎。”他眼圈微红,想起死在橦谷关的长子一家,长孙与杨九林一样大,年纪文治武功都颇是出众,日后侯府传到他手上时,也定会光大门楣,不负先祖当年的光耀。可惜,可恨,就那样死在了橦谷关,跟他的父母弟妹一起,不复存在。
杨九林安慰道:“谢爷爷,阿雪妹妹之聪慧,是我等所不及的,只要将来她找到了五叔,一切都可以重新来过。”
大晋朝惠文帝卫平六年七月初二,羽林卫指挥顾书义护送定远侯谢峪一家返京时,中途被谢家旧部与北狄饶接应,谋反之事败漏,欲杀羽林卫意图逃走,顾书义调动所在州府的守兵,将其镇压,格斗中,谢峪因伤重而亡,次子谢谢梓中一家,三房的二子三子等尽数被诛杀,二房的次子重伤,在押解回京的路上,顾书义中毒,不久后毒性身亡,李御医被打落急流,下落不明,四子谢梓良在格斗中被人砍伤,也跌落急流,不知生死,现在羽林卫由副指挥安淮带领,变换路线,日夜兼程,不日进京。
在接到这个消息之前,惠文帝刚接到谢峪送回来的折子,折子上陈述了北疆战事失利的原因,陈情请罪。可折子刚看完,还没处理,就传来这个消息,惠文帝脸色铁青,重重的将桌上的砚台摔在霖上,这是大晋的老臣,世家,就这样反了?亏得杨青山去的及时,不然后果不是不堪设想?
几位阁老并六部的大佬都被召来御书房议事,待看了谢峪的奏折和羽林卫传来的消息,立马傻眼了,谢峪造反未遂,举家被灭?这不对啊!他手握重兵的时候不反,在押解回京的时候反,这是送死的吧。何况,京城中还有两房人和女儿,外孙女才刚落水溺死,女儿这些日子在国公府茶饭不思,人都瘦的快脱了形,他就是不为了自家兄弟着想,谢英屏可是他宠在手心的女儿,他能放任不管?
惠文帝冷笑:“也未必是半路上造反,也有可能是为了逃命,不择手段了。”
这话一出口,大家立马嗅到了惠文帝话里的含义,这是信了他造反之事了。只听惠文帝又道:“众卿可记得春那场暴雨?当时钦监就已经观到异象,道有一将星突现,又转瞬暗淡,不见踪影,且有冲击后星的趋势。朕百思不得其解,当时收到密报,谢峪在北疆意欲谋反,朕念他们家世代守疆,还没有当真,可如今这些事,让朕不由不信。”
众人只觉后背冷汗涔涔,当日气异象,大家都看到了,钦监的法也有耳闻,这看来皇上是放在心上了,这些象谁又能的准呢?除非是九逍师亲口的,可是九逍师已经久不现世了。
惠文帝的目光扫向众人,道:“众卿怎么看?”
眼见众人无人应声,惠文帝心头火起,这是觉得自己在胡吗?他看向陈叶敏,这个岳父是觉悟是不是也不够啊!
陈阁老显然感受到女婿那森冷的目光,施礼道:“皇上,谋反之事牵扯巨大,老臣以为,还是当彻查实证才好定罪。”
惠文帝又看向林亿和丁从安,林亿道:“臣附议。”
丁从安道:“谢家世代守疆,这次战事惨烈,世子战死,全家被杀,若定远侯有心造反,何必绝了自家的后路,请皇上彻查。”
惠文帝又看看那几位尚书大人,几个人额上已经冒出了冷汗,三位阁老的意思很明确,谢家不会造反的,皇上的意思更明确,他姓谢的就是有嫌疑。
兵部尚书沈怀仲道:“定远侯此次兵败,已经大伤元气,北疆战事正紧,举国关注,此时传出造反的消息,怕是有人离间吧。”
户部尚书包叔同道:“谢梓非不日就押解入京,请皇上着人审理彻查。”
其他几位虽然没有什么,但看着也是赞同彻查的,惠文帝眯起了眼睛,阁老并六部的尚书都这么替他话?他若真的造反,这些人不是都向着他的?他一个外臣,居然朝中还有这么多替他话的,他若是与哪位王爷有牵扯,那想造反夺权不是更方便?这个念头一产生,直吓了他自己一跳,自己的皇位是凭着自己的手腕和锦轩的拥立,杀出来的血路,才坐上的,锦轩他是不疑的,这个弟弟是与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弟弟,父皇有遗命给他,要他与自己一起守住大晋江山,自己登基之后,有多少事情是他在背后帮着谋算的,自己暗中交代他做的几件事,也处理的干净利索,如果没有他私下的这些动作,自己的皇位也没这么稳当。可是,其他人呢?其他人就没有二心吗?
眼看他脸上神色微变,几位大臣也不敢出声了。
谢峪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吧,京城那边怎么样了。”
杨九林笑有略带羞涩:“什么事也瞒不过谢爷爷。”
谢峪轻哼:“当老头子真的老糊涂了?杨老头把你盯的那么紧,北疆战事如此紧急,他凭白会让你来?去哪里历练不好,非要来这里!必然是事情紧急。”
杨九林收起笑容,正色道:“谢爷爷,屏姨想来已经把阿雪妹妹的事情告诉您了吧?”
谢峪点头,杨九林将京城中发生的事情细细的了一遍,当听定远侯府被看管起来,两个孙辈已经丧命,谢峪变了脸,这事是早有预谋的,不管北疆战事如何,谢家都是难逃一劫。当听谢英屏买了个孩子的尸体将连瑞雪换出来,连夜送走,谢峪微微点头,好歹外孙女是保住了性命,只要她平安离京,找到自己散落民间的旧部,当能保今生平安。
杨九林又道:“若今番谢爷爷回京平安无事中,阿雪自然会想办法通知咱们,到时再接她回去,但为了防备万一,屏姨还是提前让她先走了。”
谢峪缓缓点头,道:“如此甚好。雪儿做的对,这个时候不能将你们侯府和王爷牵扯进来,倒没看出来,这孩子如此早慧。”
杨九林嗯了一声,道:“阿雪妹妹这次受伤之后,像换了个人似的,胆子也大了些,遇事思量的也很周全,想来是受伤后,心里也明白了些。”
谢峪接过杨九林递过的一方折叠成心形的信笺,反正的看了看,不觉露出一丝笑意,自语道:“这孩子,有心了。”他拆开信笺,上面的簪花楷映入眼神,谢峪微怔,这孩子几时练了这样好的字了,这几年不在京城,英屏教导有方啊!
信笺上将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细细的写了一遍,包括杨青山和杨九林所不知道的连康与长公主之事,也将自己受伤前后发生的事情了,最后,写道:今上既有见疑之心,即召外祖携家眷回京,外孙女以为,此必为圈套,恐怕凶多吉少,然外祖若不奉令则映证谋反一,家中兄弟姐妹,或当持信物散往民间,日后或有相见之日,若我等能逃出升,当雪今日之仇。外孙女所虑之事,想必外祖心知明了,请外祖速做决断,以保谢家血脉不断。
谢峪捏着信笺的手轻轻颤抖,他早就知道会有这样一,所以一早就将儿子送走了,孙辈中也已将二子的一双儿女送走,三子四子尚未成亲,三子已经战死,二子四子还在死守关口,可眼下,却要奉召回京,去京中送死……而顾书义和御医的到来就是明羁押他们回京的,眼下府中其他的子嗣已经无法再走了。
杨九林薄唇微抿,低声道:“这一路回京,祖父会加派暗卫相随。”
谢峪慢慢点头,又道:“我已有奏折送往京城,你要叮嘱你祖父,军中内奸不除,始终危害边疆,要他切记万事心,谢家军就此解散,不要委以重任,勿与宫中贵人交往太深,以免有结党营私之嫌,引起今上的忌惮。还有一点,老五身上有朝中之人勾结北狄,意图造反的证据,只是并不详尽,背后之人并没实证,只怕今谢家所遇之事,便与此事有关,这个,你也要转告你祖父,人在暗,我在明,一切心为上,不要重蹈谢家覆辙。此事不要再有他人知晓,不到迫不得已,王爷那边也不要牵连进来。”
杨九林点头道:“谢爷爷放心,九林记下了。”
谢峪拍拍他肩道:“杨家有你这样的孩子,后继有人!可惜了我们大郎。”他眼圈微红,想起死在橦谷关的长子一家,长孙与杨九林一样大,年纪文治武功都颇是出众,日后侯府传到他手上时,也定会光大门楣,不负先祖当年的光耀。可惜,可恨,就那样死在了橦谷关,跟他的父母弟妹一起,不复存在。
杨九林安慰道:“谢爷爷,阿雪妹妹之聪慧,是我等所不及的,只要将来她找到了五叔,一切都可以重新来过。”
大晋朝惠文帝卫平六年七月初二,羽林卫指挥顾书义护送定远侯谢峪一家返京时,中途被谢家旧部与北狄饶接应,谋反之事败漏,欲杀羽林卫意图逃走,顾书义调动所在州府的守兵,将其镇压,格斗中,谢峪因伤重而亡,次子谢谢梓中一家,三房的二子三子等尽数被诛杀,二房的次子重伤,在押解回京的路上,顾书义中毒,不久后毒性身亡,李御医被打落急流,下落不明,四子谢梓良在格斗中被人砍伤,也跌落急流,不知生死,现在羽林卫由副指挥安淮带领,变换路线,日夜兼程,不日进京。
在接到这个消息之前,惠文帝刚接到谢峪送回来的折子,折子上陈述了北疆战事失利的原因,陈情请罪。可折子刚看完,还没处理,就传来这个消息,惠文帝脸色铁青,重重的将桌上的砚台摔在霖上,这是大晋的老臣,世家,就这样反了?亏得杨青山去的及时,不然后果不是不堪设想?
几位阁老并六部的大佬都被召来御书房议事,待看了谢峪的奏折和羽林卫传来的消息,立马傻眼了,谢峪造反未遂,举家被灭?这不对啊!他手握重兵的时候不反,在押解回京的时候反,这是送死的吧。何况,京城中还有两房人和女儿,外孙女才刚落水溺死,女儿这些日子在国公府茶饭不思,人都瘦的快脱了形,他就是不为了自家兄弟着想,谢英屏可是他宠在手心的女儿,他能放任不管?
惠文帝冷笑:“也未必是半路上造反,也有可能是为了逃命,不择手段了。”
这话一出口,大家立马嗅到了惠文帝话里的含义,这是信了他造反之事了。只听惠文帝又道:“众卿可记得春那场暴雨?当时钦监就已经观到异象,道有一将星突现,又转瞬暗淡,不见踪影,且有冲击后星的趋势。朕百思不得其解,当时收到密报,谢峪在北疆意欲谋反,朕念他们家世代守疆,还没有当真,可如今这些事,让朕不由不信。”
众人只觉后背冷汗涔涔,当日气异象,大家都看到了,钦监的法也有耳闻,这看来皇上是放在心上了,这些象谁又能的准呢?除非是九逍师亲口的,可是九逍师已经久不现世了。
惠文帝的目光扫向众人,道:“众卿怎么看?”
眼见众人无人应声,惠文帝心头火起,这是觉得自己在胡吗?他看向陈叶敏,这个岳父是觉悟是不是也不够啊!
陈阁老显然感受到女婿那森冷的目光,施礼道:“皇上,谋反之事牵扯巨大,老臣以为,还是当彻查实证才好定罪。”
惠文帝又看向林亿和丁从安,林亿道:“臣附议。”
丁从安道:“谢家世代守疆,这次战事惨烈,世子战死,全家被杀,若定远侯有心造反,何必绝了自家的后路,请皇上彻查。”
惠文帝又看看那几位尚书大人,几个人额上已经冒出了冷汗,三位阁老的意思很明确,谢家不会造反的,皇上的意思更明确,他姓谢的就是有嫌疑。
兵部尚书沈怀仲道:“定远侯此次兵败,已经大伤元气,北疆战事正紧,举国关注,此时传出造反的消息,怕是有人离间吧。”
户部尚书包叔同道:“谢梓非不日就押解入京,请皇上着人审理彻查。”
其他几位虽然没有什么,但看着也是赞同彻查的,惠文帝眯起了眼睛,阁老并六部的尚书都这么替他话?他若真的造反,这些人不是都向着他的?他一个外臣,居然朝中还有这么多替他话的,他若是与哪位王爷有牵扯,那想造反夺权不是更方便?这个念头一产生,直吓了他自己一跳,自己的皇位是凭着自己的手腕和锦轩的拥立,杀出来的血路,才坐上的,锦轩他是不疑的,这个弟弟是与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弟弟,父皇有遗命给他,要他与自己一起守住大晋江山,自己登基之后,有多少事情是他在背后帮着谋算的,自己暗中交代他做的几件事,也处理的干净利索,如果没有他私下的这些动作,自己的皇位也没这么稳当。可是,其他人呢?其他人就没有二心吗?
眼看他脸上神色微变,几位大臣也不敢出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