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江小满决定过两天去山里找找,多摘点凉粉果,到时候晒干了,再挖几个大魔芋,自家种的芋头也挖一篮子,对,还要找山岩大哥再买几斤岩蜜一起送过去,他也正好有事想当面向唐新岚请教一下。
他想知道,他们郎山能不能也像上唐村那样,哪怕不能赚大钱,至少,也让山里的女人们,稍稍过得比现在轻松一点、自由一点。
第73章
一整个下午, 江小满都在忙着磨豆浆、做豆腐,还在门口挂了两根细细的竹竿,晒了好些做豆腐的时候捞出来的豆腐皮, 满院子都是豆制品的独特香味。
父子俩早饭吃的晚, 中午这一顿就尴尬了。
做饭吧,吃不下。
不做吧,熬到晚饭又撑不住。
幸亏下午江小满在做豆腐,第二锅出来的时候大概三点多, 估摸着他爹也饿了, 便拿猪头肉、鸡蛋和剁碎的辣椒简单炒了个浇头, 拿了两个搪瓷大饭缸出来,盛了大半缸的豆腐脑, 上面浇上厚厚的浇头,香喷喷的一大缸吃下去, 别提多舒坦了。
最主要的是豆腐脑这玩意儿好消化,别看他们吃得多,消化得也快,完全不耽误晚上吃饭。
“你叔伯们说得对, 我这是开始享儿子福了啊!”心满意足地擦了擦嘴巴, 江有粮去廊檐下拿了耕地的锄头, “我去把窝棚那块地挖一挖, 埋点猪粪肥进去,争取天黑之前把绿豆给种下去,晚上迟点吃晚饭吧。”
“知道啦爹, 你赶紧去忙, 我这正做豆腐呢。”江小满摆了摆手, 他比他爹还忙呢。
太久没自己做豆腐了, 江小满一时没把握住豆子的用量,黄豆泡多了,想了想,他索性全给做了,除了留着做霉豆腐的之外,剩下的豆腐切成小块,放到冰柜里冻结实了,平时炖个肉或者做个火锅什么的,拿出来就能吃,这可比下山赶场买豆腐方便多了。
做豆腐的时候,他还没忘记拍了一段视频,作为一个赶鸭子上架的美食博主,江小满的美食短视频,其实更像是他一个人在那儿唠叨着生活的琐碎——
“小时候家里真的穷,买不起肉,我爹就想了个法子,去人家卖卤菜的店里,花一块钱买一茶缸人家不要的卤汤,然后再买两块豆腐,先把豆腐切成块,放在卤汤里泡上半天,然后再煮出来,那个豆腐都带着卤肉的香味,特别好吃!”
“我爹是个手残党哈哈,他自己不会做豆腐,后来我学会了,我们家连买豆腐的钱都省啦~”
“昨天带你们去看挖魔芋的地方,那一片魔芋下面就是我家种黄豆的旱地了,山里种点黄豆太难了,嫩的时候有刺猬跟兔子来偷吃,好不容易等到黄豆成熟了,野猪什么的又下山来偷吃,就连我家附近的松鼠都喜欢来我家地里偷黄豆!”
“不过自己家种的这种本地小黄豆,看着不大,味道是真好吃,尤其拿来做豆腐,可惜你们隔着屏幕闻不到味道。我家现在满院子都是豆香味,我还在网上买了好多卤料,等晚上把办酒席剩下的冻鸡腿拿出来,再弄点豆干,做一锅卤味,嘿嘿……”
受不了了!
刷到这个视频的粉丝纷纷在评论区怒吼:“你有本事盖新房,有本事开民宿啊?”
隔着屏幕吃不到,住到你家里,总能吃到你亲手做的小磨豆腐了吧?
还有那个豆腐脑呜呜呜~光看那个浇头就很好吃,完全不是早餐店里拿调味包勾兑的浇头能比的好吗?
想吃!求开店啊啊啊~
江有粮把那块地点上绿豆种子,又把顺手从地里薅的一把折耳根拿到门口的水池子里洗干净了,进屋一看,好家伙!大盆小桶里装的全是豆腐!
“你这胳膊不想要了是吧?”江有粮哭笑不得地走过去帮儿子搬柴烧火。
江小满累了一下午,也实在是没精力做饭了,干脆把白天拆好的猪头肉加了一盆洋芋块一起炒了炒,连菜带饭做了一锅洋芋焖饭。
猪头肉本来就是腌制过的,米饭里带着腊肉特有的咸味,洋芋软糯,特别好吃。
一锅洋芋焖饭,外加一盘凉拌折耳根,一碟煮熟后切好的猪耳朵,父子俩的晚饭就这么对付过去了。
吃完饭,江有粮去外面抱了一捆草进来,切掉首尾,只留中间一段,垫在竹匾上。
江小满把豆腐过水煮一会儿,捞出来沥干水分,切成麻将大小,一块一块间隔五公分摆放在竹匾上,最后盖上竹帘,现在天气正适合做霉豆腐,等过几天豆腐上长出白毛,就能拿来腌制了。
剩下的新鲜豆腐,江小满也没再做冻豆腐了,而是放在干净的木桶里,倒入山泉水,山里入夜后温度低,豆腐这样拿水养着,过一夜也不会坏。
“爸,明天你跟我一起下山吧,咱们把这豆腐还有之前做的魔芋豆腐给百川叔送去,家里的鸡蛋也吃完了,听说最近鸡蛋价格降的很低,咱们索性多买点,我给你腌两坛咸鸡蛋。”
“行!”江有粮痛快地点了点头。
洋鸡蛋本来就不贵,腌好的咸鸡蛋能保存很久,有时候儿子不在家,他煮一锅红薯稀饭,再拿俩咸鸡蛋出来煮熟,配上泡菜就能凑合一天了,省钱又方便。
做霉豆腐的视频素材还有腌制的一部分没有拍,晚上回到房间,江小满只把自己今天做豆腐的视频剪辑了一下,配上背景音乐上传到几个视频平台,忙完之后,顺便看了看昨天的收益。
这一看,可把他惊喜到了!
“一万七千九百块!卧槽!这么多的吗?”
江小满赶紧翻到自己这几天拍的入宅酒视频,发现第一天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达到二百多万了,第二天的最高,有四百多万,直接翻倍了都。
第三天也就是网友们在评论区吵翻天的那个视频最恐怖了,这段当时差点让江小满翻车、最后还是被他剪辑出来发布到视频网站的长视频,因为争议太多,居然还有吵不过别人的网友呼朋引伴帮他来吵架,最后的播放量达到了惊人的一千多万!
这还是刚开始呢,只要这几条视频不下架,后面还有人源源不断的刷到,这些都算是他的播放量,也是可以变现的。
也就是说,他这三天虽然没有出门,都在家里帮忙干活,但仅凭这三条视频,就赚到了他一个毕业生出去工作可能赚到的三个月工资……
江小满抱着手机,幼稚地在床上打了几个滚,本来想去跟他爹报喜呢,没想到隔壁已经传来了他爹那标志性惊天动地的呼噜声,只能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开始给自己家算起了小账——
他们这儿盖新房子办入宅酒是能收份子钱的,虽然不多,但也收了有六千多块钱,这些钱他直接给了他爹,让他留着以后村里人情往来还份子用。
盖房子加上一楼装修,外加盖了一个单独的厨房餐厅,一共花了将近十万块,这几乎是他们家这些年所有的积蓄了,装修的时候因为钱不够,他爹忍痛把这些年给他攒下的老婆本都拿出来了,办入宅酒采购食材酒水的钱,还是江小满前段时间自己拍视频卖东西赚的一万多块钱。
不过,好在房子盖好之后就可以请乡镇的人过来验收了,验收通过之后大概会有两万到三万的补贴,这笔钱江小满是打死都不会动的,他爹年纪这么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场大病就需要用到钱,所以从现在开始,他就要想办法每年给他爹存一笔救命钱了。
所以说,这笔一万七千多的短视频播放收益,对这个家庭来说,真的算是一场及时雨了。
有了这笔钱,江小满就可以跟他爹再多做些蜂桶了。
他的网店并没有投什么推广费,单纯靠发视频引流,虽然平均下来每天只有十几单,但问题主要在他自己身上,不管是土蜂蜜还是手工绣花鞋,量都太少了,经常有粉丝在评论区问什么时候补货,有的等不到甚至跑到网上去搜别家的同款,这样下去肯定不行的。
这一万多块钱拿去装修根本不够,而且唐新岚投资的那个禅修民宿开业之前,他们这边也没法跟着开业。
江小满想了想,这两年还是得跟他爹过的节省一点,争取先把养蜂规模给发展起来,别的不好说,他家这种半野生的土蜂蜜销量是真的可以。
做蜂桶的木头他家里有,就是老房子拆下来的梁木,别看这种木头旧了点,但做出来的蜂桶,反倒比新木头做的蜂桶更好用,野蜂也爱住这种老木头做的蜂桶,引蜂的成功率很大,不过木头有了,人工单靠他爹一个人是肯定不行的。
更何况……
江小满哀叹一声,他爹真是人如其名,一辈子最放不下的就是地里的农活儿,他家这一片的山头,但凡空点的地方都叫他种上了各种粮食蔬菜瓜果什么的,这样一来,他家一年四季倒是吃喝不愁,就是地里活儿太多,要是再让江有粮一个人把蜂桶做出来,他爹就不用睡觉了。
找木匠做蜂桶,自己出木头的话,前几年的行情是一只木桶二十元,现在不知道是什么价格了,就算涨价了,按一只木桶加工费三十元来算,做一百只蜂桶,也才三千块钱,再加上买铁丝、铁钉之类的辅料,还有引蜂要用到的蜂糖之类的,一万多块钱成本绝对是够了的。
有了这一百只新蜂桶,按照他们这里传统的放养式养蜂,一只蜂桶一年产蜜三十到五十斤,这些土蜂蜜要是能按照现在的零售价卖出去的话,去掉损耗和物流成本,一年纯利润起码能有十几万,足够他和他爹日常生活开销了。
农村花钱的地方不多,父子俩一年能有五万块钱生活费,家里的伙食就非常好了。
最主要的是,郎山这边一年四季的山花野果都很过,蜜源丰富,后面他还打算去采购一批优质的蜜源经济花种回来,种在他家附近的山林路边,比如说金银花和□□之类的,既能晒干了卖钱,还能供蜜蜂采蜜,而且都是多年生的,种一茬只要管理得当,能采收好多年呢。
细细在心里算了一笔账,江小满觉得现阶段还是养蜂的收入稳定点,成本低,销售渠道也不愁。
他已经想好了,实在不行,就放到板栗沟那边的游客中心寄卖嘛~
反正在网上卖一单要出十块钱的快递费,拿到游客中心寄卖,也差不多要这么多服务费,最多少赚点,亏是不太可能亏的。
第74章
第二天起来的时候, 天阴沉沉的,看着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江有粮把院子里晾着的柴火都搬到了挡雨的廊檐下,忍不住庆幸:“不愧是老祭巫的儿子, 这小祭巫的日子选的真好!入宅那三天都是大晴天,这入宅酒刚办完, 天就下雨了。”
江小满听着直笑,真要看天气挑日子,那他也会挑啊, 别说提前三天了,现在有些地方的天气预报, 都能提前十五天预测了。
不过他们山里天气多变, 这选日子大概率还是要看运气的。
早上天气阴阴的, 江小满就拿昨天炖腊猪头的汤出来,烧了一大锅碎挂面。
他们这里办酒都是要准备手工挂面的,晚上那一顿不管上什么菜,最后一碗必然是热腾腾的肉丝挂面。
这种挂面跟超市里卖的那种面条不一样,质地特别脆,一箱挂面里面起码有三分之一是断开的,但没办法, 这面也是真的好吃, 尤其是做鸡汤挂面。
他们这儿产妇坐月子, 都是一箱一箱往家里搬这种挂面的。
唯一的不好就是,办完一场大席, 他家足足剩下了两大箱碎挂面——这些也不好拿去送人, 只能他们父子俩拼命吃了。
煮熟的碎挂面很难用筷子捞起, 江小满索性又把昨天的剩饭放了进去, 又切了一把菜叶子, 做了一锅菜面粥。
看着卖相乱糟糟的,其实吃起来还挺好吃的,尤其是这种阴雨天气,热乎乎的两碗吃下去,整个人都暖烘烘的。
吃完早饭,江有粮拿背篓背着装好的豆腐和魔芋豆腐,江小满也背了一个大背篓,里面装了自己家办酒席剩下的花生瓜子、糖果点心之类的,打算带给学校老师跟孩子们吃。
到了学校,正赶上下课,一帮小家伙一看到江小满就围了过来,江小满赶紧放下背篓,笑眯眯地从里面抓了糖果点心之类的散给他们吃。
江百川也没拦着,反倒抱着大茶缸站在廊檐下面起哄:“别跟你们小满哥客气!我看他背篓里还有不少好吃的,赶紧都抢过来,校长给你们攒着慢慢吃!”
江百川这一声吼出来,本来就跟江小满玩的不错的大孩子们立刻一哄而上,把他背篓里放的糖果瓜子什么的一抢而空!
江有粮也抱着手在旁边看热闹。
这可不是学生们没素质,他们郎山就这习俗,谁家办喜事,那几天出门,身上是必然要多带点好吃的,路上碰到小孩子或者孤寡残疾老人之类的,都要散点糖果点心什么的,就图个热闹。
零食都散了出去,江小满赶紧让他爹把带来的豆腐和魔芋豆腐都放到厨房里,拿清水养起来,还不忘叮嘱江百川,今天一定要吃完,毕竟是夏天,学校又没有冰箱,再放一晚上就要变酸了。
“放心吧,吃不完我还不能分给学生带回家吃?”江百川冲他摆了摆手,“我看你爹也下山了,肯定是有事,赶紧忙你的去,中午来不及就到学校凑合一顿得了,我给你们留饭。”
“不啦,我跟我爹就去买点鸡蛋,回来还要找木匠上山看木头呢,今年想多打些蜂桶,把蜂子养起来。”
江小满简单把自己的打算跟江百川解释了一下,江百川倒是挺支持他养蜂的。
“咱们郎山的土蜂蜜是真的好!我在外面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蜂蜜,以前是没办法,找不到销路,养得多了,卖不掉也是个麻烦。现在不一样了,你自己在网上能开店,邮政的车子也都能开到村里,多养点,别的不说,一年够你跟你爸吃喝不愁了。”
“嘿嘿!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也没那么大的能力,就先把我自己家这点事情做好,到时候看我养蜂赚了钱,愿意做的肯定会主动来找我的,不愿意吃苦的,就像前些年乡里号召大家种金银花,就算种苗免费送,还补贴肥料钱,最后还不是做不下去?”江小满撇嘴道。
他不是圣人,更不是超人,没办法振臂一呼,就带着全乡人一起创业致富什么的。
郎山的环境也不像板栗沟那边,大家都住在一个村子里,只要遇上一个负责任的带头人,就能带着全村人,拧成一股绳子干大事。
郎山这边极少有什么聚居的大村落,当然这也是实际环境造成的——
山下的村里地少,老百姓都靠种地吃饭,要想拥有更多的土地,就得尽量去地广人稀的地方。
就比如他家,听说当年建水库整体搬迁的时候,是可以自己选择去新的村镇或者更远的山里的,他爸就选了他家现在住的地方。
当时是一座山好几户人家均分的,即便如此,一户人家能使用的山地面积,也是山下的好几倍。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山上的日子太清苦了,但凡有点本事的,赚了钱都跑去山下或者镇上盖房子了,生活方便,孩子上学方便不说,去外面打工,挣的也比自己家在山里种地多得多。
所以说为什么国家花了那么大的力气,举国之力去扶贫,到现在依然还有像他们郎山这样的贫困山区依然扶不起来呢?
不是国家的错,也不是政策的错,而是历史遗留问题太多了!
别的不说,单是这村镇人口基数太少,就把一些需要集中大量劳动力的产业给踢出去了。
当然了,他们这里的人不争气,也是另一个原因。
江小满就听说江百川他们学校里有个学生家长,夫妻俩不想去城里打工吃苦,居然楞是连地都不种。
他想知道,他们郎山能不能也像上唐村那样,哪怕不能赚大钱,至少,也让山里的女人们,稍稍过得比现在轻松一点、自由一点。
第73章
一整个下午, 江小满都在忙着磨豆浆、做豆腐,还在门口挂了两根细细的竹竿,晒了好些做豆腐的时候捞出来的豆腐皮, 满院子都是豆制品的独特香味。
父子俩早饭吃的晚, 中午这一顿就尴尬了。
做饭吧,吃不下。
不做吧,熬到晚饭又撑不住。
幸亏下午江小满在做豆腐,第二锅出来的时候大概三点多, 估摸着他爹也饿了, 便拿猪头肉、鸡蛋和剁碎的辣椒简单炒了个浇头, 拿了两个搪瓷大饭缸出来,盛了大半缸的豆腐脑, 上面浇上厚厚的浇头,香喷喷的一大缸吃下去, 别提多舒坦了。
最主要的是豆腐脑这玩意儿好消化,别看他们吃得多,消化得也快,完全不耽误晚上吃饭。
“你叔伯们说得对, 我这是开始享儿子福了啊!”心满意足地擦了擦嘴巴, 江有粮去廊檐下拿了耕地的锄头, “我去把窝棚那块地挖一挖, 埋点猪粪肥进去,争取天黑之前把绿豆给种下去,晚上迟点吃晚饭吧。”
“知道啦爹, 你赶紧去忙, 我这正做豆腐呢。”江小满摆了摆手, 他比他爹还忙呢。
太久没自己做豆腐了, 江小满一时没把握住豆子的用量,黄豆泡多了,想了想,他索性全给做了,除了留着做霉豆腐的之外,剩下的豆腐切成小块,放到冰柜里冻结实了,平时炖个肉或者做个火锅什么的,拿出来就能吃,这可比下山赶场买豆腐方便多了。
做豆腐的时候,他还没忘记拍了一段视频,作为一个赶鸭子上架的美食博主,江小满的美食短视频,其实更像是他一个人在那儿唠叨着生活的琐碎——
“小时候家里真的穷,买不起肉,我爹就想了个法子,去人家卖卤菜的店里,花一块钱买一茶缸人家不要的卤汤,然后再买两块豆腐,先把豆腐切成块,放在卤汤里泡上半天,然后再煮出来,那个豆腐都带着卤肉的香味,特别好吃!”
“我爹是个手残党哈哈,他自己不会做豆腐,后来我学会了,我们家连买豆腐的钱都省啦~”
“昨天带你们去看挖魔芋的地方,那一片魔芋下面就是我家种黄豆的旱地了,山里种点黄豆太难了,嫩的时候有刺猬跟兔子来偷吃,好不容易等到黄豆成熟了,野猪什么的又下山来偷吃,就连我家附近的松鼠都喜欢来我家地里偷黄豆!”
“不过自己家种的这种本地小黄豆,看着不大,味道是真好吃,尤其拿来做豆腐,可惜你们隔着屏幕闻不到味道。我家现在满院子都是豆香味,我还在网上买了好多卤料,等晚上把办酒席剩下的冻鸡腿拿出来,再弄点豆干,做一锅卤味,嘿嘿……”
受不了了!
刷到这个视频的粉丝纷纷在评论区怒吼:“你有本事盖新房,有本事开民宿啊?”
隔着屏幕吃不到,住到你家里,总能吃到你亲手做的小磨豆腐了吧?
还有那个豆腐脑呜呜呜~光看那个浇头就很好吃,完全不是早餐店里拿调味包勾兑的浇头能比的好吗?
想吃!求开店啊啊啊~
江有粮把那块地点上绿豆种子,又把顺手从地里薅的一把折耳根拿到门口的水池子里洗干净了,进屋一看,好家伙!大盆小桶里装的全是豆腐!
“你这胳膊不想要了是吧?”江有粮哭笑不得地走过去帮儿子搬柴烧火。
江小满累了一下午,也实在是没精力做饭了,干脆把白天拆好的猪头肉加了一盆洋芋块一起炒了炒,连菜带饭做了一锅洋芋焖饭。
猪头肉本来就是腌制过的,米饭里带着腊肉特有的咸味,洋芋软糯,特别好吃。
一锅洋芋焖饭,外加一盘凉拌折耳根,一碟煮熟后切好的猪耳朵,父子俩的晚饭就这么对付过去了。
吃完饭,江有粮去外面抱了一捆草进来,切掉首尾,只留中间一段,垫在竹匾上。
江小满把豆腐过水煮一会儿,捞出来沥干水分,切成麻将大小,一块一块间隔五公分摆放在竹匾上,最后盖上竹帘,现在天气正适合做霉豆腐,等过几天豆腐上长出白毛,就能拿来腌制了。
剩下的新鲜豆腐,江小满也没再做冻豆腐了,而是放在干净的木桶里,倒入山泉水,山里入夜后温度低,豆腐这样拿水养着,过一夜也不会坏。
“爸,明天你跟我一起下山吧,咱们把这豆腐还有之前做的魔芋豆腐给百川叔送去,家里的鸡蛋也吃完了,听说最近鸡蛋价格降的很低,咱们索性多买点,我给你腌两坛咸鸡蛋。”
“行!”江有粮痛快地点了点头。
洋鸡蛋本来就不贵,腌好的咸鸡蛋能保存很久,有时候儿子不在家,他煮一锅红薯稀饭,再拿俩咸鸡蛋出来煮熟,配上泡菜就能凑合一天了,省钱又方便。
做霉豆腐的视频素材还有腌制的一部分没有拍,晚上回到房间,江小满只把自己今天做豆腐的视频剪辑了一下,配上背景音乐上传到几个视频平台,忙完之后,顺便看了看昨天的收益。
这一看,可把他惊喜到了!
“一万七千九百块!卧槽!这么多的吗?”
江小满赶紧翻到自己这几天拍的入宅酒视频,发现第一天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达到二百多万了,第二天的最高,有四百多万,直接翻倍了都。
第三天也就是网友们在评论区吵翻天的那个视频最恐怖了,这段当时差点让江小满翻车、最后还是被他剪辑出来发布到视频网站的长视频,因为争议太多,居然还有吵不过别人的网友呼朋引伴帮他来吵架,最后的播放量达到了惊人的一千多万!
这还是刚开始呢,只要这几条视频不下架,后面还有人源源不断的刷到,这些都算是他的播放量,也是可以变现的。
也就是说,他这三天虽然没有出门,都在家里帮忙干活,但仅凭这三条视频,就赚到了他一个毕业生出去工作可能赚到的三个月工资……
江小满抱着手机,幼稚地在床上打了几个滚,本来想去跟他爹报喜呢,没想到隔壁已经传来了他爹那标志性惊天动地的呼噜声,只能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开始给自己家算起了小账——
他们这儿盖新房子办入宅酒是能收份子钱的,虽然不多,但也收了有六千多块钱,这些钱他直接给了他爹,让他留着以后村里人情往来还份子用。
盖房子加上一楼装修,外加盖了一个单独的厨房餐厅,一共花了将近十万块,这几乎是他们家这些年所有的积蓄了,装修的时候因为钱不够,他爹忍痛把这些年给他攒下的老婆本都拿出来了,办入宅酒采购食材酒水的钱,还是江小满前段时间自己拍视频卖东西赚的一万多块钱。
不过,好在房子盖好之后就可以请乡镇的人过来验收了,验收通过之后大概会有两万到三万的补贴,这笔钱江小满是打死都不会动的,他爹年纪这么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场大病就需要用到钱,所以从现在开始,他就要想办法每年给他爹存一笔救命钱了。
所以说,这笔一万七千多的短视频播放收益,对这个家庭来说,真的算是一场及时雨了。
有了这笔钱,江小满就可以跟他爹再多做些蜂桶了。
他的网店并没有投什么推广费,单纯靠发视频引流,虽然平均下来每天只有十几单,但问题主要在他自己身上,不管是土蜂蜜还是手工绣花鞋,量都太少了,经常有粉丝在评论区问什么时候补货,有的等不到甚至跑到网上去搜别家的同款,这样下去肯定不行的。
这一万多块钱拿去装修根本不够,而且唐新岚投资的那个禅修民宿开业之前,他们这边也没法跟着开业。
江小满想了想,这两年还是得跟他爹过的节省一点,争取先把养蜂规模给发展起来,别的不好说,他家这种半野生的土蜂蜜销量是真的可以。
做蜂桶的木头他家里有,就是老房子拆下来的梁木,别看这种木头旧了点,但做出来的蜂桶,反倒比新木头做的蜂桶更好用,野蜂也爱住这种老木头做的蜂桶,引蜂的成功率很大,不过木头有了,人工单靠他爹一个人是肯定不行的。
更何况……
江小满哀叹一声,他爹真是人如其名,一辈子最放不下的就是地里的农活儿,他家这一片的山头,但凡空点的地方都叫他种上了各种粮食蔬菜瓜果什么的,这样一来,他家一年四季倒是吃喝不愁,就是地里活儿太多,要是再让江有粮一个人把蜂桶做出来,他爹就不用睡觉了。
找木匠做蜂桶,自己出木头的话,前几年的行情是一只木桶二十元,现在不知道是什么价格了,就算涨价了,按一只木桶加工费三十元来算,做一百只蜂桶,也才三千块钱,再加上买铁丝、铁钉之类的辅料,还有引蜂要用到的蜂糖之类的,一万多块钱成本绝对是够了的。
有了这一百只新蜂桶,按照他们这里传统的放养式养蜂,一只蜂桶一年产蜜三十到五十斤,这些土蜂蜜要是能按照现在的零售价卖出去的话,去掉损耗和物流成本,一年纯利润起码能有十几万,足够他和他爹日常生活开销了。
农村花钱的地方不多,父子俩一年能有五万块钱生活费,家里的伙食就非常好了。
最主要的是,郎山这边一年四季的山花野果都很过,蜜源丰富,后面他还打算去采购一批优质的蜜源经济花种回来,种在他家附近的山林路边,比如说金银花和□□之类的,既能晒干了卖钱,还能供蜜蜂采蜜,而且都是多年生的,种一茬只要管理得当,能采收好多年呢。
细细在心里算了一笔账,江小满觉得现阶段还是养蜂的收入稳定点,成本低,销售渠道也不愁。
他已经想好了,实在不行,就放到板栗沟那边的游客中心寄卖嘛~
反正在网上卖一单要出十块钱的快递费,拿到游客中心寄卖,也差不多要这么多服务费,最多少赚点,亏是不太可能亏的。
第74章
第二天起来的时候, 天阴沉沉的,看着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江有粮把院子里晾着的柴火都搬到了挡雨的廊檐下,忍不住庆幸:“不愧是老祭巫的儿子, 这小祭巫的日子选的真好!入宅那三天都是大晴天,这入宅酒刚办完, 天就下雨了。”
江小满听着直笑,真要看天气挑日子,那他也会挑啊, 别说提前三天了,现在有些地方的天气预报, 都能提前十五天预测了。
不过他们山里天气多变, 这选日子大概率还是要看运气的。
早上天气阴阴的, 江小满就拿昨天炖腊猪头的汤出来,烧了一大锅碎挂面。
他们这里办酒都是要准备手工挂面的,晚上那一顿不管上什么菜,最后一碗必然是热腾腾的肉丝挂面。
这种挂面跟超市里卖的那种面条不一样,质地特别脆,一箱挂面里面起码有三分之一是断开的,但没办法, 这面也是真的好吃, 尤其是做鸡汤挂面。
他们这儿产妇坐月子, 都是一箱一箱往家里搬这种挂面的。
唯一的不好就是,办完一场大席, 他家足足剩下了两大箱碎挂面——这些也不好拿去送人, 只能他们父子俩拼命吃了。
煮熟的碎挂面很难用筷子捞起, 江小满索性又把昨天的剩饭放了进去, 又切了一把菜叶子, 做了一锅菜面粥。
看着卖相乱糟糟的,其实吃起来还挺好吃的,尤其是这种阴雨天气,热乎乎的两碗吃下去,整个人都暖烘烘的。
吃完早饭,江有粮拿背篓背着装好的豆腐和魔芋豆腐,江小满也背了一个大背篓,里面装了自己家办酒席剩下的花生瓜子、糖果点心之类的,打算带给学校老师跟孩子们吃。
到了学校,正赶上下课,一帮小家伙一看到江小满就围了过来,江小满赶紧放下背篓,笑眯眯地从里面抓了糖果点心之类的散给他们吃。
江百川也没拦着,反倒抱着大茶缸站在廊檐下面起哄:“别跟你们小满哥客气!我看他背篓里还有不少好吃的,赶紧都抢过来,校长给你们攒着慢慢吃!”
江百川这一声吼出来,本来就跟江小满玩的不错的大孩子们立刻一哄而上,把他背篓里放的糖果瓜子什么的一抢而空!
江有粮也抱着手在旁边看热闹。
这可不是学生们没素质,他们郎山就这习俗,谁家办喜事,那几天出门,身上是必然要多带点好吃的,路上碰到小孩子或者孤寡残疾老人之类的,都要散点糖果点心什么的,就图个热闹。
零食都散了出去,江小满赶紧让他爹把带来的豆腐和魔芋豆腐都放到厨房里,拿清水养起来,还不忘叮嘱江百川,今天一定要吃完,毕竟是夏天,学校又没有冰箱,再放一晚上就要变酸了。
“放心吧,吃不完我还不能分给学生带回家吃?”江百川冲他摆了摆手,“我看你爹也下山了,肯定是有事,赶紧忙你的去,中午来不及就到学校凑合一顿得了,我给你们留饭。”
“不啦,我跟我爹就去买点鸡蛋,回来还要找木匠上山看木头呢,今年想多打些蜂桶,把蜂子养起来。”
江小满简单把自己的打算跟江百川解释了一下,江百川倒是挺支持他养蜂的。
“咱们郎山的土蜂蜜是真的好!我在外面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蜂蜜,以前是没办法,找不到销路,养得多了,卖不掉也是个麻烦。现在不一样了,你自己在网上能开店,邮政的车子也都能开到村里,多养点,别的不说,一年够你跟你爸吃喝不愁了。”
“嘿嘿!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也没那么大的能力,就先把我自己家这点事情做好,到时候看我养蜂赚了钱,愿意做的肯定会主动来找我的,不愿意吃苦的,就像前些年乡里号召大家种金银花,就算种苗免费送,还补贴肥料钱,最后还不是做不下去?”江小满撇嘴道。
他不是圣人,更不是超人,没办法振臂一呼,就带着全乡人一起创业致富什么的。
郎山的环境也不像板栗沟那边,大家都住在一个村子里,只要遇上一个负责任的带头人,就能带着全村人,拧成一股绳子干大事。
郎山这边极少有什么聚居的大村落,当然这也是实际环境造成的——
山下的村里地少,老百姓都靠种地吃饭,要想拥有更多的土地,就得尽量去地广人稀的地方。
就比如他家,听说当年建水库整体搬迁的时候,是可以自己选择去新的村镇或者更远的山里的,他爸就选了他家现在住的地方。
当时是一座山好几户人家均分的,即便如此,一户人家能使用的山地面积,也是山下的好几倍。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山上的日子太清苦了,但凡有点本事的,赚了钱都跑去山下或者镇上盖房子了,生活方便,孩子上学方便不说,去外面打工,挣的也比自己家在山里种地多得多。
所以说为什么国家花了那么大的力气,举国之力去扶贫,到现在依然还有像他们郎山这样的贫困山区依然扶不起来呢?
不是国家的错,也不是政策的错,而是历史遗留问题太多了!
别的不说,单是这村镇人口基数太少,就把一些需要集中大量劳动力的产业给踢出去了。
当然了,他们这里的人不争气,也是另一个原因。
江小满就听说江百川他们学校里有个学生家长,夫妻俩不想去城里打工吃苦,居然楞是连地都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