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内部隐患冒苗头
昨天的奏本?
苏尚有些疑惑,他最近需要亲自坐镇江都城,东莱城的一切军政事务,非重大事情他都全部交给了杜如晦和韦云兴两人全权处理。
难道东莱城又发生了什么重要事情,重要得如晦兄都不敢擅自处理,所以这才是他不得不亲自赶到江都城找自己汇报的原因?
苏尚按下心中不解,接过奏本便翻看起来。很快,他的脸色就变得阴沉起来。
奏本中的文字并不多,通篇就只有一个意思,天寿帝杨浩不是武皇帝的血脉,又心智不开,是一个憨人,不能传承大隋正统,理应让他退位自裁,重新拥立武皇帝的血脉赵王杨杲。
奏本中还说到,当初天寿帝被拥登大位亦是宇文化及等弑君叛逆所为,他们妄图掌控朝纲,是威逼太后、假借太后名义的胡作非为,苏尚既然是大隋臣子,就应该拨乱归正,重新拥立先帝血脉。
奏本是一个名为杨清的官员所写,不过苏尚对他却没有什么印象,不知他是何方大神。
还真是不怕死!
苏尚心中暗哼一句,随即向杜如晦沉声问道:“如晦兄怎么看?”
“此人包藏祸心,惟恐天下不乱,该杀之!”杜如晦没有多想,马上便回答道。答案很是坚定,直接,杀气凛凛。
废话!对于天寿帝杨浩的血脉身份,以及当初登基的事情,东莱城的大小官员谁不知道,谁不清楚。
但杨浩的隋帝身份,现在却依然被元帅默认,被东莱城所有的大小官员默认,甚至连太后都默认,这其中的原因又有谁不明白!
而杨清此人却在此时质疑杨浩的血脉,妄议重立新君,看上去好像是大义凛然,对大隋天下亦是忠心耿耿。
其实他就是内藏祸心,惟恐天下不乱,为了自己的私利,甚至都不惜将赵王杨杲这个有可能是武皇帝唯一能在世上存活下去的血脉男丁强行推到前台,丝毫不去考虑赵王本身的安危,这还有什么忠心可言。
苏尚微微点了点头,转眼看向李义兴,冷声问道:“赵王殿下最近怎么样?”
看到元帅的脸色,李义兴便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同时也很明白元帅话中的意思,便也不敢大意,马上详细汇报起来。
“赵王殿下自从来到东莱城后,一直深居简出,平时除了偶尔到元帅您的府上探望云阳王妃外,一般不出王府,也从不在私下里会见东莱城的大小官员。
而太后一行到达东莱城后,赵王殿下除了每天一次向太后的请安外,也从不在私下会见从江都过去的官员。
前些天倒有情报人员发现,有几个从江都城过去的官员曾多次想要拜访赵王殿下,不过他们都吃了闭门羹!”
“其中可有一个叫杨清的官员?”苏尚厉声道。
“有!”
李义兴稍稍回想了一下,接着便又详细回答起来:“杨清,五个月前随太后一行过去的江都官员,此人出身于弘农杨氏,是宗室族人。今年三十五岁,此前是国子监主簿。
他曾三次到赵王殿下的府外求见,分别是上个月的十五,这个月的初三,以及大前天初九,不过赵王殿下都拒绝了!”
苏尚闻言,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下,沉吟了一会,才又沉声道:“你马上安排人手着重调查那些多次到赵王殿下府外求见的官员。
特别是那个杨清,此人深藏祸心,你要派人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地监视他,看看他到底有什么图谋,都有谁与他来往密切,他们都在密谋些什么事情!
另外,一旦发现他们有什么不轨图谋,马上安排人手秘密抓捕!”
“是,末将明白!”李义兴没有多问,敬礼接令后马上小跑出去。
“那赵王殿下…”待李义兴出去以后,杜如晦又出声道,不过却没有继续说下去。
“…武皇帝留下的血脉不多了!”
苏尚很明白杜如晦的意思,沉吟了半晌才叹气道,“就这样吧,不用惊动他!想来这件事情也与他无关。”
杜如晦点点头,没有再劝说什么。对于元帅的心思,他也很明白。
武皇帝杨广一生有三子。大儿子元德太子杨昭早己身故,不过其留下了三条血脉。
二儿子齐王杨暕,与其一同死在了江都兵变,并没有血脉男丁留下。
三儿子赵王杨杲,好在他提前被安排去了东莱,幸运地躲过了江都之变,留得一命。不过他的年纪还小,至今还没有大婚,自然也就没有血脉后代留下。
至于元德太子的三个儿子,燕王杨倓,与其祖父一同死于江都兵变。代王杨侑,在李渊纂位自立后也已经被秘密处死。杨倓、杨侑两人都没有血脉后代留下。
越王杨侗也同样还没有血脉后代,虽然他现在还活着,还被洛阳方面拥立为皇泰帝,但王世充一旦纂位自立,他也同样活不下去。
别看元帅也是反隋义军的一员,其实元帅对于武皇帝杨广还是很感激的,这从元帅当初力排众议,一定要用“武”字作为武皇帝的谥号就可以看出来。
当初隋帝杨广身死江都,天下的势力组织对他的谥号一共有十多个,但绝大多数都是贬性评价居多,甚至连洛阳朝廷都只给了一个中性定义,明皇帝!
唯独东莱的苏尚,唯独东莱的同盟军,给隋帝杨广谥了一个褒性评价,武皇帝。
对于这一谥号,当初东莱城也有很多大小官员反对,但元帅当时一意孤行,并向众人力陈隋帝杨广的一生功过事迹,最后众人被他说服,最终同意为隋帝杨广谥号为“武”字。
所以,对于赵王杨杲这个有可能是武皇帝唯一能在世上存活下去的血脉,只要赵王自己不野心作大犯下大错,元帅作为一个充满感恩之心的人,是不可能为了铲除后患就对他出手的!
……
洛阳城北,氓山之下。
一场惨烈的大战正在这里上演,对阵的双方正是由荥阳李密率领的魏军,以及洛阳王世充统率的隋军。
昨天的奏本?
苏尚有些疑惑,他最近需要亲自坐镇江都城,东莱城的一切军政事务,非重大事情他都全部交给了杜如晦和韦云兴两人全权处理。
难道东莱城又发生了什么重要事情,重要得如晦兄都不敢擅自处理,所以这才是他不得不亲自赶到江都城找自己汇报的原因?
苏尚按下心中不解,接过奏本便翻看起来。很快,他的脸色就变得阴沉起来。
奏本中的文字并不多,通篇就只有一个意思,天寿帝杨浩不是武皇帝的血脉,又心智不开,是一个憨人,不能传承大隋正统,理应让他退位自裁,重新拥立武皇帝的血脉赵王杨杲。
奏本中还说到,当初天寿帝被拥登大位亦是宇文化及等弑君叛逆所为,他们妄图掌控朝纲,是威逼太后、假借太后名义的胡作非为,苏尚既然是大隋臣子,就应该拨乱归正,重新拥立先帝血脉。
奏本是一个名为杨清的官员所写,不过苏尚对他却没有什么印象,不知他是何方大神。
还真是不怕死!
苏尚心中暗哼一句,随即向杜如晦沉声问道:“如晦兄怎么看?”
“此人包藏祸心,惟恐天下不乱,该杀之!”杜如晦没有多想,马上便回答道。答案很是坚定,直接,杀气凛凛。
废话!对于天寿帝杨浩的血脉身份,以及当初登基的事情,东莱城的大小官员谁不知道,谁不清楚。
但杨浩的隋帝身份,现在却依然被元帅默认,被东莱城所有的大小官员默认,甚至连太后都默认,这其中的原因又有谁不明白!
而杨清此人却在此时质疑杨浩的血脉,妄议重立新君,看上去好像是大义凛然,对大隋天下亦是忠心耿耿。
其实他就是内藏祸心,惟恐天下不乱,为了自己的私利,甚至都不惜将赵王杨杲这个有可能是武皇帝唯一能在世上存活下去的血脉男丁强行推到前台,丝毫不去考虑赵王本身的安危,这还有什么忠心可言。
苏尚微微点了点头,转眼看向李义兴,冷声问道:“赵王殿下最近怎么样?”
看到元帅的脸色,李义兴便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同时也很明白元帅话中的意思,便也不敢大意,马上详细汇报起来。
“赵王殿下自从来到东莱城后,一直深居简出,平时除了偶尔到元帅您的府上探望云阳王妃外,一般不出王府,也从不在私下里会见东莱城的大小官员。
而太后一行到达东莱城后,赵王殿下除了每天一次向太后的请安外,也从不在私下会见从江都过去的官员。
前些天倒有情报人员发现,有几个从江都城过去的官员曾多次想要拜访赵王殿下,不过他们都吃了闭门羹!”
“其中可有一个叫杨清的官员?”苏尚厉声道。
“有!”
李义兴稍稍回想了一下,接着便又详细回答起来:“杨清,五个月前随太后一行过去的江都官员,此人出身于弘农杨氏,是宗室族人。今年三十五岁,此前是国子监主簿。
他曾三次到赵王殿下的府外求见,分别是上个月的十五,这个月的初三,以及大前天初九,不过赵王殿下都拒绝了!”
苏尚闻言,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下,沉吟了一会,才又沉声道:“你马上安排人手着重调查那些多次到赵王殿下府外求见的官员。
特别是那个杨清,此人深藏祸心,你要派人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地监视他,看看他到底有什么图谋,都有谁与他来往密切,他们都在密谋些什么事情!
另外,一旦发现他们有什么不轨图谋,马上安排人手秘密抓捕!”
“是,末将明白!”李义兴没有多问,敬礼接令后马上小跑出去。
“那赵王殿下…”待李义兴出去以后,杜如晦又出声道,不过却没有继续说下去。
“…武皇帝留下的血脉不多了!”
苏尚很明白杜如晦的意思,沉吟了半晌才叹气道,“就这样吧,不用惊动他!想来这件事情也与他无关。”
杜如晦点点头,没有再劝说什么。对于元帅的心思,他也很明白。
武皇帝杨广一生有三子。大儿子元德太子杨昭早己身故,不过其留下了三条血脉。
二儿子齐王杨暕,与其一同死在了江都兵变,并没有血脉男丁留下。
三儿子赵王杨杲,好在他提前被安排去了东莱,幸运地躲过了江都之变,留得一命。不过他的年纪还小,至今还没有大婚,自然也就没有血脉后代留下。
至于元德太子的三个儿子,燕王杨倓,与其祖父一同死于江都兵变。代王杨侑,在李渊纂位自立后也已经被秘密处死。杨倓、杨侑两人都没有血脉后代留下。
越王杨侗也同样还没有血脉后代,虽然他现在还活着,还被洛阳方面拥立为皇泰帝,但王世充一旦纂位自立,他也同样活不下去。
别看元帅也是反隋义军的一员,其实元帅对于武皇帝杨广还是很感激的,这从元帅当初力排众议,一定要用“武”字作为武皇帝的谥号就可以看出来。
当初隋帝杨广身死江都,天下的势力组织对他的谥号一共有十多个,但绝大多数都是贬性评价居多,甚至连洛阳朝廷都只给了一个中性定义,明皇帝!
唯独东莱的苏尚,唯独东莱的同盟军,给隋帝杨广谥了一个褒性评价,武皇帝。
对于这一谥号,当初东莱城也有很多大小官员反对,但元帅当时一意孤行,并向众人力陈隋帝杨广的一生功过事迹,最后众人被他说服,最终同意为隋帝杨广谥号为“武”字。
所以,对于赵王杨杲这个有可能是武皇帝唯一能在世上存活下去的血脉,只要赵王自己不野心作大犯下大错,元帅作为一个充满感恩之心的人,是不可能为了铲除后患就对他出手的!
……
洛阳城北,氓山之下。
一场惨烈的大战正在这里上演,对阵的双方正是由荥阳李密率领的魏军,以及洛阳王世充统率的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