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想拿粮食换田地,也是,自己买的粮食没有了就没有了,公中还能有口吃的,左右也饿不死。
要是能换点田地,等灾荒过去了,那可就划算了。掰扯了好久,最后是三房和五房各自拿粮食换了一亩水田,专门去请了里正,立了契书。县里正乱着,不能去改地契,里正做个见证,也是有效的。
时已临近年关,天冷,雪很大,地上积得深,冻伤了不少人。两年多的干旱,可能已经到头了,这么大的雪,等化了可就有水了,开春,没准就能种粮食了。
两个月前的那群流民,自攻破了县城之后,没走,反而以景县为中心,接连攻破了附近的两个县城盂县和临县,声势浩大,就这样朝廷也没有出兵。
有传言说皇帝自顾不暇,北面鞑子搞事情意图南进,朝廷上几个皇子也忙着争夺皇位。刘芳觉得估计是认为这是一群乌合之众,可能没放在眼里。
流民也是农民,虽说不上迫害他们村,但是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转眼,春雷炸响,天下雨了,田间、地头、山上全返青了,把村民可高兴坏了,积累了两年多的怨气,突然就消散了。
有眼见的费了一番功夫,跑了几趟郡城,弄了不少良种回来,有家底的人不少,东借西摞的,好歹都弄到了粮种。因为城里的大户死了不少,县太爷也没了,田地就免费种了,也没人来管。
整个春天都风调雨顺,刘家人忙着种红薯玉米,很少有人想着种水稻,包括滩头村和小王村,之前天干,水田都改成了旱地,种玉米红薯正好。能种地了,还是有好些流民返乡种地了,一下子就少了好些人。
农民起义不是那么好弄得,纵观历史几千年,农民起义怎么也有无数回了吧,可是成事的呢?寥寥无几。
玉米点的早,红薯苗也育的早,玉米估计七月底就能收了,红薯八月中旬也能收获。能早点收粮食就好,大家都饿了好久,就等着粮食收了,吃口饱饭。
刘家也有两件喜事,大房的永富媳妇邓宝妹和三房的永金媳妇文娘都有孩子了,不只是刘家人高兴,她们娘家人也高兴。
因为无主的田地多,这几家子就留下来了,刘家搭了一把手,帮着重新搭了几间茅草屋,用牛耕了几亩地,把日子安生下来了。
几个月的时间也足够刘芳弄清楚现在县城是什么情况了,有野心的人不在少数,附近的几个县城都被流民占了,是一个叫田大力领导的起义军占领的,这几个县城都是他的势力范围。
他成功复制了太、祖当年的策略,走一路杀一路大户,目前来看挺成功的,地盘扩大了近一倍。
可能是多个地方都有起义,他们这里不显眼,所以并没有第一时间清理,任着它扩大。地盘是大了,可是经济却很萧条。商户都死的死,逃的逃,说实话,对刘芳这种老百姓来说,这不是件好事。
景县这边没有产盐的地方,郡城也没有,必须得从别的地方运过来,这个所谓的蓝巾军杀商户杀的这样痛快,怕是没有多少商人愿意过来了,而人没有盐是不行的,还得想法子屯点盐啊!
“娘,我们家还有多少盐啊!”看一下储量,再做打算。
李春华有点意外,问这个干嘛,“咱家的盐还够吃几个月呢,足足还有十斤。”原来只有十斤啊,有点少,屯盐势在必行。
“娘,您昨天进城,看见粮油铺子开了吗?”
“没有啊,城里那些大户都没啥人了,这一时半会儿还买不着粮。乖女,咱家还有粮食,不着急这一时半会儿。”李春华以为闺女是担心没粮食了,出言安慰道。
“娘,不是这个。我是说这个蓝巾军杀了那么多商户,商人都不来咱这,要是几个月后还不来,咱家可就没盐吃了。”这时候多考虑一点,比以后没了盐再打算要好。
李春华想了想,是这个理,朝廷也不可能就这样看着蓝巾军厉害吧!以后的事没准还多着呢。
“闺女,这事你别担心,待会儿等你大哥他们回来,我同他们商量商量。”她娘引起重视就好,刘芳也不再盯着了。
晚饭后,刘家的男人听完李春华的话,都崇拜的看着他们娘/奶,真的是太聪明了,能怎么办,跟着聪明人走呗。
头天的商量结果就是第二天一大早,刘家族人中有三十多个青壮跟着一个族老赶着牛车朝郡城的方向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要回老家几天,需要断更三四天哈!
☆、暴雨
第二天买盐的人都悉数回来了,带回来了一些消息。其实也就是他们这里形势严峻了些,郡城恢复的比较快,还挺热闹。
想想也是,郡城可是水路皆通,平日里南来北往的商人多的是,即使是在灾年,也能弄到大批的粮食,景县压根就不能与之相比。
这股蓝巾军怕是真的要凉了,据说郡城因为其便利的水路交通,常年有驻守的军队,现在许多地方还没有恢复生产,但只要这一季收成下来,百姓交了税粮,可能就要收拾他们了。
想到这里刘芳简直就要抓狂,一旦这里有战事,遭罪的必然是他们这些种地的农民。
打仗,要人,但人从哪来?还不是从农户里抽嘛,她哥哥侄子多,如果真要抓壮丁,不一定躲得过。不只是人,如果这个叫田大力心狠点,怕是连人带地都得是人家的,这能有好日子过?
不拘怎么想日子还是一天一天的过,很快就到七月底了,正是收玉米黄豆的时节,全家老小都得去,包括俩怀孕的孙媳妇,当然刘芳和李春华除外。
种玉米真的是个辛苦活,种的时候要挖地刨坑,还要挑水灌溉,长到一半还要顶着烈日除草,这还得小心别锄到黄豆苗。好容易等到收获了吧,还要背着背篓掰下来,再一筐筐的挑回家,期间还得注意诸如旱蚂蝗之类的虫子。
掰完玉米,事情还多,像刘家这样的,男的就拿着一把弯刀砍玉米杆、刨茬头,弄完还要把这些秸秆搬回家去当柴烧,接着就用牛耕地,把地平整平整,这样才算收完玉米了。
女的呢,就拿个小板凳撕玉米的外壳,还要留下四片玉米胞叶,然后把玉米窜起来,拿到棚子里晾晒,等干的差不多了,就拿手搓玉米粒,接着装袋,往屋里储存起来。
搓玉米粒可是个辛苦活,这时候都是这种黄玉米,玉米粒大又硬,很不好搓,刘芳也去搓过玉米,因为手嫩,皮薄,搓了一下手心就红了,很快就放弃了,农活太高大上了,她真的做不来,做不来就做不来吧,反正她又不指着这个吃饭。
今年没种水稻,玉米种了足足四十亩,刘家人忙碌了七八天,就把玉米黄豆收回来了,刘
要是能换点田地,等灾荒过去了,那可就划算了。掰扯了好久,最后是三房和五房各自拿粮食换了一亩水田,专门去请了里正,立了契书。县里正乱着,不能去改地契,里正做个见证,也是有效的。
时已临近年关,天冷,雪很大,地上积得深,冻伤了不少人。两年多的干旱,可能已经到头了,这么大的雪,等化了可就有水了,开春,没准就能种粮食了。
两个月前的那群流民,自攻破了县城之后,没走,反而以景县为中心,接连攻破了附近的两个县城盂县和临县,声势浩大,就这样朝廷也没有出兵。
有传言说皇帝自顾不暇,北面鞑子搞事情意图南进,朝廷上几个皇子也忙着争夺皇位。刘芳觉得估计是认为这是一群乌合之众,可能没放在眼里。
流民也是农民,虽说不上迫害他们村,但是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转眼,春雷炸响,天下雨了,田间、地头、山上全返青了,把村民可高兴坏了,积累了两年多的怨气,突然就消散了。
有眼见的费了一番功夫,跑了几趟郡城,弄了不少良种回来,有家底的人不少,东借西摞的,好歹都弄到了粮种。因为城里的大户死了不少,县太爷也没了,田地就免费种了,也没人来管。
整个春天都风调雨顺,刘家人忙着种红薯玉米,很少有人想着种水稻,包括滩头村和小王村,之前天干,水田都改成了旱地,种玉米红薯正好。能种地了,还是有好些流民返乡种地了,一下子就少了好些人。
农民起义不是那么好弄得,纵观历史几千年,农民起义怎么也有无数回了吧,可是成事的呢?寥寥无几。
玉米点的早,红薯苗也育的早,玉米估计七月底就能收了,红薯八月中旬也能收获。能早点收粮食就好,大家都饿了好久,就等着粮食收了,吃口饱饭。
刘家也有两件喜事,大房的永富媳妇邓宝妹和三房的永金媳妇文娘都有孩子了,不只是刘家人高兴,她们娘家人也高兴。
因为无主的田地多,这几家子就留下来了,刘家搭了一把手,帮着重新搭了几间茅草屋,用牛耕了几亩地,把日子安生下来了。
几个月的时间也足够刘芳弄清楚现在县城是什么情况了,有野心的人不在少数,附近的几个县城都被流民占了,是一个叫田大力领导的起义军占领的,这几个县城都是他的势力范围。
他成功复制了太、祖当年的策略,走一路杀一路大户,目前来看挺成功的,地盘扩大了近一倍。
可能是多个地方都有起义,他们这里不显眼,所以并没有第一时间清理,任着它扩大。地盘是大了,可是经济却很萧条。商户都死的死,逃的逃,说实话,对刘芳这种老百姓来说,这不是件好事。
景县这边没有产盐的地方,郡城也没有,必须得从别的地方运过来,这个所谓的蓝巾军杀商户杀的这样痛快,怕是没有多少商人愿意过来了,而人没有盐是不行的,还得想法子屯点盐啊!
“娘,我们家还有多少盐啊!”看一下储量,再做打算。
李春华有点意外,问这个干嘛,“咱家的盐还够吃几个月呢,足足还有十斤。”原来只有十斤啊,有点少,屯盐势在必行。
“娘,您昨天进城,看见粮油铺子开了吗?”
“没有啊,城里那些大户都没啥人了,这一时半会儿还买不着粮。乖女,咱家还有粮食,不着急这一时半会儿。”李春华以为闺女是担心没粮食了,出言安慰道。
“娘,不是这个。我是说这个蓝巾军杀了那么多商户,商人都不来咱这,要是几个月后还不来,咱家可就没盐吃了。”这时候多考虑一点,比以后没了盐再打算要好。
李春华想了想,是这个理,朝廷也不可能就这样看着蓝巾军厉害吧!以后的事没准还多着呢。
“闺女,这事你别担心,待会儿等你大哥他们回来,我同他们商量商量。”她娘引起重视就好,刘芳也不再盯着了。
晚饭后,刘家的男人听完李春华的话,都崇拜的看着他们娘/奶,真的是太聪明了,能怎么办,跟着聪明人走呗。
头天的商量结果就是第二天一大早,刘家族人中有三十多个青壮跟着一个族老赶着牛车朝郡城的方向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要回老家几天,需要断更三四天哈!
☆、暴雨
第二天买盐的人都悉数回来了,带回来了一些消息。其实也就是他们这里形势严峻了些,郡城恢复的比较快,还挺热闹。
想想也是,郡城可是水路皆通,平日里南来北往的商人多的是,即使是在灾年,也能弄到大批的粮食,景县压根就不能与之相比。
这股蓝巾军怕是真的要凉了,据说郡城因为其便利的水路交通,常年有驻守的军队,现在许多地方还没有恢复生产,但只要这一季收成下来,百姓交了税粮,可能就要收拾他们了。
想到这里刘芳简直就要抓狂,一旦这里有战事,遭罪的必然是他们这些种地的农民。
打仗,要人,但人从哪来?还不是从农户里抽嘛,她哥哥侄子多,如果真要抓壮丁,不一定躲得过。不只是人,如果这个叫田大力心狠点,怕是连人带地都得是人家的,这能有好日子过?
不拘怎么想日子还是一天一天的过,很快就到七月底了,正是收玉米黄豆的时节,全家老小都得去,包括俩怀孕的孙媳妇,当然刘芳和李春华除外。
种玉米真的是个辛苦活,种的时候要挖地刨坑,还要挑水灌溉,长到一半还要顶着烈日除草,这还得小心别锄到黄豆苗。好容易等到收获了吧,还要背着背篓掰下来,再一筐筐的挑回家,期间还得注意诸如旱蚂蝗之类的虫子。
掰完玉米,事情还多,像刘家这样的,男的就拿着一把弯刀砍玉米杆、刨茬头,弄完还要把这些秸秆搬回家去当柴烧,接着就用牛耕地,把地平整平整,这样才算收完玉米了。
女的呢,就拿个小板凳撕玉米的外壳,还要留下四片玉米胞叶,然后把玉米窜起来,拿到棚子里晾晒,等干的差不多了,就拿手搓玉米粒,接着装袋,往屋里储存起来。
搓玉米粒可是个辛苦活,这时候都是这种黄玉米,玉米粒大又硬,很不好搓,刘芳也去搓过玉米,因为手嫩,皮薄,搓了一下手心就红了,很快就放弃了,农活太高大上了,她真的做不来,做不来就做不来吧,反正她又不指着这个吃饭。
今年没种水稻,玉米种了足足四十亩,刘家人忙碌了七八天,就把玉米黄豆收回来了,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