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他大队长亲侄子的高贵身份,被堂哥的父母否决了,最后堂哥扛了半年还是妥协,娶了公社另一位大队的外甥女,据说是门当户对,现在闺女都三岁了。
叶小妹自己的亲哥婚事倒没有这么坎坷,他们俩都很省事,从来不跟女生打情骂俏,到了年纪就让父母张罗着相亲,然后水到渠成定亲结婚。叶舒华私底下估摸着,亲哥同志如果遇上和堂哥一样的事,那也得妥协,毕竟堂哥的父亲还只是“队长亲哥”,就有这样的权威了,他们的父亲可是队长本队,谁能不听他的话?
因此对王翠芬同志的话,叶舒华信了一大半,哪怕事发后老娘舍不得下手,队长父亲也肯定舍得把她打瘸,她还是不要以身试险了。
想要英年早婚的伟大梦想就此被打破,叶舒华这些天心情都很低落,连帅哥都不欣赏了,无论是队里的年轻后生,还是斯文俊朗的男知青们来打饭,她都板着张后妈脸、面无表情的为人民服务。
心情不好的叶舒华当然不知道自己因为这个反而逃过了一劫。
王翠芬同志自打怀疑宝贝闺女被臭小子哄骗后,食堂开工时她就像装了X射光,对每一位未婚的后生都进行了身份甄别,结果显而易见,他们家小妹连看都不愿意多看这些人一眼,肯定都不是他们。
他们小妹能接触的后生全都在这儿了,既然没一个让她特殊对待的,那就说明她之前可能是想多了。
王翠芬又慢慢放下了心。
而之所以说叶舒华逃过一劫,是因为没有这些变故之前,她还是有心情欣赏帅哥的,那样的目光落在紧张过头的王翠芬同志眼里,说不定分分钟给她脑补出一位男朋友来——那就麻烦大了。
不过叶舒华对此一无所知,当然也就无从欣喜了。
一眨眼就到了开放食堂的最后一天,叶舒华心无旁骛的送走最后一位知青,正想捏了捏胳膊放松放松,就听见后头的大妈在感慨:“食堂不开了,这些知青又可以在家吃点好的了。”
立刻有人笑着接话:“可不是,咱们大队的知青听说不少干部子女,以前在家里肯定也都是宝贝疙瘩呢!”
比起前些天,叶舒华今天的心情已经好了很多,毕竟食堂解散了,她又可以回家吃干饭,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感到有些安慰的叶舒华听到大妈们的八卦,便有了些兴趣,刚凑过去听,就听到她娘也贡献了一个料,“是不是干部子女我就不清楚了,不过有几个知青家里确实看重,经常寄些票啊钱啊过来,甚至还有直接寄肉罐头的,这年头还舍得弄肉罐头,你们说这家底得多厚啊?”
叶舒华听到这里不由瞪大了眼睛,八卦兮兮的问:“娘,谁这么有福气,还能吃到肉罐头啊?”
光是念出肉罐头这三个字,她都忍不住流口水了,真是羡慕这位被上天眷顾的幸运鹅。
王翠芬在是笑着看了叶舒华一眼,有点卖关子的嫌疑,倒是周围的大妈们七嘴八舌的说:“还能有谁啊?咱们大队最让人羡慕的不就是小宋同志吗!”
“何止肉罐头啊,小宋家里去年冬天还给他寄了一件崭新的军大衣——嚯,可把咱们这些后生馋死了,排着队找他借军大衣过瘾呢!”
“也是小宋大方、看得起咱们乡下人,跟别的知青都不一样,不但军大衣舍得借出来,有时候还给孩子发糖,多大方的后生啊。”
哪怕是对知青没好感的王翠芬,这时也跟着附和一句:“小宋确实跟其他知青不一样,回城的机会都说让就让,我们孩他爹私底下都为他可惜,说本来小宋最有希望回城,公社的领导都喜欢他。”
大妈们你一句我一句的爆料,俨然把这位小宋同志塑造成了七十年代的活雷锋,但叶舒华听完只有一个评价——人傻钱多。
她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第6章
叶舒华对传说中的这位小宋同志起了贼心,是在听到“肉罐头”三个字的时候。
原因很简单,叶家在队长父亲的带领下勤劳致富,成为双岗大队人人称羡的“大户人家”,可这样的大户人家私底下还在为了几个鸡蛋上演宫心计,而这位知青同志不声不响的,竟然啃着家里寄来的肉罐头——这是什么神仙家庭啊,真恨不得分分钟嫁了嫁了。
而且据她娘和大妈们的说法,小宋同志不但有各种肉罐头啊,手里还有票有钱,妥妥的高富帅啊,又是给熊孩子们吃糖,又是给别人借军大衣,活脱脱人傻钱多的冤大头,呸,是乐于助人的活雷锋。
总结成一句话,这位同志简直是为叶舒华量身定做的粮票。
最开始叶舒华没有想到要打知青的主意,是因为她还有节操,更愿意采纳王翠芬同志的意见,通过嫁个有钱人来实现衣食无忧奔小康的伟大梦想。
这里说的有钱人当然不包括知青,不用王翠芬圈重点,叶舒华自己都知道,跟知青结婚恐怕不是享福而是遭罪,因为他们根本不稳定。
现在已经是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后期,两年前,中央对知青的政策已经不
叶小妹自己的亲哥婚事倒没有这么坎坷,他们俩都很省事,从来不跟女生打情骂俏,到了年纪就让父母张罗着相亲,然后水到渠成定亲结婚。叶舒华私底下估摸着,亲哥同志如果遇上和堂哥一样的事,那也得妥协,毕竟堂哥的父亲还只是“队长亲哥”,就有这样的权威了,他们的父亲可是队长本队,谁能不听他的话?
因此对王翠芬同志的话,叶舒华信了一大半,哪怕事发后老娘舍不得下手,队长父亲也肯定舍得把她打瘸,她还是不要以身试险了。
想要英年早婚的伟大梦想就此被打破,叶舒华这些天心情都很低落,连帅哥都不欣赏了,无论是队里的年轻后生,还是斯文俊朗的男知青们来打饭,她都板着张后妈脸、面无表情的为人民服务。
心情不好的叶舒华当然不知道自己因为这个反而逃过了一劫。
王翠芬同志自打怀疑宝贝闺女被臭小子哄骗后,食堂开工时她就像装了X射光,对每一位未婚的后生都进行了身份甄别,结果显而易见,他们家小妹连看都不愿意多看这些人一眼,肯定都不是他们。
他们小妹能接触的后生全都在这儿了,既然没一个让她特殊对待的,那就说明她之前可能是想多了。
王翠芬又慢慢放下了心。
而之所以说叶舒华逃过一劫,是因为没有这些变故之前,她还是有心情欣赏帅哥的,那样的目光落在紧张过头的王翠芬同志眼里,说不定分分钟给她脑补出一位男朋友来——那就麻烦大了。
不过叶舒华对此一无所知,当然也就无从欣喜了。
一眨眼就到了开放食堂的最后一天,叶舒华心无旁骛的送走最后一位知青,正想捏了捏胳膊放松放松,就听见后头的大妈在感慨:“食堂不开了,这些知青又可以在家吃点好的了。”
立刻有人笑着接话:“可不是,咱们大队的知青听说不少干部子女,以前在家里肯定也都是宝贝疙瘩呢!”
比起前些天,叶舒华今天的心情已经好了很多,毕竟食堂解散了,她又可以回家吃干饭,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感到有些安慰的叶舒华听到大妈们的八卦,便有了些兴趣,刚凑过去听,就听到她娘也贡献了一个料,“是不是干部子女我就不清楚了,不过有几个知青家里确实看重,经常寄些票啊钱啊过来,甚至还有直接寄肉罐头的,这年头还舍得弄肉罐头,你们说这家底得多厚啊?”
叶舒华听到这里不由瞪大了眼睛,八卦兮兮的问:“娘,谁这么有福气,还能吃到肉罐头啊?”
光是念出肉罐头这三个字,她都忍不住流口水了,真是羡慕这位被上天眷顾的幸运鹅。
王翠芬在是笑着看了叶舒华一眼,有点卖关子的嫌疑,倒是周围的大妈们七嘴八舌的说:“还能有谁啊?咱们大队最让人羡慕的不就是小宋同志吗!”
“何止肉罐头啊,小宋家里去年冬天还给他寄了一件崭新的军大衣——嚯,可把咱们这些后生馋死了,排着队找他借军大衣过瘾呢!”
“也是小宋大方、看得起咱们乡下人,跟别的知青都不一样,不但军大衣舍得借出来,有时候还给孩子发糖,多大方的后生啊。”
哪怕是对知青没好感的王翠芬,这时也跟着附和一句:“小宋确实跟其他知青不一样,回城的机会都说让就让,我们孩他爹私底下都为他可惜,说本来小宋最有希望回城,公社的领导都喜欢他。”
大妈们你一句我一句的爆料,俨然把这位小宋同志塑造成了七十年代的活雷锋,但叶舒华听完只有一个评价——人傻钱多。
她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第6章
叶舒华对传说中的这位小宋同志起了贼心,是在听到“肉罐头”三个字的时候。
原因很简单,叶家在队长父亲的带领下勤劳致富,成为双岗大队人人称羡的“大户人家”,可这样的大户人家私底下还在为了几个鸡蛋上演宫心计,而这位知青同志不声不响的,竟然啃着家里寄来的肉罐头——这是什么神仙家庭啊,真恨不得分分钟嫁了嫁了。
而且据她娘和大妈们的说法,小宋同志不但有各种肉罐头啊,手里还有票有钱,妥妥的高富帅啊,又是给熊孩子们吃糖,又是给别人借军大衣,活脱脱人傻钱多的冤大头,呸,是乐于助人的活雷锋。
总结成一句话,这位同志简直是为叶舒华量身定做的粮票。
最开始叶舒华没有想到要打知青的主意,是因为她还有节操,更愿意采纳王翠芬同志的意见,通过嫁个有钱人来实现衣食无忧奔小康的伟大梦想。
这里说的有钱人当然不包括知青,不用王翠芬圈重点,叶舒华自己都知道,跟知青结婚恐怕不是享福而是遭罪,因为他们根本不稳定。
现在已经是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后期,两年前,中央对知青的政策已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