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成红利不说,还定了五年之期。
眼看着过了今年就到日子了,沈长君却也没觉得可惜。
现在这些黄白之物对于沈家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数字,若是现在什么都不干了,坐吃山空的话,起码可以吃到沈丰梧的孩子的孩子那一辈。
当然,若拿去赌或者干些别的不良嗜好就另当别论了,只说正常的开销,而且可以过的小资一些也没问题。
沈家的财富都能如此,更别说朱玄烨了,隐形的大富豪,富可敌国不为过。
两个人都是低调型,至今为止,没有人知道他们两人之间有合作关系。
在外人的眼中,他跟朱玄耀走的更近一些。
又是一日清晨,沈长君来到大晋日报社。
他们是每三天开一次早会,每月的第一天开一次大会,开会地点暂时定为图书馆。
今天不用开会,所以沈长君没有先去图书馆,而是直接来了报社。
他刚一走进报社,就看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而接待她的是何靖远。
自大晋日报成立以来,为了使百姓能够更积极的为报社提供各地所发生的或有趣的,或不正当的大事小情等任何信息,若被采用,他们都会给予奖赏。
奖赏的金额不等,从50文到200文酌情给予奖赏。
悬赏一出,来的人真不少,什么张三和李四打起来啦,王二麻子的媳妇跟人家跑啦,更有甚者,说自己家的猫都能爬树啦,沈长君真想问问他,你家的母猪是不是也能上树。
所以不得已,大晋日报在悬赏的最后又加了一句话,那就是,提供虚假情报者会进行处罚。
这条规定一出,来提供信息的人顿时少了一大半。
沈长君他们也总算是清净了
再说这个中年妇女,她一边叙述着她的遭遇,一边哭的泣不成声。
她在说什么呢?细听之下才知道,原来这名妇女姓刘,别人都叫她一声刘大姐,她不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士,而是10年前从个小县城来到京城的。
记得那一年丈夫刚刚病故,儿子才5岁,家里虽说有五亩地,可是自己一个寡妇带着个5岁的孩子,有地又有什么用呢。
刘大姐种地不行,可是她有一样本事,那就是她做饼特别的好吃,可以说做饼是她的拿手绝活,那饼被她做的外酥里嫩,香喷喷的,谁吃了都对她的饼赞不绝口。
有人便对她出主意说,让她去到京城卖饼,听说有好多人都去了,说不定是条出路。
刘大姐听了对方的话,翻来覆去,思前想后,最终决定拼一把,万一成功了呢。
于是,她就将家里的五亩地给卖了,一共卖了20两银子,便带着儿子去了京城,想着到了京城租个铺子卖饼。
刘大姐打算的挺好,可是不走远路不知行路难,现实给了她狠狠的一击。
20两银子,说实在的,对于出门在外的人来说,实在是不算什么,两人一路的盘缠就花去了大半,再加上吃的住的,到了京城只剩下5两银子了,不过好在,人是平安的到了。
5两银子在京城,能干嘛呢。
刘大姐带着儿子能省一顿是一顿,到了京城便开始各处打听哪里有租铺子的地方。
可是打听来打听去,铺子的租金都太贵了,她们实在是租不起啊。
就在刘大姐快要绝望的时候,天无绝人之路,让她遇到了一位好心人。
“你想租店铺?"说话的这个人姓王,是个鳏夫,死了老婆也无儿无女,见到刘大姐带着个5岁的孩子满街打听铺面,便上前将她拦住问道。
他家恰好有个小铺面想要往外岀租,只是还没贴招租信息,也没去牙行登记呢,今天看见她们母子二人也是赶巧了。
刘大姐听到有人问,便连忙点头道:“是的,是的,这位大哥,你家有铺面出租吗,不知道什么价格。”
若是在平时,对于陌生人,刘大姐还是很警惕的,但是现在她已经走投无路了,不过好在她是幸运的,遇到的这个人是个老实人
“不忙说价格,你先去看看我那铺子再说。”
“唉,唉好,好。”
于是这位王家大哥就带着她们母子来到了他家的铺子门前。
这铺子也就10平左右不大,一个月5两银子,价格已经是她打听到的最低的价格了。
可是5两银子,这刘大姐兜里确实有,但是给了租金,别的开销怎么办?
没钱买面怎么烙饼,她跟儿子已经一天没吃饭了,这可怎么办才好,刘大姐急的额头冒汗。
王家大哥一看对方的表情就知道这母子俩身上的钱不够,于是道:“大妹子是不是手头不宽裕,说实话,我看你们一路打听了好些家,最终都是一听价钱就走了,我想应该是这么个情况。”
“不瞒大哥,我手里就只剩下5两银子了,我本想着租了店铺卖饼,可这要是交了房租,就什么也不剩了,连面都没钱买了。”
王家大哥一听,犹豫了一下,看了看这一对娘俩,最终还是决定道:“要不大妹子,第一个月的房租先欠着,和第二个月的房租一起给,你看如何?”
刘大姐一听顿时激动了,她这是遇到好心人了啊。
连忙道:“这位大哥,真是太感谢你了,你就是我们一家的救命恩人。”
于是刘大姐带着孩子就算是暂且的安顿了下来。
区作者闲话
本书由连城读书独家发表,请勿转载
第一二二章、家务事
刘大姐租的这个店铺以前也是个饼铺,工具都是现成了,这无形当中又为刘大姐省了笔银钱,她只需要买些面和油等做饼所需的材料就成了。
母子俩白天卖饼,晚上就在饼店的地上卷缩的对付一宿。
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王家大哥看他们娘俩一张张憔悴不堪的面容,实在有些不忍心,他的房子他能不知道吗,一个10平米的地方,啥也没有,母子两人晚上肯定是睡在地上的,这样休息怎么能好呢
于是他便对刘大姐说道,“你带着个孩子,每天就卷缩在饼店,也不是长久之计,我有处旧宅院,你若不嫌弃就去那住吧。”
刘大姐一听感动的眼泪都下来了,一口一个恩人恩人的说着感谢的话,她是真的遇到了好人了。
就这样两家渐渐的就熟悉了起来,但是彼此都是清清白白做人,绝对没有那些个多余的心里。
晃儿子已经19岁了,她跟王大哥也认识了14年有余,刘大姐这些年攒了些积蓄,跟王大哥一商量,就想把她和儿子目前住着的王大哥的旧宅给买下来,毕竟儿子将来是要结婚生孩子的,王大哥也同意了,并以最低价卖给了她。
刘大姐的儿子名赵辉,一年前认识了一个小哥儿,小哥名叫冯希,家里的条件不算太好。
对于刘大姐来说,家里面条件好不好都是次要的,只要人好就行,毕竟她们家里的条件也很一般。
双方见了面,说实话,刘大姐不太满意这个冯希,长的一张精明相,就不讨喜,
眼看着过了今年就到日子了,沈长君却也没觉得可惜。
现在这些黄白之物对于沈家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数字,若是现在什么都不干了,坐吃山空的话,起码可以吃到沈丰梧的孩子的孩子那一辈。
当然,若拿去赌或者干些别的不良嗜好就另当别论了,只说正常的开销,而且可以过的小资一些也没问题。
沈家的财富都能如此,更别说朱玄烨了,隐形的大富豪,富可敌国不为过。
两个人都是低调型,至今为止,没有人知道他们两人之间有合作关系。
在外人的眼中,他跟朱玄耀走的更近一些。
又是一日清晨,沈长君来到大晋日报社。
他们是每三天开一次早会,每月的第一天开一次大会,开会地点暂时定为图书馆。
今天不用开会,所以沈长君没有先去图书馆,而是直接来了报社。
他刚一走进报社,就看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而接待她的是何靖远。
自大晋日报成立以来,为了使百姓能够更积极的为报社提供各地所发生的或有趣的,或不正当的大事小情等任何信息,若被采用,他们都会给予奖赏。
奖赏的金额不等,从50文到200文酌情给予奖赏。
悬赏一出,来的人真不少,什么张三和李四打起来啦,王二麻子的媳妇跟人家跑啦,更有甚者,说自己家的猫都能爬树啦,沈长君真想问问他,你家的母猪是不是也能上树。
所以不得已,大晋日报在悬赏的最后又加了一句话,那就是,提供虚假情报者会进行处罚。
这条规定一出,来提供信息的人顿时少了一大半。
沈长君他们也总算是清净了
再说这个中年妇女,她一边叙述着她的遭遇,一边哭的泣不成声。
她在说什么呢?细听之下才知道,原来这名妇女姓刘,别人都叫她一声刘大姐,她不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士,而是10年前从个小县城来到京城的。
记得那一年丈夫刚刚病故,儿子才5岁,家里虽说有五亩地,可是自己一个寡妇带着个5岁的孩子,有地又有什么用呢。
刘大姐种地不行,可是她有一样本事,那就是她做饼特别的好吃,可以说做饼是她的拿手绝活,那饼被她做的外酥里嫩,香喷喷的,谁吃了都对她的饼赞不绝口。
有人便对她出主意说,让她去到京城卖饼,听说有好多人都去了,说不定是条出路。
刘大姐听了对方的话,翻来覆去,思前想后,最终决定拼一把,万一成功了呢。
于是,她就将家里的五亩地给卖了,一共卖了20两银子,便带着儿子去了京城,想着到了京城租个铺子卖饼。
刘大姐打算的挺好,可是不走远路不知行路难,现实给了她狠狠的一击。
20两银子,说实在的,对于出门在外的人来说,实在是不算什么,两人一路的盘缠就花去了大半,再加上吃的住的,到了京城只剩下5两银子了,不过好在,人是平安的到了。
5两银子在京城,能干嘛呢。
刘大姐带着儿子能省一顿是一顿,到了京城便开始各处打听哪里有租铺子的地方。
可是打听来打听去,铺子的租金都太贵了,她们实在是租不起啊。
就在刘大姐快要绝望的时候,天无绝人之路,让她遇到了一位好心人。
“你想租店铺?"说话的这个人姓王,是个鳏夫,死了老婆也无儿无女,见到刘大姐带着个5岁的孩子满街打听铺面,便上前将她拦住问道。
他家恰好有个小铺面想要往外岀租,只是还没贴招租信息,也没去牙行登记呢,今天看见她们母子二人也是赶巧了。
刘大姐听到有人问,便连忙点头道:“是的,是的,这位大哥,你家有铺面出租吗,不知道什么价格。”
若是在平时,对于陌生人,刘大姐还是很警惕的,但是现在她已经走投无路了,不过好在她是幸运的,遇到的这个人是个老实人
“不忙说价格,你先去看看我那铺子再说。”
“唉,唉好,好。”
于是这位王家大哥就带着她们母子来到了他家的铺子门前。
这铺子也就10平左右不大,一个月5两银子,价格已经是她打听到的最低的价格了。
可是5两银子,这刘大姐兜里确实有,但是给了租金,别的开销怎么办?
没钱买面怎么烙饼,她跟儿子已经一天没吃饭了,这可怎么办才好,刘大姐急的额头冒汗。
王家大哥一看对方的表情就知道这母子俩身上的钱不够,于是道:“大妹子是不是手头不宽裕,说实话,我看你们一路打听了好些家,最终都是一听价钱就走了,我想应该是这么个情况。”
“不瞒大哥,我手里就只剩下5两银子了,我本想着租了店铺卖饼,可这要是交了房租,就什么也不剩了,连面都没钱买了。”
王家大哥一听,犹豫了一下,看了看这一对娘俩,最终还是决定道:“要不大妹子,第一个月的房租先欠着,和第二个月的房租一起给,你看如何?”
刘大姐一听顿时激动了,她这是遇到好心人了啊。
连忙道:“这位大哥,真是太感谢你了,你就是我们一家的救命恩人。”
于是刘大姐带着孩子就算是暂且的安顿了下来。
区作者闲话
本书由连城读书独家发表,请勿转载
第一二二章、家务事
刘大姐租的这个店铺以前也是个饼铺,工具都是现成了,这无形当中又为刘大姐省了笔银钱,她只需要买些面和油等做饼所需的材料就成了。
母子俩白天卖饼,晚上就在饼店的地上卷缩的对付一宿。
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王家大哥看他们娘俩一张张憔悴不堪的面容,实在有些不忍心,他的房子他能不知道吗,一个10平米的地方,啥也没有,母子两人晚上肯定是睡在地上的,这样休息怎么能好呢
于是他便对刘大姐说道,“你带着个孩子,每天就卷缩在饼店,也不是长久之计,我有处旧宅院,你若不嫌弃就去那住吧。”
刘大姐一听感动的眼泪都下来了,一口一个恩人恩人的说着感谢的话,她是真的遇到了好人了。
就这样两家渐渐的就熟悉了起来,但是彼此都是清清白白做人,绝对没有那些个多余的心里。
晃儿子已经19岁了,她跟王大哥也认识了14年有余,刘大姐这些年攒了些积蓄,跟王大哥一商量,就想把她和儿子目前住着的王大哥的旧宅给买下来,毕竟儿子将来是要结婚生孩子的,王大哥也同意了,并以最低价卖给了她。
刘大姐的儿子名赵辉,一年前认识了一个小哥儿,小哥名叫冯希,家里的条件不算太好。
对于刘大姐来说,家里面条件好不好都是次要的,只要人好就行,毕竟她们家里的条件也很一般。
双方见了面,说实话,刘大姐不太满意这个冯希,长的一张精明相,就不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