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徐彦满答应,又看向林姜姜,“你想要哪个?”
林姜姜指着一个最角落上的一个花灯说:“那个小兔子花灯扎得真磕碜,我要那个……”
徐彦:“……你确定?”
卖花灯的老板拿过来给她:“小姑娘,这个没做好,不要钱,免费送给你。”
林姜姜笑呵呵地接了过来:“那敢情好。”
徐彦宠溺地看着她:“傻丫头,不用给我省钱。”
“没给你省,我就喜欢这个,”林姜姜抱着花灯给他看,“你看这小兔子,丑得多别致,整条街也找不第二个……”
“好吧,你喜欢就行。”
徐彦给林素素那只花灯付了钱,付钱的时候,老板夸林素素的眼光真好,一子就挑中了他这小摊上最漂亮、最贵的一只花灯。
林素素的脸色反而不太好看:老板不说还好,一说起来,她跟林姜姜一对比,显得她不懂事似的。
徐彦付过钱之后,他便又往更热闹的地方去了。
有人设了猜灯谜的擂台,猜得多的有奖赏。
林素素想参加,徐彦说:“你去吧,我给你付报名费。”
“徐公子以陪我一起吗?”林素素满是希冀地看着徐彦。
徐彦头疼道:“我就不参加了,前些日子读书读得脑壳疼,实在不想玩这种文字游戏……”
林素素失落道:“那我也不参加了,我胆子小,己一个人不敢登台呢。”
徐彦又问林姜姜:“要不你陪你堂姐上去?”
林姜姜摇头:“我才认识几个字,就不浪费报名的钱了,你上去吧。”
林姜姜见林素素看起来很想上去的样子,约莫是想在徐彦面前展示一己的文才,于是便助推了一把,对徐彦说道:“哥,你陪堂姐上去吧,前面的谜题应该很简单,若你不会就来呗……”
“那好吧,”徐彦不放心她,“你在这里乖乖等着我,别乱跑,我在台上会看着你的。”
“好。”
徐彦和林素素交了报名的钱,不一会猜题的人凑齐了十个,便登上了台。
林姜姜挑着兔子灯站在面等着,
正如她所说,一开始谜题并不难,十个人有九个都猜来,徐彦连连猜对,表情也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变得投入起来。
最后林素素和徐彦都留到了最后,也拿到了奖品。
奖品也是花灯,虽然没有林素素那个好,但是总算也赢回了报名的钱。
台之后,徐彦和林素素的话明显多了起来,他一直在聊方才台上的题目,聊最后一个他没有猜的谜底到底是什。
经过这午加一晚上的相处,两人明显热络起来,还约定着过两天书院开学,林素素要送他去书院。
就在开学的前一天,县衙那边忽然来了人,挨家挨地进去,要将八到十二岁之间的姑娘登记在册,说是京城那边的指令,要这镇上所有适龄姑娘的信籍。
待府衙的人到了林姜姜家里时,问及林姜姜年刚九岁,便也将她的名字登记在册子上。
柳氏不免问了起来:“官爷,登记我女的名字做什?”
府衙的人回答:“这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他说是当圣上这两年身体不太好,近日有相士算过,说是在一个小镇上方现了祥云,这代表着这里有命格奇特姑娘的女子现,接入皇宫,为圣上祛除病气。但姑娘年纪尚小,约莫在八岁到十二岁之间,和太子的年龄正好相配,所以皇家打算找这个小姑娘,以后给太子做太子妃。
“所以这朵祥云是在咱小镇上面现的。”
那个点头:“是啊。”
柳氏一听,大为惊叹:“这果真是天大的好事,不知是谁家的姑娘这般有福气,这是要飞上枝头变成凤凰了!”
“不是吗,”那人跟柳氏多聊了几句,“我这走了许多家,有的人家欢喜,有的人家眼红。欢喜的是像您家这样的,家里正好有个合适的女。眼红的是那种家里没有女,或者女太大、太小的,气得哟,恨不从别人家抢一个闺女过来……”
柳氏听了,愈发兴奋,连忙给官爷沏茶:“官爷,我家女这不大不小的,刚好合适,您得把她的名字写仔细些,莫要写错了……”
“好嘞,我也不敢写错哟。”
林姜姜在一旁却是觉得很奇怪:“咱镇
上什时候现祥云了?我怎没瞧见过?”
柳氏瞪她一眼:“你这肉眼凡胎的,哪里知道哪一朵是祥云?”
“我怎不记得还有这事?”上一世她也没听说过啊。
官爷写完,还把名册给柳氏看了看,柳氏不识字,叫林姜姜过来看,名字写得对不对。
林姜姜随意看了一眼:“没有写错。”
“看仔细些!”柳氏小声提醒她。
林姜姜没再看,只是听方才官爷说什命格奇特的女子:她重生一世,算命格奇特吗?
也没见有什奇特的啊?
除了提前预知一些事情,日子不还是和上一世一样过?
第12章 012 命里无时莫强求
书院开学的那一日,林素素没有如约来送徐彦和林姜姜去书院。
前几日明明是她己提的,说是要带些己做的点心,让他带到书院去一起吃,日林姜姜和徐彦在村头的桥边等了许久,眼看再不走就要迟到了,也没见林素素过来。
徐彦已经等得极为不耐烦:“小爷我为什要等她这久?”
林姜姜怀里还抱着他送己的小奶狗,过桥风一吹,小狗冻得直嘤嘤。
“那不然咱走吧。”林姜姜说。
徐彦:“赶紧上马车,冻死小爷了!”
林姜姜和徐彦坐上马车,赶紧往书院赶去。
不过很快,林姜姜就知道了林素素为何没有来送他,因为当天午,林父和柳氏带着妹妹,忽然来书院这边找她。
全家人都过来了,林姜姜还以为发生了什事情,结果被告知,是大伯托他来的。
“姜姜,就是那个进京的事情,你不是被选入名册了吗?你堂姐也想去,你不以把你的名额让给你堂姐啊?”林父为难地说了。
“啊?”林姜姜有些惊愕,没想到大伯父一家居然在打这个主意。“爹,这不是我让不让的问题,是京城那边有要求,只要八岁到十二岁之间的姑娘,堂姐这过完年刚长一岁,已经十岁了。她就算冒用我的名字,这年龄也对不上啊……”十岁和九岁也差太多了。
怪不得堂姐天没有来送徐彦,原
来是惦记上了进京的事情。
从官爷在小镇的各个村子走了一遭后,这两日百姓的茶余饭后,都在讨论这件事,猜测着是哪家的闺女会有特殊命格被选为太子妃。
算卦先生这几日忙得不开交,许多人家都请他去给家闺女算命,算一算有没有当太子妃的命格?
就连徐彦也想抽空带她去找算卦先生,给她算一卦。
林姜姜却并未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于她己来说,己除了经历了重生这种难以解释的事情,她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发生太大的改变。虽然会提前预知一些事情,但这小小的偏僻小镇,又没有什大事情发生,她还比不得人家算卦先生。
只是她没想到堂姐一家居然也会对这件事情如此伤心,让父亲和继母抱着年幼的妹妹赶来劝她,想必是许诺给父亲和柳氏不的好处,再动以亲情游说,顺便暗暗贬低林姜姜抬高他的女……
只是年龄这一块,十岁的堂姐,究竟要怎假装九岁的她呢。
父亲解释道:“年龄这件事,你大伯父家会解决的,他认识府衙里的人,届时偷偷将你的年龄改成十二岁,于你堂姐来说便契合许多了。”
“这……不是骗人吗?”而且骗的还是皇家。
柳氏说道:“这个你不用担心,你大伯父说,了什事他己承担。”
林姜姜看到父亲和柳氏都十分希望己答应的样子,虽然觉得大伯父一家有点过于不要脸,但己诚然也不想去京城走一遭,于是便问道:“爹,若是我将这名额让给堂姐,大伯家给咱多好处?”
柳氏一见林姜姜十分开窍的样子,便禁不住喜笑颜开:“你大伯说,给咱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确实不了,顶父亲几个月的工钱了。
林姜姜正想答应,忽然又想到一事。
前几日徐彦带她和林素素骑马看花灯,林素素和徐彦的关系已经进了一大步了,若是按照上一世发展去,再过几年,他就会成亲,如林素素却打算抛弃徐彦,隐瞒己的姓名和年龄去京城,去争那几乎不选她的太子妃的位置。
虽然那太子妃的位置,比嫁给徐彦这个小镇
首富的幺子要好过千万倍,是她怎成为太子妃呢?
林姜姜腹诽着,既然林素素为了这种虚无缥缈的机会放弃了徐彦,那她也没什好相劝的:“爹,你大伯父说,要二十两,不然这名额我不让!”如果二十两都不让林素素改变主意,那这一世的林素素,根本配不上徐彦。
林父一听,吓了一跳:“你这孩子,怎还狮子大开呢?十两银子就不了!”
林姜姜指着一个最角落上的一个花灯说:“那个小兔子花灯扎得真磕碜,我要那个……”
徐彦:“……你确定?”
卖花灯的老板拿过来给她:“小姑娘,这个没做好,不要钱,免费送给你。”
林姜姜笑呵呵地接了过来:“那敢情好。”
徐彦宠溺地看着她:“傻丫头,不用给我省钱。”
“没给你省,我就喜欢这个,”林姜姜抱着花灯给他看,“你看这小兔子,丑得多别致,整条街也找不第二个……”
“好吧,你喜欢就行。”
徐彦给林素素那只花灯付了钱,付钱的时候,老板夸林素素的眼光真好,一子就挑中了他这小摊上最漂亮、最贵的一只花灯。
林素素的脸色反而不太好看:老板不说还好,一说起来,她跟林姜姜一对比,显得她不懂事似的。
徐彦付过钱之后,他便又往更热闹的地方去了。
有人设了猜灯谜的擂台,猜得多的有奖赏。
林素素想参加,徐彦说:“你去吧,我给你付报名费。”
“徐公子以陪我一起吗?”林素素满是希冀地看着徐彦。
徐彦头疼道:“我就不参加了,前些日子读书读得脑壳疼,实在不想玩这种文字游戏……”
林素素失落道:“那我也不参加了,我胆子小,己一个人不敢登台呢。”
徐彦又问林姜姜:“要不你陪你堂姐上去?”
林姜姜摇头:“我才认识几个字,就不浪费报名的钱了,你上去吧。”
林姜姜见林素素看起来很想上去的样子,约莫是想在徐彦面前展示一己的文才,于是便助推了一把,对徐彦说道:“哥,你陪堂姐上去吧,前面的谜题应该很简单,若你不会就来呗……”
“那好吧,”徐彦不放心她,“你在这里乖乖等着我,别乱跑,我在台上会看着你的。”
“好。”
徐彦和林素素交了报名的钱,不一会猜题的人凑齐了十个,便登上了台。
林姜姜挑着兔子灯站在面等着,
正如她所说,一开始谜题并不难,十个人有九个都猜来,徐彦连连猜对,表情也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变得投入起来。
最后林素素和徐彦都留到了最后,也拿到了奖品。
奖品也是花灯,虽然没有林素素那个好,但是总算也赢回了报名的钱。
台之后,徐彦和林素素的话明显多了起来,他一直在聊方才台上的题目,聊最后一个他没有猜的谜底到底是什。
经过这午加一晚上的相处,两人明显热络起来,还约定着过两天书院开学,林素素要送他去书院。
就在开学的前一天,县衙那边忽然来了人,挨家挨地进去,要将八到十二岁之间的姑娘登记在册,说是京城那边的指令,要这镇上所有适龄姑娘的信籍。
待府衙的人到了林姜姜家里时,问及林姜姜年刚九岁,便也将她的名字登记在册子上。
柳氏不免问了起来:“官爷,登记我女的名字做什?”
府衙的人回答:“这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他说是当圣上这两年身体不太好,近日有相士算过,说是在一个小镇上方现了祥云,这代表着这里有命格奇特姑娘的女子现,接入皇宫,为圣上祛除病气。但姑娘年纪尚小,约莫在八岁到十二岁之间,和太子的年龄正好相配,所以皇家打算找这个小姑娘,以后给太子做太子妃。
“所以这朵祥云是在咱小镇上面现的。”
那个点头:“是啊。”
柳氏一听,大为惊叹:“这果真是天大的好事,不知是谁家的姑娘这般有福气,这是要飞上枝头变成凤凰了!”
“不是吗,”那人跟柳氏多聊了几句,“我这走了许多家,有的人家欢喜,有的人家眼红。欢喜的是像您家这样的,家里正好有个合适的女。眼红的是那种家里没有女,或者女太大、太小的,气得哟,恨不从别人家抢一个闺女过来……”
柳氏听了,愈发兴奋,连忙给官爷沏茶:“官爷,我家女这不大不小的,刚好合适,您得把她的名字写仔细些,莫要写错了……”
“好嘞,我也不敢写错哟。”
林姜姜在一旁却是觉得很奇怪:“咱镇
上什时候现祥云了?我怎没瞧见过?”
柳氏瞪她一眼:“你这肉眼凡胎的,哪里知道哪一朵是祥云?”
“我怎不记得还有这事?”上一世她也没听说过啊。
官爷写完,还把名册给柳氏看了看,柳氏不识字,叫林姜姜过来看,名字写得对不对。
林姜姜随意看了一眼:“没有写错。”
“看仔细些!”柳氏小声提醒她。
林姜姜没再看,只是听方才官爷说什命格奇特的女子:她重生一世,算命格奇特吗?
也没见有什奇特的啊?
除了提前预知一些事情,日子不还是和上一世一样过?
第12章 012 命里无时莫强求
书院开学的那一日,林素素没有如约来送徐彦和林姜姜去书院。
前几日明明是她己提的,说是要带些己做的点心,让他带到书院去一起吃,日林姜姜和徐彦在村头的桥边等了许久,眼看再不走就要迟到了,也没见林素素过来。
徐彦已经等得极为不耐烦:“小爷我为什要等她这久?”
林姜姜怀里还抱着他送己的小奶狗,过桥风一吹,小狗冻得直嘤嘤。
“那不然咱走吧。”林姜姜说。
徐彦:“赶紧上马车,冻死小爷了!”
林姜姜和徐彦坐上马车,赶紧往书院赶去。
不过很快,林姜姜就知道了林素素为何没有来送他,因为当天午,林父和柳氏带着妹妹,忽然来书院这边找她。
全家人都过来了,林姜姜还以为发生了什事情,结果被告知,是大伯托他来的。
“姜姜,就是那个进京的事情,你不是被选入名册了吗?你堂姐也想去,你不以把你的名额让给你堂姐啊?”林父为难地说了。
“啊?”林姜姜有些惊愕,没想到大伯父一家居然在打这个主意。“爹,这不是我让不让的问题,是京城那边有要求,只要八岁到十二岁之间的姑娘,堂姐这过完年刚长一岁,已经十岁了。她就算冒用我的名字,这年龄也对不上啊……”十岁和九岁也差太多了。
怪不得堂姐天没有来送徐彦,原
来是惦记上了进京的事情。
从官爷在小镇的各个村子走了一遭后,这两日百姓的茶余饭后,都在讨论这件事,猜测着是哪家的闺女会有特殊命格被选为太子妃。
算卦先生这几日忙得不开交,许多人家都请他去给家闺女算命,算一算有没有当太子妃的命格?
就连徐彦也想抽空带她去找算卦先生,给她算一卦。
林姜姜却并未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于她己来说,己除了经历了重生这种难以解释的事情,她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发生太大的改变。虽然会提前预知一些事情,但这小小的偏僻小镇,又没有什大事情发生,她还比不得人家算卦先生。
只是她没想到堂姐一家居然也会对这件事情如此伤心,让父亲和继母抱着年幼的妹妹赶来劝她,想必是许诺给父亲和柳氏不的好处,再动以亲情游说,顺便暗暗贬低林姜姜抬高他的女……
只是年龄这一块,十岁的堂姐,究竟要怎假装九岁的她呢。
父亲解释道:“年龄这件事,你大伯父家会解决的,他认识府衙里的人,届时偷偷将你的年龄改成十二岁,于你堂姐来说便契合许多了。”
“这……不是骗人吗?”而且骗的还是皇家。
柳氏说道:“这个你不用担心,你大伯父说,了什事他己承担。”
林姜姜看到父亲和柳氏都十分希望己答应的样子,虽然觉得大伯父一家有点过于不要脸,但己诚然也不想去京城走一遭,于是便问道:“爹,若是我将这名额让给堂姐,大伯家给咱多好处?”
柳氏一见林姜姜十分开窍的样子,便禁不住喜笑颜开:“你大伯说,给咱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确实不了,顶父亲几个月的工钱了。
林姜姜正想答应,忽然又想到一事。
前几日徐彦带她和林素素骑马看花灯,林素素和徐彦的关系已经进了一大步了,若是按照上一世发展去,再过几年,他就会成亲,如林素素却打算抛弃徐彦,隐瞒己的姓名和年龄去京城,去争那几乎不选她的太子妃的位置。
虽然那太子妃的位置,比嫁给徐彦这个小镇
首富的幺子要好过千万倍,是她怎成为太子妃呢?
林姜姜腹诽着,既然林素素为了这种虚无缥缈的机会放弃了徐彦,那她也没什好相劝的:“爹,你大伯父说,要二十两,不然这名额我不让!”如果二十两都不让林素素改变主意,那这一世的林素素,根本配不上徐彦。
林父一听,吓了一跳:“你这孩子,怎还狮子大开呢?十两银子就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