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福希

正文 V第四十三章[07.16]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主事的人多了,很难没有分歧,」荣桀笑道,「布防呢?这个你还未曾讲。」

    说起布防的事,千夫长就有些尴尬,他的脸顿时就红了,支支吾吾半天才说:「我跟大人说句实在话,我原也就是个小小的百夫长,还是靠着家里关系荫封的,根本没领过兵,营房里的大事我也不太清楚。」

    他之前说的十分诚恳,这会儿也不像是骗人,荣桀心里清楚他多半不知,便只能叹了口气。

    有些事是急不得的。

    他正想挥手叫他们下去休息,不料千夫长身后其中一名百夫长却开了口:「荣大人,小的有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他话音还未落下,大堂上所有人的目光便又扎到他身上。

    百夫长顿时就有些腿软,还是咬牙道:「大人,我原是在南城门上当差的,对于布防我知道一些。琅琊府的守城军是每日换三岗,每队轮值四个时辰,三日换岗休息。南城门外是棚户区,这里不仅有菜农和挑夫,还有在大户人家做活的长短工,除此之外还有一群转门做夜香生意的,我们叫香人。因为琅琊府每日都有宵禁,便在南城门外开了个小门,方便香人和菜农们夜里做工。」

    这倒是给了荣桀新的思路,颜青画略一想便明白了。像琅琊府这样的大城,城里面错综复杂,屋宅林立,富贵人家自然要求巷子里干净整洁,繁华无忧。夜香这样的脏东西必然不能在城里处理,就连香人也不能住在城里。

    颜青画想了想问:「您说南城门上有一个小偏门,每日开合有什么规定?」

    百夫长忙说:「是有时间的,每夜子时会开一个时辰,方便香人进出。」

    「有一个时辰啊,」颜青画轻声笑了笑,「已经是极好的了。」

    等事情谈完,几个军官便下去休息了,没过几日等他们都修整好,便去军营跟其他士兵一起操练。

    而颜青画这里,还有个大事要操办。

    晋江书局要开张了。

    颜青画已筹备晋江书局多日,只等万事俱备。

    等到书本都筹备齐全,才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秋日里开张剪彩。

    里面目前摆的书都是县里儒生抄的,原本依旧存回县衙里,生怕丢失或者损坏。

    书局里其实一共没有多少书,却也叫没怎么见过书本的百姓们津津乐道了很长时间。

    娃娃们被父母领着过去,一本一本指给他们看,对这些难得的书籍,百姓们连摸都舍不得摸,大多看着傻笑。

    还有的父母有些雄心壮志,对孩子们耳提面命:「以后若是这些书都能看懂,咱就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在地里头刨食了。」

    娃娃们懵懵懂懂的,跟在爹娘身后傻兮兮地听。

    热热闹闹的开张之后,书局里便渐渐没那般人挤人的场景了。只也依旧行人络绎不绝,生意并不算差。

    固执的儒生们一开始不愿意去县衙抄书赚钱,却这会儿却都愿意过来花钱抄,颜青画看得啧啧称奇,私下里同李氏直摇头。

    他们多半租本书去三楼的茶室里,要壶怀远县特有的片香茶,一抄就是一天。

    书局茶社也提供笔墨纸砚,只不如他们自己带了省钱,也有那家境好些的,会直接租用书局的,方便又省事。

    书局赚的就是书本租子和茶水钱,再加上偶尔的笔墨费用,竟也开始有了些收入。

    便是这样,这也已经是儒生们读书最便宜的时候了。

    但颜青画并不满足于此,书局没开张几日,她就贴出了新的告示。

    告示说的很明确,若是有农家子想要在晋江书局名下的学堂读书,家中长辈要帮县衙耕种官地,每月出工十日,一个孩子对应一个家长。

    怀远县他们占领的第一个县,也是他们至今能走到的最远的地方,每走一步都是慎之又慎的。

    因为在雁荡山时大家伙儿都是一起出工,有志一同,收成一直都是很好,哪怕是饥荒年也没让他们饿着肚子。

    到了怀远县,留在梧桐镇的冯思远还特地来了信,叫他们务必收回无主之地,规划成官地种官粮,这样无论什么年景,他们多少都能拿出粮食应对灾荒。

    便是官地好划,可耕种又有了问题,颜青画、叶向北和师爷夫妻商量了几日,才想出这么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来。

    这一下地有人种了,娃娃们有书读,实在是聪明急了。

    因着百姓是以工代束修,为了叫自己娃娃能读好书,必定是非常卖命的,不会偷奸耍滑。

    这告示一贴出来,立即就在百姓里引起巨大反响。除去农户,商户和军户家中也有想读书的,原来国朝并不允许随意更改户籍,商户家里到底日子好过一些,军户和匠户就更惨淡了些,托生在这样人户,一辈子便只能这样过活。

    现在新的荣氏县令允许大家靠读书改籍,只要书读得好,能为县里做出卓越贡献,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

    然而这毕竟是新鲜事,百姓们头些天还犹犹豫豫,等到见别人家已经有人领了孩子过去登名,这才着急了。

    其实他们也不求孩子将来能有多大出息,识得几个字总是好的,总好过天灾人祸没地种,想要做些别的营生都做不了,那才没活路。

    一个学生一家只用出一个劳力,若是不想出也可以以束修代之,无论如何都是可以的。

    人口多些的人家这下就不怕自家地没人种,便是贫困一些,也都咬牙把孩子送了来,家里省吃俭用,娃娃一天的饭食能省出来,不会叫他们饿着肚子。

    人多起来以后,颜青画便选了一处荒废许久的三进宅子给他们做学堂用,每日从那路过都能听到朗朗读书声,人人都不由自主笑起来。

    做教书先生的还是当时肯来过来抄书的几位年轻儒生,他们没有那些腐臭怪脾气,教书也用心,很是叫颜青画欣慰。

    县衙给开的束修并不少,先生们自己也是满意极了的。

    虽说告示上写了女娃娃也能读书,一开始确实是没有人送女娃娃过来,原本李氏还有些着急,颜青画还劝了她几句。

    果然没过几日便有个军户家的小娘子,被哥哥领着过来送学,她家里只剩兄妹二人,哥哥怕自己将来上战场妹妹没着落,便想出这么个法子来。

    有一就有二,后来陆陆续续又有人家愿意送女儿读书,人多了,颜青画就特别开了女生班,请李氏做先生。

    李氏从此每日都高高兴兴的往书局去教书,连家都不太乐意回了。

    一直到十月中旬,晋江书院的事才彻底忙完,这会儿已经是初冬时节,天一日比一日冷下来,一不留神就换了冬装。

    【豆豆订阅号】

    01、添加订阅号(ddshu),及时了解最新台言更新发布信息;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