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港。
南洋水师的旗舰宁远号上,秦琅一袭紫袍玉带看着渐远的码头。
“花百多万贯,耗时数年建起的卫公堡,这才住了几天啊,三郎是不是舍不得走啊?”张超在一边笑呵呵道。
秦琅微微一笑,卫公堡确实耗费许多,人力物工材料等加起来百万贯确实是有的,毕竟前后修了几年,光是人工就不得了,而秦琅坚持付工钱,而且工钱还给的不错,并没有说征发武安百姓为他免费做役,所以光是工钱就占了不少,更别说各种材料了。
这样一座卫公堡,在整个岭南都是独树一帜,既带有浓烈的军事防御功能,同时也是一座标杆似的藩镇封臣府第,豪华气派占地广,现在都是武安一景,来太平港的,不管是经商还是访友还是路过或是游玩,这卫公堡总得是必须要前观瞻的。
那多边王冠形状的卫公堡确实与一般的城池不同,也确实气派。
因为堡中现在飘扬的血盾金狮旗,现在许多百姓都把这座堡简称为金狮堡,狮城等,秦家有时也被称为狮家。
豪华威武的狮堡,狮子却总不在家。
“这里是我将来的养老地,终究还是要回来的。”秦琅看着那已经很遥远的卫公堡高高的碉楼,笑着说道。
居安思危,处进思退,穷则思变。
三思而后行。
秦琅如今还不能说已经位极人臣,但也确实站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虽说这完全是时势造英雄,是在特定的时势下才出现的情况,大唐开国之初,又恰逢皇权内乱,他这个开国大将的庶子才机缘巧合之下,一步步走到了台前,这和侯君集、张亮、长孙无忌等人其实也没什么不同。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当年李渊不也重用商人出身的武士彟,杨广也一直重用南人。
皇帝如今还年轻,秦琅更年轻,做为太子的妹夫兼老师,他甚至能想到,如果一切顺利,承乾能够顺顺利利的继续皇位,那么将来在新朝,他就能跟长孙无忌那位国舅爷一样,更进一位,成为辅政重臣。
甚至如霍光、周公一样。
历史上,承乾没能继承皇位,在与亲兄弟李泰的争斗中落败,最后是嫡九皇子李治继承了皇位,长孙无忌仍然是国舅爷,也更是权倾朝野,为顾命大臣,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任杨州大都督,主持朝政。
长孙无忌为李治主持了十年朝政,但最后却还是被李治定下谋反罪,流放黔州,后又派人赶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尽。
辅政的时候,长孙风光无比,但最后结局下凄凉无比,整个长孙家也因此受到牵连,子孙流放岭南。
再说霍光,这位汉武帝的托孤重臣就更不得了了,他奉汉武帝旨为顾命托孤之臣,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昭帝之时,霍光更是与其它几位顾命大臣争斗,将他们一一击败,最后独揽朝政大权。
昭帝去世后,拥刘贺即位,不久却又将其废黜,再拥汉宣帝即位,并将女儿嫁给汉宣帝为第二任皇后。
霍光历经汉武、汉废帝、汉昭帝和汉宣帝四朝,恩宠无比,权倾朝野,甚至西汉的昭宣之治,也可以说是他大半功劳,霍光更是堪称权臣之极,可这位在死逝后,霍家却立即惨遭到汉宣帝的彻底清算,霍家被定以谋反罪,族灭。
中国历史上的权臣其实很多,这些权力大到皇帝都要敬畏他们的人,如商之伊尹,周之周公,秦之赵高,西汉之王莽和霍光,东汉的董卓、曹操,魏之司马懿,甚至是蜀之诸葛亮······
再往后,西晋的司马越,东晋的王导、桓温、刘裕。
再北朝的尔朱荣、高欢、宇文泰、宇文护一直到杨坚······
甚至可以说,从西汉以降,几乎所有的改朝换代,都是由那些重臣、大将来完成的,王莽篡汉,曹丕立魏,司马代魏,刘裕登基,宋齐相迭,杨坚代周,甚至是后来的五代相替,黄袍加身等,其实都是权臣篡位。
当然,也有安于高官厚爵,不索九锡,做着无冕之王的如汉朝霍光,魏太傅司马懿,还有如明首辅张居正等,也有觊觎神器的枭雄,如桓玄授九锡,灭东晋称楚帝,但后兵败身死的,也有如隋权臣杨素之子杨玄感谋叛隋朝自立,亦以失败告终的。
有句话说的好,王莽谦恭未篡时,周公恐惧流言日。
到了那种地位,其实很多时候,这人也是多半由不得已了。
诸葛一生为蜀汉,可身为蜀汉丞相,上朝却也要百甲卫士相随。也有人曾经说过,假如王莽还没篡位时就死了,那世人又会如何看待他?或许都会认为他是个圣人,而不是一个篡位的逆臣贼子了。 再又如曹操,假如他的儿子曹丕不篡夺东汉朝廷,那么曹操是不是也就成了一个匡扶大汉的高光宰相?
又或者说假如诸葛亮有一个如曹丕、司马昭那样有能力且有野心的儿子,那在他死后篡位了蜀汉皇位,那诸葛亮的历史评价又是什么?
所以其实当权臣也是风险极高的,走到了那一步,往往要么更进一步,篡位谋朝,黄袍加身,如刘裕啊、陈霸先啊、杨坚啊、高欢、宇文泰等,要么就是能够控住局,如曹操啊司马懿这些牛人,自己继续给儿子打基础,等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时候。
当然,也有没走出那一步的,就如周公、伊尹、霍光、张居正、杨素等这些人,可这些人里,真正能够得到善终的却很少。
霍光权倾朝野,历经四朝,可一死,整个霍家就被清算株除。
杨素更是被逼的有病都不敢吃药。
张居正死后被明神宗抄家,严嵩多十多岁都还被罢职抄家。
至于多尔衮就更别提了,为了个寡妇,连江山都不要,结果最后还落的个无比凄凉的下场。
还有鳌拜,顾命大臣,满朝开国猛将,最后那也是被康熙惺帝算计杀死的,再有北周的权臣宇文护,也是被侄儿召入宫中所杀。
真正功高震主还能保全的,也就中唐的郭子仪了,异姓封王,尊称尚父,但其实说起来,郭子仪顶多是功高震主,但还并不是权臣。
因为郭子仪只是个带兵武将,从没有在中枢真正的执掌过朝政,甚至都没正经当过宰相,有唐一代的权臣,其实出过很多。
比如说唐玄宗时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以及接他位的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再后来安史之乱时开始起来的唐朝权宦们,李辅国、程元振、俱文珍,仇士良,这些都是确切执掌朝政,甚至都能影响,甚至是控制皇帝的。
至于晚唐时的几位藩镇权臣朱温、李克用,李茂贞等就更不用说了,手下兵强马壮,皇帝都怕,朱温后来就直接把晚唐朝廷杀了个一干二净,然后自己篡位代唐自立大梁朝了。
占据关中京西的李茂贞,更是一度是长安唐朝天子的爹一样做威做福。
大唐开国宰相里的裴寂,曾经权柄很重,但还不能说是权臣,长孙无忌倒是确实当了十年权相。
可裴寂和长孙无忌都没好下场,一样的被流放,最后裴寂是死于夷人进犯,长孙无忌是被逼迫自杀。
说到底,还是影响到了皇帝的权威了。
往往改朝换代的时候,最容易出现权臣,盖多是继承人年幼,老皇帝担忧,于是选了自己最信任的心腹重臣为顾命大臣,遗命托孤,这些顾命大臣一般呢,也确实能力过硬。
但少帝总会长大,汉宣帝、周武帝、唐高宗、明神宗、清康熙等无不如此,只要有能力,最终这君臣之间总是要爆发冲突的。
秦琅有时想的也心惊。
承乾将来会不会也看不顺眼他和长孙无忌这样的师长?
历史告诉秦琅,这很有可能,只要妨碍皇帝权威的,都可能会出问题的,早晚会这样,当年杨素跟杨广那可是夺嫡创业的好搭档,最后不也出问题了。
对于那些年轻的天子来说,当他们的理念跟这些执政的辅臣起冲突后,他们可能最大的想法,就是马上把这些老家伙扫除掉,好一展拳脚了。
别说什么亲情之类的,霍光是宣帝的岳父,尤其还是霍光废除了废帝,册立了宣帝,这才让宣帝有机会当了皇帝。
再比如说北周武皇帝宇文邕,宇文护是他亲叔叔啊,在当时南北朝三国大战的时候,他爹英年早逝,留下儿子们年幼,若不是他叔叔宇文护监国摄政,宇文家又怎么可能保的住北周这份基业?早让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其它家族给抢去了。
但宇文邕被宇文护扶立,却也一直在暗暗里谋划干掉宇文护,隐忍多年,最后等宇文护打了大败仗后,召他入宫,带身边的亲信侍卫一拥而上把他刺杀掉了。
霍光生前宣帝一直不敢有半点动作,可等他一死,宣帝都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依然要株除霍家。
明神宗也一样,张居正死后,清算抄家。
······
这种残酷,就跟李世民在玄武门跟他大哥建成三弟元吉刀兵相见,在太极宫里跟他爹刀光剑影是一样的。
秦琅动不动就辞职,很不务正业,其实也是有原因的,一直在寻找着退路。
他并不想有朝一日,也成为什么顾命大臣,更不想成为替天子当家的宰辅权臣,那是非常危险的。
长孙无忌这样的狠人,都玩不过,秦琅觉得自己还是千万不要试的好。
有空好好经营下自己的封地,维持下地位是应当的,但千万不要碰触到那块深山区。
南洋水师的旗舰宁远号上,秦琅一袭紫袍玉带看着渐远的码头。
“花百多万贯,耗时数年建起的卫公堡,这才住了几天啊,三郎是不是舍不得走啊?”张超在一边笑呵呵道。
秦琅微微一笑,卫公堡确实耗费许多,人力物工材料等加起来百万贯确实是有的,毕竟前后修了几年,光是人工就不得了,而秦琅坚持付工钱,而且工钱还给的不错,并没有说征发武安百姓为他免费做役,所以光是工钱就占了不少,更别说各种材料了。
这样一座卫公堡,在整个岭南都是独树一帜,既带有浓烈的军事防御功能,同时也是一座标杆似的藩镇封臣府第,豪华气派占地广,现在都是武安一景,来太平港的,不管是经商还是访友还是路过或是游玩,这卫公堡总得是必须要前观瞻的。
那多边王冠形状的卫公堡确实与一般的城池不同,也确实气派。
因为堡中现在飘扬的血盾金狮旗,现在许多百姓都把这座堡简称为金狮堡,狮城等,秦家有时也被称为狮家。
豪华威武的狮堡,狮子却总不在家。
“这里是我将来的养老地,终究还是要回来的。”秦琅看着那已经很遥远的卫公堡高高的碉楼,笑着说道。
居安思危,处进思退,穷则思变。
三思而后行。
秦琅如今还不能说已经位极人臣,但也确实站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虽说这完全是时势造英雄,是在特定的时势下才出现的情况,大唐开国之初,又恰逢皇权内乱,他这个开国大将的庶子才机缘巧合之下,一步步走到了台前,这和侯君集、张亮、长孙无忌等人其实也没什么不同。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当年李渊不也重用商人出身的武士彟,杨广也一直重用南人。
皇帝如今还年轻,秦琅更年轻,做为太子的妹夫兼老师,他甚至能想到,如果一切顺利,承乾能够顺顺利利的继续皇位,那么将来在新朝,他就能跟长孙无忌那位国舅爷一样,更进一位,成为辅政重臣。
甚至如霍光、周公一样。
历史上,承乾没能继承皇位,在与亲兄弟李泰的争斗中落败,最后是嫡九皇子李治继承了皇位,长孙无忌仍然是国舅爷,也更是权倾朝野,为顾命大臣,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任杨州大都督,主持朝政。
长孙无忌为李治主持了十年朝政,但最后却还是被李治定下谋反罪,流放黔州,后又派人赶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尽。
辅政的时候,长孙风光无比,但最后结局下凄凉无比,整个长孙家也因此受到牵连,子孙流放岭南。
再说霍光,这位汉武帝的托孤重臣就更不得了了,他奉汉武帝旨为顾命托孤之臣,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昭帝之时,霍光更是与其它几位顾命大臣争斗,将他们一一击败,最后独揽朝政大权。
昭帝去世后,拥刘贺即位,不久却又将其废黜,再拥汉宣帝即位,并将女儿嫁给汉宣帝为第二任皇后。
霍光历经汉武、汉废帝、汉昭帝和汉宣帝四朝,恩宠无比,权倾朝野,甚至西汉的昭宣之治,也可以说是他大半功劳,霍光更是堪称权臣之极,可这位在死逝后,霍家却立即惨遭到汉宣帝的彻底清算,霍家被定以谋反罪,族灭。
中国历史上的权臣其实很多,这些权力大到皇帝都要敬畏他们的人,如商之伊尹,周之周公,秦之赵高,西汉之王莽和霍光,东汉的董卓、曹操,魏之司马懿,甚至是蜀之诸葛亮······
再往后,西晋的司马越,东晋的王导、桓温、刘裕。
再北朝的尔朱荣、高欢、宇文泰、宇文护一直到杨坚······
甚至可以说,从西汉以降,几乎所有的改朝换代,都是由那些重臣、大将来完成的,王莽篡汉,曹丕立魏,司马代魏,刘裕登基,宋齐相迭,杨坚代周,甚至是后来的五代相替,黄袍加身等,其实都是权臣篡位。
当然,也有安于高官厚爵,不索九锡,做着无冕之王的如汉朝霍光,魏太傅司马懿,还有如明首辅张居正等,也有觊觎神器的枭雄,如桓玄授九锡,灭东晋称楚帝,但后兵败身死的,也有如隋权臣杨素之子杨玄感谋叛隋朝自立,亦以失败告终的。
有句话说的好,王莽谦恭未篡时,周公恐惧流言日。
到了那种地位,其实很多时候,这人也是多半由不得已了。
诸葛一生为蜀汉,可身为蜀汉丞相,上朝却也要百甲卫士相随。也有人曾经说过,假如王莽还没篡位时就死了,那世人又会如何看待他?或许都会认为他是个圣人,而不是一个篡位的逆臣贼子了。 再又如曹操,假如他的儿子曹丕不篡夺东汉朝廷,那么曹操是不是也就成了一个匡扶大汉的高光宰相?
又或者说假如诸葛亮有一个如曹丕、司马昭那样有能力且有野心的儿子,那在他死后篡位了蜀汉皇位,那诸葛亮的历史评价又是什么?
所以其实当权臣也是风险极高的,走到了那一步,往往要么更进一步,篡位谋朝,黄袍加身,如刘裕啊、陈霸先啊、杨坚啊、高欢、宇文泰等,要么就是能够控住局,如曹操啊司马懿这些牛人,自己继续给儿子打基础,等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时候。
当然,也有没走出那一步的,就如周公、伊尹、霍光、张居正、杨素等这些人,可这些人里,真正能够得到善终的却很少。
霍光权倾朝野,历经四朝,可一死,整个霍家就被清算株除。
杨素更是被逼的有病都不敢吃药。
张居正死后被明神宗抄家,严嵩多十多岁都还被罢职抄家。
至于多尔衮就更别提了,为了个寡妇,连江山都不要,结果最后还落的个无比凄凉的下场。
还有鳌拜,顾命大臣,满朝开国猛将,最后那也是被康熙惺帝算计杀死的,再有北周的权臣宇文护,也是被侄儿召入宫中所杀。
真正功高震主还能保全的,也就中唐的郭子仪了,异姓封王,尊称尚父,但其实说起来,郭子仪顶多是功高震主,但还并不是权臣。
因为郭子仪只是个带兵武将,从没有在中枢真正的执掌过朝政,甚至都没正经当过宰相,有唐一代的权臣,其实出过很多。
比如说唐玄宗时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以及接他位的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再后来安史之乱时开始起来的唐朝权宦们,李辅国、程元振、俱文珍,仇士良,这些都是确切执掌朝政,甚至都能影响,甚至是控制皇帝的。
至于晚唐时的几位藩镇权臣朱温、李克用,李茂贞等就更不用说了,手下兵强马壮,皇帝都怕,朱温后来就直接把晚唐朝廷杀了个一干二净,然后自己篡位代唐自立大梁朝了。
占据关中京西的李茂贞,更是一度是长安唐朝天子的爹一样做威做福。
大唐开国宰相里的裴寂,曾经权柄很重,但还不能说是权臣,长孙无忌倒是确实当了十年权相。
可裴寂和长孙无忌都没好下场,一样的被流放,最后裴寂是死于夷人进犯,长孙无忌是被逼迫自杀。
说到底,还是影响到了皇帝的权威了。
往往改朝换代的时候,最容易出现权臣,盖多是继承人年幼,老皇帝担忧,于是选了自己最信任的心腹重臣为顾命大臣,遗命托孤,这些顾命大臣一般呢,也确实能力过硬。
但少帝总会长大,汉宣帝、周武帝、唐高宗、明神宗、清康熙等无不如此,只要有能力,最终这君臣之间总是要爆发冲突的。
秦琅有时想的也心惊。
承乾将来会不会也看不顺眼他和长孙无忌这样的师长?
历史告诉秦琅,这很有可能,只要妨碍皇帝权威的,都可能会出问题的,早晚会这样,当年杨素跟杨广那可是夺嫡创业的好搭档,最后不也出问题了。
对于那些年轻的天子来说,当他们的理念跟这些执政的辅臣起冲突后,他们可能最大的想法,就是马上把这些老家伙扫除掉,好一展拳脚了。
别说什么亲情之类的,霍光是宣帝的岳父,尤其还是霍光废除了废帝,册立了宣帝,这才让宣帝有机会当了皇帝。
再比如说北周武皇帝宇文邕,宇文护是他亲叔叔啊,在当时南北朝三国大战的时候,他爹英年早逝,留下儿子们年幼,若不是他叔叔宇文护监国摄政,宇文家又怎么可能保的住北周这份基业?早让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其它家族给抢去了。
但宇文邕被宇文护扶立,却也一直在暗暗里谋划干掉宇文护,隐忍多年,最后等宇文护打了大败仗后,召他入宫,带身边的亲信侍卫一拥而上把他刺杀掉了。
霍光生前宣帝一直不敢有半点动作,可等他一死,宣帝都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依然要株除霍家。
明神宗也一样,张居正死后,清算抄家。
······
这种残酷,就跟李世民在玄武门跟他大哥建成三弟元吉刀兵相见,在太极宫里跟他爹刀光剑影是一样的。
秦琅动不动就辞职,很不务正业,其实也是有原因的,一直在寻找着退路。
他并不想有朝一日,也成为什么顾命大臣,更不想成为替天子当家的宰辅权臣,那是非常危险的。
长孙无忌这样的狠人,都玩不过,秦琅觉得自己还是千万不要试的好。
有空好好经营下自己的封地,维持下地位是应当的,但千万不要碰触到那块深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