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台言情 > 贞观俗人
    “小郑,卫公要来了。”

    石砰城外,乙字碉楼下,火长严石柱兴奋的过来,冲着郑恩养道。

    郑恩养正端着个大海碗吃饭,堆的满满的一碗米饭,上面还盖了一层大猪肉片子、豆角茄子等,吃的正香。这些天既得跟蛮贼斗智斗勇,又得抢收稻子,甚至晚上也都是点起火加班干。

    一天只睡两个时辰,力出的多消耗的也大,饭量都跟着大增。好在老严很大方,把养肥的猪都杀了,反正蛮贼来了,也没机会再赶出去放牧。

    “卫公是带兵来灭蛮贼的吗?”

    “嗯,应当是吧。程都督刚传下的命令,让沿途各城堡镇戍都做好迎接准备呢,卫公有可能要从我们石坪过。”

    “有可能?”

    “当然是有可能,卫公的出行路线那也是保密的,只能说我们这边也是有可能经过的。”

    郑恩养想了想,“咱们这边可不是去通海城的大路,我看经过的可能极小。”

    “这可不一定。”

    “那咱们要做什么?”

    老严一边思索着,一边目光落到郑恩养的饭碗上,直接伸手如电,拈了一大块肥肉片子扔进嘴里。

    “加强警戒,增派巡逻队。昨天老六不是说发现有一伙蛮贼窜到附近,就藏在山里吗,若是原来我们大可盯着就行不必理会,可既然卫公可能要来,咱们就不能让他们再留在那了,召集兄弟们准备,晚上去干了他们。”

    “那有好几百蛮贼。”郑恩养提醒。

    “我知道,所以我们联络周边其它几个碉堡一起行动。”

    ·······

    秦琅西巡的消息很快传开,通海府这边的将士们自然是士气大盛,卫公到来,那些蛮贼还不得灰飞烟灭?

    大家当初可都是跟着卫公从东面一路打过来的,如今在这生根落户那也都是遵从卫公的命令,甚至大家今天还不错的生活,那也都是拜卫公所赐的。

    而卫公的威名天下皆知。

    这些该死的蛮贼时常骚扰,让大家非常的不耐烦,如今终于要扫除了。

    有人在打听卫公带多少兵马过来了,而有人在打听着通海这边什么时候集结各路人马随卫公平蛮。

    人未到,名先至。

    秦琅西行,其实并没有调动多少兵马。

    广州镇海军使苑竹林抽调一千精锐随行,而经略府衙内指挥使秦存孝领一千牙兵同行。

    另外南洋水师的牛见虎,也调集了两千水师护送。

    冯智玳、冯智戣、冯游、冼智臣、陈集原、宁纯、宁据等一众岭南土王们的子弟,也跟随同行,并各召子弟三五百。

    这些人都是岭南几大豪强的子弟,在秦琅用调虎离山之计把冯盎、陈龙树、杨世略等老家伙调到朝中或中原去任职后,顺势任命他们的儿子们为刺史等。

    通过合州并县等手段,再加上取消土官世袭,派流官等,使的如今岭南的局面已经大大改变,尤其是大量朝廷军府的设置,更让这些土王已经反抗无力了。

    这次秦琅要西巡,一道命令,这些还坐在刺史位置上的土王子弟,纷纷应召前来,没有一个敢不从的。

    秦琅西行的路线,公开的是沿海路南下交州,再经红河到通海。可实际上他却是从广州沿西江水路上溯,一路到浔州桂平,然后再进入西江支流融水,北上象、柳、融、宜诸州。

    这块广西道的西北角,历来都属于控制的薄弱地区,在先前秦琅在邕州大肆折腾的时候,这边都没有怎么动过。

    所以溪垌蛮还保有较完整的实力,这两年,小打小闹的造反叛乱就没停过,时叛时降,骚乱不断。

    经略府也一直没对他们大动干戈,只是一直在往西北山区里修路、修驿站,修碉堡,建要塞,采取的是逐步推进的方式,往山区里拓展。

    重点是要建立起几条直通大山深处的交通线来,这样便于将山里的溪洞蛮们分割开来。

    这次秦琅打算顺便过去巡视一番,对于那些仍然桀骜不驯的溪洞蛮狠狠敲打一下,甚至不介意直接摧毁山寨,将其首领等斩杀,然后将其余附乱之人全都迁走。

    秦琅集结的这支约八千人的部队,数量不算多,但足够精锐,就算是冯冼几家的家丁,那也都是各家的真正精锐,百战之兵。

    他自己的经略牙兵和广州镇海兵,都是中原来的老府兵。

    乘坐南洋水师的战船行驶于西江水道之上,宽阔平坦的江面上,船来船往,这条水道现在是岭南的黄金水道,繁忙无比。

    运送粮食的、矿产的,运送商货的,络绎不绝。

    繁忙的水路运输,甚至让早几年规划的几大内河港口也迅速的发展起来,成为水陆商埠,十分兴盛。

    沿河许多乡村集市也跟着热闹起来,站在甲板上,甚至有种仿佛行进在中原的感觉。

    “贞观以来,中原南下岭南的人口,突破了百万。而岭南新入户籍的人口更多,大量的原山区里的溪垌俚僚蛮,也渐渐的都编户齐民,甚至被动员迁移到了山下平地区,还有许多人入了城。”

    贾务本在岭南多年,原是转运使,如今为广东道观察使,做为广东道的行政长官,他对于这些还是非常清楚的,这些变化那都是肉眼可见的。

    确实有许多蛮子下山,甚至是入城。

    入城的蛮子,主要是那些有手艺的蛮子们,蛮子中也有许多精湛的手工技术,比如说因为岭南多矿,所以自先秦百越人时起,岭南蛮就已经掌握了较高超的采矿、冶炼技术了,尤其是他们的冶铜制铜器的水平。

    另外打造银器、金器的水平也是一绝,如邕州横山的银器就天下驰名。

    另外岭南还盛产土布、土锦,尤其是土锦,相当精美,甚至能跟蜀锦相提并论,成为皇家采购的御用之物,也是岭南地方向朝廷进贡的必备品。

    而岭南还有象牙、犀牛、香料等的加工,这些方面的技术也较为先进,甚至诸如采珠啊、陶器啊等,也有不错的水平。

    以前岭南百蛮部落时代,各部落掌握着一些工艺,世代传承,与其它部落以物易物。

    而如今岭南工商大兴,官府也就动员这些匠人入城,甚至为他们提供贷款,鼓励他们自己开铺建坊,也可以接受商人们的雇佣做工匠领薪水,或是入股分成等等。

    这些有一技之长的蛮子,如今在岭南可是很吃香的,下山之后,待遇非常不错,比之以前在山上,收入数倍甚至是数十倍的提升,也开始在城里买房,穿上长衫丝绸,甚至买马购车,购买奴隶服侍,还能把孩子送去城里的官学或私塾读书了。

    这种变化,对山里的蛮子们是有极大吸引力的,所以这几年,下山的蛮子越来越多了。

    有技术的下山拿技术换钱,没技术的也可以用力气换钱。

    以前各个部落间的地盘那都是祖辈们一代代争夺打下来的,谁也不得轻易越界,否则就是战争。

    而现在,经略府统一规划,设州置县,划乡设里,许山民们开垦荒地永为世业,甚至还免税赋等,又统一规划起水利渠道,组织乡民一起出工出力,齐心协力把水渠修好。

    这些组织和动员能力,都是以往的部落很能做到的。尤其是涉及到其它部落的领地时,而现在在官府的出面下,很多事情都能协商、交易,最后解决。

    岭南的许多蛮子,如今正在打破过去的地域界线分隔,慢慢的不再那么严格的区分部落了,现在代之的是州、县、乡、里这些朝廷的官方行政区划。

    虽然许多蛮子首领摇身一变,成为了县佐、县史、乡长、里正、保长等等,但是他们已经成了朝廷地方官府组织的一员,而不是再是站在对立的面。

    越是靠近那些交通线上,靠近平地、靠近城池、要塞的地方,如今这种部落的区分也就越来越淡,在那些城池、乡集上,来自山里各个部落的人都凑到了一起,大家相互交换土产,采购商货。

    甚至被雇佣进作坊、矿产、商铺、马帮、船队做事,换取银币铜钱。

    部落间的冲突现在越来越少,岭南传统的生存模式也正在改变着。

    就如这西江上,有许多跑船的水手,就是来自部落的,多数是以前本就靠近江河的那些部落民,他们本身也熟悉水性,如今来跑船,比起在家打渔收入可高多了,旱涝保收,甚至还要轻松些。

    而沿岸那些养猪的放牛的甚至是造船的打铁的做首饰的,许多也一样都原本是部落蛮。

    贾务本很感叹,认为这是中原教化之功。

    秦琅心里却呵呵一笑,这明明就是钱的力量。

    若岭南不是大兴工商,而是走其它路子,只是靠武力强征,然后你看蛮子们还会不会如现在般安居乐业。

    不管什么王朝,也不管什么华夷,关键的还是得让人日子过的更好,别人才拥护你。

    否则你武力征服,然后钱粮瑶役征发,比以前负担重的多,那谁愿意?

    武力,也只能是打碎旧有的统治阶层和制度,但真正要得到民心的,还是得靠钱,说白了就得让人温饱,这是最起码的,这样别人才会真心接纳你拥护你。

    为什么现在西北山里的那些蛮子还总是在做乱呢,最主要的当然还是对旧有的蛮酋头人统治层没能击碎,他们的控制力影响力依然在,依然裹胁着那些普通的蛮丁们,再一个,大唐也确实还没在那些山区带去新的模式,那些蛮子依然过着传统的生活模式,还感受不到外面的巨大变化,也没享受到这些变化带来的好处。

    这次秦琅去云南,特意要经过宜融地区绕个远路,也就是要把那些顽固的蛮酋头们统治给击碎,打破那个牢笼,掀起井盖,让那里的蛮子们真正看到外面的世界,让他们能知道新世界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