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言情 > 寒花志
    后四句写自己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测气候、年成,不觉又有一丝自适之情。全诗没有明显的起伏,语调平和,而静味深长。尾句“共此年丰”当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二是企盼即将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的结果。

    《中华活页文选》中评价这首诗虽然含有诗人年已四十仍未能出誓慨叹,不过主要还是写诗人与农夫牧童为伍,元日共话丰年的隐居生活情趣。全诗朴素自然,有平淡之美。

    回门迎婿成双对

    大年初二是指农历一月二日,祭财神,回娘家都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汉族岁时风俗。传从前有一名女孩子,不顾爸爸的反对嫁给一位穷人,后来她的爸爸去世后,妈妈思念心切,就找女儿和女婿回家,并请他们一起吃团圆饭,这件事感动了乡邻,也很快被广为流传,大家将这一定为迎婿日,出嫁的女儿也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一直沿袭至今。

    这一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访乃至住。因为女儿在出嫁后,在婆家要操持家务,伺候公婆,还有应付各种妯娌、姑嫂关系,甚是辛苦,所以娘家会赶在节庆时接女儿回家来住几,名为探亲,实则休息。却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姑娘对乡亲的切切的思念。

    回娘家,在中国北方又称走娘家。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中国岁时风俗。每年正月初二、初三,中国各地同胞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并且在娘家吃午饭,女儿回娘家忌回门礼为单,由于传统上认为单数不吉利,女婿带回娘家的礼物必需成双,不但如此,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拍张全家福。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意头。大年初一为四时之始,人们以早为贵,早有所成,一切占先。人们早起后,早鸣鞭炮,早开福门,早迎财喜神,早出门叩节拜年。过了“四始”日,人们就不再讲究“早”字了,故影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的话。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在一些地方,初二也被称为“女儿节”,意思是女儿回来的节日。

    那么大年初一女儿为什么不能回娘家呢?据,这新年第一回家,会把娘家吃穷,所以,年初二以后才能回来。初二回娘家,带的礼品也特别有讲究。上个世纪,流传很广的一首《回娘家》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从前女儿回娘家,鸡和鸭,是女儿孝敬父母的礼物,虽然称不上厚重,但却代表着浓浓的情谊。在大冶的一些湾子里,过去有个习俗,就是媳妇回娘家,有的婆婆还要包上一个红包袱,这红包袱媳妇是不能打开看的,只给媳妇的爹娘看。如果包袱里,放上甜点心之类的东西,明婆婆对媳妇是满意的,表示着家庭生活甜甜蜜蜜。如果包袱里,放上蚕豆之类的东西,明婆婆对媳妇并不满意,媳妇嘴硬,爱吵嘴,希望娘家父母好好调教调教。俗话“一个女婿半个儿”。在大冶农村,给岳父岳母拜年是件大事,这一风俗在各地的时间不尽相同,但大多数选择在大年初二这一。

    每年此时,女儿、女婿们便早早地来到超市为父母精心购买礼品,然后驱车直奔娘家。记得20世纪80年代,县城里没有那么多花花绿绿的礼品,回娘家的礼品都是“老四样”——油条、果子、大馍、糕点。如今,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老四样”已被牛肉、火腿肠、牛奶、面包等营养丰富的礼品盒取而代之。交通工具也由原来的架子车、自行车、三轮车换成了摩托车、电动车、轿车。回娘家时,孩子们总是嚷嚷着催着大人早去,因为姥姥、姨、妗子等长辈们在当都会发压岁钱。想象着崭新的一元、二元的压岁钱装满兜兜的场景,孩子总是十分激动。到了姥姥家后,大人们一起动手杀鸡宰鱼,煎炸炒焖,凉拌醋馏,忙得不亦乐乎。炉灶里喷吐着红红的火焰,袅袅炊烟在老屋子上空缭绕,孩子们在院子里尽情玩耍。中午12点,到了开饭时间。只见各式各样的菜品摆满了两桌子,一般是男的一桌,女的一桌,好不热闹。喝完酒吃完饭,大人们继续喝茶聊,女孩子静静地偎依在娘身边听大人话,男孩子则在外面放鞭炮。直到下午4点左右,大家才依依不舍地告别,院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初二日,山西大多数地区开始走亲戚。晋北和晋中多在初二回娘家,晋南多在初三。民谚影正月初二路上看,尽是生和旦”,这正同如今正月初二上午满街巷携夫牵儿回娘家的城乡景观相映成趣。大同一带则有正月初一接待女婿的习俗。晋南的新绛,初二是娘家去看望出嫁的闺女的日子,去时抬着食箩,担上食海一箩油食,一箩馍,礼品很重,尤其第一年,花样齐全,相当排场,一般是让外人欣赏、赞扬的。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