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茹的声音让江乘风抬起头,他脸上蓦然绽起笑容,又想到刘嫚的话和大家对他的冷脸,有些不知所措的说,“虽然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但是我先给你说对不起,你别生气了,不要被我影响比赛发挥。”
江乘风的道歉是真心诚意的,一双眼睛紧张的望着李小茹,一副生怕她骂他的样子。
面对这样的男孩,李小茹还能怎么发火?她故意板着脸,嘴角忍不住向上翘,“嗯,你的歉意,我收到了,我不生你的气了。你快回观众席吧,我马上要上场了。”
“噢噢,好好。”
江乘风松了口气,唯唯诺诺的回应,看到李小茹转身打算要走,那个萦绕在他心头的疑问变得更加迫切,他忍不住问她,“你到底为什么生气?”
李小茹的背影一顿,头也不回的说,“你自己想,自己感觉,自己体会。”
江乘风:“?????”
李小茹根本不多解释,快步走进后台,
江乘风默默的坐回到刘嫚身边,心里更加迷茫,刘嫚没问他和李小茹说了啥,大家都在认真听钢琴演奏。
同一首曲子,大家听了四遍,到第五遍时,终于轮到李小茹,她穿着黑色礼裙走到舞台中间,先对所有人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走到钢琴前,坐下。
12位评委这时已经有点审美疲劳,再好听的歌,单曲循环几遍,都会听腻,何况还是艰涩的古典音乐,评委还得带着脑子去思考,去感受。
评委们对李小茹上一场的表现记忆犹新,那三位打低分的评委特别反感她,始终都认为她没有资格进第二轮比试,之前被刷掉的20个人中,明明有人比她水平高,就因为她是茱莉亚出来的;又是中国人,得平衡人种比例;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红,其他评委才网开一面吧。他们可不是人云亦云的人,比赛必须公平,他们打算这场也给李小茹低分!
但当他们听到李小茹的演奏后,他们的想法产生了动摇。
李小茹版本的《艾格蒙特序曲》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异常厚重感,死寂的氛围,仿佛乌云密布,万物笼罩在黑暗之中,见不到一丝一毫的光。
《艾格蒙特序曲》描写的是五百年前荷兰民族英雄艾格蒙特伯爵,歌颂他奋起反抗西班牙人的统治和压迫,赞美他崇高的形象,哀叹他悲惨死去的命运。
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二十岁出头,甚至只有十几岁的年轻钢琴家们,谁能体会到几百年前的英雄壮举与动荡社会的不安?哪怕是荷兰或者西班牙本国的选手也做不到。因此他们的演奏本质上和学生回答语文的赏析题目一样,照本宣科,或者按照标准官方的格式来回答这道问题。
但是李小茹并没有这么做,听到江乘风问她为什么生气,她不知是该怒还是该笑,合着这些天她自己在那儿郁闷,对方跟个没事人一样?
男人怎么能迟钝到这个地步!
既然他不知道,她就用琴声告诉他为什么!
悲情的音乐基调大致是相同的,李小茹想到《白色灵魂》的钢琴配乐,运用了大量缓慢而急促的顿音,营造出一种断断续续的不协调感,尤其是在男主角濒临死亡的那幕,手法愈加明显。当时刘嫚和其他人都在看电影,而李小茹的注意力却在背景音乐上,如果没有如此完美的配乐,这部电影会黯然失色许多。
她便想尝试把《白色灵魂》配乐的手法运用在这场演奏上,因为当她精疲力竭的从美国赶回来,却被江乘风父母说落一通时的感受,与《白色灵魂》男主角为追求爱情,面对旁人的不解、指责和鄙夷,有什么区别?
李小茹的演奏从前奏开始就是昏暗与沉重的,听众们的心脏不由的紧紧揪起来,那是一种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绝望,对自己的绝望,对整个世界的绝望,
当艾格蒙特伯爵走上断头台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么绝望?这种感觉那么的悲哀,甚至压得人不堪重负,连喘气都异常的艰难。
很难受,很痛苦,很绝望,但......这绝对是异常优秀的演奏!
忽然李小茹的手指在低沉的音调中划出了一抹亮丽的高音,仿若昙花一现,让人来不及抓住。
然后,慢慢的,高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响亮,犹如海上的灯塔一般指引着晚归的渔船在黑暗中找到回家的方向。
黑暗终究过去,黎明到来,一连串的三连音,峰回路转,构成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希望之曲。
已经绝望到底的人瞳孔中亮起了意思光芒,也慢慢爬起来,寻找着声音传来的方向,那个方向很亮......很亮,亮得人禁不住想要流下眼泪。
仿佛能穿透人心的音乐仿若一只手,将每个痛苦绝望的人从深渊里拉了出来,新生的感动与喜悦在这一刻达到了至高点。
整个音乐厅里鸦雀无声,那几个在李小茹前面演奏的参赛者都站了起来,没有谁比局中人更能感应到竞争者对自己的威胁。
李小茹将整首曲子最核心的情感演绎了出来——原曲在结尾的旋律就是轻快的,艾格蒙特伯爵虽然死了,但他的斗争最终一步步走向胜利,贝多芬写这首曲子的时候,在最后升华了这出悲剧,增加了光明的希望。
很少有年轻钢琴家能表达好这个转折,还是阅历太少的原因。
难道他们想错了,李小茹是一个天才?!
全曲结束,李小茹坐在钢琴前,整个音乐厅里掌声雷动,能坐在这里的观众,大多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有一大半的人都是从欧洲各大音乐院校过来旁听的钢琴系学生。他们认同李小茹改编,认同她的演奏。
12位评委也跟着鼓掌,有人赞许的点头,有人互相交谈,还有人已经开始打分了。
李小茹起身,再次对所有人鞠躬,离开舞台。
后台,那几个端着架子没有与她说过话的白人参赛者,主动赞叹道,“你的《艾格蒙特序曲》棒极了!”
江乘风的道歉是真心诚意的,一双眼睛紧张的望着李小茹,一副生怕她骂他的样子。
面对这样的男孩,李小茹还能怎么发火?她故意板着脸,嘴角忍不住向上翘,“嗯,你的歉意,我收到了,我不生你的气了。你快回观众席吧,我马上要上场了。”
“噢噢,好好。”
江乘风松了口气,唯唯诺诺的回应,看到李小茹转身打算要走,那个萦绕在他心头的疑问变得更加迫切,他忍不住问她,“你到底为什么生气?”
李小茹的背影一顿,头也不回的说,“你自己想,自己感觉,自己体会。”
江乘风:“?????”
李小茹根本不多解释,快步走进后台,
江乘风默默的坐回到刘嫚身边,心里更加迷茫,刘嫚没问他和李小茹说了啥,大家都在认真听钢琴演奏。
同一首曲子,大家听了四遍,到第五遍时,终于轮到李小茹,她穿着黑色礼裙走到舞台中间,先对所有人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走到钢琴前,坐下。
12位评委这时已经有点审美疲劳,再好听的歌,单曲循环几遍,都会听腻,何况还是艰涩的古典音乐,评委还得带着脑子去思考,去感受。
评委们对李小茹上一场的表现记忆犹新,那三位打低分的评委特别反感她,始终都认为她没有资格进第二轮比试,之前被刷掉的20个人中,明明有人比她水平高,就因为她是茱莉亚出来的;又是中国人,得平衡人种比例;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红,其他评委才网开一面吧。他们可不是人云亦云的人,比赛必须公平,他们打算这场也给李小茹低分!
但当他们听到李小茹的演奏后,他们的想法产生了动摇。
李小茹版本的《艾格蒙特序曲》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异常厚重感,死寂的氛围,仿佛乌云密布,万物笼罩在黑暗之中,见不到一丝一毫的光。
《艾格蒙特序曲》描写的是五百年前荷兰民族英雄艾格蒙特伯爵,歌颂他奋起反抗西班牙人的统治和压迫,赞美他崇高的形象,哀叹他悲惨死去的命运。
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二十岁出头,甚至只有十几岁的年轻钢琴家们,谁能体会到几百年前的英雄壮举与动荡社会的不安?哪怕是荷兰或者西班牙本国的选手也做不到。因此他们的演奏本质上和学生回答语文的赏析题目一样,照本宣科,或者按照标准官方的格式来回答这道问题。
但是李小茹并没有这么做,听到江乘风问她为什么生气,她不知是该怒还是该笑,合着这些天她自己在那儿郁闷,对方跟个没事人一样?
男人怎么能迟钝到这个地步!
既然他不知道,她就用琴声告诉他为什么!
悲情的音乐基调大致是相同的,李小茹想到《白色灵魂》的钢琴配乐,运用了大量缓慢而急促的顿音,营造出一种断断续续的不协调感,尤其是在男主角濒临死亡的那幕,手法愈加明显。当时刘嫚和其他人都在看电影,而李小茹的注意力却在背景音乐上,如果没有如此完美的配乐,这部电影会黯然失色许多。
她便想尝试把《白色灵魂》配乐的手法运用在这场演奏上,因为当她精疲力竭的从美国赶回来,却被江乘风父母说落一通时的感受,与《白色灵魂》男主角为追求爱情,面对旁人的不解、指责和鄙夷,有什么区别?
李小茹的演奏从前奏开始就是昏暗与沉重的,听众们的心脏不由的紧紧揪起来,那是一种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绝望,对自己的绝望,对整个世界的绝望,
当艾格蒙特伯爵走上断头台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么绝望?这种感觉那么的悲哀,甚至压得人不堪重负,连喘气都异常的艰难。
很难受,很痛苦,很绝望,但......这绝对是异常优秀的演奏!
忽然李小茹的手指在低沉的音调中划出了一抹亮丽的高音,仿若昙花一现,让人来不及抓住。
然后,慢慢的,高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响亮,犹如海上的灯塔一般指引着晚归的渔船在黑暗中找到回家的方向。
黑暗终究过去,黎明到来,一连串的三连音,峰回路转,构成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希望之曲。
已经绝望到底的人瞳孔中亮起了意思光芒,也慢慢爬起来,寻找着声音传来的方向,那个方向很亮......很亮,亮得人禁不住想要流下眼泪。
仿佛能穿透人心的音乐仿若一只手,将每个痛苦绝望的人从深渊里拉了出来,新生的感动与喜悦在这一刻达到了至高点。
整个音乐厅里鸦雀无声,那几个在李小茹前面演奏的参赛者都站了起来,没有谁比局中人更能感应到竞争者对自己的威胁。
李小茹将整首曲子最核心的情感演绎了出来——原曲在结尾的旋律就是轻快的,艾格蒙特伯爵虽然死了,但他的斗争最终一步步走向胜利,贝多芬写这首曲子的时候,在最后升华了这出悲剧,增加了光明的希望。
很少有年轻钢琴家能表达好这个转折,还是阅历太少的原因。
难道他们想错了,李小茹是一个天才?!
全曲结束,李小茹坐在钢琴前,整个音乐厅里掌声雷动,能坐在这里的观众,大多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有一大半的人都是从欧洲各大音乐院校过来旁听的钢琴系学生。他们认同李小茹改编,认同她的演奏。
12位评委也跟着鼓掌,有人赞许的点头,有人互相交谈,还有人已经开始打分了。
李小茹起身,再次对所有人鞠躬,离开舞台。
后台,那几个端着架子没有与她说过话的白人参赛者,主动赞叹道,“你的《艾格蒙特序曲》棒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