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没问题的。
剩下的就是两个小的,也比韩纭强多了,起码已经识了上百个字在腹中,启蒙读物也接触过了。特别是韩云清,看着人怯弱畏缩,天资竟然还不错,颇有些令人意外。
今天是第一天谢琦也只是粗略的了解一下,按各人的进度先让他们自己在学堂看书,独独留下了韩缜。
韩云清出门的时候还看了看韩缜,似乎担心被一个人留下的他。还是韩缜注意到了他的小眼神,朝他灿烂的绽开笑容,还摇了摇小手让他放心,韩云清才羞怯地一笑,朝学堂走去。
谢琦没打扰韩缜练字,自顾自地喝完杯中茶。
韩缜收敛神思,专注地写着大字,直到写完一张,才呼唤谢琦:“先生,我写完了!”
谢琦方施施然起身,站到了韩缜身边,只随意看了眼,吩咐道:“练字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勤练一途,以后每天坚持写完二十张大字!”
“是!”韩缜恭恭敬敬的应了,对待学习的态度他一向认真。
谢琦拉了张椅子在韩缜的对面坐下,拿出那封韩缜生日前派李子送去的信摊开,凝声道:“现在不妨来解释一下你信中所写之事,你想做什么,什么是图书馆?”
韩缜嘻嘻一笑,他还以为谢琦一早会来信询问呢,没想竟然这么沉得住气,等现在当面才问!
他眨眨眼,无辜地道:“就是信中说的,先生何不妨将书肆改为私人图书馆,图书馆就是将书免费开放给贫寒学子观看,并提供借阅的地方。先生既然有志从事教育大业,以求青史留名,何不就从身边做起。不要看小小一个善举,却一能为先生正名,并在这些读书人学子中拥有了人望名气;再则莫欺少年穷,谁知道这些受先生恩惠的学子中将来没有为官做宰功成名就的,等时间长了,那些曾在先生此举中受益的人,必将成为先生的人脉之一。我看先生现今也不靠这家书肆吃饭,何不借此筹谋一二,善加利用!”
谢琦不以为然:“只靠着一家小小的书肆,就算赢得一时的名声也有限,而且能期望来免费看书的大都是家境贫寒买不起书的,从中出头的无不是百里挑一,绝大都数都是泯然众人,前程有限。我要想得到他们的助力也是遥遥无期,难道我还要等着他们功成名就来报答我的那一天不成。”
韩缜不满摇头叹气:“老师你太功利了,难道没有这些好处,你就不肯做好事了吗?我真是看错你了。”
谢琦一挑眉,懒得反驳他,都野望着青史留名了,还跟他谈功利之心,闲的吧!
韩缜哈哈一笑,接着说自己的想法:“先生,你先听我说。如果我们把学生求学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蒙学时期,学习蒙学读物,为以后学好四书五经打下基础,我们可以将之称之为基础教育;第二个阶段就是老师教授四书五经,为以后的科举作准备,就作是中等教育;而更上一层就是为那些一心奔着科举取士去的学子而开设的高等学院,比如现今名声赫赫的书院,它收下的学子大多有了秀才的功名,是指望着精研学问,想考上进士做官的。依我看如先生现今的资历,想开设书院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如今已经有了几所声名远播源远流长的书院,想和它们媲美太难。那先生何不专攻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呢,要知道一切学识的起初都源自启蒙,每一个学生都是从蒙童,童生,秀才,举人一步步来的,那些书院只会教授已经经过中等教育的人才,而那些生源却不是出于书院之下。”
韩缜眨眨眼,使劲鼓动谢琦的野心:“先生,如果对应三个阶段分别设为小学,中学,大学。那么顶尖如四大书院就是大学,而你如果开设小学,中学,将天下所有想读书的人都收在你开设的学院中读书,即使是如今的四大书院也将从你的学生中择才,等到壮大的那一日你又何尝不可开一间自己的大学书院,那时天下读书人皆出自你门下,你说好不好?”
好,如何不好如果真的做到韩缜所说的,他当真是天下扬名,青史留名了!
谢琦微微凝神思索,良久才叹了口气,面色复杂的望着对面笑意盈盈的学生:“想法虽然异想天开了,可是你这个年纪就有如此思虑,当得是可怕了!”就是谢琦从未有过这样的设想。
韩缜当然知道自己的想法听着让人心动,实施起来却不容易,想来一个人开设书院把控天下生源,是这么就容易做到的事吗?如果真的有做到的一日,难保不会有人看到其中的利益闻风而来,攫取好处。
韩缜所想的就是现代的义务教育,除非是国家出面,谁会有这份魄力能力做到呢?
韩缜不以为意的眨眨眼道:“先生,我又没想着一口气做成。俗话说的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生如果真的有志于教书育人,一人之力有限,而开设书院延请人才能收纳更多的学子教更多的人,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吗?先生不如先在京城试水,如果一家之后先生觉得满意,到时就多开几家。等到打响了招牌就在外地开学院,由点及面慢慢做大。先生,有些事你不去做,怎么知道不会成功呢?”
谢琦迎着韩缜认真的眼瞳,若有所思:“先开设一家私塾吗?”
鉴于开国皇帝重视科举取士,本朝文风高涨,家里稍有余财的都会想办法送孩子上学堂念书,就是没什么念书的天分,多认识些字识得算术也是好的,总比别人多一条出路。因此民间私塾林立,大都是落第的秀才举人所开,有蒙馆和经馆。如果要开私塾就要从京中众多的学馆中脱颖而出才行。
想将天下的有读书之心的人尽收觳中是不用妄想了,可是可以努力多开书院,让大多数的学生进入他开设的私塾学习。
韩缜板着小脸,一本正经的道:“先生,我们要开的话就不叫‘私塾’了,而是叫学院,名字一定要响亮明了,比如就叫‘谢琦学院’,带上先生的个人标志,以后凡开分院,就是‘谢琦分院’,独此一家别无分号,那是先生的招牌。”
学院也可以开成连锁的嘛,到时打造一个品牌出来。而谢琦甚至不需要亲自教出多少学生,只要担着院长的名头,就能声名远播,受人仰望。
谢琦当然不会如此取名,但也赞同取一个好的名字。可是如果真的要筹备一所学院,需要花费不少的心力,如今他分身乏术,而且前期也需要银钱请人找地方,这些不得不考虑。
韩缜很积极的道:“先生
剩下的就是两个小的,也比韩纭强多了,起码已经识了上百个字在腹中,启蒙读物也接触过了。特别是韩云清,看着人怯弱畏缩,天资竟然还不错,颇有些令人意外。
今天是第一天谢琦也只是粗略的了解一下,按各人的进度先让他们自己在学堂看书,独独留下了韩缜。
韩云清出门的时候还看了看韩缜,似乎担心被一个人留下的他。还是韩缜注意到了他的小眼神,朝他灿烂的绽开笑容,还摇了摇小手让他放心,韩云清才羞怯地一笑,朝学堂走去。
谢琦没打扰韩缜练字,自顾自地喝完杯中茶。
韩缜收敛神思,专注地写着大字,直到写完一张,才呼唤谢琦:“先生,我写完了!”
谢琦方施施然起身,站到了韩缜身边,只随意看了眼,吩咐道:“练字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勤练一途,以后每天坚持写完二十张大字!”
“是!”韩缜恭恭敬敬的应了,对待学习的态度他一向认真。
谢琦拉了张椅子在韩缜的对面坐下,拿出那封韩缜生日前派李子送去的信摊开,凝声道:“现在不妨来解释一下你信中所写之事,你想做什么,什么是图书馆?”
韩缜嘻嘻一笑,他还以为谢琦一早会来信询问呢,没想竟然这么沉得住气,等现在当面才问!
他眨眨眼,无辜地道:“就是信中说的,先生何不妨将书肆改为私人图书馆,图书馆就是将书免费开放给贫寒学子观看,并提供借阅的地方。先生既然有志从事教育大业,以求青史留名,何不就从身边做起。不要看小小一个善举,却一能为先生正名,并在这些读书人学子中拥有了人望名气;再则莫欺少年穷,谁知道这些受先生恩惠的学子中将来没有为官做宰功成名就的,等时间长了,那些曾在先生此举中受益的人,必将成为先生的人脉之一。我看先生现今也不靠这家书肆吃饭,何不借此筹谋一二,善加利用!”
谢琦不以为然:“只靠着一家小小的书肆,就算赢得一时的名声也有限,而且能期望来免费看书的大都是家境贫寒买不起书的,从中出头的无不是百里挑一,绝大都数都是泯然众人,前程有限。我要想得到他们的助力也是遥遥无期,难道我还要等着他们功成名就来报答我的那一天不成。”
韩缜不满摇头叹气:“老师你太功利了,难道没有这些好处,你就不肯做好事了吗?我真是看错你了。”
谢琦一挑眉,懒得反驳他,都野望着青史留名了,还跟他谈功利之心,闲的吧!
韩缜哈哈一笑,接着说自己的想法:“先生,你先听我说。如果我们把学生求学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蒙学时期,学习蒙学读物,为以后学好四书五经打下基础,我们可以将之称之为基础教育;第二个阶段就是老师教授四书五经,为以后的科举作准备,就作是中等教育;而更上一层就是为那些一心奔着科举取士去的学子而开设的高等学院,比如现今名声赫赫的书院,它收下的学子大多有了秀才的功名,是指望着精研学问,想考上进士做官的。依我看如先生现今的资历,想开设书院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如今已经有了几所声名远播源远流长的书院,想和它们媲美太难。那先生何不专攻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呢,要知道一切学识的起初都源自启蒙,每一个学生都是从蒙童,童生,秀才,举人一步步来的,那些书院只会教授已经经过中等教育的人才,而那些生源却不是出于书院之下。”
韩缜眨眨眼,使劲鼓动谢琦的野心:“先生,如果对应三个阶段分别设为小学,中学,大学。那么顶尖如四大书院就是大学,而你如果开设小学,中学,将天下所有想读书的人都收在你开设的学院中读书,即使是如今的四大书院也将从你的学生中择才,等到壮大的那一日你又何尝不可开一间自己的大学书院,那时天下读书人皆出自你门下,你说好不好?”
好,如何不好如果真的做到韩缜所说的,他当真是天下扬名,青史留名了!
谢琦微微凝神思索,良久才叹了口气,面色复杂的望着对面笑意盈盈的学生:“想法虽然异想天开了,可是你这个年纪就有如此思虑,当得是可怕了!”就是谢琦从未有过这样的设想。
韩缜当然知道自己的想法听着让人心动,实施起来却不容易,想来一个人开设书院把控天下生源,是这么就容易做到的事吗?如果真的有做到的一日,难保不会有人看到其中的利益闻风而来,攫取好处。
韩缜所想的就是现代的义务教育,除非是国家出面,谁会有这份魄力能力做到呢?
韩缜不以为意的眨眨眼道:“先生,我又没想着一口气做成。俗话说的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生如果真的有志于教书育人,一人之力有限,而开设书院延请人才能收纳更多的学子教更多的人,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吗?先生不如先在京城试水,如果一家之后先生觉得满意,到时就多开几家。等到打响了招牌就在外地开学院,由点及面慢慢做大。先生,有些事你不去做,怎么知道不会成功呢?”
谢琦迎着韩缜认真的眼瞳,若有所思:“先开设一家私塾吗?”
鉴于开国皇帝重视科举取士,本朝文风高涨,家里稍有余财的都会想办法送孩子上学堂念书,就是没什么念书的天分,多认识些字识得算术也是好的,总比别人多一条出路。因此民间私塾林立,大都是落第的秀才举人所开,有蒙馆和经馆。如果要开私塾就要从京中众多的学馆中脱颖而出才行。
想将天下的有读书之心的人尽收觳中是不用妄想了,可是可以努力多开书院,让大多数的学生进入他开设的私塾学习。
韩缜板着小脸,一本正经的道:“先生,我们要开的话就不叫‘私塾’了,而是叫学院,名字一定要响亮明了,比如就叫‘谢琦学院’,带上先生的个人标志,以后凡开分院,就是‘谢琦分院’,独此一家别无分号,那是先生的招牌。”
学院也可以开成连锁的嘛,到时打造一个品牌出来。而谢琦甚至不需要亲自教出多少学生,只要担着院长的名头,就能声名远播,受人仰望。
谢琦当然不会如此取名,但也赞同取一个好的名字。可是如果真的要筹备一所学院,需要花费不少的心力,如今他分身乏术,而且前期也需要银钱请人找地方,这些不得不考虑。
韩缜很积极的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