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只扫了一眼萧江沅的眸光,便转眸看向别处,更后退了两步。萧江沅随即跟了上去,见李隆基又退,她便又跟。终于,李隆基受不了了,转身绕开,走到萧江沅背后,故作威仪地背过手,道:“总之,我从来都没有算计过你,以后也绝对不会。”
萧江沅与李隆基背对着背,听着他坚定的语气与声音,心中渐有暖意增生。这暖意勾起了她浅浅的唇角,也染上了她的眼角眉梢。
“至于王毛仲,”李隆基又道,“他跟上官昭容不同,至少我知根知底,想要操纵轻而易举。今日我放他一命,来日他能一命换一命,此番错误决不再犯,可上官昭容,我就吃不准了。”
“……不然阿郎以为,奴婢让宦官们打了王毛仲那么久,只是为了替阿郎和自己出口恶气?”萧江沅颇无奈地一叹。
李隆基闻言,忽然想起不久之前,从五王宅过来来传信之人就留在殿外,他一出殿就看到了,若是萧江沅真的想把王毛仲杀了,一定会把那人支走,免得被自己拦下,而现在,她又说出了这般明显的话……原来她竟这般为自己着想。
李隆基有些惊喜地扬了扬眉,回过身去看她,正好迎上萧江沅的转身。萧江沅已恢复往日淡然微笑模样:“杀也行,不杀也行,阿郎若赶得过来,那就不杀,但若阿郎太久没赶来,奴婢也下得去手。”
李隆基轻笑道:“唐律杀人可是重罪,你胆子不小。”
“奴婢胆子小得狠,所以才把他带到宫里来杀。”
“……真是没想到,”李隆基悠长一叹,“那样的一个她,却教出了这样一个你。”
李隆基本是揶揄,萧江沅听来却十分认真:“这一点,奴婢也百思不得其解。”
李隆基刚要说什么,便见刘幽求一脸阴郁地疾奔过来。他立时整肃了神色,道:“刘公还未出宫?”
“今夜由臣在中书省当值。”刘幽求先长揖了下,对于跟李隆基形影不离的萧江沅只作不见——这几日大家都习惯了,他们俩爱怎么样便怎么样吧。
“刘公脸色不对,方才跑得又急,可是有大事发生?”
刘幽求轻叹一声,上前两步,低声道:“相王……这已经是第四次拒绝接受少帝的禅让了。”
李旦是何等的身份,不可能谁劝一句,就拒绝一遍,都是等臣子们说累了,奏疏的数量也差不多了,才找一个比较大或人比较多的场合,拒绝一下,最多三次便够了。第三次李旦仍拒绝的时候,李隆基就觉得不对劲了,可见姑母都没着急,他便也只好按捺住自己,继续观望了。
——姑母应该比他更着急才对。
起初,少帝是心存侥幸的,以为自己绝口不提,便没有人可以让他退位。他的想法没什么不对,就算大家心里的皇帝已经换上了相王,可他一日在帝位上,众人就不能不顾及他。太后……不,是废后韦氏已经死了,他又没有类似不孝那样罪大恶极的过失,谁敢废他,谁又能废了他?
众人只能等他禅位给相王,这才是顺理成章。可是让当今皇帝禅位,哪个臣子敢开这个口,又有谁能开这个口?众人不约而同想到了太平公主,她是皇帝的姑母,又是先帝亲封的镇国公主,不论公私,都最合适不过了。
太平公主对于此事自然当仁不让。政变已然结束,喊的口号里就有“拥立相王为帝”一句,若是政变之后,还是这个小皇帝坐在皇位上,那他们这场政变算怎么回事?他们到底是正义之师,还是反叛逆贼?
况且她与李隆基虽然是合作关系,对李隆基的帮助也不小,但是政变这一夜,众人眼中显然是李隆基出力更多,她怎能容忍众人看重李隆基而轻视自己?好歹论辈分,她还是姑母,当初同意跟李隆基合作,不也是因为不想让自己为他人作嫁衣裳么?现下倒好,她成了衬托红花的绿叶,倒不如直接把嫁衣给李隆基穿了。
好在,上天立刻给了她这样一个机会。皇帝若是一直装聋作哑,死活不肯禅让,谁也不能拿他怎样,可相王这里就尴尬了,皇位登也不是,不登也不是。只要她能化解了这场危机,让相王顺利登临帝位,又有谁能比她的功劳更大?
可当太平公主软硬兼施,好不容易让这乖侄儿签下禅位诏书,他李旦三请三拒是想闹什么?三请三拒也就罢了,且算你把戏做全,可这四次又是怎么回事?他想让她成为逼迫少帝退位的罪人吗?
太平公主简直快被这个看似恬淡实则心思极重的八兄给气疯了。
刘幽求简单讲了下方才发生的事。从刚刚李隆基离开不过一盏茶的时间,太平公主便来了开始,一直讲到太平公主带着三省六部的官员去四请相王继位,结果又被坚决拒绝。刚说完太平公主头疼退场,刘幽求便叹了一声:“也许……相王并不是故作姿态,而是真的不想……”
“姑母在我不在的时候,率领三省六部官员去请阿耶继位?”李隆基细细地听完,沉声总结道。
刘幽求与萧江沅相视一眼,对这句话中的深意了然于胸——太平公主对李隆基已怀有猜忌之心,且她向来对长安士人广施恩德,只见那些官员都愿意为她所驱使,便可见一斑。
萧江沅想了想,道:“相王或许的确不想做皇帝,但他这次又没有答应,却再正常不过了。”
这一点,刘幽求却是不明白了,直到见李隆基忍不住笑道:“在姑母如此汹汹威势之下,阿耶若是答应了,那便不是阿耶了。”他才终于明白。
太平公主表面看起来淡定,实则还是心急了。她以为这次恭请的臣子多一些,又都身居要职,相王怎么都盛情难却了,却不想此番在相王看来,与逼宫无异。相王素来谨慎,一直以来四番拒绝继位,态度坚决,固然有许多外因,但内因也未尝没有。他为什么不肯,不就是因为不想被两大功臣所牵制,继续像当年则天皇后临朝之时,做一个名不副实的帝王么?
与其那样,不如不做。
太平公主这次若是成功了,那相王便如同是她一手捧上了皇位,那她就再度功高震主了。先帝尚有武三思等人可以利用,相王却只有平王来与之抗衡……等等!平王怎么了?毕竟是自己亲生儿子,利用他来与太平公主分庭抗礼,平衡朝廷,有何不可?
相王这哪里是忌惮太平公主,分明是不想让平王有这样权势滔天的机会!
可……这是为什么?
难道因为相王做皇帝之后,平王自然是太子,相王还未登临帝位,对平王就有了大多皇帝对太子那般,近也不是远也不是的复杂心思?
刘幽求抬眸看向李隆基。这位年纪轻轻却富有成熟的谋略,敢于用人的气度可比当年则天皇后的救世平王,显然是想到了所有,他却只勾唇笑着,仿佛毫不在意。
刘幽求不禁心下暗叹。他这次追随的主君啊,应得的一切还没有得到,就已经开始被人猜忌了,曾经的合作伙伴如是,未来的天子亦如是。这将来的日子,还有好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呢。
这才刚刚开始。
刘幽求的视线随即又转到了萧江沅身上。方才平王便也罢了,这样深的意思,她竟能一眼看破,真不知是在则天皇后身边侍奉过的缘故,还是上官昭容教导之功。
想到政变前日,萧江沅暴露内侍身份之后的侃侃而谈,亦真亦假,真假难辨,再看今日她眉眼清浅,微笑依然,一脸的司空见惯,刘幽求不由衷心觉得,这样的一个人站在平王身边,与他相携同行,真是再相配不过了。若她是女子,便更好了。
可惜啊可惜,她怎么偏偏是个宦官?
这样的想法,刘幽求虽是今日才有,可他早在别人处听过多次了。众人能跻身三省六部,自然都是明眼人,平王和萧内侍之间的那点暧昧,谁看不出来?这几日来,大家对平王已是赞不绝口,萧江沅显然人缘更旺,这一熟悉,他们闲暇之时操的心便多了,甚至还有人问,萧江沅长成那副模样,不会就是个小娘子吧?
见刘幽求若有所思地看向萧江沅,李隆基眸波一转,笑道:“刘公可是在想,阿沅到底是不是一个美娇娘?”
刘幽求立即回过神来:“臣不敢。”
李隆基悠悠地道:“刘公不知道,有的时候啊,连我都矛盾呢。若她是男子,必为国之栋梁,可当兄弟与之相交;若她是女子,自然巾帼不让须眉,可堪红颜知己。不论哪一个,对我来说都不错。可她偏偏是个宦官,这倒让我不知如何是好了。若是当兄弟,你看她这拘禁死板的模样?若是当红颜知己……唉!”
萧江沅垂眸一笑:“阿郎说笑了。”
“好好好,我不说了。”李隆基摆摆手,“那我们走吧。”
刘幽求道:“平王这是要去哪里?”
李隆基抬首朝前一望:“都这个时候了,有的人不出马不行了。”
萧江沅与李隆基背对着背,听着他坚定的语气与声音,心中渐有暖意增生。这暖意勾起了她浅浅的唇角,也染上了她的眼角眉梢。
“至于王毛仲,”李隆基又道,“他跟上官昭容不同,至少我知根知底,想要操纵轻而易举。今日我放他一命,来日他能一命换一命,此番错误决不再犯,可上官昭容,我就吃不准了。”
“……不然阿郎以为,奴婢让宦官们打了王毛仲那么久,只是为了替阿郎和自己出口恶气?”萧江沅颇无奈地一叹。
李隆基闻言,忽然想起不久之前,从五王宅过来来传信之人就留在殿外,他一出殿就看到了,若是萧江沅真的想把王毛仲杀了,一定会把那人支走,免得被自己拦下,而现在,她又说出了这般明显的话……原来她竟这般为自己着想。
李隆基有些惊喜地扬了扬眉,回过身去看她,正好迎上萧江沅的转身。萧江沅已恢复往日淡然微笑模样:“杀也行,不杀也行,阿郎若赶得过来,那就不杀,但若阿郎太久没赶来,奴婢也下得去手。”
李隆基轻笑道:“唐律杀人可是重罪,你胆子不小。”
“奴婢胆子小得狠,所以才把他带到宫里来杀。”
“……真是没想到,”李隆基悠长一叹,“那样的一个她,却教出了这样一个你。”
李隆基本是揶揄,萧江沅听来却十分认真:“这一点,奴婢也百思不得其解。”
李隆基刚要说什么,便见刘幽求一脸阴郁地疾奔过来。他立时整肃了神色,道:“刘公还未出宫?”
“今夜由臣在中书省当值。”刘幽求先长揖了下,对于跟李隆基形影不离的萧江沅只作不见——这几日大家都习惯了,他们俩爱怎么样便怎么样吧。
“刘公脸色不对,方才跑得又急,可是有大事发生?”
刘幽求轻叹一声,上前两步,低声道:“相王……这已经是第四次拒绝接受少帝的禅让了。”
李旦是何等的身份,不可能谁劝一句,就拒绝一遍,都是等臣子们说累了,奏疏的数量也差不多了,才找一个比较大或人比较多的场合,拒绝一下,最多三次便够了。第三次李旦仍拒绝的时候,李隆基就觉得不对劲了,可见姑母都没着急,他便也只好按捺住自己,继续观望了。
——姑母应该比他更着急才对。
起初,少帝是心存侥幸的,以为自己绝口不提,便没有人可以让他退位。他的想法没什么不对,就算大家心里的皇帝已经换上了相王,可他一日在帝位上,众人就不能不顾及他。太后……不,是废后韦氏已经死了,他又没有类似不孝那样罪大恶极的过失,谁敢废他,谁又能废了他?
众人只能等他禅位给相王,这才是顺理成章。可是让当今皇帝禅位,哪个臣子敢开这个口,又有谁能开这个口?众人不约而同想到了太平公主,她是皇帝的姑母,又是先帝亲封的镇国公主,不论公私,都最合适不过了。
太平公主对于此事自然当仁不让。政变已然结束,喊的口号里就有“拥立相王为帝”一句,若是政变之后,还是这个小皇帝坐在皇位上,那他们这场政变算怎么回事?他们到底是正义之师,还是反叛逆贼?
况且她与李隆基虽然是合作关系,对李隆基的帮助也不小,但是政变这一夜,众人眼中显然是李隆基出力更多,她怎能容忍众人看重李隆基而轻视自己?好歹论辈分,她还是姑母,当初同意跟李隆基合作,不也是因为不想让自己为他人作嫁衣裳么?现下倒好,她成了衬托红花的绿叶,倒不如直接把嫁衣给李隆基穿了。
好在,上天立刻给了她这样一个机会。皇帝若是一直装聋作哑,死活不肯禅让,谁也不能拿他怎样,可相王这里就尴尬了,皇位登也不是,不登也不是。只要她能化解了这场危机,让相王顺利登临帝位,又有谁能比她的功劳更大?
可当太平公主软硬兼施,好不容易让这乖侄儿签下禅位诏书,他李旦三请三拒是想闹什么?三请三拒也就罢了,且算你把戏做全,可这四次又是怎么回事?他想让她成为逼迫少帝退位的罪人吗?
太平公主简直快被这个看似恬淡实则心思极重的八兄给气疯了。
刘幽求简单讲了下方才发生的事。从刚刚李隆基离开不过一盏茶的时间,太平公主便来了开始,一直讲到太平公主带着三省六部的官员去四请相王继位,结果又被坚决拒绝。刚说完太平公主头疼退场,刘幽求便叹了一声:“也许……相王并不是故作姿态,而是真的不想……”
“姑母在我不在的时候,率领三省六部官员去请阿耶继位?”李隆基细细地听完,沉声总结道。
刘幽求与萧江沅相视一眼,对这句话中的深意了然于胸——太平公主对李隆基已怀有猜忌之心,且她向来对长安士人广施恩德,只见那些官员都愿意为她所驱使,便可见一斑。
萧江沅想了想,道:“相王或许的确不想做皇帝,但他这次又没有答应,却再正常不过了。”
这一点,刘幽求却是不明白了,直到见李隆基忍不住笑道:“在姑母如此汹汹威势之下,阿耶若是答应了,那便不是阿耶了。”他才终于明白。
太平公主表面看起来淡定,实则还是心急了。她以为这次恭请的臣子多一些,又都身居要职,相王怎么都盛情难却了,却不想此番在相王看来,与逼宫无异。相王素来谨慎,一直以来四番拒绝继位,态度坚决,固然有许多外因,但内因也未尝没有。他为什么不肯,不就是因为不想被两大功臣所牵制,继续像当年则天皇后临朝之时,做一个名不副实的帝王么?
与其那样,不如不做。
太平公主这次若是成功了,那相王便如同是她一手捧上了皇位,那她就再度功高震主了。先帝尚有武三思等人可以利用,相王却只有平王来与之抗衡……等等!平王怎么了?毕竟是自己亲生儿子,利用他来与太平公主分庭抗礼,平衡朝廷,有何不可?
相王这哪里是忌惮太平公主,分明是不想让平王有这样权势滔天的机会!
可……这是为什么?
难道因为相王做皇帝之后,平王自然是太子,相王还未登临帝位,对平王就有了大多皇帝对太子那般,近也不是远也不是的复杂心思?
刘幽求抬眸看向李隆基。这位年纪轻轻却富有成熟的谋略,敢于用人的气度可比当年则天皇后的救世平王,显然是想到了所有,他却只勾唇笑着,仿佛毫不在意。
刘幽求不禁心下暗叹。他这次追随的主君啊,应得的一切还没有得到,就已经开始被人猜忌了,曾经的合作伙伴如是,未来的天子亦如是。这将来的日子,还有好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呢。
这才刚刚开始。
刘幽求的视线随即又转到了萧江沅身上。方才平王便也罢了,这样深的意思,她竟能一眼看破,真不知是在则天皇后身边侍奉过的缘故,还是上官昭容教导之功。
想到政变前日,萧江沅暴露内侍身份之后的侃侃而谈,亦真亦假,真假难辨,再看今日她眉眼清浅,微笑依然,一脸的司空见惯,刘幽求不由衷心觉得,这样的一个人站在平王身边,与他相携同行,真是再相配不过了。若她是女子,便更好了。
可惜啊可惜,她怎么偏偏是个宦官?
这样的想法,刘幽求虽是今日才有,可他早在别人处听过多次了。众人能跻身三省六部,自然都是明眼人,平王和萧内侍之间的那点暧昧,谁看不出来?这几日来,大家对平王已是赞不绝口,萧江沅显然人缘更旺,这一熟悉,他们闲暇之时操的心便多了,甚至还有人问,萧江沅长成那副模样,不会就是个小娘子吧?
见刘幽求若有所思地看向萧江沅,李隆基眸波一转,笑道:“刘公可是在想,阿沅到底是不是一个美娇娘?”
刘幽求立即回过神来:“臣不敢。”
李隆基悠悠地道:“刘公不知道,有的时候啊,连我都矛盾呢。若她是男子,必为国之栋梁,可当兄弟与之相交;若她是女子,自然巾帼不让须眉,可堪红颜知己。不论哪一个,对我来说都不错。可她偏偏是个宦官,这倒让我不知如何是好了。若是当兄弟,你看她这拘禁死板的模样?若是当红颜知己……唉!”
萧江沅垂眸一笑:“阿郎说笑了。”
“好好好,我不说了。”李隆基摆摆手,“那我们走吧。”
刘幽求道:“平王这是要去哪里?”
李隆基抬首朝前一望:“都这个时候了,有的人不出马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