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宗翰对于堂弟完颜宗之的表现十分满意,用极的伤亡歼灭五万强悍的西军,绞杀大宋名将刘法,这无疑对大宋是沉重的打击。看样子,西军还会前来营救,就是不知道下一个倒美得到是谁了。
种师道,这个年过七旬的老种略相公率领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其弟种师中率领六万大军紧随其后,十万大军朝太原城杀来。
之前,之所以没有来营救太原,主要是众人对太原能不能守住持怀疑态度,不愿意,冒险出征。况且,西线不太平,不论是西辽大军,还是金国的完颜斜也都不是等闲之辈,一旦侵入的话,西军还要保家卫国,这种情况下,当然没有人会愿意援救太原了。
现在金国都元帅完颜斜也击溃西辽大军,已经把西辽军队死死地困在云州,这个时候,金国和朝廷已经议和,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下圣旨去援助太原府,首先刘法响应,并且亲自率领五万大军,结果却是全军覆没,刘法本人也战死。
本来种师道是不打算亲征的,可是刘法之死,深深地刺激了这个老种经略相公,这种情况下,年过七旬的老头子非得亲征要给老朋友报仇。
报仇,种师道一门心思想报仇,他亲自率领四万大军直奔太原府,种师中率领六万大军紧随其后。
上次阳山之战纯粹是运气成分,打仗岂能每次凑靠运气。这一次,听是老帅种师道亲自率兵,完颜宗翰就有了将其歼灭的念头,于是选择了亲征。
前面是四万西军,后面是六万,想要一口气吃掉这十万大军的确有点难度,完颜宗翰也没有那么大的胃口,这次他就是要想吃掉种师道的四万大军。至于种师中的六万大军,先让铁浮图去阻挡,然后再慢慢地吃掉。
完颜宗翰知道老帅种师道用兵稳重,不会冒险,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不想用什么阴谋诡计,而是利用骑兵的优势正大光明地击败老帅,而决战的地点,就选择了汾河边上的河口镇。
河口镇,就在汾河边上,是一座人就众多,极其富裕的大镇,只不过早就被金军洗劫了,这里几乎是一个空空的镇子,并不没有人居住。从这里渡过汾河之后,就可以直接靠近太原城。
河口镇背靠汾河,种师道要渡过汾河进军太原,毫无疑问这里是最合适的。之所以认为种师道一定会前来,是因为完颜宗翰让完颜宗之率领五千骑兵驻守在这里。
复仇,既然要复仇,那就一定会找杀死刘法的元凶,那就是找完颜宗之复仇。这一次,完颜宗翰算准了这一点,他才让堂弟完颜宗之率领五千骑兵驻扎在河口镇。
已经没有老百姓的河口镇非常适合伏击,而且也适合骑兵作战,选择这里对决,表面上看对于交战双方都有利,这里适合骑兵冲刺,也适合步兵摆阵。
四万大军对阵五千骑兵,这对于种师道来胜算极大,在这种情况下完颜宗翰布局完全是阳谋,他不相信种师道会绕道而行,只要是这股宋军和完颜宗之手下的骑兵交上手,那么一切就会按照设想的轨迹推行下去。
上次击败西军名将刘法之后,完颜宗之可以斗志昂扬,信心十足,他在期待下一场属于自己的胜利到来,。毫无疑问,对阵老帅种师道再合适不过了。
靖康二年三月初七,这风和日丽,万里无云,这显然是一个踏青的好日子,只不过这些都被战争冲淡,甚至消失了。
五千骑兵整装待发,静静地等着强大的西军,五千对阵四万,这显然不是一场简单的势均力敌,最终战争的走向是以他们为中心,就看谁能不干净利落地拿下老将军了。
宽阔的战场上,可以交战双方是各尽其职,各显其能,不管是谁获胜,都在情理之中,这一战,是步战和骑兵交战并且融合做好的时机。
五千骑兵一字排开,这一次骑兵摆出了全力进攻的架势,毕竟一般战役都是这样打的,步兵防守,骑兵进攻,以犀利的进攻打开一道出口。骑兵摆出来的是雁翎阵,最强的一千骑兵由千夫长完颜劾率领,位于骑兵大阵的最前方,一会也会率先冲刺。
这支骑兵和以往金国骑兵的作战风格有很大的不同,最前面的是轻骑兵,几乎没有什么盔甲,防御力很差,不过机动性,速度要比以往金国铁骑强的多,至于西夏军那就不用提了。这一千骑兵速度极快,简直谁快如风,可以和汉军之中的风影军有一拼,往往利用速度来外围,远程射击敌人,然后快速离开的。
骑兵对阵步兵,先是密密麻麻的箭矢覆盖,然后就是狂风暴雨般的进攻,往往一上来,就会带给敌人极大的伤亡。
这支轻骑兵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他们就是想利用速度来拖垮西军。
金国大军对面军队,就是老帅种师道率领的精锐?这四万大军布下了四象金灯阵,这是一个全攻全守的大阵,足见老帅是多么的谨慎,生怕中了金饶埋伏。
谨慎的背后就是保守,以往西夏骑兵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冲击步兵大阵,等阵脚被撕开一个口子之后,才会在骑射的掩护下对步兵采取分割包围,这样既可以发挥骑兵的机动性,骑兵的冲劲也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这一次,种师道依旧是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的部署。
四象金灯阵,并不是摆成成一个四四方方的大阵,那样对阵步兵还行,一旦对阵骑兵,绝对是被动挨打。这个四象金灯大阵,其实是把军队分成四个层次,进行层层设防,死死地守住大阵,不让骑兵冲破大阵。一旦骑兵冲刺失败,那么就会陷入残酷的阵地战,那是骑兵的优势就会消耗殆尽。没有了速度,没有了冲击力的骑兵,就不叫骑兵了,最多是骑在马背上的步兵,甚至战斗力还不如步兵。
四象金灯阵是经过种师道改良的,是专门为了破解西夏骑兵而创立的,在老帅看来,西夏骑兵和金国骑兵差不多,都需要速度,需要冲击力。需要纵深空间,一旦双方陷入纠缠之中,那么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死死地缠住金国骑兵,尽而将其歼灭。
随着低沉的牛角号响起,五千骑兵开始冲刺,就像是钢铁洪流般朝西军的大阵冲去。这群金国骑兵嗷嗷乱叫,就像是一群驱逐绵阳的野兽一般,那喊叫声振聋发聩,让人听的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马蹄踏在碎石子上的摩擦声,战马的嘶叫声,骑兵的呐喊声,和牛角号混在一起,真的是地动山摇,那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带给西军强大的心里震撼力。
站在最前面的是刀盾兵,他们左手紧握盾牌后面的把手,身体掩藏在盾牌的后面,右手拿着长刀。对面的是骑兵,并非重甲骑兵,因此长刀依旧可以给敌人带去巨大的杀伤力。
刀盾兵后面紧跟着是长矛兵,一丈四五尺长的长矛从后排延伸到前排,只要是战马冲过来,一定会被刺出无数的血洞。不管是战马,还是骑兵,被刺之后,都会带去巨大的伤害。
紧跟在长矛兵后面的是弓弩兵,这些远程攻击的士兵之所以放在第三排,就是防止被金国骑兵冲击,这种保守的排兵布阵的确是很大限度地保护了弓弩兵,可是也存在巨大的风险。面对轻骑兵骑射的时候,完全无法全方位压制对方。
第四排,也是最后一排,这一排的士兵是多兵种的混合,既有弓弩兵,也有重甲步兵,还有刀盾兵,也有长矛兵,短矛兵,这是后备军,可以根据骑兵冲刺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骑兵冲刺的速度越来越快,就像是样子很旋风一般杀了过来,距离越来越近,就在双方间隔不到两百步的时候,骑兵冲刺的速度突然变缓了下来,骑兵开始张弓搭箭朝西军射去。
看着密密麻麻的飞箭从而降,站在第一排的刀盾兵急忙举起盾牌来格挡从空中落下的飞箭。可也就是这样,危机依旧悄然降临。
骑射的骑兵,是金军之中速度最快的轻骑兵,他们冲刺的速度快,骑射速度更是下无双,这群家伙一边冲刺,一边骑射,射箭的速度竟然比步兵的步射还要快,他们的弓箭是特制的,劲头不是很足,可是射程很远,远远地就朝西军射箭了。这些弓箭大部分绕过炼盾兵,而是径直射向长矛兵。
密密麻麻的长矛兵面对漫的飞箭,可以无处躲藏,只能被动挨打,伤亡极大。在这个时候,长矛兵后面的弓弩兵开始和金军对射。只不过人家骑兵的速度很快,弓箭所能造成的杀伤力极其有限。
种师道看到金军漫的飞箭,就知道自己上当了,金军压根就是不是想借助骑兵的冲击力,来冲垮自己摆下的四象金灯阵,而是借用强大的骑射能力,利用强大的骑射能力来远程打击大阵中央的士兵,这样以来伤亡会不断地加大。
由于距离的问题,西军的弓弩兵很难射杀金国骑兵,而金军的骑射却在不断地射杀西军的长矛兵。一旦长矛兵扛不住了,那么金军只要是突破炼盾兵的防线,那么西军随时都有崩盘的危险。
不要什么四万对阵五千是八比一,实际上步兵大阵一旦被突破了,那么骑兵就可以利用强大的冲击力,机动性将步兵不断地分割包围,最终全部歼灭。只要是撕裂了大阵,北朔四万对阵五千,即便是十万步兵的大阵被撕裂了,抗击五千战斗力极其彪悍的骑兵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调整,两军还没有正面交锋的时候,种师道就做出邻一次调整,这在战场上是大忌,会更加引发大阵的不稳,搞不好敌人撕裂大阵更简单。这些情况,种师道早就想到了,而开始给他依旧坚持调整,只为的是最后的胜利。要知道前面有刀盾兵的掩护,那么只要是弓弩手冲到炼盾兵后面,依旧可以贸然地杀死敌人。
大宋的弓弩还是碾压西夏,辽国,还有金国的,可惜这只是种师道的认知,实际上,他的认知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金军的骑射越来越密集,无数的长矛兵被射杀,而金军似乎并没有上前的意思,只是在弓箭可以射进西军大阵的距离迂回,只不过看着漫山遍野的骑兵,在最后面的老帅种师道看不清楚罢啦!
虽有千里目镜,但是也抵不过年过七旬的老眼昏花,要知道在那个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不到四十的时代,绝对是冉七十古来稀。七十多岁的种师道的确有点老眼昏花,如果换成种师中,或者他自己年轻二十岁,绝对可以发现金军真实的意图,可惜的是,没有如果。
调整,就在西军完成调整,把弓箭手和长矛兵互调完成的时候,金军突然做出了巨大调整。原先冲刺在最起码的轻骑兵竟然以最开的速度朝西军的左翼迂回,而后面的骑兵冲了上来,犹如尖刀一般疯狂地冲击西军的大阵。
没有了长矛兵的协助,紧紧依靠刀盾兵是阻挡不了金军钢铁般的冲击的,随着无数刀盾兵被骑兵冲击后死亡,大阵很快就被撕开了一个缺口。
缺口,但是金军的冲击力很强大,远远超过当年的西夏兵,没有长矛兵的压制,刀盾兵根本挡不住,而且一旦近身战,弓箭兵就成了屠杀的对象。
四千金国骑兵就像是四千只野狼一般冲进西军的大阵之中发,疯狂地杀戮西军。刀盾兵还能誓死抵抗,可是弓箭兵就差远了,压根抵抗不住,伤亡很大。
伤亡的数字在不断地攀升,口子越来越大,这还不是最要命的,关键是金国轻骑兵很快在左翼也撕开一道口子,这样以来,西军的大阵就再也不是铁板一块,如果不做出及时调整的话,很可能全线崩溃。
种师道,这个年过七旬的老种略相公率领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其弟种师中率领六万大军紧随其后,十万大军朝太原城杀来。
之前,之所以没有来营救太原,主要是众人对太原能不能守住持怀疑态度,不愿意,冒险出征。况且,西线不太平,不论是西辽大军,还是金国的完颜斜也都不是等闲之辈,一旦侵入的话,西军还要保家卫国,这种情况下,当然没有人会愿意援救太原了。
现在金国都元帅完颜斜也击溃西辽大军,已经把西辽军队死死地困在云州,这个时候,金国和朝廷已经议和,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下圣旨去援助太原府,首先刘法响应,并且亲自率领五万大军,结果却是全军覆没,刘法本人也战死。
本来种师道是不打算亲征的,可是刘法之死,深深地刺激了这个老种经略相公,这种情况下,年过七旬的老头子非得亲征要给老朋友报仇。
报仇,种师道一门心思想报仇,他亲自率领四万大军直奔太原府,种师中率领六万大军紧随其后。
上次阳山之战纯粹是运气成分,打仗岂能每次凑靠运气。这一次,听是老帅种师道亲自率兵,完颜宗翰就有了将其歼灭的念头,于是选择了亲征。
前面是四万西军,后面是六万,想要一口气吃掉这十万大军的确有点难度,完颜宗翰也没有那么大的胃口,这次他就是要想吃掉种师道的四万大军。至于种师中的六万大军,先让铁浮图去阻挡,然后再慢慢地吃掉。
完颜宗翰知道老帅种师道用兵稳重,不会冒险,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不想用什么阴谋诡计,而是利用骑兵的优势正大光明地击败老帅,而决战的地点,就选择了汾河边上的河口镇。
河口镇,就在汾河边上,是一座人就众多,极其富裕的大镇,只不过早就被金军洗劫了,这里几乎是一个空空的镇子,并不没有人居住。从这里渡过汾河之后,就可以直接靠近太原城。
河口镇背靠汾河,种师道要渡过汾河进军太原,毫无疑问这里是最合适的。之所以认为种师道一定会前来,是因为完颜宗翰让完颜宗之率领五千骑兵驻守在这里。
复仇,既然要复仇,那就一定会找杀死刘法的元凶,那就是找完颜宗之复仇。这一次,完颜宗翰算准了这一点,他才让堂弟完颜宗之率领五千骑兵驻扎在河口镇。
已经没有老百姓的河口镇非常适合伏击,而且也适合骑兵作战,选择这里对决,表面上看对于交战双方都有利,这里适合骑兵冲刺,也适合步兵摆阵。
四万大军对阵五千骑兵,这对于种师道来胜算极大,在这种情况下完颜宗翰布局完全是阳谋,他不相信种师道会绕道而行,只要是这股宋军和完颜宗之手下的骑兵交上手,那么一切就会按照设想的轨迹推行下去。
上次击败西军名将刘法之后,完颜宗之可以斗志昂扬,信心十足,他在期待下一场属于自己的胜利到来,。毫无疑问,对阵老帅种师道再合适不过了。
靖康二年三月初七,这风和日丽,万里无云,这显然是一个踏青的好日子,只不过这些都被战争冲淡,甚至消失了。
五千骑兵整装待发,静静地等着强大的西军,五千对阵四万,这显然不是一场简单的势均力敌,最终战争的走向是以他们为中心,就看谁能不干净利落地拿下老将军了。
宽阔的战场上,可以交战双方是各尽其职,各显其能,不管是谁获胜,都在情理之中,这一战,是步战和骑兵交战并且融合做好的时机。
五千骑兵一字排开,这一次骑兵摆出了全力进攻的架势,毕竟一般战役都是这样打的,步兵防守,骑兵进攻,以犀利的进攻打开一道出口。骑兵摆出来的是雁翎阵,最强的一千骑兵由千夫长完颜劾率领,位于骑兵大阵的最前方,一会也会率先冲刺。
这支骑兵和以往金国骑兵的作战风格有很大的不同,最前面的是轻骑兵,几乎没有什么盔甲,防御力很差,不过机动性,速度要比以往金国铁骑强的多,至于西夏军那就不用提了。这一千骑兵速度极快,简直谁快如风,可以和汉军之中的风影军有一拼,往往利用速度来外围,远程射击敌人,然后快速离开的。
骑兵对阵步兵,先是密密麻麻的箭矢覆盖,然后就是狂风暴雨般的进攻,往往一上来,就会带给敌人极大的伤亡。
这支轻骑兵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他们就是想利用速度来拖垮西军。
金国大军对面军队,就是老帅种师道率领的精锐?这四万大军布下了四象金灯阵,这是一个全攻全守的大阵,足见老帅是多么的谨慎,生怕中了金饶埋伏。
谨慎的背后就是保守,以往西夏骑兵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冲击步兵大阵,等阵脚被撕开一个口子之后,才会在骑射的掩护下对步兵采取分割包围,这样既可以发挥骑兵的机动性,骑兵的冲劲也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这一次,种师道依旧是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的部署。
四象金灯阵,并不是摆成成一个四四方方的大阵,那样对阵步兵还行,一旦对阵骑兵,绝对是被动挨打。这个四象金灯大阵,其实是把军队分成四个层次,进行层层设防,死死地守住大阵,不让骑兵冲破大阵。一旦骑兵冲刺失败,那么就会陷入残酷的阵地战,那是骑兵的优势就会消耗殆尽。没有了速度,没有了冲击力的骑兵,就不叫骑兵了,最多是骑在马背上的步兵,甚至战斗力还不如步兵。
四象金灯阵是经过种师道改良的,是专门为了破解西夏骑兵而创立的,在老帅看来,西夏骑兵和金国骑兵差不多,都需要速度,需要冲击力。需要纵深空间,一旦双方陷入纠缠之中,那么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死死地缠住金国骑兵,尽而将其歼灭。
随着低沉的牛角号响起,五千骑兵开始冲刺,就像是钢铁洪流般朝西军的大阵冲去。这群金国骑兵嗷嗷乱叫,就像是一群驱逐绵阳的野兽一般,那喊叫声振聋发聩,让人听的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马蹄踏在碎石子上的摩擦声,战马的嘶叫声,骑兵的呐喊声,和牛角号混在一起,真的是地动山摇,那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带给西军强大的心里震撼力。
站在最前面的是刀盾兵,他们左手紧握盾牌后面的把手,身体掩藏在盾牌的后面,右手拿着长刀。对面的是骑兵,并非重甲骑兵,因此长刀依旧可以给敌人带去巨大的杀伤力。
刀盾兵后面紧跟着是长矛兵,一丈四五尺长的长矛从后排延伸到前排,只要是战马冲过来,一定会被刺出无数的血洞。不管是战马,还是骑兵,被刺之后,都会带去巨大的伤害。
紧跟在长矛兵后面的是弓弩兵,这些远程攻击的士兵之所以放在第三排,就是防止被金国骑兵冲击,这种保守的排兵布阵的确是很大限度地保护了弓弩兵,可是也存在巨大的风险。面对轻骑兵骑射的时候,完全无法全方位压制对方。
第四排,也是最后一排,这一排的士兵是多兵种的混合,既有弓弩兵,也有重甲步兵,还有刀盾兵,也有长矛兵,短矛兵,这是后备军,可以根据骑兵冲刺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骑兵冲刺的速度越来越快,就像是样子很旋风一般杀了过来,距离越来越近,就在双方间隔不到两百步的时候,骑兵冲刺的速度突然变缓了下来,骑兵开始张弓搭箭朝西军射去。
看着密密麻麻的飞箭从而降,站在第一排的刀盾兵急忙举起盾牌来格挡从空中落下的飞箭。可也就是这样,危机依旧悄然降临。
骑射的骑兵,是金军之中速度最快的轻骑兵,他们冲刺的速度快,骑射速度更是下无双,这群家伙一边冲刺,一边骑射,射箭的速度竟然比步兵的步射还要快,他们的弓箭是特制的,劲头不是很足,可是射程很远,远远地就朝西军射箭了。这些弓箭大部分绕过炼盾兵,而是径直射向长矛兵。
密密麻麻的长矛兵面对漫的飞箭,可以无处躲藏,只能被动挨打,伤亡极大。在这个时候,长矛兵后面的弓弩兵开始和金军对射。只不过人家骑兵的速度很快,弓箭所能造成的杀伤力极其有限。
种师道看到金军漫的飞箭,就知道自己上当了,金军压根就是不是想借助骑兵的冲击力,来冲垮自己摆下的四象金灯阵,而是借用强大的骑射能力,利用强大的骑射能力来远程打击大阵中央的士兵,这样以来伤亡会不断地加大。
由于距离的问题,西军的弓弩兵很难射杀金国骑兵,而金军的骑射却在不断地射杀西军的长矛兵。一旦长矛兵扛不住了,那么金军只要是突破炼盾兵的防线,那么西军随时都有崩盘的危险。
不要什么四万对阵五千是八比一,实际上步兵大阵一旦被突破了,那么骑兵就可以利用强大的冲击力,机动性将步兵不断地分割包围,最终全部歼灭。只要是撕裂了大阵,北朔四万对阵五千,即便是十万步兵的大阵被撕裂了,抗击五千战斗力极其彪悍的骑兵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调整,两军还没有正面交锋的时候,种师道就做出邻一次调整,这在战场上是大忌,会更加引发大阵的不稳,搞不好敌人撕裂大阵更简单。这些情况,种师道早就想到了,而开始给他依旧坚持调整,只为的是最后的胜利。要知道前面有刀盾兵的掩护,那么只要是弓弩手冲到炼盾兵后面,依旧可以贸然地杀死敌人。
大宋的弓弩还是碾压西夏,辽国,还有金国的,可惜这只是种师道的认知,实际上,他的认知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金军的骑射越来越密集,无数的长矛兵被射杀,而金军似乎并没有上前的意思,只是在弓箭可以射进西军大阵的距离迂回,只不过看着漫山遍野的骑兵,在最后面的老帅种师道看不清楚罢啦!
虽有千里目镜,但是也抵不过年过七旬的老眼昏花,要知道在那个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不到四十的时代,绝对是冉七十古来稀。七十多岁的种师道的确有点老眼昏花,如果换成种师中,或者他自己年轻二十岁,绝对可以发现金军真实的意图,可惜的是,没有如果。
调整,就在西军完成调整,把弓箭手和长矛兵互调完成的时候,金军突然做出了巨大调整。原先冲刺在最起码的轻骑兵竟然以最开的速度朝西军的左翼迂回,而后面的骑兵冲了上来,犹如尖刀一般疯狂地冲击西军的大阵。
没有了长矛兵的协助,紧紧依靠刀盾兵是阻挡不了金军钢铁般的冲击的,随着无数刀盾兵被骑兵冲击后死亡,大阵很快就被撕开了一个缺口。
缺口,但是金军的冲击力很强大,远远超过当年的西夏兵,没有长矛兵的压制,刀盾兵根本挡不住,而且一旦近身战,弓箭兵就成了屠杀的对象。
四千金国骑兵就像是四千只野狼一般冲进西军的大阵之中发,疯狂地杀戮西军。刀盾兵还能誓死抵抗,可是弓箭兵就差远了,压根抵抗不住,伤亡很大。
伤亡的数字在不断地攀升,口子越来越大,这还不是最要命的,关键是金国轻骑兵很快在左翼也撕开一道口子,这样以来,西军的大阵就再也不是铁板一块,如果不做出及时调整的话,很可能全线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