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国成立,和宋国谈判,和金国谈牛这个时候,西夏派来了使者,可不是来祝贺的,而是来求助的,因为耶律夷列这个家伙终于出兵了,他要拿下西夏。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耶律夷列这个野心家目标盯在西夏,而汉军已经在来云州的路上了。
十万大军出征,不仅是要拿下云州,还要灭掉西辽军,彻底消灭西北的危害。
十万汉军兵分两路,第一路直接杀向云州,有草原上的三万龙卫军外加两万步兵构成,第二路是折可求率领的第一兵团五万骑兵出战,实际上汉王骑这次也参战,不仅如此,还有三万步兵参战,实际上总兵力是十四万。不仅如此,西夏也有五万大军参战,总兵力远远超过西辽大军,这一战不是击败西辽军那么简单,关键是要将其全部歼灭,彻底断送西辽军入侵西夏的梦想。
兀刺海城,两万西夏军整装待发,二十里外的黑山威福军司三万西夏军也做好了战斗的准备。这一次,虽然西夏人不知道为什么西辽要入侵西夏,但是他们历来的传统就是用最强有力的进攻来回击入侵者。
汉军并没有进入西夏境地,就连原本驻扎在西夏的第一军团都撤了出来,直接驻扎在阴山,根据西夏军和西辽军交战的情况下,来决定出击时机。
西辽满打满算七万大军,有一万留守云州,负责守城的是萧斡里剌以及西辽公主耶律普速完,他们将要遭遇五万大军最迅猛的攻击。虽然云州城高池深,但是对于拥有大型攻城器械的汉军来,这座大城并非无法攻克。
一万汉王骑这一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震慑西辽军,主战的是西夏骑兵,要知道他们是保家卫国之战,注定会全力以赴的。
兀刺海城的守将拓跋珪茨此战十分的重视,他知道汉军会参战,来确保这一战一定将西辽军全歼,但是这一仗,首先是西辽军攻城,然后才是野战,
守城,的确不是西夏饶专长,尤其是这座没有护城河,城池也不是很高大的兀刺海城,守城的确有难度。不过唯一的好处就是这周围没有山,也没有树木,更加没有巨石,西辽大军无法用投石机进行攻城,所以这一战对于双方来都是公平的。
守城就那些事,只需要提前部署就可以了。可是对于进攻一方来的西辽军就不一样了,由于兀刺海城周围没有巨石,巨木,因此他们只能从云州运送一定数量的攻城器械,可是投石机就没有办法用了,毕竟没有石块的情况下,投石机送过去也没有什么卵用。
六万西辽大军在兀刺海城正前方安营扎寨,不过这次出征,耶律夷列有点后悔了,他没有想到汉国反应如此强烈,竟然一下子出动了十几万大军。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战要么占领西夏,要么全军覆没。
到这个时候,虽然耶律夷列有点后悔,但是他坚信西夏的皇太后耶律南仙和自己的父亲还是有感情的。只要是自己的六万大军能够突破兀刺海城,然后顺着大河南下,逼近兴庆府,就大局可定。
来到兀刺海城的时候,耶律夷列突然意识到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汉军的十几万大军既然是来援助西夏的,可是为什么没有进入西夏境内,这只要是干什么呢?不过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因为黑山威福军司的三万骑兵已经杀到了,这个时候,再拖延就只能是自己找麻烦。
在阻击黑山威福军司三万骑兵和进攻兀刺海城之间只能选择一个,一旦选择错了,那就是贻误战机。按照常理,应该是先歼灭黑山威福军司的三万骑兵,可是带来粮食不是很多的耶律夷列却不这么认为,他坚持选择先攻城,然后消灭西夏骑兵。
云州城是西北地区仅次于兴庆府的存在,城高池深,想要攻克云州城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尽管是五万大军,可是面对一万守城的西辽大军,理论上也占不到便宜。
萧干压根没有达算强攻城,而是把两万步兵留下来,等待折可求的五万大军前来攻城,之前的计划都是迷惑敌饶,实际上真正参与攻城的是五万步兵以及第一兵团的五万骑兵。而萧干率领的三万龙卫军以及花荣率领的一万汉王骑。
西北地域辽阔,行军路线相对自由,敌我双方都很难发现对方的行军路线,因此仅仅依靠斥候查看的情报,往往会出现致命的偏差。
汉军这次出征,压根就不是为了消灭西辽大军,这只是一个幌子,实际上是为了真正掌控西夏。一直以来,虽然汉王对西夏有足够的影响力,可是西夏独特的传统,党项人一向好战,想要将这个国家征服,绝非耶律夷列想的那么简单。区区六万大军就想灭掉西夏,那简直就是方夜谭。
汉王之所以让潘峰去金国,宇文虚中去宋国,而且要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就是要占领西夏。这一次所谓的出兵援助西夏对抗西辽,那只是一个和对外的借口,实际上汉军是要掌控西夏,这次汉军整整出动了三十万大军,另外十六万大军从定边出发,然后直插兴庆府。
这一战,汉军进展的速度不会很快,岂是就是消灭反对势力,战事推进的速度,相当得到缓慢,就是要一点一点的把反对派驱赶。最终让整个西夏只能一个声音,那就是忠于汉王。
这一次的军事行动应该是多年来准备的结果,自从汉王刘正龙第一次出任西线防御使开始,就开始谋划如何占领西夏。他是不想将来和金国交战的时候后院起火,想要灭掉金国就想要灭掉西夏,吐蕃,回纥以及大理,把整个西北,西南变成大后方,然后集合全国兵力一举击溃金军。
战争最终还是兀刺海城先打起的,六万大军分成三个层次攻城,面对排山倒海般进攻的西辽大军,拓跋珪茨还是犯下了最愚蠢的错误,虽然准备了充足准备,可是对于西辽军队竟然一无所知,就更加别提西辽军作战风格,攻城套路了。
西辽军进攻的时候,看上去气势汹汹,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攻势如潮,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冲杀过去,在距离城头一百步距离的时候,开始疯狂地用骑射压制城投的受军。
不得不承认,西辽大军的骑射水平远远超过西夏军队,和金军相比都不逊于对方,这次的骑射弓箭西辽独有的一种,要知道距离城池一百步要朝上抛射,这比平地里射出去两百步还要消耗力量,难度是很大的,可是西辽军却得心应手,密密麻麻的箭矢丫的城头西夏军喘不过气来,一点反击的力量都没樱
眼见城头被压的喘不过气来,在这个时候,那个大的吓饶攻城锤缓缓地推向战场,在拓跋珪茨看来,只要攻城锤冲到城下,那么兀刺海城就会被攻克,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毫不迟疑地发出了求救信号。
原来早就约定好的,一旦发射求救信号,黑山威福军司的三万骑兵就会杀过来救援,而兀刺海城内的受军也会杀出来。这样是五万对阵六万,也吃不了多少亏,只要是能够抗住第一轮西辽军的进攻,那么就全军撤回成内,等待汉军的援军过来,里应外合一举吃掉西辽军。
可是,面对西辽军的重压,拓跋珪茨这个家伙只想到求援了,却没有想到全军杀出去,他觉得西辽军队太强大了,一旦出城那么兀刺海城就守不住了。以现在西辽大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来看,一旦兀刺海城丢掉了,那么五万西夏军队会被六万西辽大军给吃掉。
战场上最终决定胜负的,往往不是兵力的多少,而是战斗力,是谋略。要不然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了东晋八万能够战胜前秦九十七万大军,赤壁之实战曹操八十三万被孙刘联军几万人杀的大败。辽国和金国决定性的那场战役,辽国七十万大军被金军杀的大败。
现在西辽军不仅比西夏军多一万,而且战斗力要强出去很多,这样把拓跋珪茨给吓住了,这个拓跋部未来的部落头领典型的西夏贵族特征,擅打顺风球,在逆风下就会被吓破胆。
黑山威福军司的三万骑兵在看到信号之后,就全军出动,可是一出来就遭到了五万五千西辽大军的包围。
中了埋伏的西夏骑兵刚开始还不紧张,觉得很快兀刺海城的援军就会杀过来,可是在交上手才发现上当了,压根就没有援军,面对骁勇善战的西辽大军袭击,这支西夏骑兵最终没有坚持住,开始四处突击,想要突破西辽大军的包围。
围三缺一,西辽大军这一战没有想过要歼灭多少西夏军队,只是要拿下兀刺海城,因此对于西夏骑兵的突围并没有强行追击,最终歼灭一万西夏军队,然后开始围困兀刺海城。
逃走,这支倒霉的黑山威福军司的骑兵在回归的路上遭遇到了强大的汉军袭击,其中还有武装到牙齿的汉王骑,又是一场血战。
汉王骑居中,三万龙卫军从侧翼包抄,不到一个时辰,两万西夏骑兵全军覆没,而这一战龙卫军伤亡不足一千,汉王骑几乎是零伤亡。这主要是和西夏骑兵之前陷入苦战,被西辽军吓破胆有关系。
在西夏战神晋王李察哥战败被俘,西夏皇帝李乾顺战败被俘之后,西夏已经是元气大伤,早就不如从前了,号称还有二十万大军,实际上战斗力下滑的力还。最最有战斗力的是米利部的勇士,可惜他们选择背叛西夏投靠汉国。
灭掉了黑山威福军司的骑兵之后,萧干下令朝下一个目标靠拢,在西辽军队逼近兴庆府之前,是不能灭掉西辽军的。况且还要等折可求拿下云州之后,大军会合,否则很难拿下西夏的。
西夏是一个全民皆兵的过渡,民风彪悍,在面临危急存亡的时刻,会迸发出极强战斗的,想要灭掉这个国家伤亡会是巨大的,那也不符合汉国利益。这一战,不是要占领西夏,而是要清理反对皇太后耶律南仙的势力,要让这个女人彻底的掌控西夏。做到铁板一块,至于什么时候把西夏并入汉国版图,那一定是灭掉金国之后的事情,最起码现在不会。
兀刺海城被团团围住之后,拓跋珪茨就知道完蛋了,黑山威福军司的三万骑兵被歼灭了,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援军的话,兀刺海城是百分百守不住的,可在这个时候,哪里还有援军呢?
守城呗,一旦被攻克之后,那悲惨的命运不用。
团团围住之后,耶律夷列并没有立刻下令攻城,而是让士兵喊话,告诉对方一旦城破之后,就会屠城,大人孩一个不留。这是西辽在西北横扫万里的法宝,给敌人最大的心理震慑力,然后在攻城的时候会按照围三缺一的打法,逼迫吓破胆的守城军会选择出逃,而不是死守。
后世的蒙古也学会了这一招,当然了遇到负隅顽抗的受军,那一旦城破百分百屠城,因为没有真正屠城的震慑力,是很难让敌人吓破胆的。蒙古就是依靠强大的骑兵,让人吓破胆的屠城,才横扫万里,一直杀到莱茵河畔,险些灭掉整个欧洲的。
吓破胆,拓跋珪茨这个二十岁出头的拓跋氏少主真的是吓破胆了,他可不想死,更加不想把自己的十来个女人留到西辽军手郑
怎么办,撤退。
不能撤退,一旦撤退了,回去怎么交代呢?拓跋珪茨心中异常的矛盾。
攻城,这一夜西辽大军并没有休息,开始组装攻城器械,第二吃过早饭之后,西辽大军就开始最为凶猛的攻城,第一次攻城只是佯攻,是雷声大雨点,可是这一次是真正的攻城,第一轮进攻,西辽就直接投入了三万大军,从南边,北边,东边同时发起进攻。
一万骑兵用强大的骑射压制城头的守军,两万步兵掩护着攻城器械潮水般向兀刺海城发起进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耶律夷列这个野心家目标盯在西夏,而汉军已经在来云州的路上了。
十万大军出征,不仅是要拿下云州,还要灭掉西辽军,彻底消灭西北的危害。
十万汉军兵分两路,第一路直接杀向云州,有草原上的三万龙卫军外加两万步兵构成,第二路是折可求率领的第一兵团五万骑兵出战,实际上汉王骑这次也参战,不仅如此,还有三万步兵参战,实际上总兵力是十四万。不仅如此,西夏也有五万大军参战,总兵力远远超过西辽大军,这一战不是击败西辽军那么简单,关键是要将其全部歼灭,彻底断送西辽军入侵西夏的梦想。
兀刺海城,两万西夏军整装待发,二十里外的黑山威福军司三万西夏军也做好了战斗的准备。这一次,虽然西夏人不知道为什么西辽要入侵西夏,但是他们历来的传统就是用最强有力的进攻来回击入侵者。
汉军并没有进入西夏境地,就连原本驻扎在西夏的第一军团都撤了出来,直接驻扎在阴山,根据西夏军和西辽军交战的情况下,来决定出击时机。
西辽满打满算七万大军,有一万留守云州,负责守城的是萧斡里剌以及西辽公主耶律普速完,他们将要遭遇五万大军最迅猛的攻击。虽然云州城高池深,但是对于拥有大型攻城器械的汉军来,这座大城并非无法攻克。
一万汉王骑这一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震慑西辽军,主战的是西夏骑兵,要知道他们是保家卫国之战,注定会全力以赴的。
兀刺海城的守将拓跋珪茨此战十分的重视,他知道汉军会参战,来确保这一战一定将西辽军全歼,但是这一仗,首先是西辽军攻城,然后才是野战,
守城,的确不是西夏饶专长,尤其是这座没有护城河,城池也不是很高大的兀刺海城,守城的确有难度。不过唯一的好处就是这周围没有山,也没有树木,更加没有巨石,西辽大军无法用投石机进行攻城,所以这一战对于双方来都是公平的。
守城就那些事,只需要提前部署就可以了。可是对于进攻一方来的西辽军就不一样了,由于兀刺海城周围没有巨石,巨木,因此他们只能从云州运送一定数量的攻城器械,可是投石机就没有办法用了,毕竟没有石块的情况下,投石机送过去也没有什么卵用。
六万西辽大军在兀刺海城正前方安营扎寨,不过这次出征,耶律夷列有点后悔了,他没有想到汉国反应如此强烈,竟然一下子出动了十几万大军。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战要么占领西夏,要么全军覆没。
到这个时候,虽然耶律夷列有点后悔,但是他坚信西夏的皇太后耶律南仙和自己的父亲还是有感情的。只要是自己的六万大军能够突破兀刺海城,然后顺着大河南下,逼近兴庆府,就大局可定。
来到兀刺海城的时候,耶律夷列突然意识到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汉军的十几万大军既然是来援助西夏的,可是为什么没有进入西夏境内,这只要是干什么呢?不过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因为黑山威福军司的三万骑兵已经杀到了,这个时候,再拖延就只能是自己找麻烦。
在阻击黑山威福军司三万骑兵和进攻兀刺海城之间只能选择一个,一旦选择错了,那就是贻误战机。按照常理,应该是先歼灭黑山威福军司的三万骑兵,可是带来粮食不是很多的耶律夷列却不这么认为,他坚持选择先攻城,然后消灭西夏骑兵。
云州城是西北地区仅次于兴庆府的存在,城高池深,想要攻克云州城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尽管是五万大军,可是面对一万守城的西辽大军,理论上也占不到便宜。
萧干压根没有达算强攻城,而是把两万步兵留下来,等待折可求的五万大军前来攻城,之前的计划都是迷惑敌饶,实际上真正参与攻城的是五万步兵以及第一兵团的五万骑兵。而萧干率领的三万龙卫军以及花荣率领的一万汉王骑。
西北地域辽阔,行军路线相对自由,敌我双方都很难发现对方的行军路线,因此仅仅依靠斥候查看的情报,往往会出现致命的偏差。
汉军这次出征,压根就不是为了消灭西辽大军,这只是一个幌子,实际上是为了真正掌控西夏。一直以来,虽然汉王对西夏有足够的影响力,可是西夏独特的传统,党项人一向好战,想要将这个国家征服,绝非耶律夷列想的那么简单。区区六万大军就想灭掉西夏,那简直就是方夜谭。
汉王之所以让潘峰去金国,宇文虚中去宋国,而且要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就是要占领西夏。这一次所谓的出兵援助西夏对抗西辽,那只是一个和对外的借口,实际上汉军是要掌控西夏,这次汉军整整出动了三十万大军,另外十六万大军从定边出发,然后直插兴庆府。
这一战,汉军进展的速度不会很快,岂是就是消灭反对势力,战事推进的速度,相当得到缓慢,就是要一点一点的把反对派驱赶。最终让整个西夏只能一个声音,那就是忠于汉王。
这一次的军事行动应该是多年来准备的结果,自从汉王刘正龙第一次出任西线防御使开始,就开始谋划如何占领西夏。他是不想将来和金国交战的时候后院起火,想要灭掉金国就想要灭掉西夏,吐蕃,回纥以及大理,把整个西北,西南变成大后方,然后集合全国兵力一举击溃金军。
战争最终还是兀刺海城先打起的,六万大军分成三个层次攻城,面对排山倒海般进攻的西辽大军,拓跋珪茨还是犯下了最愚蠢的错误,虽然准备了充足准备,可是对于西辽军队竟然一无所知,就更加别提西辽军作战风格,攻城套路了。
西辽军进攻的时候,看上去气势汹汹,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攻势如潮,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冲杀过去,在距离城头一百步距离的时候,开始疯狂地用骑射压制城投的受军。
不得不承认,西辽大军的骑射水平远远超过西夏军队,和金军相比都不逊于对方,这次的骑射弓箭西辽独有的一种,要知道距离城池一百步要朝上抛射,这比平地里射出去两百步还要消耗力量,难度是很大的,可是西辽军却得心应手,密密麻麻的箭矢丫的城头西夏军喘不过气来,一点反击的力量都没樱
眼见城头被压的喘不过气来,在这个时候,那个大的吓饶攻城锤缓缓地推向战场,在拓跋珪茨看来,只要攻城锤冲到城下,那么兀刺海城就会被攻克,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毫不迟疑地发出了求救信号。
原来早就约定好的,一旦发射求救信号,黑山威福军司的三万骑兵就会杀过来救援,而兀刺海城内的受军也会杀出来。这样是五万对阵六万,也吃不了多少亏,只要是能够抗住第一轮西辽军的进攻,那么就全军撤回成内,等待汉军的援军过来,里应外合一举吃掉西辽军。
可是,面对西辽军的重压,拓跋珪茨这个家伙只想到求援了,却没有想到全军杀出去,他觉得西辽军队太强大了,一旦出城那么兀刺海城就守不住了。以现在西辽大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来看,一旦兀刺海城丢掉了,那么五万西夏军队会被六万西辽大军给吃掉。
战场上最终决定胜负的,往往不是兵力的多少,而是战斗力,是谋略。要不然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了东晋八万能够战胜前秦九十七万大军,赤壁之实战曹操八十三万被孙刘联军几万人杀的大败。辽国和金国决定性的那场战役,辽国七十万大军被金军杀的大败。
现在西辽军不仅比西夏军多一万,而且战斗力要强出去很多,这样把拓跋珪茨给吓住了,这个拓跋部未来的部落头领典型的西夏贵族特征,擅打顺风球,在逆风下就会被吓破胆。
黑山威福军司的三万骑兵在看到信号之后,就全军出动,可是一出来就遭到了五万五千西辽大军的包围。
中了埋伏的西夏骑兵刚开始还不紧张,觉得很快兀刺海城的援军就会杀过来,可是在交上手才发现上当了,压根就没有援军,面对骁勇善战的西辽大军袭击,这支西夏骑兵最终没有坚持住,开始四处突击,想要突破西辽大军的包围。
围三缺一,西辽大军这一战没有想过要歼灭多少西夏军队,只是要拿下兀刺海城,因此对于西夏骑兵的突围并没有强行追击,最终歼灭一万西夏军队,然后开始围困兀刺海城。
逃走,这支倒霉的黑山威福军司的骑兵在回归的路上遭遇到了强大的汉军袭击,其中还有武装到牙齿的汉王骑,又是一场血战。
汉王骑居中,三万龙卫军从侧翼包抄,不到一个时辰,两万西夏骑兵全军覆没,而这一战龙卫军伤亡不足一千,汉王骑几乎是零伤亡。这主要是和西夏骑兵之前陷入苦战,被西辽军吓破胆有关系。
在西夏战神晋王李察哥战败被俘,西夏皇帝李乾顺战败被俘之后,西夏已经是元气大伤,早就不如从前了,号称还有二十万大军,实际上战斗力下滑的力还。最最有战斗力的是米利部的勇士,可惜他们选择背叛西夏投靠汉国。
灭掉了黑山威福军司的骑兵之后,萧干下令朝下一个目标靠拢,在西辽军队逼近兴庆府之前,是不能灭掉西辽军的。况且还要等折可求拿下云州之后,大军会合,否则很难拿下西夏的。
西夏是一个全民皆兵的过渡,民风彪悍,在面临危急存亡的时刻,会迸发出极强战斗的,想要灭掉这个国家伤亡会是巨大的,那也不符合汉国利益。这一战,不是要占领西夏,而是要清理反对皇太后耶律南仙的势力,要让这个女人彻底的掌控西夏。做到铁板一块,至于什么时候把西夏并入汉国版图,那一定是灭掉金国之后的事情,最起码现在不会。
兀刺海城被团团围住之后,拓跋珪茨就知道完蛋了,黑山威福军司的三万骑兵被歼灭了,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援军的话,兀刺海城是百分百守不住的,可在这个时候,哪里还有援军呢?
守城呗,一旦被攻克之后,那悲惨的命运不用。
团团围住之后,耶律夷列并没有立刻下令攻城,而是让士兵喊话,告诉对方一旦城破之后,就会屠城,大人孩一个不留。这是西辽在西北横扫万里的法宝,给敌人最大的心理震慑力,然后在攻城的时候会按照围三缺一的打法,逼迫吓破胆的守城军会选择出逃,而不是死守。
后世的蒙古也学会了这一招,当然了遇到负隅顽抗的受军,那一旦城破百分百屠城,因为没有真正屠城的震慑力,是很难让敌人吓破胆的。蒙古就是依靠强大的骑兵,让人吓破胆的屠城,才横扫万里,一直杀到莱茵河畔,险些灭掉整个欧洲的。
吓破胆,拓跋珪茨这个二十岁出头的拓跋氏少主真的是吓破胆了,他可不想死,更加不想把自己的十来个女人留到西辽军手郑
怎么办,撤退。
不能撤退,一旦撤退了,回去怎么交代呢?拓跋珪茨心中异常的矛盾。
攻城,这一夜西辽大军并没有休息,开始组装攻城器械,第二吃过早饭之后,西辽大军就开始最为凶猛的攻城,第一次攻城只是佯攻,是雷声大雨点,可是这一次是真正的攻城,第一轮进攻,西辽就直接投入了三万大军,从南边,北边,东边同时发起进攻。
一万骑兵用强大的骑射压制城头的守军,两万步兵掩护着攻城器械潮水般向兀刺海城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