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台言情 > 大唐韬略
文 / 岂清

第624章 颁发利民措施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皇帝所在是一个王朝的中心,中心挪动,自然是举国大事,这在历史上也多有记载,再者,大明宫自此将绽放属于它的辉煌和闪亮光芒。

    随着皇帝和皇后搬入大明宫,朝廷衙署自然也都搬往大明宫前朝区域各处。

    随着皇帝的各项活动转移,其他相应的配套设施也纷纷进行转移。

    虽然忙忙碌碌一番场景,但是整个朝政的运作非常高效和有序。

    大臣们履职尽责,恪尽职守,搬家之后,心情更加愉悦,心情好,状态就好,更加兢兢业业地做工作。

    虽然乔迁新居是喜气洋洋的好事,但是丁瑜洲并没有让高大愣露面,一直对外宣称皇帝身体欠佳,无法处理朝政。

    偶尔有宗室亲贵前来探望,也都是远远问候,不让近前。

    虽是如此,并没有人对李治的病情表示出质疑,大臣们也并没有因为皇帝的病情反复而产生一点工作的懈怠情绪。

    如此太平景象,要感谢丁瑜洲和武媚娘的通力合作,这是顶层设计的功劳,也是群臣们互相配合付诸实施的结果。

    虽然没有了李治,丁瑜洲和武媚娘两个人足以治理好大唐江山,一个深谙历史规律,一个心思细腻,一静一动,一文一武,两人鼎力配合,共同治理,大唐江山形势一片大好,外来没有入侵和骚扰,国内没有灾患天灾,上下一派升平,河海清晏。

    且不说外朝一切无恙,后庭却频频生出风波。

    紫宸殿内,假皇帝高大愣乐此不疲,甘当皇帝替身,继续享受着难得的皇帝生活,整天的日子睡了吃,吃了睡,喝得酩酊大醉,可以用纸醉金迷、醉生梦死来形容。

    高大愣因为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伙食又好,一度胖了好几斤,这么一胖可要了命,如此一来,不太像一个久病之人,如何躲得过群臣和宗室锐利的眼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丁瑜洲为了掩饰这种不堪场景,一度让小梁对外宣称皇帝病重,让小梁严密看守,将高大愣软禁在紫宸殿不得外出,以防生变,不是丁瑜洲太过残忍,是时局不得不的做法。

    除了几个可靠的宫人之外,不允许任何外人甚至任何宫人前来探望,如果有人前来探病,务必先要知会皇后和丁瑜洲二人知晓,方能入内探视。

    如此丁瑜洲和皇后武媚娘把持朝政、控制内廷完全达到了权力的二人的独裁专断,倒是二人配合默契,政令犹如出自一人,从未出现过意见相左的情况。

    实际上,丁瑜洲作为局中人,他很清楚,也很明白,他和武媚娘配合如鱼得水,完全是因为此时的武媚娘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大小国事都需要请教自己才能办理,有很多地方她都不明白,也不会处置。

    武媚娘现在没有任何反对之声,是因为她在向丁瑜洲学习治国理政的方法和经验。

    现在的武媚娘只是后宫争斗的高手,还不是前朝军国大事处理的能手。

    丁瑜洲在与她相处的过程中,毕竟现在他们在一起工作、生活和交流的机会多了起来,不像原来只能碍于宫廷礼仪,只可远观,现在丁瑜洲越来越认清和看透了一个真实的武媚娘。

    现在的武媚娘与原来感业寺的武媚娘明显发生了质的变化,曾经的武媚娘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现在的武媚娘让丁瑜洲有种迷蒙的错觉。

    武媚娘曾经说过一句话:“本宫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本宫,本宫要统治更多的疆土!”

    从武媚娘的这句闲谈中,丁瑜洲隐隐约约能够感应到武媚娘的野心在不断扩大,随着参与前朝政事的程度加深,她已经渐渐不再满足现状,野心在一点点膨胀,只是碍于能力和水平的限制,还暂时处于隐忍之中。

    至于接下来的发展进程,丁瑜洲不敢再往下想,因为接下来的事情,让他越加心惊胆战。

    丁瑜洲索性不再去管这些,他不愿意再让自己活的如此通透,得过且过,也算是一种幸福。

    根据自己平生所学,丁瑜洲考虑到作为皇帝的统治基础,必须具有大部分群众支持,否则就难以让天下百姓拥戴,所以丁瑜洲建议武媚娘多实行仁政,让百姓们休养生息,武媚娘现在羽翼未丰,所以二话没说,一个劲地频频点头同意。

    于是乎,丁瑜洲借着皇帝李治的名义颁发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政策,这些措施都是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远的,对于大唐社会结构改变具有非常重要积极意义的。

    与其说是丁瑜洲推出的策略,倒不如说是丁瑜洲参考史书记载颁发的。

    这种抄袭不用交税,也没人来查问,再者又完全是出于公心,自然获得良好效果。

    丁瑜洲制定的措施大部分是按照他对于天下普通百姓们生活的认知,从中下级官员以及寒门子弟、知识分子们的遭遇出发,以最大多数百姓最贴切需求为出发点,用现代时髦的话说就是,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忧百姓之所忧,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凡事都为他们考虑,进而制定国家施政方针。

    其中一项举荐纳才措施,打破了原有门阀家族向国家举荐优良人才的传统,可以让人才自己毛遂自荐,只要有真本事,就可以入朝为官,进而为广大寒门子弟开辟了一条晋升渠道,虽然是在黑暗中的一条裂缝,但是这是光照射进来的希望。

    好政策、好措施一经颁布实施,很快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和作用,同时也让天下人都纷纷为之歌颂皇帝皇后的亲民,还有丁瑜洲大人的仁德。

    在这些多项利国利民的举措之中,武媚娘特意让加了一条,就是修改之前的《氏族志》为《姓氏录》,这项举措,丁瑜洲原本不愿意增加,但是拗不过武媚娘的旨意,又抗不过历史的必然选择,无奈之下,才加上的。

    丁瑜洲很清楚地知道,编撰《姓氏录》是史书记载的一项与武则天的事情,史书记载武则天是为提高自己的家族出身,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所设立的。

    现实也印证了这种说法。

    武媚娘无数次向丁瑜洲抱怨,朝臣们看不起她的出身,私底下对她的出身指指点点,让她感觉很不爽。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