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芳华不知燕容凌心中所想,反而宽慰他:“容凌哥哥别担心,我没事的。”
燕容凌心里堵得发慌,却又不能说什么。正好太后娘娘听说顾芳华不吐了,赶过来看她,燕容凌正好告辞。
“孙儿见过太后,明珠妹妹能吃下东西,已无大碍。孙儿就先行告退。”
钟太后虽然不满燕容凌,不经通禀就进了明珠内室。不过看他口口声声明珠妹妹,显然是以兄长的身份,也不算大不韪。
“太子成日忙于政事,消息灵通,有玉门关的消息,就让人给明珠传个信,免得她担忧。”
燕容凌在钟太后面前,不敢耍什么花样,老实应答后退下。
等后来钟太后旁敲侧击,顾芳华都茫然不解,也只能就此作罢。只哄着明珠,多喝点汤汤水水养着。
等钟太后回了慈宁宫,卸了钗环,躺在床上休息时还唉声叹气。
方嬷嬷吹灭其他的烛火,这才来到床前,正准备放下帐子。听见钟太后还长吁短叹,笑问道:“太后,怎么还不想睡?”
“绣春,哀家是不放心明珠啊!如今太子行事,越发不可琢磨,可偏偏明珠对他信任的紧,哀家也不好说。”
方嬷嬷也知道,太后和顾驸马,都怀疑玉门关此次被辽人突袭,说不定就是太子殿下的手笔。
目的就是想破坏,明珠公主和萧遥的婚事。
可现在,一没有真凭实据,二也实在不愿相信太子会自毁江山。三也是因为明珠对燕容凌的信任,与旁人不同。
“太后娘娘也不必太过担心,也不必管太子殿下,不管怎么说,他对公主的心总是好的。”
钟太后轻咳两声,方嬷嬷忙捧来一盏温茶。
“哀家倒是不担心,他会对明珠动手,哀家只担心萧遥。如今明珠有了身孕,要是萧遥有个三长两短。唉!”
方嬷嬷也明白,萧遥此去玉门关,凶险异常。
“太后娘娘,萧侯爷再怎么说,也是边关大元帅,不必太担心。他武艺高强,又早有戒心,不会出事的。”
钟太后摇摇头,低声道:“这就说不好了,杨家毕竟在玉门关,经营了几十年。强龙还不压地头蛇,何况这些阴沟里的老鼠,说不清楚什么时候,就出来咬你一口。”
方嬷嬷心里琢磨半晌,劝慰道:“既然萧侯爷人在边关,太后娘娘再如何担心,也是无济于事。”
“是啊,哀家老了,所以想起来,觉得这把老骨头没用了。”
看钟太后眼底的神采,也熄灭了几分,方嬷嬷只能道:“太后娘娘可不能这样说,公主还指望着太后娘娘呢。”
钟太后蹙眉不语,方嬷嬷又凑近了些。
低声细语:“万一,奴婢说的是万一,萧侯爷有什么事儿,公主这里不是全指着太后娘娘吗?到时候不光要护着公主,还要护着那个孩子。没有太后娘娘,单靠公主殿下怕是不成。”
方嬷嬷这番肺腑之言,钟太后听了进去。
舒展了眉头,点头道:“对,哀家还要护着明珠和孩子。有哀家在,他怎么也要忌讳三分。”
方嬷嬷看钟太后听了进去,重燃了斗志,也放心不少。
而燕容凌回了东宫,去了太子妃的院子。
这些日子,燕容凌都宿在东宫,既然补汤的事情曝了光,那最近只能把药先停了。
再说因为顾芳华成亲怀孕,燕容凌也要考虑子嗣之事。再推诿下去,要是父皇真怀疑他后继无人,那也是麻烦。
所以,燕容凌留宿在太子妃的院子,也能够保证出来的就是嫡子,免了争斗。
经过这一些日子的努力,太子妃的月事已经迟了十日,不过为了稳妥起见,暂时还没有召太医。
第二日,正直沐休不用上朝,燕容凌留在东宫,召来了给明珠看诊的孙太医。
太子妃早有感觉,自己怕是有了身孕。而孙太医再三把脉之后,也不负众望,恭喜燕容凌。
“微臣恭喜太子,太子妃!娘娘有喜了!一月有余。”
燕容凌脸上带笑,让人看赏,除了孙太医有赏,伺候太子妃的人有赏,就是整个东宫的其他人,也是人人有赏。
“太子妃,还没有满三月,依我的意思,除了告诉父皇外,其他人暂时不提。”
太子妃笑意盈盈,欢喜道:“太子爷放心,妾身记下了。妾身想东宫的其他琐事,都暂时交给于妹妹,妾身只想安心养胎。”
“东宫后院之事,你安排就是。那你先歇息,我同孙太医一道进宫,把好消息先告诉父皇。”
燕容凌柔声吩咐,太子妃欢喜应下,将燕容凌送出院子。
等进了皇宫,燕容凌找了个角落停下脚步。
孙太医不知道燕容凌意欲何为,伫立在他身后,一动不敢动。
直听得燕容凌突然开口:“孙太医,不知道明珠的身体现在如何?孤想听的是实话,希望孙太医能据实以告。”
孙太医一怔,很快恭声回道:“回太子殿下,明珠公主已经能进食,很快就会无恙。后面只需要小心调养,应该无大碍。”
太子殿下问的是明珠公主,孙太医自然能据实以告,要是问的是洪正帝,孙太医是绝对不敢吐露半句。
“你确定,明珠肚子里的胎儿,就是那样稳?”
孙太医猛然抬头,看燕容凌冷冷望着自己,一时头上开始冒汗,结结巴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回,回太子殿下,这,这孩子没有生出来之前,微臣也不敢保证。”
燕容凌走近孙太医,附耳低声道:“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不要那孩子,又不伤明珠的身体?”
孙太医惊恐跪下,回道:“胎儿无论怎样,都会损伤母体。”
“那有没有什么温和的办法,能够不留后患?”
燕容凌声音不大,孙太医却听得毛骨悚然,只低头道:“要是胎儿还小,微臣还可以用汤药,只是公主已经三月有余,再用药怕是伤了根基。何况~”
“何况什么?”
孙太医只得和盘托出:“何况太后娘娘身边的嬷嬷,都略通医理,有她们在很难动手脚。”
燕容凌心里堵得发慌,却又不能说什么。正好太后娘娘听说顾芳华不吐了,赶过来看她,燕容凌正好告辞。
“孙儿见过太后,明珠妹妹能吃下东西,已无大碍。孙儿就先行告退。”
钟太后虽然不满燕容凌,不经通禀就进了明珠内室。不过看他口口声声明珠妹妹,显然是以兄长的身份,也不算大不韪。
“太子成日忙于政事,消息灵通,有玉门关的消息,就让人给明珠传个信,免得她担忧。”
燕容凌在钟太后面前,不敢耍什么花样,老实应答后退下。
等后来钟太后旁敲侧击,顾芳华都茫然不解,也只能就此作罢。只哄着明珠,多喝点汤汤水水养着。
等钟太后回了慈宁宫,卸了钗环,躺在床上休息时还唉声叹气。
方嬷嬷吹灭其他的烛火,这才来到床前,正准备放下帐子。听见钟太后还长吁短叹,笑问道:“太后,怎么还不想睡?”
“绣春,哀家是不放心明珠啊!如今太子行事,越发不可琢磨,可偏偏明珠对他信任的紧,哀家也不好说。”
方嬷嬷也知道,太后和顾驸马,都怀疑玉门关此次被辽人突袭,说不定就是太子殿下的手笔。
目的就是想破坏,明珠公主和萧遥的婚事。
可现在,一没有真凭实据,二也实在不愿相信太子会自毁江山。三也是因为明珠对燕容凌的信任,与旁人不同。
“太后娘娘也不必太过担心,也不必管太子殿下,不管怎么说,他对公主的心总是好的。”
钟太后轻咳两声,方嬷嬷忙捧来一盏温茶。
“哀家倒是不担心,他会对明珠动手,哀家只担心萧遥。如今明珠有了身孕,要是萧遥有个三长两短。唉!”
方嬷嬷也明白,萧遥此去玉门关,凶险异常。
“太后娘娘,萧侯爷再怎么说,也是边关大元帅,不必太担心。他武艺高强,又早有戒心,不会出事的。”
钟太后摇摇头,低声道:“这就说不好了,杨家毕竟在玉门关,经营了几十年。强龙还不压地头蛇,何况这些阴沟里的老鼠,说不清楚什么时候,就出来咬你一口。”
方嬷嬷心里琢磨半晌,劝慰道:“既然萧侯爷人在边关,太后娘娘再如何担心,也是无济于事。”
“是啊,哀家老了,所以想起来,觉得这把老骨头没用了。”
看钟太后眼底的神采,也熄灭了几分,方嬷嬷只能道:“太后娘娘可不能这样说,公主还指望着太后娘娘呢。”
钟太后蹙眉不语,方嬷嬷又凑近了些。
低声细语:“万一,奴婢说的是万一,萧侯爷有什么事儿,公主这里不是全指着太后娘娘吗?到时候不光要护着公主,还要护着那个孩子。没有太后娘娘,单靠公主殿下怕是不成。”
方嬷嬷这番肺腑之言,钟太后听了进去。
舒展了眉头,点头道:“对,哀家还要护着明珠和孩子。有哀家在,他怎么也要忌讳三分。”
方嬷嬷看钟太后听了进去,重燃了斗志,也放心不少。
而燕容凌回了东宫,去了太子妃的院子。
这些日子,燕容凌都宿在东宫,既然补汤的事情曝了光,那最近只能把药先停了。
再说因为顾芳华成亲怀孕,燕容凌也要考虑子嗣之事。再推诿下去,要是父皇真怀疑他后继无人,那也是麻烦。
所以,燕容凌留宿在太子妃的院子,也能够保证出来的就是嫡子,免了争斗。
经过这一些日子的努力,太子妃的月事已经迟了十日,不过为了稳妥起见,暂时还没有召太医。
第二日,正直沐休不用上朝,燕容凌留在东宫,召来了给明珠看诊的孙太医。
太子妃早有感觉,自己怕是有了身孕。而孙太医再三把脉之后,也不负众望,恭喜燕容凌。
“微臣恭喜太子,太子妃!娘娘有喜了!一月有余。”
燕容凌脸上带笑,让人看赏,除了孙太医有赏,伺候太子妃的人有赏,就是整个东宫的其他人,也是人人有赏。
“太子妃,还没有满三月,依我的意思,除了告诉父皇外,其他人暂时不提。”
太子妃笑意盈盈,欢喜道:“太子爷放心,妾身记下了。妾身想东宫的其他琐事,都暂时交给于妹妹,妾身只想安心养胎。”
“东宫后院之事,你安排就是。那你先歇息,我同孙太医一道进宫,把好消息先告诉父皇。”
燕容凌柔声吩咐,太子妃欢喜应下,将燕容凌送出院子。
等进了皇宫,燕容凌找了个角落停下脚步。
孙太医不知道燕容凌意欲何为,伫立在他身后,一动不敢动。
直听得燕容凌突然开口:“孙太医,不知道明珠的身体现在如何?孤想听的是实话,希望孙太医能据实以告。”
孙太医一怔,很快恭声回道:“回太子殿下,明珠公主已经能进食,很快就会无恙。后面只需要小心调养,应该无大碍。”
太子殿下问的是明珠公主,孙太医自然能据实以告,要是问的是洪正帝,孙太医是绝对不敢吐露半句。
“你确定,明珠肚子里的胎儿,就是那样稳?”
孙太医猛然抬头,看燕容凌冷冷望着自己,一时头上开始冒汗,结结巴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回,回太子殿下,这,这孩子没有生出来之前,微臣也不敢保证。”
燕容凌走近孙太医,附耳低声道:“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不要那孩子,又不伤明珠的身体?”
孙太医惊恐跪下,回道:“胎儿无论怎样,都会损伤母体。”
“那有没有什么温和的办法,能够不留后患?”
燕容凌声音不大,孙太医却听得毛骨悚然,只低头道:“要是胎儿还小,微臣还可以用汤药,只是公主已经三月有余,再用药怕是伤了根基。何况~”
“何况什么?”
孙太医只得和盘托出:“何况太后娘娘身边的嬷嬷,都略通医理,有她们在很难动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