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用一次,好叫娘娘看见。”
能叫龙凤多为皇帝皇后御用,淑妃这里能有一套茶具,虽然龙凤在形制上不那么讲究,爪上都少一趾,却也足显珍贵。
付巧言一下子就明白这是皇上御赐给淑妃的了。
她仔细端详那一套紫砂茶具,知画两手稳稳拖着壶身,上下一翻转便把底露给了她瞧。
只见那湖底刻着馆阁体隆庆十年四字,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写的是瞿三刀。想来便是紫砂大家,特地给隆庆帝做的御壶。
淑妃这里茶具很多,除了这套龙凤紫砂,还有一套雕刻三君子的方壶紫砂,一套官窑冰裂纹、一套雕花青瓷并一套白玉雁归。
这几种茶具出茶都极美,倒也是淑妃的品味。
知画又从柜中取出一个小瓷坛:“这是玉泉山上的泉水,每两日送来一坛,专给娘娘饮茶。”
付巧言点头称是,她在家中也跟父亲学过煮茶,大越尚茶,在学校也要考较煮茶手艺,做的不好年末是要降档计分的。
书房里有个小茶炉,烧两块最好的银丝煤,用小水壶把水煮上,一丝烟都无。
茶桌就放在窗口,正殿烧着地龙,开着窗也不冷,远远往外望去,红梅娉婷白雪妖娆,倒是一处好景。
两人这刚准备好,那边淑妃正巧踱步而入:“今日煮的什么茶?”
付巧言忙起身冲她行礼,微微抬头一瞧,见她穿了一身墨绿袄裙,上衣是用金线收的窄袖,下裳的六幅裙则绣了一整片并蒂莲花,一块拇指大的祖母绿挂宝坠在衣领处,随着她的走动摇曳生姿。
淑妃长相清丽,眉眼温婉,浑身一股书香气,许是上了年纪,眼角也微微有了浅淡纹路,却也显得她更是温和。
要说美,也是真的美。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收藏评论~
☆、添香
昨日付巧言极是紧张,根本不敢往娘娘那多瞧一眼,今日里胆子大了些,才敢这样偷看。
“回娘娘话,今日里是君山白茶。”知画答。
淑妃偏爱清茶,也就是俗称的叶子茶,味淡一些的茶饼比如普洱一类她也是喝的。
就是御贡茶团她并不十分喜欢,倒也不是绝对不喝,每年里只把最好的那二两龙凤茶团用了,其他俱是给了儿女。
说起来,这两个孩子虽然都不是淑妃亲生,但名下皇子公主都养成的,除了名满大越的贵妃、一胎龙凤双生的顺嫔便只有淑妃了。
淑妃对这两个孩子俱是十分细心周到,说是养母,亲生的怕也做不到这样好。
八皇子好歹是她襁褓里便开始养的,六公主可是十岁才记到她名下,也没见她薄待了去。
宫里人人都夸淑妃心地好,就连皇帝也因为这个年节都要加倍赏赐,以感谢她抚育皇嗣。
就拿龙凤茶团来说,宫里除了皇后,也就她同贵妃能分到二两,如果年份不好上供极少,其他主位有时都是没有的。
刚知画同付巧言一一讲过放茶的罐子,龙凤茶团特别用了耀州窑的黑瓷,以显示御用的规格。
早年的龙凤茶做的是大茶饼,里面用料十分讲究,煮出来香气氤氲,味道很浓。到了隆庆帝这里,他口味偏淡,就改成了小茶团。荔枝大小一颗,用油纸包好,里面香料少用了十数味,茶的本香便显出来了。
要不是这样,淑妃根本不会喝。
“好些日子没喝白茶了,倒也是应景。”
前几日刚巧落过雪,宫里这会儿正是路最不好走也是景最美的时候。
知画笑着冲淑妃行礼,扶着她坐到椅上:“娘娘,以后这些活都是付妹妹的了,这书房的事她都会,定是比奴婢做得好哩。”
她这一句话说的百转千回,语调略微快了一些,显得十分俏皮。
淑妃一贯对手下的小丫头们很和蔼,听了这话,凌空点了点她鼻子:“行了,别跟我这逗趣,快去找你寒烟姐姐去吧。”
知画又笑着再拜,这才退了出去。
付巧言这边刚好把茶煮上,拿了个桐木茶盘,把茶杯茶壶都摆上,想了想又添了个午膳前用梅花做的小布景,这才端到淑妃跟前。
白茶是淡色茶,茶汤清亮,知画选的是那套白玉茶具,跟布景放在一起,平添三分雅致。
淑妃看了一眼,笑着点头:“你倒是有些情趣,去书架上找一本过来。”
付巧言冲她福了一福,忙去书室找了出来。
她上午打扫时简单看了下书籍摆设,虽然满满当当摆了五个柜子的书,却是按字部排序,并不难找。
这本周山志看起来并不是很厚,薄薄一册,却略微有些旧了,想来是翻过几回的。
淑妃倒也没想她转身的功夫就取了出来,问她:“上午去书房里看过了?”
付巧言笑笑,轻声细语答:“诺,奴婢上午看过,发现书是按字部排序的,很好找。”
“你倒是机灵,你先把第三篇和第四篇大致看下,待会儿读给我听。”
“诺。”付巧言答应一声,便走到了书屋里。
娘娘显然要忙,她也不好在外面碍眼。
淑妃见她确实乖巧懂事,也是花骨朵一般年纪,不由有些怜惜:“坐下看吧。”
付巧言捧着书,站在书室门口冲她行礼:“谢娘娘赏赐。”
虽说淑妃允她坐下,她也不好没规没矩那么随便,只略略沾了个椅子面儿,挺直了腰背端坐着翻起书来。
这是一本主要写周山附近市井小品的话本,开头第一篇便是茶馆里说书先生开场,付巧言在家中时看过不少这类书,也知道这门路。
她径直翻到第三篇,仔细读了起来。
第三篇讲的是周山镇上员外府上小小姐养猫的事儿,颇有童趣,到了第四篇却是那小小姐情窦初开,同未婚夫婿踏青赏景互诉衷情,满篇皆是含蓄情话,看得付巧言微微红了脸面。
她其实年纪也不算小了,家中时母亲也念叨过几次她的婚事,只是那时她刚考上平学,还有三年功夫才能毕业,母亲便也没有心急,话里话外都是想留她到十八岁上再许出去。
大越不兴早婚,女子多是十五以后才出嫁,待到家里光景好些的或者特别受宠的姑娘,留到双十也无不可。
后来她进了宫,又在辛娘那学过一遭,其实多少是懂些的。
可这些情情爱爱在她看起来不过是话本里的故事,要说期待,她却真真没有。
她如今唯一想的便是健健康康的好好活下去,待到二十五了,便可出宫同弟弟团聚,把他们付家重新顶立门楣。
所以这话本,她只一开始读的时候是有些面红,待再翻二遍的时候便淡然了下来。
书房里极是安静,淑妃这会儿正
能叫龙凤多为皇帝皇后御用,淑妃这里能有一套茶具,虽然龙凤在形制上不那么讲究,爪上都少一趾,却也足显珍贵。
付巧言一下子就明白这是皇上御赐给淑妃的了。
她仔细端详那一套紫砂茶具,知画两手稳稳拖着壶身,上下一翻转便把底露给了她瞧。
只见那湖底刻着馆阁体隆庆十年四字,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写的是瞿三刀。想来便是紫砂大家,特地给隆庆帝做的御壶。
淑妃这里茶具很多,除了这套龙凤紫砂,还有一套雕刻三君子的方壶紫砂,一套官窑冰裂纹、一套雕花青瓷并一套白玉雁归。
这几种茶具出茶都极美,倒也是淑妃的品味。
知画又从柜中取出一个小瓷坛:“这是玉泉山上的泉水,每两日送来一坛,专给娘娘饮茶。”
付巧言点头称是,她在家中也跟父亲学过煮茶,大越尚茶,在学校也要考较煮茶手艺,做的不好年末是要降档计分的。
书房里有个小茶炉,烧两块最好的银丝煤,用小水壶把水煮上,一丝烟都无。
茶桌就放在窗口,正殿烧着地龙,开着窗也不冷,远远往外望去,红梅娉婷白雪妖娆,倒是一处好景。
两人这刚准备好,那边淑妃正巧踱步而入:“今日煮的什么茶?”
付巧言忙起身冲她行礼,微微抬头一瞧,见她穿了一身墨绿袄裙,上衣是用金线收的窄袖,下裳的六幅裙则绣了一整片并蒂莲花,一块拇指大的祖母绿挂宝坠在衣领处,随着她的走动摇曳生姿。
淑妃长相清丽,眉眼温婉,浑身一股书香气,许是上了年纪,眼角也微微有了浅淡纹路,却也显得她更是温和。
要说美,也是真的美。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收藏评论~
☆、添香
昨日付巧言极是紧张,根本不敢往娘娘那多瞧一眼,今日里胆子大了些,才敢这样偷看。
“回娘娘话,今日里是君山白茶。”知画答。
淑妃偏爱清茶,也就是俗称的叶子茶,味淡一些的茶饼比如普洱一类她也是喝的。
就是御贡茶团她并不十分喜欢,倒也不是绝对不喝,每年里只把最好的那二两龙凤茶团用了,其他俱是给了儿女。
说起来,这两个孩子虽然都不是淑妃亲生,但名下皇子公主都养成的,除了名满大越的贵妃、一胎龙凤双生的顺嫔便只有淑妃了。
淑妃对这两个孩子俱是十分细心周到,说是养母,亲生的怕也做不到这样好。
八皇子好歹是她襁褓里便开始养的,六公主可是十岁才记到她名下,也没见她薄待了去。
宫里人人都夸淑妃心地好,就连皇帝也因为这个年节都要加倍赏赐,以感谢她抚育皇嗣。
就拿龙凤茶团来说,宫里除了皇后,也就她同贵妃能分到二两,如果年份不好上供极少,其他主位有时都是没有的。
刚知画同付巧言一一讲过放茶的罐子,龙凤茶团特别用了耀州窑的黑瓷,以显示御用的规格。
早年的龙凤茶做的是大茶饼,里面用料十分讲究,煮出来香气氤氲,味道很浓。到了隆庆帝这里,他口味偏淡,就改成了小茶团。荔枝大小一颗,用油纸包好,里面香料少用了十数味,茶的本香便显出来了。
要不是这样,淑妃根本不会喝。
“好些日子没喝白茶了,倒也是应景。”
前几日刚巧落过雪,宫里这会儿正是路最不好走也是景最美的时候。
知画笑着冲淑妃行礼,扶着她坐到椅上:“娘娘,以后这些活都是付妹妹的了,这书房的事她都会,定是比奴婢做得好哩。”
她这一句话说的百转千回,语调略微快了一些,显得十分俏皮。
淑妃一贯对手下的小丫头们很和蔼,听了这话,凌空点了点她鼻子:“行了,别跟我这逗趣,快去找你寒烟姐姐去吧。”
知画又笑着再拜,这才退了出去。
付巧言这边刚好把茶煮上,拿了个桐木茶盘,把茶杯茶壶都摆上,想了想又添了个午膳前用梅花做的小布景,这才端到淑妃跟前。
白茶是淡色茶,茶汤清亮,知画选的是那套白玉茶具,跟布景放在一起,平添三分雅致。
淑妃看了一眼,笑着点头:“你倒是有些情趣,去书架上找一本过来。”
付巧言冲她福了一福,忙去书室找了出来。
她上午打扫时简单看了下书籍摆设,虽然满满当当摆了五个柜子的书,却是按字部排序,并不难找。
这本周山志看起来并不是很厚,薄薄一册,却略微有些旧了,想来是翻过几回的。
淑妃倒也没想她转身的功夫就取了出来,问她:“上午去书房里看过了?”
付巧言笑笑,轻声细语答:“诺,奴婢上午看过,发现书是按字部排序的,很好找。”
“你倒是机灵,你先把第三篇和第四篇大致看下,待会儿读给我听。”
“诺。”付巧言答应一声,便走到了书屋里。
娘娘显然要忙,她也不好在外面碍眼。
淑妃见她确实乖巧懂事,也是花骨朵一般年纪,不由有些怜惜:“坐下看吧。”
付巧言捧着书,站在书室门口冲她行礼:“谢娘娘赏赐。”
虽说淑妃允她坐下,她也不好没规没矩那么随便,只略略沾了个椅子面儿,挺直了腰背端坐着翻起书来。
这是一本主要写周山附近市井小品的话本,开头第一篇便是茶馆里说书先生开场,付巧言在家中时看过不少这类书,也知道这门路。
她径直翻到第三篇,仔细读了起来。
第三篇讲的是周山镇上员外府上小小姐养猫的事儿,颇有童趣,到了第四篇却是那小小姐情窦初开,同未婚夫婿踏青赏景互诉衷情,满篇皆是含蓄情话,看得付巧言微微红了脸面。
她其实年纪也不算小了,家中时母亲也念叨过几次她的婚事,只是那时她刚考上平学,还有三年功夫才能毕业,母亲便也没有心急,话里话外都是想留她到十八岁上再许出去。
大越不兴早婚,女子多是十五以后才出嫁,待到家里光景好些的或者特别受宠的姑娘,留到双十也无不可。
后来她进了宫,又在辛娘那学过一遭,其实多少是懂些的。
可这些情情爱爱在她看起来不过是话本里的故事,要说期待,她却真真没有。
她如今唯一想的便是健健康康的好好活下去,待到二十五了,便可出宫同弟弟团聚,把他们付家重新顶立门楣。
所以这话本,她只一开始读的时候是有些面红,待再翻二遍的时候便淡然了下来。
书房里极是安静,淑妃这会儿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