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殿。
“谢大人,你带朕来这偏殿做什么?”
那时自己有些别扭,气他又要远下江南赴任,更气自己力量不足,江南除了谢九渊,其实换了谁他都放不下心。
谢九渊靠近他,温言道:“臣升任江南总督,封疆重吏不得擅自进京,明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陛下。”
这话说得勾起了顾缜的离情别绪,越发别扭。
“所以?”他不知不觉就被谢九渊揽在了怀里,却还是强撑着挑事语气。
谢九渊不在乎他的小脾气,依旧温柔回答:“所以,臣想教陛下放纸鸢。”
“荒唐!朕为何要学孩童放纸鸢?”顾缜前世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拿他年龄说事,生怕别人看轻他,半点娱乐都不肯有,这是半真半假的责问。
谢九渊似是有些不好意思,低声回答:“家父曾经带家母放过纸鸢,家父说,当时他看着家母开怀大笑,当时就决定,要一辈子让她这么开心。”
“顾缜,我想看你开心一次,不要总皱着眉。”
启元帝把脸埋进枕头里,不再回忆前世。
谢钦差,差事办得这么慢,等回宫了,看朕怎么处置你。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东”,“香螺”,“磨叽”,“神说要有光”灌溉的营养液=3=
*本章掉落纸鸢一个,请往大楚朝檀林殿排队领取,限领一个。
第19章 步步现危局
升堂审理后的次日,梅子期让人在金陵城门口,贴了张告示。
告示写得是对仗工整、条理清晰,特地让差役在城门口守着,每半个时辰都用大白话跟往来百姓宣读一遍。
这告示重点是说,梅大人来之前,冯伟象都被谢钦差私押着,来之后,梅大人审问冯伟象时,冯伟象从未提过文相与贿考案有关,如今冯伟象当堂攀咬文相,梅大人作为文相的门生,于情于理都该避嫌,梅大人已经上书陛下,禀明案情,一切等待陛下旨意再做安排。
百姓们一时听不出什么蹊跷,但看懂原文的书生举子,聚在一起的时候,不免热议起来。
梅子期这告示,写得看似端方,却很容易引起遐想。
冯伟象当堂攀咬文相,是否是谢钦差私押期间做了什么?背后会不会有启元帝的授意?启元帝会怎么处理此事?
举人们来考春闱,自然都对官场多有关注,文谨礼“文半朝”的名声,大家都心知肚明,如今议论起来,说出的话,就不一定是真心话,各自有各自的考量。
有书生意气的,就直言梅子期是借机推脱,还暗地给谢钦差泼脏水,实在是小人行径。
有聪明老道的,就说梅子期此举合情合理,而且是尊师重道之举,其实是我等表率。
有人说话,就有人反驳,还有人和稀泥打圆场,谁都不服谁,吵吵嚷嚷个没完,整个龙门茶馆活像是塞进了一池塘麻鸭。
这也就是龙门茶馆如此,其他举人聚集的地方,大家心照不宣,已经默认谢九渊成了文党的眼中钉,也不知道小皇帝能不能把人保住。
江载道坐在一角,沉默不言。
冯伟象那日仗打的举人,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皆是家中无钱无势的穷书生,送到医馆还是谢九渊手下宿卫垫付的诊金,后面的汤药膏药,全靠江载道与另一位家中富裕的举人合力出资。
因此,江载道常常去医馆探望,仗打的伤,好转之前必然会变得青黑乌紫,血口结痂,看上去简直是触目惊心,受伤举人们又是满腔悲愤,每每探视,都令江载道万分不忍。
还有,谢十一和谢镜清几日未出现,江载道上门去问,才知道他们已经离开了金陵城。
他原以为谢家叔侄来举人聚会相助是谢九渊的意思,后来从谢家叔侄口中得知谢九渊并不知情,不免有几分说不清的失望,但谢九渊的种种表现,又证明他确实没有看错人。
如今这样的危局,江载道不希望看见令自己失望的结果,但内心又觉得,换了自己站在谢九渊的位置,恐怕也是进退两难。
江载道沉默着,因为这件事,头一回认真考虑,进了官场之后,自己究竟该如何为官。这并不是胡思乱想,魏财靠买榜得了第一,他却是实实在在考出来的第二,也就是说,他原该是本届江南科举的第一名。
若无意外,殿试之后,他必将在奉天殿上占一个位置。
此日不远矣。
梅子期的奏折进了奉天殿,文谨礼立刻配合着跪了下来,老泪纵横,求启元帝定要彻查此事,还他这个两朝老臣一个公道,否则,他也只能辞官回乡,以证清白。
顾缜确实没料到,换了梅子期,居然也还是走到了让谢九渊直接对上文谨礼的地步。
然而,顾缜虽忧虑重重,却并不惊慌,因为他相信谢九渊。
倒是梅子期,泼了谢九渊一身脏水还想把自己摘出来,也要看他答不答应!
“文相何至于如此”,启元帝一脸沉重,“不过是狗急跳墙胡言乱语罢了,朕信任文相,文相的高徒自然也是不偏不倚、秉公办事的好官,此案就还是让谢钦差与梅侍郎共同审理,辞官的话不必再提,我大楚不可一日无文相!”
这高帽子委实太高,刚站起身的文谨礼一扑通又跪了下去,“陛下,臣万万不敢受如此谬赞!着实是当不起!”
启元帝漫不经心地一摆手,笑道:“朕说当得起,就当得起,文相不必自谦,不信,朕就问问满朝文武,你们说,我大楚是不是不可一日无文相?”
奉天殿静了须臾,百官才犹豫着应了声“是”,大部分都答了,剩下的,有的光张口没发声,有的连嘴都没动。
“听听”,启元帝笑着对文谨礼说,“文相,大家都知道您劳苦功高呢。”
不等文谨礼说什么,启元帝似是一时兴起,张口就下了旨:“朕早有此意,今日文相受了委屈,那就择日不如撞日。左相文谨礼,辅佐朝政多年,匡扶社稷,德高望重,即日起加封太师,以示恩宠!”
太师可是位列三公之首!这是何等殊荣!
文谨礼激动领旨,将启元帝要对付自己的猜疑丢到了九霄云外,不过是辞官就吓得小皇帝为自己加封,想必那个谢九渊也没有胆子把案查到自己身上。
话虽如此。
该除掉的,还是尽早除掉的好。
他文谨礼可不是心慈手软、舍身喂鹰的蠢货。
午时,梅子期等来了圣上的旨意,当天夜里,就等来了文谨礼特派的人手。
启元帝的旨意就不用提了,打破了他把自己摘出这个烂摊子的美梦,文谨礼的人带来的口信,才真正令他毛骨悚然。
文谨礼竟是要谢九渊的命。
他不仅要谢九渊的命,还要梅子期仿谢九渊的字迹,写下
“谢大人,你带朕来这偏殿做什么?”
那时自己有些别扭,气他又要远下江南赴任,更气自己力量不足,江南除了谢九渊,其实换了谁他都放不下心。
谢九渊靠近他,温言道:“臣升任江南总督,封疆重吏不得擅自进京,明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陛下。”
这话说得勾起了顾缜的离情别绪,越发别扭。
“所以?”他不知不觉就被谢九渊揽在了怀里,却还是强撑着挑事语气。
谢九渊不在乎他的小脾气,依旧温柔回答:“所以,臣想教陛下放纸鸢。”
“荒唐!朕为何要学孩童放纸鸢?”顾缜前世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拿他年龄说事,生怕别人看轻他,半点娱乐都不肯有,这是半真半假的责问。
谢九渊似是有些不好意思,低声回答:“家父曾经带家母放过纸鸢,家父说,当时他看着家母开怀大笑,当时就决定,要一辈子让她这么开心。”
“顾缜,我想看你开心一次,不要总皱着眉。”
启元帝把脸埋进枕头里,不再回忆前世。
谢钦差,差事办得这么慢,等回宫了,看朕怎么处置你。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东”,“香螺”,“磨叽”,“神说要有光”灌溉的营养液=3=
*本章掉落纸鸢一个,请往大楚朝檀林殿排队领取,限领一个。
第19章 步步现危局
升堂审理后的次日,梅子期让人在金陵城门口,贴了张告示。
告示写得是对仗工整、条理清晰,特地让差役在城门口守着,每半个时辰都用大白话跟往来百姓宣读一遍。
这告示重点是说,梅大人来之前,冯伟象都被谢钦差私押着,来之后,梅大人审问冯伟象时,冯伟象从未提过文相与贿考案有关,如今冯伟象当堂攀咬文相,梅大人作为文相的门生,于情于理都该避嫌,梅大人已经上书陛下,禀明案情,一切等待陛下旨意再做安排。
百姓们一时听不出什么蹊跷,但看懂原文的书生举子,聚在一起的时候,不免热议起来。
梅子期这告示,写得看似端方,却很容易引起遐想。
冯伟象当堂攀咬文相,是否是谢钦差私押期间做了什么?背后会不会有启元帝的授意?启元帝会怎么处理此事?
举人们来考春闱,自然都对官场多有关注,文谨礼“文半朝”的名声,大家都心知肚明,如今议论起来,说出的话,就不一定是真心话,各自有各自的考量。
有书生意气的,就直言梅子期是借机推脱,还暗地给谢钦差泼脏水,实在是小人行径。
有聪明老道的,就说梅子期此举合情合理,而且是尊师重道之举,其实是我等表率。
有人说话,就有人反驳,还有人和稀泥打圆场,谁都不服谁,吵吵嚷嚷个没完,整个龙门茶馆活像是塞进了一池塘麻鸭。
这也就是龙门茶馆如此,其他举人聚集的地方,大家心照不宣,已经默认谢九渊成了文党的眼中钉,也不知道小皇帝能不能把人保住。
江载道坐在一角,沉默不言。
冯伟象那日仗打的举人,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皆是家中无钱无势的穷书生,送到医馆还是谢九渊手下宿卫垫付的诊金,后面的汤药膏药,全靠江载道与另一位家中富裕的举人合力出资。
因此,江载道常常去医馆探望,仗打的伤,好转之前必然会变得青黑乌紫,血口结痂,看上去简直是触目惊心,受伤举人们又是满腔悲愤,每每探视,都令江载道万分不忍。
还有,谢十一和谢镜清几日未出现,江载道上门去问,才知道他们已经离开了金陵城。
他原以为谢家叔侄来举人聚会相助是谢九渊的意思,后来从谢家叔侄口中得知谢九渊并不知情,不免有几分说不清的失望,但谢九渊的种种表现,又证明他确实没有看错人。
如今这样的危局,江载道不希望看见令自己失望的结果,但内心又觉得,换了自己站在谢九渊的位置,恐怕也是进退两难。
江载道沉默着,因为这件事,头一回认真考虑,进了官场之后,自己究竟该如何为官。这并不是胡思乱想,魏财靠买榜得了第一,他却是实实在在考出来的第二,也就是说,他原该是本届江南科举的第一名。
若无意外,殿试之后,他必将在奉天殿上占一个位置。
此日不远矣。
梅子期的奏折进了奉天殿,文谨礼立刻配合着跪了下来,老泪纵横,求启元帝定要彻查此事,还他这个两朝老臣一个公道,否则,他也只能辞官回乡,以证清白。
顾缜确实没料到,换了梅子期,居然也还是走到了让谢九渊直接对上文谨礼的地步。
然而,顾缜虽忧虑重重,却并不惊慌,因为他相信谢九渊。
倒是梅子期,泼了谢九渊一身脏水还想把自己摘出来,也要看他答不答应!
“文相何至于如此”,启元帝一脸沉重,“不过是狗急跳墙胡言乱语罢了,朕信任文相,文相的高徒自然也是不偏不倚、秉公办事的好官,此案就还是让谢钦差与梅侍郎共同审理,辞官的话不必再提,我大楚不可一日无文相!”
这高帽子委实太高,刚站起身的文谨礼一扑通又跪了下去,“陛下,臣万万不敢受如此谬赞!着实是当不起!”
启元帝漫不经心地一摆手,笑道:“朕说当得起,就当得起,文相不必自谦,不信,朕就问问满朝文武,你们说,我大楚是不是不可一日无文相?”
奉天殿静了须臾,百官才犹豫着应了声“是”,大部分都答了,剩下的,有的光张口没发声,有的连嘴都没动。
“听听”,启元帝笑着对文谨礼说,“文相,大家都知道您劳苦功高呢。”
不等文谨礼说什么,启元帝似是一时兴起,张口就下了旨:“朕早有此意,今日文相受了委屈,那就择日不如撞日。左相文谨礼,辅佐朝政多年,匡扶社稷,德高望重,即日起加封太师,以示恩宠!”
太师可是位列三公之首!这是何等殊荣!
文谨礼激动领旨,将启元帝要对付自己的猜疑丢到了九霄云外,不过是辞官就吓得小皇帝为自己加封,想必那个谢九渊也没有胆子把案查到自己身上。
话虽如此。
该除掉的,还是尽早除掉的好。
他文谨礼可不是心慈手软、舍身喂鹰的蠢货。
午时,梅子期等来了圣上的旨意,当天夜里,就等来了文谨礼特派的人手。
启元帝的旨意就不用提了,打破了他把自己摘出这个烂摊子的美梦,文谨礼的人带来的口信,才真正令他毛骨悚然。
文谨礼竟是要谢九渊的命。
他不仅要谢九渊的命,还要梅子期仿谢九渊的字迹,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