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注为绝密的诏令,很快就下发了,一定范围内的下发。
朝堂上多数是不知道的,朝政一如既往的运行着。市易寺的那点事,没人在意,即便是有人知道市易寺在甄别胡商,也不会在意。西番商贾赚大宋的钱,市易寺早该介入了。
就是市易寺的官吏,也不知道为什么上官让甄别胡商······或许是哪个胡商招惹了上官吧。这事并不难,就是甄别是海运还是陆运就好,并不需要做其他事。
剩下的不是市易寺的事,是需要皇城司接手了。
这些事,赵曦不需要操心了,就是内阁大臣也没必要操心了。皇城司可以做好。赵曦和内阁大臣,需要考虑河湟的接任者和新路径的探路者。
“河湟接任者,欧阳公举荐章惇和苏辙,诸位臣工以为如何?”
章惇激进,苏辙持重。在接任河湟的职衔上,赵曦中意苏辙,不过对于章惇,赵曦觉得他更适合王韶的职责,适合开拓。
并且,章惇相对来要果决,甚至可以心狠手辣。
现在,对于已经知道朝廷谋划的臣工,都知道这是立功的时机。章惇和苏辙二人,从青苗法开始,就被赵曦雪藏了,相比同期的王韶和吕惠卿,他俩缺少具体的政绩和功劳。想来欧阳修的举荐,也是看到了他俩饶情况。
或许也该着让他俩建功立业了。人可以适当压,却不能压的过了,过分的压制会导致弹性失去,而不是理性反弹。
这时候,将章惇和苏辙二人,派遣到河湟一线,或许是最合适的做法。
“官家,既然朝廷的谋划还有时间,不如将此二人一并遣河湟,在王子纯暂未西行之前,考验他二人在处置河湟烦乱局面的能力······”
富弼的建议稳妥,也算是给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
“也对,同为嘉佑二年及第,作为同期,三人可形成合力。”
同年及第吗?赵曦能明白韩琦此话背后的意思。赵曦还真不在乎。
现在国朝的统治模式,与以往的王朝完全不同。不提王韶,就是章惇和苏辙,在讲武堂这些年,在承担教授学员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灌输式教化和心里暗示?不存在翻的可能,
即便是有个例外,新军呢?军备物质呢?在现在的大宋,没有一点可以自立的条件。
将章惇和苏辙同时放在河湟,确实是个很不错的建议。政策需要持续,对内附部落的持续性政策,是树立国朝信誉最好尔等办法。
而在王韶未西进的时间段,可以协调政务的处理,不至于让原本的方向偏离了。不可能没有调整,人与饶思维方式不同,理解朝廷相关法令也不同,处置问题的措施就有不同。只要是大方向不偏移,有些改变倒是能让内附部落更加认同国朝的政策。
“还需要议一下第一批探路者的人员,初步不少于五十饶建制编队,配备一定具有商贸经验者,再与向导合作。”
市易寺的进展很顺利,不断有奏报递上来,甄别出来的胡商,皇城司也已经采取行动了。
探路行为,不是简单的行军,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途径,还需要对整个路径周边的环境做调查。非三两月能成事。赵曦预定的时间是一年。
一年时间探路,再用一年时间,分次分批的派遣军伍,建立中转兵站,然后形成作战编队······整个过程运作下来,足足需要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所以,第一批探路者将在章惇和苏辙就职差不多的时间出发。人选也需要尽快定下来。
“官家,探路者编队,老臣以为唯有老护卫营军卒可担任。”
对于老护卫营的那批军卒,算是最被朝廷认同,也是所谓的军功显着。其实现在他们全部都是将领了。只是富弼想不出比他们更强,更适合探路的人选了。
“不妥,官家,富阁老,谁都知道,如今的役兵法的选兵全靠老护卫营在做,甚至不同军卒的甄别和训练规划都是老护卫营的军卒在执校”
“国朝谋划西夏,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征战上。如今的新招募的军卒,最终能不能上阵杀敌,全靠老护卫营的训练和指挥。”
“况且,老护卫营的军卒,现在他们是备受关注也无不可。老臣以为,不管是西夏还是北辽,绝对对他们重点关注着。因此,他们并不适合担任探路者的任务,甚至将来作战,他们也不适合编队偏师。”
文彦博不涉及兵事不参言,但是他确实在役兵法和新军上投注了大量的精力。不仅仅是对官家所独创的训练之法熟悉,甚至连招募新军卒的事务,也深入的了解了。
他陈述的是事实。谋划战略包围,最终是为了夹击征伐,决定胜负的还是军伍的战力。
战略包围的谋划,是为了对西夏作战的必胜,而军卒的战力才是决定胜败的主要因素。倘若军力上有绝对的优势,直接正面进攻,碾压式推进,灭掉西夏也完全可以。所以,探路、夹击不是必要条件,军卒的战力才是。
目前,朝廷之所以要用包围夹击的战略,一是因为军力尚达不到完全的碾压,二是还需要考虑北辽的反应。
赵曦在谋划包围的初衷,是想在对夏作战时,两面夹击,全力推进,以闪电战的方式,快速灭掉西夏,在北辽尚未反应之前,直接形成灭掉西夏的事实。最起码达到西夏不再有让北辽拉拢联媚实力。
“官家,不知近卫可否担任此职责?”
韩琦所的近卫,是国朝对一直在讲武堂的第二批精选军卒。
这些军卒自挑选上来,基本上是跟随官家的,朝堂都称呼为近卫。不管从忠诚度还是战力,不比老护卫营一批的差。
这批近卫,跟老护卫营编制数量相同,都是两千人。本以为他们是承担太子六率的职能,结果,因为官家将皇子外放,只是挑选部分护卫力量。这部分精兵就继续为官家服务了。
“准了!”
本来赵曦也准备派遣这部分饶。他们也算是赵曦的储备,正是需要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时候。探路和偏师,留给他们了。
朝堂上多数是不知道的,朝政一如既往的运行着。市易寺的那点事,没人在意,即便是有人知道市易寺在甄别胡商,也不会在意。西番商贾赚大宋的钱,市易寺早该介入了。
就是市易寺的官吏,也不知道为什么上官让甄别胡商······或许是哪个胡商招惹了上官吧。这事并不难,就是甄别是海运还是陆运就好,并不需要做其他事。
剩下的不是市易寺的事,是需要皇城司接手了。
这些事,赵曦不需要操心了,就是内阁大臣也没必要操心了。皇城司可以做好。赵曦和内阁大臣,需要考虑河湟的接任者和新路径的探路者。
“河湟接任者,欧阳公举荐章惇和苏辙,诸位臣工以为如何?”
章惇激进,苏辙持重。在接任河湟的职衔上,赵曦中意苏辙,不过对于章惇,赵曦觉得他更适合王韶的职责,适合开拓。
并且,章惇相对来要果决,甚至可以心狠手辣。
现在,对于已经知道朝廷谋划的臣工,都知道这是立功的时机。章惇和苏辙二人,从青苗法开始,就被赵曦雪藏了,相比同期的王韶和吕惠卿,他俩缺少具体的政绩和功劳。想来欧阳修的举荐,也是看到了他俩饶情况。
或许也该着让他俩建功立业了。人可以适当压,却不能压的过了,过分的压制会导致弹性失去,而不是理性反弹。
这时候,将章惇和苏辙二人,派遣到河湟一线,或许是最合适的做法。
“官家,既然朝廷的谋划还有时间,不如将此二人一并遣河湟,在王子纯暂未西行之前,考验他二人在处置河湟烦乱局面的能力······”
富弼的建议稳妥,也算是给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
“也对,同为嘉佑二年及第,作为同期,三人可形成合力。”
同年及第吗?赵曦能明白韩琦此话背后的意思。赵曦还真不在乎。
现在国朝的统治模式,与以往的王朝完全不同。不提王韶,就是章惇和苏辙,在讲武堂这些年,在承担教授学员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灌输式教化和心里暗示?不存在翻的可能,
即便是有个例外,新军呢?军备物质呢?在现在的大宋,没有一点可以自立的条件。
将章惇和苏辙同时放在河湟,确实是个很不错的建议。政策需要持续,对内附部落的持续性政策,是树立国朝信誉最好尔等办法。
而在王韶未西进的时间段,可以协调政务的处理,不至于让原本的方向偏离了。不可能没有调整,人与饶思维方式不同,理解朝廷相关法令也不同,处置问题的措施就有不同。只要是大方向不偏移,有些改变倒是能让内附部落更加认同国朝的政策。
“还需要议一下第一批探路者的人员,初步不少于五十饶建制编队,配备一定具有商贸经验者,再与向导合作。”
市易寺的进展很顺利,不断有奏报递上来,甄别出来的胡商,皇城司也已经采取行动了。
探路行为,不是简单的行军,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途径,还需要对整个路径周边的环境做调查。非三两月能成事。赵曦预定的时间是一年。
一年时间探路,再用一年时间,分次分批的派遣军伍,建立中转兵站,然后形成作战编队······整个过程运作下来,足足需要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所以,第一批探路者将在章惇和苏辙就职差不多的时间出发。人选也需要尽快定下来。
“官家,探路者编队,老臣以为唯有老护卫营军卒可担任。”
对于老护卫营的那批军卒,算是最被朝廷认同,也是所谓的军功显着。其实现在他们全部都是将领了。只是富弼想不出比他们更强,更适合探路的人选了。
“不妥,官家,富阁老,谁都知道,如今的役兵法的选兵全靠老护卫营在做,甚至不同军卒的甄别和训练规划都是老护卫营的军卒在执校”
“国朝谋划西夏,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征战上。如今的新招募的军卒,最终能不能上阵杀敌,全靠老护卫营的训练和指挥。”
“况且,老护卫营的军卒,现在他们是备受关注也无不可。老臣以为,不管是西夏还是北辽,绝对对他们重点关注着。因此,他们并不适合担任探路者的任务,甚至将来作战,他们也不适合编队偏师。”
文彦博不涉及兵事不参言,但是他确实在役兵法和新军上投注了大量的精力。不仅仅是对官家所独创的训练之法熟悉,甚至连招募新军卒的事务,也深入的了解了。
他陈述的是事实。谋划战略包围,最终是为了夹击征伐,决定胜负的还是军伍的战力。
战略包围的谋划,是为了对西夏作战的必胜,而军卒的战力才是决定胜败的主要因素。倘若军力上有绝对的优势,直接正面进攻,碾压式推进,灭掉西夏也完全可以。所以,探路、夹击不是必要条件,军卒的战力才是。
目前,朝廷之所以要用包围夹击的战略,一是因为军力尚达不到完全的碾压,二是还需要考虑北辽的反应。
赵曦在谋划包围的初衷,是想在对夏作战时,两面夹击,全力推进,以闪电战的方式,快速灭掉西夏,在北辽尚未反应之前,直接形成灭掉西夏的事实。最起码达到西夏不再有让北辽拉拢联媚实力。
“官家,不知近卫可否担任此职责?”
韩琦所的近卫,是国朝对一直在讲武堂的第二批精选军卒。
这些军卒自挑选上来,基本上是跟随官家的,朝堂都称呼为近卫。不管从忠诚度还是战力,不比老护卫营一批的差。
这批近卫,跟老护卫营编制数量相同,都是两千人。本以为他们是承担太子六率的职能,结果,因为官家将皇子外放,只是挑选部分护卫力量。这部分精兵就继续为官家服务了。
“准了!”
本来赵曦也准备派遣这部分饶。他们也算是赵曦的储备,正是需要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时候。探路和偏师,留给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