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布袋外的麦芒

第九四四章 不让辽帝专美于前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北辽再一次退让了,这一次不是战略性撤退,而是因为首战败北后的撤退。

    而大宋,这时候也全面显露了北伐的战力数量:近二十万的战车兵,十多万的番骑兵。不说装备,就是从数量上,已经完全不输北辽了。

    关键是,北辽是征战近两年的疲兵累马,而大宋却是纯粹的生力军。

    也就在这时候,河东道弘州的大宋驻军,突然东行,而已经占领了易州的折克行部,率部向西,在几乎接近的时间,统一向蔚州发起攻击······

    北辽蔚州的守军,在得知北辽第一战失利的情况下,见蔚州被夹击,在大宋队伍围城的之前,直接弃城而逃了。

    至此,从河东道云州府,一直到东边的沿海,大宋基本拉平了前线,大军全面凌压北辽的南京道。

    “耶律重元要亲征?”

    “情报是这样奏报的,跟上次同样的来源。”

    章惇和王安石两人看着皇城司的奏报对话。

    皇城司的情报,从北辽内乱开始,就与朝廷共享了。到了战事,赵曦甚至把自己甄别的过程也省了,全面的共享。

    他懂得情报及时准确对于战事的作用。

    “北辽的君王亲征不奇怪吧?庆历年因与西夏的龌龊,耶律重元就亲征了;甚至北辽君王在打女真的也曾亲自出征过。野蛮本性而已······”

    韩缜有点偷换概念了。不过态度是明确了,他是不赞成君王亲征的,或者说,这是在变相的劝阻官家,不要有亲征之意。

    怎么说呢,以现在的战况,大宋是优势方,官家宜静不宜动。只有官家稳坐汴梁,便是大宋将士的心安。

    “北辽首战失利,军心不稳,确实需要君王亲征来稳定军心,以便能重整旗鼓,整军再战。这无可厚非。”

    薛向是很单纯的讲北辽君王亲征的原因,但是,似乎认为也就那么回事。

    “君王亲征,并不是战争胜负的关键,甚至还会因为君王亲征而出现意外,导致大好的局面逆转。所以,君王亲征与否,倒是不必介怀。”

    连一直能猜透官家意图的吕惠卿,也是这般论调。

    吕惠卿是真的猜错了。赵曦之所以没有开声,并不是不想出征,而是他不想在战事出现君臣相左的情景。

    对于臣工而言,官家为太子时,率军出征,几次都为大胜。可官家自从继承大统,再没有萌生过亲征的念头,也不曾出征过。

    帝位是一个原因,为避免争论也是一个原因。这一次······

    没人继续再说这个话题了。官家不太喜欢争论,有些事说到点到就行,该怎样做,官家自有决断,内阁的争论并不能改变官家的主意。

    “子容,朕曾安排的事,工坊城这边进展如何?”

    “回官家,已经完成,随时启用。”

    见官家已经跟苏颂转移了话题,大家也就暂且把亲征的事丢一边了。

    北辽君王亲征······待看看后面的战况再定吧。

    士气对于将士们的作用,就是不知兵事的臣工,也一样晓得其重要性。官家不提,又有何用?现在不是真宗朝,大宋也不是处于劣势,不是生死攸关,不至于真学寇老相公,逼迫着官家亲征。

    十几年的深宫帝位,终归是将官家的胆略磨平了······

    “那就启用吧,着人带到殿前,也有个直接的观感······中正,你去趟讲武堂,请狄青等老帅来······”

    内阁的诸位,不知道官家这是何意,也就没有掺和,在等着官家揭晓······

    是十几辆马车,类似于战车,外观上跟战车并没有什么区别,让内阁们很疑惑。不明白官家在商讨重事之时,为何要专门着令工坊城送来这十几辆战车。

    “官家,启用吗?”

    “启用!”

    随着苏颂的指挥,看到一个个工匠,像操作战车那般,将这十几辆马车的车厢拆解、连接,慢慢的在勤政殿前形成了一个近似封闭的战车阵。

    “子容,敞开了看看吧。”

    这是······这不是战车,也不是那规制制定的马车,这纯粹就是一个缩小了的勤政殿······当苏颂指挥着工匠打开后,所有人第一印象便是这个。

    确实是一个缩小的勤政殿样式,或者说比勤政殿多了许多功能。这是赵曦依照后世房车的设计基础,与苏颂多次商谈后,才确定的方案。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行动的勤政殿,还是功能齐全,堪称移动的行宫。

    “官家······”

    “收复燕云,朕与臣工、万民同感,也不想错过这必将荣耀万世的时刻。仅仅是朕亲征,很容易。朕虽中年,锻炼未曾间断,即便是纵马疾驰,对于朕而言,都不是难事。”

    “或许在诸位看来,很多年以前,国朝就有了征伐北辽的实力,或者说诸位以为北辽已经不再是早年强横的北辽了。但是,朕心里清楚,即便是衰败了,并未衰落到被大宋随意揉捏的程度。”

    “主要是,朕还是不想以大宋军卒的性命来收复燕云,朕还是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做大的胜利。所以,才一直推到现在发起北伐之战。”

    “还是年少时,朕曾对狄帅承诺,必将让他亲眼看到燕云收复······一而再再而三的延后,甚至到了狄帅已经是耄耋老人,才发起了北上伐辽的大战。”

    “还是在朝廷酝酿北伐之时,朕便令子容设计了这样的战车,不为什么,就为不再能上马征战,不能耐受路途劳顿的老臣,也能亲眼看看大宋收复燕云的荣耀时刻!”

    “狄帅,朕兑现曾经的诺言了!”

    “官家,老臣···老臣······”

    狄青已经说不出话了。曾经的情景他还记得,他跟官家说:希望收复燕云时,能让狄青参与,哪怕是做个军卒也可!

    几十年了,官家还记得······

    狄青跪下了,老泪纵横。作为一个大宋的武将,谁不想亲眼看看大宋收复燕云?

    “其实,不管北辽皇帝是否亲征,这一战,朕都是要亲征的。如今,自然也不能让辽皇一人专美于前。”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