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娃一天到晚就知道出去玩,能成个什么事儿,念书也是平白浪费银子而已。”汪氏不满道。
“嫂子这话说的,当初三郎去念书之前,也是到处玩,这不是也被寄予厚望了吗?三娃年岁更小呢。”陆氏不虚。
“你……”汪氏怒瞪了一眼。
姜氏皱眉,道:“行了。”
“等三郎考上秀才的时候再说吧。”姜氏说道:“等三郎考上了秀才,不用交了束修的时候,再看哪个孩子有天赋,父子看得上哪个,就让哪个去。”
“娘,你当初不是这么跟我说的。”汪氏不服气,急了。
以前她刚嫁过来,许三郎正要去念书,姜氏担心她身为长嫂的有意见,于是乎,就许诺以后也会送她的儿子念书。
许川太老实了,一看就不是个读书人,所以呢,汪氏就把所有的精力都留给了小儿子。
许登的确是比许川多了一些小聪明,汪氏也是疼爱小儿子,眼看着儿子长大了,本以为明年能送去念书了,谁知道,姜氏竟然改口了。
明年都九岁了,人家孩子开蒙都是五岁,明年九岁还不能开蒙,那等到十岁?
比别人晚了好几年,能成吗?
“老三考上了秀才,再往上考,就是举人老爷了,考上了举人就能当官了,到时候还怕供不上孩子念书吗?”姜氏不满道:“后年就是乡试,考上了举人,咱们家都不用交地税了,你的好日子在后头呢。”
“是啊,等到夫君考上了举人,咱们家可就是官家了,我可是官太太了,到时候细面都能天天吃了,白米饭天天吃。”
“蠢货。”姜氏嫌弃道:“何止是白米饭,到时候天天吃肉都没问题。”
“也对,以后咱们都不用住在乡下了。”小姜氏点头道:“等夫君明年考上了秀才,后年考上了举人,别说是三娃去念书,四娃五娃去都不是问题。”
“以后再说吧。”陆氏说道:“娘,三郎去镇上念书,我们二房没有什么意见,但是现在我们每年交的钱已经是极限了,就算是二郎拼了命的去赚钱,每年也不过是三两银子而已,不可能交出更多了,二娃也是没有啥钱的。”
“二房没钱,大房也没有,大朗赚钱的本事本身就是比较弱的,每次都是大娃帮着赚点钱,我们大房才能拿出五两银子,再多真的没有了。”汪氏也忙着表态道。
“那以后咱们家就多养几只鸡几只猪。”姜氏说道。
今年开春的时候,因为姜氏没有照顾好新买回来的乳猪和小鸡,所以因为倒春寒的时候,忽然间就熬不住了,于是就剩了一头猪。
后面想要再买回来来着,但是去找了,都没有合适的,加上当时村里有很多人家的猪都是养不活,于是,许老汉就没有再去买了。
明年家里缺钱,养一头猪应该能净赚一两银子,养三头猪应该能赚到三两银子,补上了亏空。
乡下养猪,从来都是简单的,去找个猪草,再加上一些米糠,基本上是差不多了。
三娃到五娃都是年纪不小了,去找猪草,加上陆氏和汪氏,应该是能养活四头猪的。
再多怕是不行了。
“行吧,娘心里有数就成。”汪氏也不好说其他了。
而说起后年就是举人老爷的时候,许三郎的脸上闪过一丝自卑而又期盼的表情。
大家都在说话,没有注意得到,但是许阳看到了。
许三郎这是……
……
既然打定了去镇上念书,许三郎的衣裳又该多做几身了。
毕竟是要去镇上念书,估计一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小姜氏不可能跟着去镇上伺候,所以衣裳是许三郎自己洗的。
为了防止衣裳不够穿,于是,姜氏说道:“三郎媳妇,你回头去镇上买几块布回来,给三郎做几件新衣裳。”
“娘,这都要过年了,我们也好久没有做几身衣裳了,上次做的还是前年的。”汪氏不满道,怎么啥都是给三房的。
乡下朴素是没错,但是朴素也不是这么朴素的。
衣裳都穿了好几年了,大房二房紧着,没错,但是吧,总是给三房好的东西,汪氏怎么想都是不满的。
凭啥三房能得到这么多的好东西?
给念书还不够吗?衣裳还能做。
“咋了,你一天到晚的在家,能有个啥事儿?”姜氏绷着脸,说道:“你装扮好看,给谁看呢?”
“就算是不给别人看,我们总不能一件新衣裳都没有吧?”汪氏不乐意了。
“那你要啥新衣裳?”姜氏不满道:“穿给谁看?你和大朗都是二十年夫妻了,还讲究这个?”
“娘。”汪氏气恼,听到姜氏把话说得越来越难听,顿时不满了。
“你还有啥话可说?你要是去念书的话,我也给你做新衣裳,你要给我考上举人,你成吗?”姜氏问道。
“算了,娘别埋汰我了。”汪氏知道姜氏不会给的,所以就不多话了。说起新衣裳,许阳的眼神落在了许月的头上,说道:“大姐今天借了簪子去镇上,不知道用完了没有,还没还回来呢。”
说到许月,只看到许月缩了缩脖子,低下头,有点心虚。
许阳心中一沉,问道:“姐姐难道是丢了?”
“没……没有。”许月摇头否认说道。
“不就是一个簪子吗?借了你的,你怎么就这么小气呢?”汪氏不乐意了:“说得好像不还给你似的。”
“可能是我见的世面不多,觉得这个簪子珍贵,所以一直藏得很好,姐姐借了过去,没有立马还回来,我才会多问了一句,若是姐姐等会儿还回来的话,那就是我太鲁莽了。”
“我会还给你的,你急什么?”许月嘟囔道。
别说是许阳,就连许二郎都听出来了不对劲,于是,许二郎问道:“咋了?不是借一天而已吗?”
“我多借几天不行吗?”许阳凶巴巴道。
不就是照个样子做吗,为什么要多做几天?
陆氏忙问道:“孩子,你说实话,是不是丢了?”
“嫂子这话说的,当初三郎去念书之前,也是到处玩,这不是也被寄予厚望了吗?三娃年岁更小呢。”陆氏不虚。
“你……”汪氏怒瞪了一眼。
姜氏皱眉,道:“行了。”
“等三郎考上秀才的时候再说吧。”姜氏说道:“等三郎考上了秀才,不用交了束修的时候,再看哪个孩子有天赋,父子看得上哪个,就让哪个去。”
“娘,你当初不是这么跟我说的。”汪氏不服气,急了。
以前她刚嫁过来,许三郎正要去念书,姜氏担心她身为长嫂的有意见,于是乎,就许诺以后也会送她的儿子念书。
许川太老实了,一看就不是个读书人,所以呢,汪氏就把所有的精力都留给了小儿子。
许登的确是比许川多了一些小聪明,汪氏也是疼爱小儿子,眼看着儿子长大了,本以为明年能送去念书了,谁知道,姜氏竟然改口了。
明年都九岁了,人家孩子开蒙都是五岁,明年九岁还不能开蒙,那等到十岁?
比别人晚了好几年,能成吗?
“老三考上了秀才,再往上考,就是举人老爷了,考上了举人就能当官了,到时候还怕供不上孩子念书吗?”姜氏不满道:“后年就是乡试,考上了举人,咱们家都不用交地税了,你的好日子在后头呢。”
“是啊,等到夫君考上了举人,咱们家可就是官家了,我可是官太太了,到时候细面都能天天吃了,白米饭天天吃。”
“蠢货。”姜氏嫌弃道:“何止是白米饭,到时候天天吃肉都没问题。”
“也对,以后咱们都不用住在乡下了。”小姜氏点头道:“等夫君明年考上了秀才,后年考上了举人,别说是三娃去念书,四娃五娃去都不是问题。”
“以后再说吧。”陆氏说道:“娘,三郎去镇上念书,我们二房没有什么意见,但是现在我们每年交的钱已经是极限了,就算是二郎拼了命的去赚钱,每年也不过是三两银子而已,不可能交出更多了,二娃也是没有啥钱的。”
“二房没钱,大房也没有,大朗赚钱的本事本身就是比较弱的,每次都是大娃帮着赚点钱,我们大房才能拿出五两银子,再多真的没有了。”汪氏也忙着表态道。
“那以后咱们家就多养几只鸡几只猪。”姜氏说道。
今年开春的时候,因为姜氏没有照顾好新买回来的乳猪和小鸡,所以因为倒春寒的时候,忽然间就熬不住了,于是就剩了一头猪。
后面想要再买回来来着,但是去找了,都没有合适的,加上当时村里有很多人家的猪都是养不活,于是,许老汉就没有再去买了。
明年家里缺钱,养一头猪应该能净赚一两银子,养三头猪应该能赚到三两银子,补上了亏空。
乡下养猪,从来都是简单的,去找个猪草,再加上一些米糠,基本上是差不多了。
三娃到五娃都是年纪不小了,去找猪草,加上陆氏和汪氏,应该是能养活四头猪的。
再多怕是不行了。
“行吧,娘心里有数就成。”汪氏也不好说其他了。
而说起后年就是举人老爷的时候,许三郎的脸上闪过一丝自卑而又期盼的表情。
大家都在说话,没有注意得到,但是许阳看到了。
许三郎这是……
……
既然打定了去镇上念书,许三郎的衣裳又该多做几身了。
毕竟是要去镇上念书,估计一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小姜氏不可能跟着去镇上伺候,所以衣裳是许三郎自己洗的。
为了防止衣裳不够穿,于是,姜氏说道:“三郎媳妇,你回头去镇上买几块布回来,给三郎做几件新衣裳。”
“娘,这都要过年了,我们也好久没有做几身衣裳了,上次做的还是前年的。”汪氏不满道,怎么啥都是给三房的。
乡下朴素是没错,但是朴素也不是这么朴素的。
衣裳都穿了好几年了,大房二房紧着,没错,但是吧,总是给三房好的东西,汪氏怎么想都是不满的。
凭啥三房能得到这么多的好东西?
给念书还不够吗?衣裳还能做。
“咋了,你一天到晚的在家,能有个啥事儿?”姜氏绷着脸,说道:“你装扮好看,给谁看呢?”
“就算是不给别人看,我们总不能一件新衣裳都没有吧?”汪氏不乐意了。
“那你要啥新衣裳?”姜氏不满道:“穿给谁看?你和大朗都是二十年夫妻了,还讲究这个?”
“娘。”汪氏气恼,听到姜氏把话说得越来越难听,顿时不满了。
“你还有啥话可说?你要是去念书的话,我也给你做新衣裳,你要给我考上举人,你成吗?”姜氏问道。
“算了,娘别埋汰我了。”汪氏知道姜氏不会给的,所以就不多话了。说起新衣裳,许阳的眼神落在了许月的头上,说道:“大姐今天借了簪子去镇上,不知道用完了没有,还没还回来呢。”
说到许月,只看到许月缩了缩脖子,低下头,有点心虚。
许阳心中一沉,问道:“姐姐难道是丢了?”
“没……没有。”许月摇头否认说道。
“不就是一个簪子吗?借了你的,你怎么就这么小气呢?”汪氏不乐意了:“说得好像不还给你似的。”
“可能是我见的世面不多,觉得这个簪子珍贵,所以一直藏得很好,姐姐借了过去,没有立马还回来,我才会多问了一句,若是姐姐等会儿还回来的话,那就是我太鲁莽了。”
“我会还给你的,你急什么?”许月嘟囔道。
别说是许阳,就连许二郎都听出来了不对劲,于是,许二郎问道:“咋了?不是借一天而已吗?”
“我多借几天不行吗?”许阳凶巴巴道。
不就是照个样子做吗,为什么要多做几天?
陆氏忙问道:“孩子,你说实话,是不是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