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抵达潼关后,士卒在距离潼关三十里外,一处平原下寨。
之所以在距离潼关这么远下寨,主要是距离潼关越近,关前平原就越狭窄,二十万大军施展不开。
另外,明军前锋在侧翼山丘上,已经发现周军,知道周军在潼关外南侧的崤山中藏有兵马,便不可能将营寨拉成面条,方便敌军突袭,所以才选择宽敞出下营。
八月一日,明军在潼关外扎下大营,营盘外围挖了两重浅壕,营寨中遍布军帐。
第二日中午,一支兵马进入军营,竖起赵铭的王旗大纛,宣告着明朝一方的主帅,赵铭也进入战场。
赵铭抵达营地后,并未休息,立时就率领骑兵,出营探查敌情。
周军在明军到来之前,对战场进行清理,潼关关前至明军大营二三十里内,五个沿河分布的村庄,都被周军摧毁。
赵铭骑马看着残垣断壁,随行的大将党守素道:“摄政,周军是为了预防我们将村庄作为掩体。此外,崤山脚下,数个可以藏兵,遮挡视线的树林,也被周军纵火烧毁了。”
赵铭看着被毁的村子,还有烧的光秃秃的山脚,忽然哈哈大笑道:“看来吴三桂和姜襄,很恐惧寡人啊!”
周军又毁村庄,又烧树林,就是希望他们在山上,能够观察山下和关前平原,明军的动向和兵力分布,同时也保证他们冲下来时,不会被树林和村庄阻碍。
赵铭观察着潼关前的地形,西面是潼关,关前狭窄,兵力不好展开,北面是滚滚黄河,南面是一条东南走向的山脉与黄河形成一个锐角,造成关前平原,距离潼关越近越狭窄。
赵铭不得不承认,说潼关易守难攻有它的道理,而看见南面山脉各个山头上竖起的周军和晋军的旗帜,赵铭已经明白了,吴三桂和姜襄的意图,等着他往关前平原钻。
“看来吴三桂和姜襄已经衙了战场!”赵铭冷哼一声,便拔马回营。
接下来几日,明军屯驻在潼关外,除了哨骑四出之外,并未发起攻击。
明军不动,姜襄却急了,他老巢河东正被另两路明军猛攻,他不可能长期待在潼关,必须与赵杂毛决战。
为了将明军吸引进入关前平原,姜襄只能让姜有光带兵,冲下山去挑战,然后向潼关诈败,引诱明军追击,可是赵铭稳如老狗,跟本不上当。
几次下来,晋军损失近千,让姜襄开始暴躁起来。
现在周军、晋军主力齐聚潼关,一旦其余几路明军取得进展,那他们便不败而了。
潼关外,周军大营,吴三桂大帐内。
赵铭不进入周军的预设战场,让周军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
这样拖下去,用不了半个月,另外两路明军,就给突入河东,占据姜襄的老巢,然后兵进关中,包抄潼关,另外一路攻击武关的明军,也该突破阻拦,经商洛直扑长安了。
吴三桂早有预料,对此并不慌乱,反而十分镇定,“姜襄那厮非不信邪,硬是要拉着寡人,陪着他与赵杂毛一战,可那赵杂毛是那么好对付的么?现在知道赵杂毛的厉害了吧!”
洪承畴笑道:“不过君上得感谢姜襄,要不是他极力主战,赵铭也不会认为我们主力都在潼关,误判我们选择决战。”
吴三桂神情严肃起来,问道:“王屏藩和吴之茂走了吗?”
洪承畴压低声音道:“今晚就走!”
吴三桂点点头,沉声道:“隐秘一些,不能让任何人知晓,特别是赵杂毛,还有姜襄。”
洪承畴笑道:“君上放心,有关城阻隔,关东的兵马不可能知道。”
潼关后方,周军大营,近万屯军押送着军粮来到周军营地内。
陈名夏行走在营地中,看着屯军,将粮食搬入营地中,而这时,远本驻守在营地内的两部周军精锐,却匆匆在营地内集结。
不久之后,一队兵马,没打旌旗,便匆匆出了营盘,往西而去。
陈名夏见此不禁皱眉,叫住一名匆匆出营的士卒,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去?”
“回禀大人,小人也不清楚,将军下的命令。”士卒应了一声,便匆匆前去集结,不多时又一队人马,借着夜色的掩护,出了大营。
一夜之间一个两万人的营地,精兵尽出,而运粮的一万屯军,却留在了营地中。
军帐中,军情司的细作赵浩,正换上一身周军的衣甲。
陈名夏站在营帐中,沉声说道:“运送粮食的屯军留在营地,两万精兵却趁着夜色出营,扮作屯军往西而去。这肯定是吴三桂的金蝉脱壳之计,他终究还是要跑。”
洪承畴本来要将陈名夏调去河东,联络姜襄,不过陈名夏到蒲津关时,便遇见姜襄大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便又回到了关中。
这次吴三桂、姜襄合军与明军决战,陈名夏也跟了过来,而军情司的细作赵浩则扮作他的家奴,方便刺探周军的情报。
这时,赵浩已经换上一身周军盔甲,沉声道:“原本以为吴三桂有些血气,没想到荥阳一战,居然让他丧胆。现在看来,他领兵前来,不过虚张声势,是为了稳住姜襄,拖住摄政王,但他最终还是准备逃离。”
“摄政王百战百胜,所向披靡,吴三桂也算是有自知之明。”陈名夏拍了一句赵铭马屁,遂即对赵浩道:“赵千户,潼关城门已经关闭,从东面出不去,得从南面绕道,我为你准备了文书,你千万小心。”
吴三桂怕消息走漏,借助潼关的地形,已经封锁了关城,还有同崤山晋军的联系,赵浩要通知明军,只能走潼关南源,也就是当年李自成被打得只剩十八骑的那条小道,去通知明军。
赵浩知道陈名夏担心他在路上被抓,从而拖累他,微笑道:“陈大人放心,军情司的规矩,就算被抓,也不会出卖内线。这一仗大明必胜,你就等着摄政王的赏赐吧!”
说完,赵浩接过伪造的文书,便挑起帐帘,匆匆出去。
之所以在距离潼关这么远下寨,主要是距离潼关越近,关前平原就越狭窄,二十万大军施展不开。
另外,明军前锋在侧翼山丘上,已经发现周军,知道周军在潼关外南侧的崤山中藏有兵马,便不可能将营寨拉成面条,方便敌军突袭,所以才选择宽敞出下营。
八月一日,明军在潼关外扎下大营,营盘外围挖了两重浅壕,营寨中遍布军帐。
第二日中午,一支兵马进入军营,竖起赵铭的王旗大纛,宣告着明朝一方的主帅,赵铭也进入战场。
赵铭抵达营地后,并未休息,立时就率领骑兵,出营探查敌情。
周军在明军到来之前,对战场进行清理,潼关关前至明军大营二三十里内,五个沿河分布的村庄,都被周军摧毁。
赵铭骑马看着残垣断壁,随行的大将党守素道:“摄政,周军是为了预防我们将村庄作为掩体。此外,崤山脚下,数个可以藏兵,遮挡视线的树林,也被周军纵火烧毁了。”
赵铭看着被毁的村子,还有烧的光秃秃的山脚,忽然哈哈大笑道:“看来吴三桂和姜襄,很恐惧寡人啊!”
周军又毁村庄,又烧树林,就是希望他们在山上,能够观察山下和关前平原,明军的动向和兵力分布,同时也保证他们冲下来时,不会被树林和村庄阻碍。
赵铭观察着潼关前的地形,西面是潼关,关前狭窄,兵力不好展开,北面是滚滚黄河,南面是一条东南走向的山脉与黄河形成一个锐角,造成关前平原,距离潼关越近越狭窄。
赵铭不得不承认,说潼关易守难攻有它的道理,而看见南面山脉各个山头上竖起的周军和晋军的旗帜,赵铭已经明白了,吴三桂和姜襄的意图,等着他往关前平原钻。
“看来吴三桂和姜襄已经衙了战场!”赵铭冷哼一声,便拔马回营。
接下来几日,明军屯驻在潼关外,除了哨骑四出之外,并未发起攻击。
明军不动,姜襄却急了,他老巢河东正被另两路明军猛攻,他不可能长期待在潼关,必须与赵杂毛决战。
为了将明军吸引进入关前平原,姜襄只能让姜有光带兵,冲下山去挑战,然后向潼关诈败,引诱明军追击,可是赵铭稳如老狗,跟本不上当。
几次下来,晋军损失近千,让姜襄开始暴躁起来。
现在周军、晋军主力齐聚潼关,一旦其余几路明军取得进展,那他们便不败而了。
潼关外,周军大营,吴三桂大帐内。
赵铭不进入周军的预设战场,让周军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
这样拖下去,用不了半个月,另外两路明军,就给突入河东,占据姜襄的老巢,然后兵进关中,包抄潼关,另外一路攻击武关的明军,也该突破阻拦,经商洛直扑长安了。
吴三桂早有预料,对此并不慌乱,反而十分镇定,“姜襄那厮非不信邪,硬是要拉着寡人,陪着他与赵杂毛一战,可那赵杂毛是那么好对付的么?现在知道赵杂毛的厉害了吧!”
洪承畴笑道:“不过君上得感谢姜襄,要不是他极力主战,赵铭也不会认为我们主力都在潼关,误判我们选择决战。”
吴三桂神情严肃起来,问道:“王屏藩和吴之茂走了吗?”
洪承畴压低声音道:“今晚就走!”
吴三桂点点头,沉声道:“隐秘一些,不能让任何人知晓,特别是赵杂毛,还有姜襄。”
洪承畴笑道:“君上放心,有关城阻隔,关东的兵马不可能知道。”
潼关后方,周军大营,近万屯军押送着军粮来到周军营地内。
陈名夏行走在营地中,看着屯军,将粮食搬入营地中,而这时,远本驻守在营地内的两部周军精锐,却匆匆在营地内集结。
不久之后,一队兵马,没打旌旗,便匆匆出了营盘,往西而去。
陈名夏见此不禁皱眉,叫住一名匆匆出营的士卒,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去?”
“回禀大人,小人也不清楚,将军下的命令。”士卒应了一声,便匆匆前去集结,不多时又一队人马,借着夜色的掩护,出了大营。
一夜之间一个两万人的营地,精兵尽出,而运粮的一万屯军,却留在了营地中。
军帐中,军情司的细作赵浩,正换上一身周军的衣甲。
陈名夏站在营帐中,沉声说道:“运送粮食的屯军留在营地,两万精兵却趁着夜色出营,扮作屯军往西而去。这肯定是吴三桂的金蝉脱壳之计,他终究还是要跑。”
洪承畴本来要将陈名夏调去河东,联络姜襄,不过陈名夏到蒲津关时,便遇见姜襄大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便又回到了关中。
这次吴三桂、姜襄合军与明军决战,陈名夏也跟了过来,而军情司的细作赵浩则扮作他的家奴,方便刺探周军的情报。
这时,赵浩已经换上一身周军盔甲,沉声道:“原本以为吴三桂有些血气,没想到荥阳一战,居然让他丧胆。现在看来,他领兵前来,不过虚张声势,是为了稳住姜襄,拖住摄政王,但他最终还是准备逃离。”
“摄政王百战百胜,所向披靡,吴三桂也算是有自知之明。”陈名夏拍了一句赵铭马屁,遂即对赵浩道:“赵千户,潼关城门已经关闭,从东面出不去,得从南面绕道,我为你准备了文书,你千万小心。”
吴三桂怕消息走漏,借助潼关的地形,已经封锁了关城,还有同崤山晋军的联系,赵浩要通知明军,只能走潼关南源,也就是当年李自成被打得只剩十八骑的那条小道,去通知明军。
赵浩知道陈名夏担心他在路上被抓,从而拖累他,微笑道:“陈大人放心,军情司的规矩,就算被抓,也不会出卖内线。这一仗大明必胜,你就等着摄政王的赏赐吧!”
说完,赵浩接过伪造的文书,便挑起帐帘,匆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