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上,永和帝端坐龙椅,沉声道:“日及十一月中旬,今岁老天垂怜,没有大暴雪。
虽然冷了些,但有煤炭火炕,各州县损失倒也不大。
工部探矿队要积极建设起来,多和岷山工坊取经,不耻下问。”
“是。”
工部尚书顾胜海躬身一礼,退入队伍中。
永和帝点点头,旁边孙进朝上前小声提醒,“陛下,安平郡主已在殿外等候。”
说完孙进朝退到一旁,永和帝又看向田成光,“户部。”
田成光从队列中走了出来,离身听令。
“春耕也要早作准备,新粮种试推广之事,要提前做好规划。
朕不希望出现一些不应有的失误,粮种是大事,切不可懈怠。”
“遵陛下令。”
田成光同样一礼退下。
“安平也到了,议议海禁之事吧!宣。”
孙进朝立身高呼,
“宣!安平郡主觐见。”
殿中和殿尾的小太监接连高呼。
“宣!安平郡主觐见。”
“宣!安平郡主觐见。”
大殿外,宁兮挺腰直背,深吸一口气,用自己从未有过的端正态度走进大殿。
气势宏伟的宫殿,整齐站列的文武大臣神色恭敬,高坐龙椅的永和帝也比平时更威严和气势逼人。
这让宁兮心里有那么一丝丝紧张,但看到宁元辰鼓励的眼神,和哥哥宁商酉的抖眉戏谑,又不紧张了。
及至殿前,宁兮恭敬行女子福身大礼,“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用多礼,平身吧!”
永和帝语气平和不少,眼角眉梢都柔和起来。
“昨日,你提及出海之事,但海禁是一项国策,没有巨大变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永和帝的话说得很明显了。
虽然海禁是国策,但也不是不能改变,只是需要很大的利益。
大殿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期待地看着宁兮。
宁兮沉默了一会儿,她在组织语言。
以她这几个月来的了解,和之前毛团给出的世界地图来看,这个世界和她前世的世界很相似。
大陆布局除了面积之外,其他都大差不离。
再结合南蛮方向的商队和河运商队传回来的信息,南边肯定有很多资源,而海线比陆线的优势也更明显。
最重要的是,昨晚宁兮了解了一下,大兴官盐里海盐占比是很少的。
因为长期食用海盐会中毒,导致各种怪病,降低百姓寿命。永和帝登基后,便减少了盐海的占比。
宁兮抬头看向永和帝问道:“陛下,大海是一座取之不尽的财富宝库。
单海盐和南方一年两季甚至三季水稻,这两点就足够大兴开海了。
何况南蛮还有更好的麻料、丝料、绵料、药材、香料,以及一些我还没有完全确定的珍贵物种。
海洋里的渔业资源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宁兮的话很诱人,但让人有些难以置信。
“真有那么多东西?”
“南蛮不是穷得很吗?”
宁兮摇摇头,“他们只是坐拥财富而不自知,在此之前有谁能想到,那露天的黑煤能赚钱呢!”
“郡主之言却有其理,但海盐有毒,不宜长期食用。”田成光道。
“海盐有毒,是因为里面有杂质,我有一套提纯海盐的技术。可大规模精制海盐,细如沙,白如雪,与人无害。”
宁兮声音不大,却震惊了在场所有人。
“凰儿,你说的可当真。”
永和帝惊讶极了,差点儿没直接站起来。海有多大,里面的盐是真正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不说空话。”宁兮铿锵有力答道。
这时,有大臣站出来说话了。
“陛下,盐铁一向官营,私人运营是否有违祖制?”
“……”宁兮无语了。
这是哪个哈皮,这么不识时务。老子刚刚说我有技术,你就跟我说应该上交国家?
转身一看,原来是朝中清贵,一个自诩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御史。
“陈御史此言有礼。”宁兮很客气礼貌,“海盐提纯技术尚不成熟,还需时日完善。”
然后,宁兮站着不说话了。
做白工的事儿她可不干,和永和帝分利,那是因为他是老大,对她好又罩着宁家。
但她又不傻,白白送金山给别人。
左相:“……”
右相:“……”
众大臣:“……”
你刚还信心满满地说,细如沙,白如雪,与人无害。
现在说技术不成熟,谁信?
再看那个自以为是的哈皮御史,各世家出身的官员,以及与之有利益关系的大臣,内心大骂。
哈皮!
按照宁家的行事风格,这么大的利益肯定是要和世家分利的。
技术上交朝廷,他们还怎么分一杯羹。
这些自诩清流的御史,也太恶心人了。
永和帝也不乐意了。
自己的私房钱和国库的钱,那能一样吗?
国库的钱,每动一笔都得和大臣们商议,私房钱他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受人监管,多自由。
一个右相系的御史站出来反驳道:“陈大人此话好生霸道无理,安平郡主耗尽心血得来的技术,难道自己还不能用了?”
“一项技艺若没有利益为诱,如何发展?大兴以礼兴国,这样利益巨大的发明,如何能不让技术发明者占利?”
另一个左相系的户部大臣出来发言了。
这时,左相站出来说道:“陛下,贩盐为商,朝廷可以对盐征重税,这样国朝有税收,郡主也能得益。”
宁兮一句MMP说不出来。
一群老家伙儿口口声声为了她的利益,还不是为了分一杯羹。
想了想,宁兮回道:“陛下,商业发展有利于国朝经济,百姓富强。但盐乃国之本,还需朝廷管控。
不妨出台律法,严格规定各地盐价,及商税占比。
不管是生产环节,还是销售环节,只要赚钱了都应为国朝纳税。因为没有国朝保护,就没有和平安宁,也就无法赚钱。
大兴境内之民商纳税,为应尽之义务。”
宁兮的一番话,又带出一个新的知识点——公民义务。
这让刑部尚书严恪有了兴趣,“能否请郡主详细阐释,何为义务?”
虽然冷了些,但有煤炭火炕,各州县损失倒也不大。
工部探矿队要积极建设起来,多和岷山工坊取经,不耻下问。”
“是。”
工部尚书顾胜海躬身一礼,退入队伍中。
永和帝点点头,旁边孙进朝上前小声提醒,“陛下,安平郡主已在殿外等候。”
说完孙进朝退到一旁,永和帝又看向田成光,“户部。”
田成光从队列中走了出来,离身听令。
“春耕也要早作准备,新粮种试推广之事,要提前做好规划。
朕不希望出现一些不应有的失误,粮种是大事,切不可懈怠。”
“遵陛下令。”
田成光同样一礼退下。
“安平也到了,议议海禁之事吧!宣。”
孙进朝立身高呼,
“宣!安平郡主觐见。”
殿中和殿尾的小太监接连高呼。
“宣!安平郡主觐见。”
“宣!安平郡主觐见。”
大殿外,宁兮挺腰直背,深吸一口气,用自己从未有过的端正态度走进大殿。
气势宏伟的宫殿,整齐站列的文武大臣神色恭敬,高坐龙椅的永和帝也比平时更威严和气势逼人。
这让宁兮心里有那么一丝丝紧张,但看到宁元辰鼓励的眼神,和哥哥宁商酉的抖眉戏谑,又不紧张了。
及至殿前,宁兮恭敬行女子福身大礼,“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用多礼,平身吧!”
永和帝语气平和不少,眼角眉梢都柔和起来。
“昨日,你提及出海之事,但海禁是一项国策,没有巨大变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永和帝的话说得很明显了。
虽然海禁是国策,但也不是不能改变,只是需要很大的利益。
大殿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期待地看着宁兮。
宁兮沉默了一会儿,她在组织语言。
以她这几个月来的了解,和之前毛团给出的世界地图来看,这个世界和她前世的世界很相似。
大陆布局除了面积之外,其他都大差不离。
再结合南蛮方向的商队和河运商队传回来的信息,南边肯定有很多资源,而海线比陆线的优势也更明显。
最重要的是,昨晚宁兮了解了一下,大兴官盐里海盐占比是很少的。
因为长期食用海盐会中毒,导致各种怪病,降低百姓寿命。永和帝登基后,便减少了盐海的占比。
宁兮抬头看向永和帝问道:“陛下,大海是一座取之不尽的财富宝库。
单海盐和南方一年两季甚至三季水稻,这两点就足够大兴开海了。
何况南蛮还有更好的麻料、丝料、绵料、药材、香料,以及一些我还没有完全确定的珍贵物种。
海洋里的渔业资源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宁兮的话很诱人,但让人有些难以置信。
“真有那么多东西?”
“南蛮不是穷得很吗?”
宁兮摇摇头,“他们只是坐拥财富而不自知,在此之前有谁能想到,那露天的黑煤能赚钱呢!”
“郡主之言却有其理,但海盐有毒,不宜长期食用。”田成光道。
“海盐有毒,是因为里面有杂质,我有一套提纯海盐的技术。可大规模精制海盐,细如沙,白如雪,与人无害。”
宁兮声音不大,却震惊了在场所有人。
“凰儿,你说的可当真。”
永和帝惊讶极了,差点儿没直接站起来。海有多大,里面的盐是真正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不说空话。”宁兮铿锵有力答道。
这时,有大臣站出来说话了。
“陛下,盐铁一向官营,私人运营是否有违祖制?”
“……”宁兮无语了。
这是哪个哈皮,这么不识时务。老子刚刚说我有技术,你就跟我说应该上交国家?
转身一看,原来是朝中清贵,一个自诩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御史。
“陈御史此言有礼。”宁兮很客气礼貌,“海盐提纯技术尚不成熟,还需时日完善。”
然后,宁兮站着不说话了。
做白工的事儿她可不干,和永和帝分利,那是因为他是老大,对她好又罩着宁家。
但她又不傻,白白送金山给别人。
左相:“……”
右相:“……”
众大臣:“……”
你刚还信心满满地说,细如沙,白如雪,与人无害。
现在说技术不成熟,谁信?
再看那个自以为是的哈皮御史,各世家出身的官员,以及与之有利益关系的大臣,内心大骂。
哈皮!
按照宁家的行事风格,这么大的利益肯定是要和世家分利的。
技术上交朝廷,他们还怎么分一杯羹。
这些自诩清流的御史,也太恶心人了。
永和帝也不乐意了。
自己的私房钱和国库的钱,那能一样吗?
国库的钱,每动一笔都得和大臣们商议,私房钱他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受人监管,多自由。
一个右相系的御史站出来反驳道:“陈大人此话好生霸道无理,安平郡主耗尽心血得来的技术,难道自己还不能用了?”
“一项技艺若没有利益为诱,如何发展?大兴以礼兴国,这样利益巨大的发明,如何能不让技术发明者占利?”
另一个左相系的户部大臣出来发言了。
这时,左相站出来说道:“陛下,贩盐为商,朝廷可以对盐征重税,这样国朝有税收,郡主也能得益。”
宁兮一句MMP说不出来。
一群老家伙儿口口声声为了她的利益,还不是为了分一杯羹。
想了想,宁兮回道:“陛下,商业发展有利于国朝经济,百姓富强。但盐乃国之本,还需朝廷管控。
不妨出台律法,严格规定各地盐价,及商税占比。
不管是生产环节,还是销售环节,只要赚钱了都应为国朝纳税。因为没有国朝保护,就没有和平安宁,也就无法赚钱。
大兴境内之民商纳税,为应尽之义务。”
宁兮的一番话,又带出一个新的知识点——公民义务。
这让刑部尚书严恪有了兴趣,“能否请郡主详细阐释,何为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