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儒生打扮的人,极为突兀的站在海西县县城内,在金侯任期内,就已经被拓得极宽的街道上,互相望着对方,而周围熙来攘往的,不是来往的客商,就是在城外居住,一到早挑着挑着到城里赶早集的普通百姓。

    拓宽街道之事,却是金侯后来从刘安那里听说的,金珏将新都县县城定为临时州治之后,便命令手下将新都县县城里通往四个城门的主街道往两侧拓宽了各六尺有余,由此,也直接非常强硬得推倒了沿途非常多的建筑。

    当然,能够住在或者在主街道上开设商铺的人,即便是在新都城城内,也同样是非富即贵,而且,其中大半都是成都城城破之时,一家人变成了死鬼的王商和王累父子所在的郪县王家。

    因此,这次拓宽街道之事,其实与城内普通的百姓没有任何的关系,城内的居民甚至大多数都在施工县城不不断的较好。

    事实上,王商和王累父子在益州儒生当中的名声尚好,但是,在民间,尤其是他的老家郪县,以及蜀郡境内成都城周边各县普通百姓之中的声望却很差。

    因为成都城毕竟是刘璋定下的益州新州治,城内达官贵人众多,刘璋,以及依附于刘家的亲戚们的心腹非常多,即便是张肃这样的地头蛇,都不敢太过于放肆,更何况王商只是郪县出来的世家,与蜀郡张家完全没有可比性。

    但是,也正因为刘璋及其亲戚的耳目密布于成都城之内,反而有些忽视了蜀郡其他辖下属县的管控,这就给了王商及其家族逐步蚕食这些属县的机会。

    而被刘璋任命为蜀郡太守,便成了契机。

    在原先的时空里,王累之所以要拼死阻止刘璋招刘备入蜀,就是明白,刘备是人雄,而刘璋只是一个孱弱的君主而已,一旦益州易主,刘璋固然会丢失原本的尊位,可他王累,整个郪县王家也同样得不到任何的好处,一朝天子一朝臣,贤君固然会继续任用前一位君主使用过的贤臣,但是,却必然不会纵容在前任君主手底下贪赃枉法,欺上瞒下之辈。

    而王累和整个王家所扮演的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

    说远了,金珏主动拓宽新都县的主街道,主要目的自然不是要与王家,或者那些过去为王家效力的地方世家搞清算工作。

    最重要的目的,始终都是为了尽快拓展新都县县城内的经济。

    要想富,先修路,随着几乎贯通益州中部六郡辖下各县的新官道的建成,而且,金珏力主打压了益州境内的地方大世家,豪族或者大富商,不但没有严重打击到益州境内的经济,反过来却促进了益州境内的经济,根本原因就在于,金珏保留下了中等商人,大力推动益州境内小商人团体的兴起。

    而蜀锦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除了整个键为郡之外,金珏将益州境内的蜀锦生意,从生产到销售,按照县、乡、里三级政府碎片化分给了在益州争夺战之中,从一开始,或者中途支持金珏的益州本地世家,豪族,或者中小商人。

    金珏的这种做法,非常好的诠释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儿俗语的含义。

    在战争期间,凡是明里暗里帮助过金珏的人,哪怕是一个平头老百姓,金珏都要给予他们非常丰厚的回报。

    当然,也仅限于蜀郡。

    在金珏的心里,相对于益州境内其他重要商品,蜀锦始终都只是奢侈品而已,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一个普通老百姓有钱去买一丝一缕的蜀锦,就算是杨白劳在世,他也不敢给自己的女儿白毛女扯蜀锦织成的头绳的。

    这就是现实。

    既然不是普通民众所需要的刚需品,金珏为何不能让百姓在其中获利呢?

    与之相对,益州境内的盐铁,酒类,甚至是普通的麻布,金珏都下达了严令,严谨益州境内的残余的世家,大中商人,在涉足其中。

    而金侯在海西县,既不敢大肆经营盐业生意,也不敢将盐业交给县内的小世家,小商小贩们去经营,他唯一敢做的,就是相对较低的价格,将海西县以外的产盐全都挤出了海西县。

    为何?

    自然是因为东海郡糜氏一族,别说是金侯,就连金珏这个穿越者老早就知道,徐州境内,不应该是青徐两州境内,最大的盐商,私盐贩子,就是糜家。

    如果,金侯只将他从海西县沿海熬制出来的盐,放在海西县一县境内贩卖,糜家没有任何话可说,但是,金侯一旦将贩卖盐的范围超出海西县,他就是触犯到了整个糜家的利益,甚至是整个刘备军的利益。

    因为,糜家对于刘备,真得就是倾尽整个家族在辅助刘备。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金侯在海西县没有任何拓展海西县经济的渠道,或者方法。

    金侯之前剿灭的海盗,其成员,不夸张的说,大部分都是渔民,犯了罪的渔民,他也是渔民,而海盗从青徐两州沿海地区掳劫到海岛上的百姓,其中也有近一半是渔民或者渔民们的家属。

    由此,金侯想到了在海西县境内要拓展经济,便离不开这渔民,离不开这大海。

    这正应了当初,金侯从金珏那里听来的一句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自然就要吃海。

    于是,金侯及其继任者,便在海西县境内大力发展造船业,以及近海捕捞业,说穿了,就是造更大的船,在近海捕捞更多的鱼。

    在古代,普通百姓一年之中也未必能够吃上一口荤腥之物,相比于要花大力气养殖的养猪业或者养鸡养鸭等养殖业,在海西县,只要船造好了,造的足够坚固,那么,出海捕捞的船队就根本不用发愁会不会捕捞到足够的鱼,远比以往更多的,更大的鱼。

    而这些鱼一旦捕捞上岸,也从来就没有缺过买家,海西县境内仅一次出海就捕捞上来了上万斤海鲜,整个徐州都轰动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