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网游 > 春妆
    建昭帝的思绪,又回到了两年前。

    那个时候,遗诏传闻突然便出现了。

    这可能是巧合么?

    建昭帝是绝不相信的。

    而就在方才,东平郡王转述的占卜结果,亦证明了,所谓遗诏,由始至终,都是骗局。

    原来,早在那样久之前,行宫便被人布了局。

    可笑的是,这并称不上精妙的一局,却轻而易举地将建昭帝引入其中。

    事实上,“先帝遗诏”四字一出,又有哪一位天子能够坐得住?

    以此为饵,自是一钓一个准。

    不得不说,这一局举重若轻,虽然简单,却有奇效。

    “陛下圣明。这事儿的确该好生查清楚喽。”东平郡王的声音传来,语气很是平常。

    建昭帝不着痕迹地打量着他。

    那张堆满肥肉的脸上,是惯常的小心谨慎,偶尔眼珠子往旁转一转,心思皆在明面处,纵使极力遮掩,看在建昭帝眼中,却如透明的一般。

    从接到密报的那一刻起,东平郡王身上的那少许嫌疑,便被洗清了。

    身为一个没有儿子的皇帝,对于京中这些皇室宗亲,建昭帝还是很放在心上的,郡王府但凡有大动作,他次日便会知晓。

    比如,他家那个突然变得聪明起来的小五子,以及那些狗屁倒灶的家务事。

    而行宫走水这一局,布局近两年之久,郡王府若涉及其中,必然会有相应的动作,可是,建昭帝埋在郡王府的眼线,却并无这方面的禀报。

    由此可见,郡王府与此事并无干系。

    这两年来,不,应该说是这几十年来,除了在外喝花酒、在家请喝酒、赴宴去吃酒外,东平郡王就没干过别的。

    哦,折腾名下的那些铺子除外。

    可惜的是,郡王本身并无经商之才,却还偏偏喜欢捣腾买卖,也不知赔进去多少钱,幸得有太后娘娘背地里贴补着,才没把整个王府都给赔进去。

    也就近半年来,生意才见起色,想来这亦是徐玠之功了。

    建昭帝不免有些惋惜。

    这孩子出身太低,就算有皇帝拉拔着,郡王府也没他的份儿,只能从别处想办法了。

    至于东平郡王另几个儿子,一个个烂泥扶不上墙,和他们爹像从一个模子里拓出来的,不过是一群蠹朽蠢物。女人们就更别提了,那些糟心事儿,建昭帝看得都腻味。

    也正因此,对于这位皇侄儿,皇帝陛下还是有几分信任的,尤其在这件事上,信重更甚。

    毕竟,这一局天衣无缝,成功的可能性极大,东平郡王若是设局之人,拿着这件事做投名状,代价未免太大,也太可惜了。

    察觉到建昭帝似有若无的视线,东平郡王心里便有点打鼓,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不安地咳嗽了两声。

    建昭帝缓过神来,向他微微一笑:“走水之事,便交给你与老许去办罢。朕不着急,给你们一个月的期限,你们好生去查,查仔细查严实了,再报予朕知道。朕过会儿再跟潘体乾说一声,给你弄块出入无禁的腰牌,也免得贤侄每每来瞧朕,都要过几道坎儿。”

    东平郡王一下子张大了眼睛,旋即整张脸都亮了。

    建昭帝口中所言的老许,名叫许承禄,乃是内府提督。

    那可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啊。

    许承禄掌麾下三千太监内卫,专事百官纠错察失、检私明秘,其手段百出、神出鬼没,防不胜防,实为朝堂上下诸人等之死敌,人送外号“许来横”,其“来”字暗指“去势”之“去”,至于“横”字,对应的则是“阉竖”之“竖”。

    由此可见,大齐的官员尤其是文官,对内府有多么地痛恨。

    此外,那潘体乾亦是天子最信任之人。

    他是内皇城禁卫金执卫的提督,而金执卫,亦是建昭帝最为倚重的一支力量。

    依大齐祖制,这支禁卫军直属皇帝陛下管辖,其成员皆是从边军调来的,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武艺高超的太监。

    他们的职责包括皇城各要处警卫、督护之职,各重案、要案、大案之侦办、查处,以及各犯案官员、宗室成员的抄家检视等等,乃是天子手中一柄利剑,所指之处,莫敢不从,一些官员私下将之与内府并列,以“双煞”称之,可见其锋锐之盛

    近年来,建昭帝迫于多方掣肘,不得不重用此二卫,于是,朝堂之上、士林丛中,渐渐便有了一些杂音,“阉党”、“逆卫”之论甚嚣尘上,虽还没到逼令建昭帝撤除内卫与金执卫的地步,但各种言论却始终无法禁绝。

    建昭帝坐了十几年龙椅,深谙这些文官的套路,是以完全不为所动,你说你的,我自照旧,甚至还在三年前将内卫又扩充了两千人,管辖范围亦从周边行省扩至大齐全境,举凡朝堂命官,无论官职大小,两卫探子皆可秘查,有错必纠、有罪必拿,凡有抗命者,当场击杀。

    此事一出,内阁当先便坐不住了,六位阁老齐齐告假,六部官员泰半效仿,几令朝政瘫痪,各路言官更是脸红脖子粗地当堂进谏,恨不能马上触柱而亡,搏一个千古忠臣之名。

    如此重压下,建昭帝只得退后半步,先是裁撤了一部分内卫,后又将派去监工青河、白江两处大堤的金执卫尽皆召回,这才使得朝堂重又运转起来。

    只是,这表面的平静之下,大齐朝皇帝与文官集团之间的矛盾,已然日趋尖锐。

    尤其是近几年,皇命越发地难以下达,建昭帝所拟旨意甚至连皇城都出不了,更遑论出京跨省,各地方官员还兴起一股抗旨风,个个为抗旨而抗旨,以抗旨为荣,好像不抗一抗旨,他们就不配是读书人一样。

    此外,内阁票拟旨意时,亦会以“皇权不得干预政权”为由,绕开皇帝,直接下发。有时候,建昭帝甚至要从地方官员上奏的折子中,才能知道一些他从没听过、见过的政令。

    这岂非将他当朝天子与大齐完全隔离开来了,甚至是将他完全驾空?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