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艘船的行驶方向是日本的关西地区,而从他们被绑成粽子却没有被太多为难的状况就能知道,自己是对方找天皇要说法的铁证。
人证物证俱在,日本政府肯定没有辩解的余地,必然要大出血,那么等明船走了之后,自己还能有好果子吃?
倭寇中的领队在意识到这点之后立刻改变了对待明军的态度,开始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自己知道的消息透给明军。对他来说,北朝的将军和天皇就是他的敌人,出卖他们有什么难的,“他们的手里有一个采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银矿,而我知道他们的银矿在哪里!”
“哦?”一个高挑的身影踩着月色,一步步走到了他的面前。青年身着青色锦衣,头顶三梁冠,手指虚点着腰刀在他面前蹲下:“细细说说?”
第150章
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日本的明德四年,对于如今日本的真正主宰者足利义满来说,这是一个幸福度极高的年份。
在去年,他结束了日本长达半个世纪的南北分裂,让国家重归统一。
而在今年的四月,一直妨碍他的上皇后圆融天皇终于归天,如今在皇位上的是一直信任崇拜他的后小松天皇,左右丞相皆是他的亲信,日本最强的武装力量在他手中,对于如今的足利义满来说,这个国家已经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了,也没有什么声音可以反对他了。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足利义满很快就可以追随前人的脚步退位了,然后把将军之位让给自己才八岁的儿子,自己出家为僧,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也该是时候满足自己的个人爱好了。
在日本,皈依佛教是一件极为时髦的事情,此举可以有效促进皈依者本人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就有些像现代做的慈善一样。
哪怕大部分人都知道做慈善其实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合理的避税手段,但看到政治人物或是企业家热衷于做慈善的话,还是会有一种他良心这么好,一般不会是坏人的想法。
这一丝丝的善意和好感,在很多时候就能左右一场政局。
和天皇争权夺势,并且在这场角斗之中取得完美胜利的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也非常想要塑造自己淡泊名利的形象。
反正日本的禅教并没有什么严格的戒律,出家并不影响他操持政务,也不影响他寻欢作乐,休息一下还能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但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就当足利义满打算翻开自己人生的新篇章时,他忽然得到了大明的船队已经抵达,并且向着平安京方向进发的消息。
说实在的,这两年足利义满对于大明那简直是又爱又恨。
重新建立起朝贡体系关系的大明的确给日本带来了不少好处,但头上突然多了一座大山的感觉实在是太讨厌了。
尤其是这两年大明越来越难忽悠了,他们一改之前钱多人傻的土财主形象,先是派遣了驻日本的使节团,其后更是依靠这一层的关系三番两次向日本抗议倭寇一事,逼得足利义满不得不明令禁止劫掠大明。
要知道在日本从事倭寇这个职业的可不是一两个人,这种高风险但来钱快的职业已经成为了很多地方势力私底下的正当职业。
足利义满这令一下,无疑就是和这些势力结了仇,于是这些年来骂他是大明走狗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直至去年南北统一才稍稍好了一点。
但更糟糕的是,足利义满千防万防还是被对方发现了天皇的真正含义。
在唐国灭亡之后,派遣大量遣唐使学习中土文化的日本没少拿着自己是唐国的文化后裔以及真正传人来说事,天皇这一称呼便是有效的力证之一。
自唐灭亡后,天下有这个称呼的就只有日本的天皇了,但就像是当年的唐朝就对此称呼不满一样,大明显然也不能接受藩属国的领头人自称为皇。
此前,靠着翻译的不同,日本一直在笔头上对这一称呼加以粉饰,翻译为王,但这种事瞒得住一时瞒不住一世,长期驻扎日本的大明使者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深入调查后立刻上书洪武帝。
洪武帝自是极为火大,降下雷霆之怒,派遣礼部携书信命令犯了僭越之罪的日本国民立刻将天皇改为王。
此举惹得他们被隔壁的朝鲜国好一通嘲笑,大家都是没有得到封号的失败者,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脸来嘲笑日本。
但这也不算什么,让足利义满头大的是此举也引来了国内反明的呼声,并且还有人称呼足利义满是卖国贼。
这让当时总体政策为拉拢明朝以获得其对于北朝支持的足利义满相当为难,很有些里外不是人的味道。
好在因和明朝的贸易关系获得利益的人大有人在,看在这些利益的份上,真正有权力掀起浪涛的人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天皇的称号与他们武族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天皇的神权不可侵犯?所有人都要去保护?呵呵,在如今的室町幕府年代来说,这已经成为了笑话。
有权势的人没有作声,加上去年日本南北朝实现统一,这可是足利义满的大功劳,如此他才没有被大规模攻讦,否则就算权势滔天如他也要为此头痛一番。
而且因为统一,明朝以观察藩属国政权交替为由设在日本的使团自然没了其存在的意义,在去年年末的时候回到了大明。
一时间,足利义满只觉得天朗气清世界和平。
但是……
……这不刚走吗,怎么又来了?
就很烦,但是烦也不能说,谁让那是隔壁大明。
为了商路,为了名正言顺,为了幸福的生活,就只能笑眯眯地派人前去迎接,并且让人在沿途叮嘱,做好各方工作,绝对不允许有什么不该泄露的消息传播出去。
什么天皇啊陛下啊的称呼都绝对不允许,谁敢让他在退位前不如意,他就让谁一辈子不如意。
吩咐人多做注意后,足利义满立刻沐浴焚香,换上正式的礼装后亲自接待。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大明派来的使者相当年轻。
足利义满本人今年不过也就三十五岁,而被派来的天使看上去不过弱冠之年,但在穿过层层文武官员的视线步级上殿的过程中,这个青年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仿佛他看到的不是日本国最庄严肃穆的朝堂,面对的也不是满朝文武的威视目光一般。
以他的年龄来说,就这番气度,定然不是个好对付的,从此人的表情来看,也像是来者不善啊。
果然,就在接下来的两盏茶功夫里,这个青年用着如刀锋般锋锐的词句将足利义满以及北朝政府大骂了一通。
什么“尔蛮夷治国顽嚣狡诈,听其自然,不加教化,民与野人无异,如此安敢来请印信诰命?朕乃当朝天子,当为天下负责,王位不可轻与,赐下礼仪法守旧章,令自教化”。
什么“喜则来王,怒则绝行,亦听其自然,好自为之”。
一句句犀利的言辞都在打众人的脸,而最重要的还是那句“大明的皇帝陛下以为同意后你们能做得更好,没想到反而更糟了,令他不有怀疑此前的局面是不是靠南朝把持”。
这已经不是打脸那么简单了,而是怀疑北朝的执政能力,并且有要转变立场的意思啊。
南北朝能够统一固然有南朝的军队已经打不动的缘故,但其实主要还是足利义满承诺南北朝双方天皇都享有继承权,也就是说,以后的皇位大家轮换来坐,这才骗得南朝的后龟山天皇交出了三神器,后龟山天皇依然享有皇族的权利和身份。
说白了,这样的“和平”只是表面的平静而已,稍有不慎,战局随时有可能再次重启。
足利义满敢承诺这些完全是仗着北朝天皇才十四岁,南朝天皇却已经四十二岁,等下一任继承者轮换,起码是二三十年后的事情,到时候南朝天皇一死,不就一了百了了。
但如果大明真的要干涉这件事,到时候情况可就复杂了。
足利义满立刻开口表示认错,并且主动以罪臣自称,表示一定会抓到那些不听命令去骚扰日本沿海的贼寇,给大明一个交代。
“那倒不必,贼寇其人已经全部逮捕归案。”让他没想到的是,大明的使者……这个叫做马和的青年竟是冲他微微一笑,“贼人表示愿意承担赔偿责任,他们将自己的土地赔给了大明,我想这事,倭国应该不会阻拦吧?”
足利义满的脸色有些发青,并不单单是因为大明这是名正言顺地要通过合法手段来拿走他们的土地,而是因为被带上来的罪犯之一正是不久前被他以阴谋挑唆之法大肆削权的山名满幸之子。
山名氏当年曾和足利义满的先人一起起兵,并且在此后战功彪炳,最盛时山名氏独占11国,而整个日本不过66国,因此被世人称之为“六分之一殿”。
幕府机构昔日的口号是守护大名,因此大将军的权势构成相当脆弱,也不可能像之前的许多势力一般使用各种手段明里暗里架空大名,既然权力不能从大名手中得到,那就只能从别处。
所谓的别处就是那六十六国的守护,作为封国最高行政长官,他们的势力直接影响到了中央的权威,而树大招风,足利义满自然将目光投向了一直都不太老实的山名氏。他挑动了山名氏内讧,又左右横跳,成功让庞大的山名一族自我削弱,最后在内野一战剿灭了大量的山名叛军,令曾经拥有十一国的山名大族变成了靠着三国苟延残喘的小族。
因为还想徐徐图之逐步并吞的缘故,也不想将人逼得狗急跳墙,足利义满并没有将对方的财富权势一次性夺走,而是采取鲸吞蚕食之法,所以在如今,对方拿出自己的财产表示要赔给大明,他还真不好拒绝。
不过,在听说对方的赔偿土地在出云后,足利义满立刻找到了借口,山名曾经担任过出云国的守护,但现在出云国已经不属于山名氏,所以理论来说这份赔偿是无效的。
谁知那山名小子居然真的拿出了地契。
好吧,地契就是土地的所有权,和是不是当地的守护无关。但尽管如此,足利义满还是表示土地是国家的,售卖是绝对不可以,最多是租借,而且最多租借五十年。
最后,马和臭着一张脸将五十年抬到了九十九年,正式将这片土地“租借”了下来。
但让足利义满纳闷的是,为什么大明会真的接下这个赔礼。他已经让人去当地看了,那就是一片荒山,连田地都没有啊,难道就是个□□?表现一下大明是拿到了赔偿的?
这份好奇在他们得知大明的人们在出云大肆砍伐树木后得到了解答。
出云当地多山,又雾霭重重,因而常被人称为神之国,当地的树木也因此长得十分茂盛,也的确有不少珍稀的树木。足利义满觉得,这可能是大明人觉得不能丢面子强行挽尊来着。
从他的角度来看,砍树就砍树吧,反正也只是无能狂怒。
而且大明派来运走树木的船只每次靠岸都得带上大量的货物,严格来说还是日本赚了。
虽然足利义满心中总是萦绕着一丝困惑,尤其是听到出云的新任守护京极氏告诉他大明的砍树人经常在山上彻夜不归,而且经常在山上烧火时更是感觉纳闷。
但在如今的足利义满看来,和大明保持良好关系还是必须,因此他并未派人打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只要确认那块土地上没有铁矿即可。
出云国本身是铁矿的原产地,也是国家的重要战备资源,所以只要不是铁矿,别的就无所谓了。
足利义满不知道的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经对他深恨不已的山名氏多方牵线,那些砍树人明着砍树,暗中采矿,硬是将大量的银矿填在树木腹中运出了日本。
出云国的确是主产铁矿,但出云国的隔壁石见国却有一座在后世十分有名的银矿——石见银矿。
这座银矿的矿产在其持续开采的四百年间长期占据世界银产量的三分之一,靠着长久盘踞于此的人脉,山名氏帮助大明打通了从出云到石见国的道路,并且欢天喜地地挖起了石见国的墙角。
石见国的守护大内氏也是山名氏衰败的一个帮凶,一招能削弱两个敌人的势力,简直就是血赚。
其实,让足利义满对于出云国的异动没有多做留意还有一个原因,自那日登陆以后,大明的使者便强烈要求日本归还昔日被掳走的大明百姓,这一要求令足利义满深感头疼。
在农耕时代,人口就是生产力,没有任何一个领导人愿意归还人口,即便他们来源不当,于是,足利义满找了千八百个借口表示此举的难度以及不人道,难以配合云云。
大明的使者马和很快就被日本政府明摆着就是要拖延的姿态激怒了,他一甩袍袖,下了个决定。
他令人手执洪武帝诏书,前往日本各地尤其是沿海地区一一诵读,寻找大明国人,无论老少,不管男女,甚至不计较是明人还是元人,只要能够证明其归属皆可随军回到大明。
如何证明其归属?
很简单,一首《蒹葭》,一道《离骚》,一曲家乡的小调,那便是华夏人刻在骨里,外人学也学不来的身份证明。
作者有话要说:有些曲调是一辈子都不可能忘记的,哪怕真的很久没有听过。
在利比亚撤侨活动中,有几千人在战乱中丢失了证件,无法证明自己是华人的身份,当时的指挥官灵机一动,让他们高唱国歌,只要能唱的出就证明是中国人,这个方法识别出了不少想要浑水摸鱼的亚洲人。
第151章
日本堺港,作为大阪的一处深水港,原本只是日本关西地区的一处寻常港口,但因为近些年来和明朝的贸易往来,这里很快就成为了关西的一颗明珠。
但伴随着富裕而来的,还有觊觎的眼光。
堺港是在日本的摄津、河内、和泉三国国界交汇处开辟的商港,而和泉国正是在不久前被足利义满一锅端的山名氏主要势力山名氏清的守护国。
如今,山名氏清因反叛未遂,力战而亡了,和泉国自然被“没收”了,现在它被分配给了在这场平叛之战中表现突出的大内义弘。
作为站队成功的受益者,除了和泉国之外,他还同时担任周防、长门、丰前、石见、纪伊另外五国的守护,以一人之力手握六国,权势可谓达到鼎盛。
是的,最近正在被大明猛薅羊毛的石见国也是这位大内氏的封国。大明偷偷摸摸的举动之所以没有被发现,也是因为这位大内义弘正忙于收拾新接收势力范围内的残余旧有力量,暂时无暇旁顾。
他的举动在很多人看来都很正常,山名氏在这里经营多年,关系网在地方可谓盘根错节,任谁来到这里成为新的执掌都会做出一样的决定。
但在这个时代,上头的人有一个些微的风吹草动,对于下面的人而言就是灭顶之灾。
三郎此时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他的步伐有些蹒跚,神情更是带着几分茫然。
回家的道路上撒上了石子,又夯实了地面,不像记忆中那么泥泞沾脚,当然,这也是他现在已经穿上了布鞋的缘故。
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失去了父亲,穷困潦倒,只能赤着脚走路的臭小子了。
人证物证俱在,日本政府肯定没有辩解的余地,必然要大出血,那么等明船走了之后,自己还能有好果子吃?
倭寇中的领队在意识到这点之后立刻改变了对待明军的态度,开始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自己知道的消息透给明军。对他来说,北朝的将军和天皇就是他的敌人,出卖他们有什么难的,“他们的手里有一个采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银矿,而我知道他们的银矿在哪里!”
“哦?”一个高挑的身影踩着月色,一步步走到了他的面前。青年身着青色锦衣,头顶三梁冠,手指虚点着腰刀在他面前蹲下:“细细说说?”
第150章
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日本的明德四年,对于如今日本的真正主宰者足利义满来说,这是一个幸福度极高的年份。
在去年,他结束了日本长达半个世纪的南北分裂,让国家重归统一。
而在今年的四月,一直妨碍他的上皇后圆融天皇终于归天,如今在皇位上的是一直信任崇拜他的后小松天皇,左右丞相皆是他的亲信,日本最强的武装力量在他手中,对于如今的足利义满来说,这个国家已经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了,也没有什么声音可以反对他了。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足利义满很快就可以追随前人的脚步退位了,然后把将军之位让给自己才八岁的儿子,自己出家为僧,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也该是时候满足自己的个人爱好了。
在日本,皈依佛教是一件极为时髦的事情,此举可以有效促进皈依者本人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就有些像现代做的慈善一样。
哪怕大部分人都知道做慈善其实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合理的避税手段,但看到政治人物或是企业家热衷于做慈善的话,还是会有一种他良心这么好,一般不会是坏人的想法。
这一丝丝的善意和好感,在很多时候就能左右一场政局。
和天皇争权夺势,并且在这场角斗之中取得完美胜利的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也非常想要塑造自己淡泊名利的形象。
反正日本的禅教并没有什么严格的戒律,出家并不影响他操持政务,也不影响他寻欢作乐,休息一下还能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但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就当足利义满打算翻开自己人生的新篇章时,他忽然得到了大明的船队已经抵达,并且向着平安京方向进发的消息。
说实在的,这两年足利义满对于大明那简直是又爱又恨。
重新建立起朝贡体系关系的大明的确给日本带来了不少好处,但头上突然多了一座大山的感觉实在是太讨厌了。
尤其是这两年大明越来越难忽悠了,他们一改之前钱多人傻的土财主形象,先是派遣了驻日本的使节团,其后更是依靠这一层的关系三番两次向日本抗议倭寇一事,逼得足利义满不得不明令禁止劫掠大明。
要知道在日本从事倭寇这个职业的可不是一两个人,这种高风险但来钱快的职业已经成为了很多地方势力私底下的正当职业。
足利义满这令一下,无疑就是和这些势力结了仇,于是这些年来骂他是大明走狗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直至去年南北统一才稍稍好了一点。
但更糟糕的是,足利义满千防万防还是被对方发现了天皇的真正含义。
在唐国灭亡之后,派遣大量遣唐使学习中土文化的日本没少拿着自己是唐国的文化后裔以及真正传人来说事,天皇这一称呼便是有效的力证之一。
自唐灭亡后,天下有这个称呼的就只有日本的天皇了,但就像是当年的唐朝就对此称呼不满一样,大明显然也不能接受藩属国的领头人自称为皇。
此前,靠着翻译的不同,日本一直在笔头上对这一称呼加以粉饰,翻译为王,但这种事瞒得住一时瞒不住一世,长期驻扎日本的大明使者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深入调查后立刻上书洪武帝。
洪武帝自是极为火大,降下雷霆之怒,派遣礼部携书信命令犯了僭越之罪的日本国民立刻将天皇改为王。
此举惹得他们被隔壁的朝鲜国好一通嘲笑,大家都是没有得到封号的失败者,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脸来嘲笑日本。
但这也不算什么,让足利义满头大的是此举也引来了国内反明的呼声,并且还有人称呼足利义满是卖国贼。
这让当时总体政策为拉拢明朝以获得其对于北朝支持的足利义满相当为难,很有些里外不是人的味道。
好在因和明朝的贸易关系获得利益的人大有人在,看在这些利益的份上,真正有权力掀起浪涛的人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天皇的称号与他们武族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天皇的神权不可侵犯?所有人都要去保护?呵呵,在如今的室町幕府年代来说,这已经成为了笑话。
有权势的人没有作声,加上去年日本南北朝实现统一,这可是足利义满的大功劳,如此他才没有被大规模攻讦,否则就算权势滔天如他也要为此头痛一番。
而且因为统一,明朝以观察藩属国政权交替为由设在日本的使团自然没了其存在的意义,在去年年末的时候回到了大明。
一时间,足利义满只觉得天朗气清世界和平。
但是……
……这不刚走吗,怎么又来了?
就很烦,但是烦也不能说,谁让那是隔壁大明。
为了商路,为了名正言顺,为了幸福的生活,就只能笑眯眯地派人前去迎接,并且让人在沿途叮嘱,做好各方工作,绝对不允许有什么不该泄露的消息传播出去。
什么天皇啊陛下啊的称呼都绝对不允许,谁敢让他在退位前不如意,他就让谁一辈子不如意。
吩咐人多做注意后,足利义满立刻沐浴焚香,换上正式的礼装后亲自接待。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大明派来的使者相当年轻。
足利义满本人今年不过也就三十五岁,而被派来的天使看上去不过弱冠之年,但在穿过层层文武官员的视线步级上殿的过程中,这个青年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仿佛他看到的不是日本国最庄严肃穆的朝堂,面对的也不是满朝文武的威视目光一般。
以他的年龄来说,就这番气度,定然不是个好对付的,从此人的表情来看,也像是来者不善啊。
果然,就在接下来的两盏茶功夫里,这个青年用着如刀锋般锋锐的词句将足利义满以及北朝政府大骂了一通。
什么“尔蛮夷治国顽嚣狡诈,听其自然,不加教化,民与野人无异,如此安敢来请印信诰命?朕乃当朝天子,当为天下负责,王位不可轻与,赐下礼仪法守旧章,令自教化”。
什么“喜则来王,怒则绝行,亦听其自然,好自为之”。
一句句犀利的言辞都在打众人的脸,而最重要的还是那句“大明的皇帝陛下以为同意后你们能做得更好,没想到反而更糟了,令他不有怀疑此前的局面是不是靠南朝把持”。
这已经不是打脸那么简单了,而是怀疑北朝的执政能力,并且有要转变立场的意思啊。
南北朝能够统一固然有南朝的军队已经打不动的缘故,但其实主要还是足利义满承诺南北朝双方天皇都享有继承权,也就是说,以后的皇位大家轮换来坐,这才骗得南朝的后龟山天皇交出了三神器,后龟山天皇依然享有皇族的权利和身份。
说白了,这样的“和平”只是表面的平静而已,稍有不慎,战局随时有可能再次重启。
足利义满敢承诺这些完全是仗着北朝天皇才十四岁,南朝天皇却已经四十二岁,等下一任继承者轮换,起码是二三十年后的事情,到时候南朝天皇一死,不就一了百了了。
但如果大明真的要干涉这件事,到时候情况可就复杂了。
足利义满立刻开口表示认错,并且主动以罪臣自称,表示一定会抓到那些不听命令去骚扰日本沿海的贼寇,给大明一个交代。
“那倒不必,贼寇其人已经全部逮捕归案。”让他没想到的是,大明的使者……这个叫做马和的青年竟是冲他微微一笑,“贼人表示愿意承担赔偿责任,他们将自己的土地赔给了大明,我想这事,倭国应该不会阻拦吧?”
足利义满的脸色有些发青,并不单单是因为大明这是名正言顺地要通过合法手段来拿走他们的土地,而是因为被带上来的罪犯之一正是不久前被他以阴谋挑唆之法大肆削权的山名满幸之子。
山名氏当年曾和足利义满的先人一起起兵,并且在此后战功彪炳,最盛时山名氏独占11国,而整个日本不过66国,因此被世人称之为“六分之一殿”。
幕府机构昔日的口号是守护大名,因此大将军的权势构成相当脆弱,也不可能像之前的许多势力一般使用各种手段明里暗里架空大名,既然权力不能从大名手中得到,那就只能从别处。
所谓的别处就是那六十六国的守护,作为封国最高行政长官,他们的势力直接影响到了中央的权威,而树大招风,足利义满自然将目光投向了一直都不太老实的山名氏。他挑动了山名氏内讧,又左右横跳,成功让庞大的山名一族自我削弱,最后在内野一战剿灭了大量的山名叛军,令曾经拥有十一国的山名大族变成了靠着三国苟延残喘的小族。
因为还想徐徐图之逐步并吞的缘故,也不想将人逼得狗急跳墙,足利义满并没有将对方的财富权势一次性夺走,而是采取鲸吞蚕食之法,所以在如今,对方拿出自己的财产表示要赔给大明,他还真不好拒绝。
不过,在听说对方的赔偿土地在出云后,足利义满立刻找到了借口,山名曾经担任过出云国的守护,但现在出云国已经不属于山名氏,所以理论来说这份赔偿是无效的。
谁知那山名小子居然真的拿出了地契。
好吧,地契就是土地的所有权,和是不是当地的守护无关。但尽管如此,足利义满还是表示土地是国家的,售卖是绝对不可以,最多是租借,而且最多租借五十年。
最后,马和臭着一张脸将五十年抬到了九十九年,正式将这片土地“租借”了下来。
但让足利义满纳闷的是,为什么大明会真的接下这个赔礼。他已经让人去当地看了,那就是一片荒山,连田地都没有啊,难道就是个□□?表现一下大明是拿到了赔偿的?
这份好奇在他们得知大明的人们在出云大肆砍伐树木后得到了解答。
出云当地多山,又雾霭重重,因而常被人称为神之国,当地的树木也因此长得十分茂盛,也的确有不少珍稀的树木。足利义满觉得,这可能是大明人觉得不能丢面子强行挽尊来着。
从他的角度来看,砍树就砍树吧,反正也只是无能狂怒。
而且大明派来运走树木的船只每次靠岸都得带上大量的货物,严格来说还是日本赚了。
虽然足利义满心中总是萦绕着一丝困惑,尤其是听到出云的新任守护京极氏告诉他大明的砍树人经常在山上彻夜不归,而且经常在山上烧火时更是感觉纳闷。
但在如今的足利义满看来,和大明保持良好关系还是必须,因此他并未派人打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只要确认那块土地上没有铁矿即可。
出云国本身是铁矿的原产地,也是国家的重要战备资源,所以只要不是铁矿,别的就无所谓了。
足利义满不知道的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经对他深恨不已的山名氏多方牵线,那些砍树人明着砍树,暗中采矿,硬是将大量的银矿填在树木腹中运出了日本。
出云国的确是主产铁矿,但出云国的隔壁石见国却有一座在后世十分有名的银矿——石见银矿。
这座银矿的矿产在其持续开采的四百年间长期占据世界银产量的三分之一,靠着长久盘踞于此的人脉,山名氏帮助大明打通了从出云到石见国的道路,并且欢天喜地地挖起了石见国的墙角。
石见国的守护大内氏也是山名氏衰败的一个帮凶,一招能削弱两个敌人的势力,简直就是血赚。
其实,让足利义满对于出云国的异动没有多做留意还有一个原因,自那日登陆以后,大明的使者便强烈要求日本归还昔日被掳走的大明百姓,这一要求令足利义满深感头疼。
在农耕时代,人口就是生产力,没有任何一个领导人愿意归还人口,即便他们来源不当,于是,足利义满找了千八百个借口表示此举的难度以及不人道,难以配合云云。
大明的使者马和很快就被日本政府明摆着就是要拖延的姿态激怒了,他一甩袍袖,下了个决定。
他令人手执洪武帝诏书,前往日本各地尤其是沿海地区一一诵读,寻找大明国人,无论老少,不管男女,甚至不计较是明人还是元人,只要能够证明其归属皆可随军回到大明。
如何证明其归属?
很简单,一首《蒹葭》,一道《离骚》,一曲家乡的小调,那便是华夏人刻在骨里,外人学也学不来的身份证明。
作者有话要说:有些曲调是一辈子都不可能忘记的,哪怕真的很久没有听过。
在利比亚撤侨活动中,有几千人在战乱中丢失了证件,无法证明自己是华人的身份,当时的指挥官灵机一动,让他们高唱国歌,只要能唱的出就证明是中国人,这个方法识别出了不少想要浑水摸鱼的亚洲人。
第151章
日本堺港,作为大阪的一处深水港,原本只是日本关西地区的一处寻常港口,但因为近些年来和明朝的贸易往来,这里很快就成为了关西的一颗明珠。
但伴随着富裕而来的,还有觊觎的眼光。
堺港是在日本的摄津、河内、和泉三国国界交汇处开辟的商港,而和泉国正是在不久前被足利义满一锅端的山名氏主要势力山名氏清的守护国。
如今,山名氏清因反叛未遂,力战而亡了,和泉国自然被“没收”了,现在它被分配给了在这场平叛之战中表现突出的大内义弘。
作为站队成功的受益者,除了和泉国之外,他还同时担任周防、长门、丰前、石见、纪伊另外五国的守护,以一人之力手握六国,权势可谓达到鼎盛。
是的,最近正在被大明猛薅羊毛的石见国也是这位大内氏的封国。大明偷偷摸摸的举动之所以没有被发现,也是因为这位大内义弘正忙于收拾新接收势力范围内的残余旧有力量,暂时无暇旁顾。
他的举动在很多人看来都很正常,山名氏在这里经营多年,关系网在地方可谓盘根错节,任谁来到这里成为新的执掌都会做出一样的决定。
但在这个时代,上头的人有一个些微的风吹草动,对于下面的人而言就是灭顶之灾。
三郎此时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他的步伐有些蹒跚,神情更是带着几分茫然。
回家的道路上撒上了石子,又夯实了地面,不像记忆中那么泥泞沾脚,当然,这也是他现在已经穿上了布鞋的缘故。
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失去了父亲,穷困潦倒,只能赤着脚走路的臭小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