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京城之中,起初百姓们除了日常的生计之外,最为关心的事情便是在东营之中发生的事情了。这是他们茶余饭后,劳作间隙之中最爱议论的事情。每天清晨,从京城各大客栈中发出的黑色大车和高头大马的队伍将那些外地官员送往东营之中,这一切总是能引起百姓们浓厚的探求欲望,总是有很多人要跟着这些车马将他们送出老远方肯罢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复一日都是如此,百姓们逐渐变得习以为常起来。东营之中发生的事情似乎没有什么进展,而那些官员天天从客栈到东营之中,长相身材官职都知道的差不多了,却也没什么特别的。他们也不苟言笑,不透露任何的消息,这一切显得枯燥而无趣。唯一变化的是,这些官员似乎一个个从衣衫整洁变得不修边幅,变得蓬头垢面,甚至有些神神叨叨起来。
比如他们在半路上相互之间会突然的探讨起一些事情来。马车里的探出乱蓬蓬的头跟坐在马上的说什么‘那一条不成,绝对不成。那一条太严苛。’。马上的那位也会毫不客气的道‘怎么不成?律法是对每个人的,林相说了,这一类情形从严从重,莫非你还想着钻空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说话的人会很快意识到这是在大街上,会立刻结束争执。听到的百姓们更是满头雾水,不知所云,都纳闷这帮子官员是不是魔怔了。
确实,对于两千多名京城和地方的官员而言,他们确实陷入了一种不可名状的着了魔的状况之中。就连林觉都没有预料到他们竟然会有如此大的激情,如此投入在这场大变革之中。林觉起初心里还抱着一种戒备心理,他认为这帮人应该是阳奉阴违,表面上服从,内心里却并不以为然。他们会出工不出力。可是,仅仅数日之后,林觉便发现有些不对劲,这些官员们明显比自己预想的要投入许多,确实有不少人一开始是冷漠的,但随着对各项架构的日复一日的大讨论的进行,他们也逐渐剥开了冷漠的外壳投入其中。甚至比一开始的那些官员更加的投入。
林觉细细的想了这件事,最后他认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是一种自我的觉醒。毕竟谁从内心里而言也不愿当奴才,都希望自己能够当主人。而之前,官员们的主子是皇上,他们不过是皇上的奴婢,替皇上治理国家罢了。现如今,他们忽然发现自己的参与居然可以左右大周的命运,这是在之前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压在头上的皇上忽然没了,天大的舞台摆在他们面前,这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这种压抑的自我的觉醒是让人兴奋而着迷的。一开始是出于矜持和怀疑而不能投入其中,但随着整体氛围的熏陶以及内心之中的渴望加剧,再加上林觉自己不断的每天的灌输给众人,要他们有一种主人翁的治国的态度,给他们戴上天下亿万百姓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里的使命感的高帽子之后,这一切便不可收拾了。
官员们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林觉所提出的基本架构的搭建草案在短短五六天时间里边基本上确立了下来。不仅如此,官员们一旦投入进来,爆发出的激情和智慧也超出预期,他们甚至在讨论之中完善了不少林觉的草案所没有提及的部分。对于整体架构,众人也达成了一种更为完善的方案。当然,总体而言,按照林觉提供的蓝本,以内阁、议政会以及监察院三大机构,形成政务和监察两大体系的总体架构没有变化。只完善了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
基本架构便是,以内阁为政务处置的中枢机构,辖下吏、刑、工、商、礼、财、兵、外务等八房。统管大周方方面面的基本事务。以议政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统一制定发布大周法令制度以及内阁首席大臣和内阁辅臣监察院首臣和副手一级的任命人选。各房官长各地路府一级官员的任免由内阁提出人选,经由议政会批准任命。监察院独立于内阁和议政会之外,对于大周上下所有官员具有监察甚至部分处置之权。但其依旧需要向议政会负责。议政会制定律法对监察院的行为加以约束,保证监察院在律法规定范围之内行使权力。
对于林觉而言,这个基本的架构已经足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虽然名义上议政会和内阁的所有重大政令和人事任免都要请皇上圣旨最终决定,但这已经是一种形式,一个过场。在接下来要制定的《大周总律》之中,林觉将会开宗明义的注明这一点。即皇帝将不再干涉政务,以皇帝之名下达政令无需经过皇帝本人的同意,而是皇上身为大周万民之主应尽的义务。
架构初步设立之后,接下来才是最为艰苦的过程,便是制定《大周总律》和在总律之下的各种实用律法。而在此之前,需要做的一件事是组建议政会以及内阁和所辖各房,建立起监察院的架构来。首要之务便是要确定议政会的组成人员。毫无疑问,来到京城的所有官员都自动成为议政会的议政官,但议政会还需吸收方方面面之人加入,才能体现出林觉所言的代表大周各方利益的权力架构。这当然不能搞什么民主选举,搞什么竞选拉票。林觉给出的办法是推荐制度。按照林觉和众官商定的比例,拟增加士农工商之中除了士人之外的各二百人进入首届议政会中参与议政。这二百人当然是他们中的翘楚方可。为了不拖延太久,这些人选便在京畿以及周边的路府进行推荐。这些地方的官员们很快便拟定了名单,无需太多的讨论,林觉当即派出禁军去接人。两天之内,六百名晕头晕脑不知道发生何种情形的商贾作坊主以及地主被接来京城,被授予议政官的身份加入议政会。其实倒也不是非要他们加入不可,对林觉而言,这不过是一种形式。必须要形成这种认知上的改变。倘若此刻不这么做,那么今后便无先例,更是没有可能了。当然,这些人的到来也不是毫无作用,起码在制定具体的律法上是可以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专业意见的。
议政会人员搭建完毕之后,八月二十八,由林觉暂代议长之职举行了第一次正式的议政大会。当日,自然是隆重无比。号炮一百五十六响,震动全城。一百五十六是大周立国的日子,而八月二十八这天也正是郭威建立大周定都汴梁登基的日子。林觉特意选定了这个日子,既是纪念和致敬,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终结。
当日议政会的主要议题便是确定内阁首席大臣和几名辅臣的人选,确定议政会正式议长和副议长,以及常务执行官的人选。确定监察院首席监察大臣的人选。会议一开始,便出现了意外,内阁首席的人选几乎没有悬念,绝大部分官员一致推选林觉担任此职。因为这个职务是实际上的大周政务掌权之人,是最为重要的官职,掌管了大周几乎全部政务。
然而,林觉却当场宣布自己拒绝担任此职,不仅如此,自己也不会在议政会和监察院担任任何职务。林觉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此次大变革是由他发起,很多人都说他要篡权夺位,独霸朝纲,他便以实际行动证明他的清白。所以,内阁首席,议政会议长以及监察院首席大臣他都不会去做,他将不担任任何官职,不掺和任何朝廷事务,功成身退。
林觉的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惊愕不已,本来所有人都认为林觉是内阁首席的不二人选,职务高显。除了林觉谁也无法胜任此职。但林觉为了表明清白居然要放弃任何职务,这让众人不知如何是好。他们遍搜脑海中的人选,忽然发现除了林觉没有任何人能够胜任此职,不管对林觉得看法如何,却不得不承认,除了他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和能力担任此职。
一开始,很多人还以为是林觉的矫情,故意做出这样的姿态来。但众多人劝进之下,林觉态度坚决,执意不肯,众人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众官员纷纷求肯,痛陈厉害,希望林相收回成命。说什么无人能够服众,无人可镇住当前局面,林相这么做会导致朝政混乱云云。态度甚是激烈诚恳。
林觉可不是完全的矫情,虽然确实有一部分是惺惺作态,但他的内心里是真的不想担任这些官职,那实在太操心劳神了。林觉并不想将大好人生全部耗费在这些事方面,天下大定,万民安定之后,他的理想只是每天游山玩水携妻将雏过快活的日子。至于那些劳神烦心之事,让别人去做便好。自己只需在他们跑偏的时候出来纠正他们便可。
但是,在目前这种情形之下,林觉也知道确实很难有一个人能够比得上自己,能够稳定住局面和人心。证局大改之下,恐怕要经历一段极为混乱和适应的过程,这时候自己恐怕很难置身事外。杨秀的声望还不够,一些重臣还不足以让林觉完全信任,他们也未必能坚定的支持新政,很多事交到他们手里或许要出漏子。林觉知道自己责无旁贷。他这么做其实也是让这些人以后没有嚼舌跟的理由,也是一种故作姿态的拿捏派头。
数千人苦苦相劝,有的人甚至都要跪下磕头,痛哭流涕了,最后还是杨秀出面说了一番话来,让林觉无从反驳。
“朝政大改是林相设计的方案,林相目前还是议政会的一员,议政会的原则便是少数服从多数,这也是林相规定的以后大周政务的基本行事的标准。现如今林相自己却不同意议政会的决定,这既不符合这一行事原则,也让议政会的权威受到质疑。清者自清,林相为国为民之心天日可鉴,人所共知,却也不必以这种方式来证明清白。当以天下万民之所望,万民之福祉为念,不可推辞才是。”
,既是最好的相劝也是最好的台阶,更是对议政会运作的最好的宣传。林觉大笑点头,终于同意担任内阁首席大臣之职。众官员这才长吁一口气,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复一日都是如此,百姓们逐渐变得习以为常起来。东营之中发生的事情似乎没有什么进展,而那些官员天天从客栈到东营之中,长相身材官职都知道的差不多了,却也没什么特别的。他们也不苟言笑,不透露任何的消息,这一切显得枯燥而无趣。唯一变化的是,这些官员似乎一个个从衣衫整洁变得不修边幅,变得蓬头垢面,甚至有些神神叨叨起来。
比如他们在半路上相互之间会突然的探讨起一些事情来。马车里的探出乱蓬蓬的头跟坐在马上的说什么‘那一条不成,绝对不成。那一条太严苛。’。马上的那位也会毫不客气的道‘怎么不成?律法是对每个人的,林相说了,这一类情形从严从重,莫非你还想着钻空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说话的人会很快意识到这是在大街上,会立刻结束争执。听到的百姓们更是满头雾水,不知所云,都纳闷这帮子官员是不是魔怔了。
确实,对于两千多名京城和地方的官员而言,他们确实陷入了一种不可名状的着了魔的状况之中。就连林觉都没有预料到他们竟然会有如此大的激情,如此投入在这场大变革之中。林觉起初心里还抱着一种戒备心理,他认为这帮人应该是阳奉阴违,表面上服从,内心里却并不以为然。他们会出工不出力。可是,仅仅数日之后,林觉便发现有些不对劲,这些官员们明显比自己预想的要投入许多,确实有不少人一开始是冷漠的,但随着对各项架构的日复一日的大讨论的进行,他们也逐渐剥开了冷漠的外壳投入其中。甚至比一开始的那些官员更加的投入。
林觉细细的想了这件事,最后他认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是一种自我的觉醒。毕竟谁从内心里而言也不愿当奴才,都希望自己能够当主人。而之前,官员们的主子是皇上,他们不过是皇上的奴婢,替皇上治理国家罢了。现如今,他们忽然发现自己的参与居然可以左右大周的命运,这是在之前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压在头上的皇上忽然没了,天大的舞台摆在他们面前,这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这种压抑的自我的觉醒是让人兴奋而着迷的。一开始是出于矜持和怀疑而不能投入其中,但随着整体氛围的熏陶以及内心之中的渴望加剧,再加上林觉自己不断的每天的灌输给众人,要他们有一种主人翁的治国的态度,给他们戴上天下亿万百姓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里的使命感的高帽子之后,这一切便不可收拾了。
官员们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林觉所提出的基本架构的搭建草案在短短五六天时间里边基本上确立了下来。不仅如此,官员们一旦投入进来,爆发出的激情和智慧也超出预期,他们甚至在讨论之中完善了不少林觉的草案所没有提及的部分。对于整体架构,众人也达成了一种更为完善的方案。当然,总体而言,按照林觉提供的蓝本,以内阁、议政会以及监察院三大机构,形成政务和监察两大体系的总体架构没有变化。只完善了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
基本架构便是,以内阁为政务处置的中枢机构,辖下吏、刑、工、商、礼、财、兵、外务等八房。统管大周方方面面的基本事务。以议政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统一制定发布大周法令制度以及内阁首席大臣和内阁辅臣监察院首臣和副手一级的任命人选。各房官长各地路府一级官员的任免由内阁提出人选,经由议政会批准任命。监察院独立于内阁和议政会之外,对于大周上下所有官员具有监察甚至部分处置之权。但其依旧需要向议政会负责。议政会制定律法对监察院的行为加以约束,保证监察院在律法规定范围之内行使权力。
对于林觉而言,这个基本的架构已经足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虽然名义上议政会和内阁的所有重大政令和人事任免都要请皇上圣旨最终决定,但这已经是一种形式,一个过场。在接下来要制定的《大周总律》之中,林觉将会开宗明义的注明这一点。即皇帝将不再干涉政务,以皇帝之名下达政令无需经过皇帝本人的同意,而是皇上身为大周万民之主应尽的义务。
架构初步设立之后,接下来才是最为艰苦的过程,便是制定《大周总律》和在总律之下的各种实用律法。而在此之前,需要做的一件事是组建议政会以及内阁和所辖各房,建立起监察院的架构来。首要之务便是要确定议政会的组成人员。毫无疑问,来到京城的所有官员都自动成为议政会的议政官,但议政会还需吸收方方面面之人加入,才能体现出林觉所言的代表大周各方利益的权力架构。这当然不能搞什么民主选举,搞什么竞选拉票。林觉给出的办法是推荐制度。按照林觉和众官商定的比例,拟增加士农工商之中除了士人之外的各二百人进入首届议政会中参与议政。这二百人当然是他们中的翘楚方可。为了不拖延太久,这些人选便在京畿以及周边的路府进行推荐。这些地方的官员们很快便拟定了名单,无需太多的讨论,林觉当即派出禁军去接人。两天之内,六百名晕头晕脑不知道发生何种情形的商贾作坊主以及地主被接来京城,被授予议政官的身份加入议政会。其实倒也不是非要他们加入不可,对林觉而言,这不过是一种形式。必须要形成这种认知上的改变。倘若此刻不这么做,那么今后便无先例,更是没有可能了。当然,这些人的到来也不是毫无作用,起码在制定具体的律法上是可以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专业意见的。
议政会人员搭建完毕之后,八月二十八,由林觉暂代议长之职举行了第一次正式的议政大会。当日,自然是隆重无比。号炮一百五十六响,震动全城。一百五十六是大周立国的日子,而八月二十八这天也正是郭威建立大周定都汴梁登基的日子。林觉特意选定了这个日子,既是纪念和致敬,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终结。
当日议政会的主要议题便是确定内阁首席大臣和几名辅臣的人选,确定议政会正式议长和副议长,以及常务执行官的人选。确定监察院首席监察大臣的人选。会议一开始,便出现了意外,内阁首席的人选几乎没有悬念,绝大部分官员一致推选林觉担任此职。因为这个职务是实际上的大周政务掌权之人,是最为重要的官职,掌管了大周几乎全部政务。
然而,林觉却当场宣布自己拒绝担任此职,不仅如此,自己也不会在议政会和监察院担任任何职务。林觉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此次大变革是由他发起,很多人都说他要篡权夺位,独霸朝纲,他便以实际行动证明他的清白。所以,内阁首席,议政会议长以及监察院首席大臣他都不会去做,他将不担任任何官职,不掺和任何朝廷事务,功成身退。
林觉的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惊愕不已,本来所有人都认为林觉是内阁首席的不二人选,职务高显。除了林觉谁也无法胜任此职。但林觉为了表明清白居然要放弃任何职务,这让众人不知如何是好。他们遍搜脑海中的人选,忽然发现除了林觉没有任何人能够胜任此职,不管对林觉得看法如何,却不得不承认,除了他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和能力担任此职。
一开始,很多人还以为是林觉的矫情,故意做出这样的姿态来。但众多人劝进之下,林觉态度坚决,执意不肯,众人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众官员纷纷求肯,痛陈厉害,希望林相收回成命。说什么无人能够服众,无人可镇住当前局面,林相这么做会导致朝政混乱云云。态度甚是激烈诚恳。
林觉可不是完全的矫情,虽然确实有一部分是惺惺作态,但他的内心里是真的不想担任这些官职,那实在太操心劳神了。林觉并不想将大好人生全部耗费在这些事方面,天下大定,万民安定之后,他的理想只是每天游山玩水携妻将雏过快活的日子。至于那些劳神烦心之事,让别人去做便好。自己只需在他们跑偏的时候出来纠正他们便可。
但是,在目前这种情形之下,林觉也知道确实很难有一个人能够比得上自己,能够稳定住局面和人心。证局大改之下,恐怕要经历一段极为混乱和适应的过程,这时候自己恐怕很难置身事外。杨秀的声望还不够,一些重臣还不足以让林觉完全信任,他们也未必能坚定的支持新政,很多事交到他们手里或许要出漏子。林觉知道自己责无旁贷。他这么做其实也是让这些人以后没有嚼舌跟的理由,也是一种故作姿态的拿捏派头。
数千人苦苦相劝,有的人甚至都要跪下磕头,痛哭流涕了,最后还是杨秀出面说了一番话来,让林觉无从反驳。
“朝政大改是林相设计的方案,林相目前还是议政会的一员,议政会的原则便是少数服从多数,这也是林相规定的以后大周政务的基本行事的标准。现如今林相自己却不同意议政会的决定,这既不符合这一行事原则,也让议政会的权威受到质疑。清者自清,林相为国为民之心天日可鉴,人所共知,却也不必以这种方式来证明清白。当以天下万民之所望,万民之福祉为念,不可推辞才是。”
,既是最好的相劝也是最好的台阶,更是对议政会运作的最好的宣传。林觉大笑点头,终于同意担任内阁首席大臣之职。众官员这才长吁一口气,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