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仪之战,刘牢之率荥阳军阵斩三千余人,俘虏两千余人,着实令人惊讶。这刘牢之……怎么如此能战?”桓温想了半,突然了这么一句话。
对于刘牢之,郗超却是知道一些的。他想了想,道:“这个刘牢之,字道坚,出身彭城刘氏。其父征虏将军刘建,乃是谢氏豫州军府的旧将,现在为安丰郡太守。刘牢之出身将门,自幼好武,还用军阵之法,训练了一批部曲子弟,立志报国。自从刘义之领兵北上洛阳,刘道坚多次带领部曲与燕军作战。当年刘义之北进河内、东拒慕容忠,都有这子的身影。悬瓠之战时,这子领部曲,纠集了一批汝南子弟,和燕军打得难解难分,令慕容评和李洪无法南下淮南。起来,这子年纪虽然不大,却也算是久与战阵了!”
“怪不得,这刘道坚,竟然已经是个久经战阵的少年英雄了。燕军多骑兵,要想多次击败他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刘义之兄弟是如何做到的?”桓温问道。
郗超掌握军中的情报,对垂也深知:“想要克制骑兵,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用骑兵。所以刘道坚的部曲,人人弓马娴熟,刘道忠的军中,也有数量不少的骑兵!他们兄弟两个的作战方式,就是依托步兵防守的城池,出其不意地攻击敌军的骑兵!他们自知骑术不及鲜卑人,便决不长途奔袭,以免为敌所趁!”
桓温点零头,随即又问道:“景兴,你且,这刘义之兄弟,怎么就能拥有这么多的骑兵?”
“刘家有牧场,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圈养牛马,每年可以提供不少马匹。咱们北伐军中,有不少挽马就是从刘家的牧场征调来的。不但如此,刘道忠从河内、荥阳的战事里,都缴获了不少战马,这也算是以战养战吧!”郗超道。
桓温悚然而惊:“这么,刘牢之此次浚仪大捷,肯定也缴获了不少战马?”
郗超点零头,道:“以骑兵冲击步兵军阵,战马的损失会很大。但是以骑兵冲击骑兵,这战马往往能保存下来。刘牢之从荥阳到浚仪作战,路途不远,不会损伤很多战马的。”
要知道这个时候一场旷日持久、地域广大的战事,对战马的损耗是很大的。这也是晋国现在骑兵编制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你建了骑兵,一场大战下来,发现马少了一半,这没了马的骑兵,还叫骑兵吗?
刘义之能保持的住骑兵的规模,除了与敌军作战缴获不少战马,还有两个重要的途径:一个是靠从秦、燕两国走私马匹,一个是牧场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如此多管齐下,他才能保住现在的骑兵规模。
桓温叹了口气。缺马的问题一直是晋军北伐的一个制约条件,想不到这么困难的问题,却被刘家兄弟轻易给解决了。
“桓公可是想要增加军中的马匹?”郗超看到桓温的模样,如何不知他心中所想。
“此次北伐,军中缺乏战马的窘境凸显了出来。一旦敌人与我们游战,我军步卒实在是疲于应对啊!”桓温叹道。
战事刚开始的时候,燕军仗着自己骑兵众多,不大把晋军放在眼里,大都是选择与晋军阵战。晋军用步兵方阵、战车阻挡对方的骑兵,用弓弩射杀敌人,再有骑兵游弋在步兵方阵周围,随时对燕兵突杀,所以战无不胜。
自从慕容垂统帅前线的军队以后,燕军的打法就完全变了。他们不在坚持堂堂正正的阵战,偷袭、埋伏、诱战、下毒……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不肯与晋军做大规模的会战,这让远道而来的晋军吃足了苦头。
郗超道:“江南湿热,想要在江南大规模养马可不容易。我军多为江南士卒,本来就不善乘马,再者江南作战,骑兵也难以发挥啊!”
桓温点零头,有些黯然。江南的兵北伐,有很多制约,除了战马的因素,还有气候的因素。这次他急着撤兵,也有气转凉而士兵们缺乏冬衣的关系。
郗超劝道:“桓公莫要忧心。来日局势稳定之后,先遣贤人治理江淮,待时机成熟,必可攻破燕国!”
这次北伐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粮草不继。如果江淮间经营的好,从这里发运粮草北上,自然是事半功倍。只不过桓温急于求成,不等江淮安稳,就想直接灭掉燕国。事实上即便是燕国从邺城逃回龙城,以晋军的实力,也很难控制这么大的一片区域。待桓温大军一走,这些地方要么被燕国夺回,要么被秦国兼并。这其实也明桓温的本意不是灭掉燕国,收复故土,他要得只是一场大胜,一场足够让他取代司马氏的胜利。
郗超嘴上这么,其实心里也很明白,这场北伐耗光了晋国数年的积蓄,短时间内晋国根本就没有能力重新北伐。而桓温今年已经五十八岁了,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筹备下一次北伐了。
桓温不置可否,问道:“景兴,你看,我们能否调荥阳军来护送大军南行?”
郗超笑道:“调动军队是大司马的权力,想来刘义之是不会拒绝的。只不过数千骑兵人吃马喂的,消耗的粮草可不是一个数目,以我军现在的情况,只怕是难以应付!”
桓温点零头。刘义之现在远在弘农,想要让他调遣骑兵护送大军,需要耗费很多时间。等他们准备完毕,不定自己这些人都已经回到国内了。不过有这么一群人在旁边却不用,这并不符合桓温的作风。
“先前委任刘义之为西路军副总指挥,让他协助袁贵诚剿灭慕容德部。现在既然袁真办不成此事,那就只能着落在这位副总指挥身上了。派冉荥阳去,告诉刘牢之,让他出兵剿灭慕容德部!”桓温凛然道。
这个倒没什么难度,军中有合适的人选,所以郗超很痛快地答应了下来。
对于刘牢之,郗超却是知道一些的。他想了想,道:“这个刘牢之,字道坚,出身彭城刘氏。其父征虏将军刘建,乃是谢氏豫州军府的旧将,现在为安丰郡太守。刘牢之出身将门,自幼好武,还用军阵之法,训练了一批部曲子弟,立志报国。自从刘义之领兵北上洛阳,刘道坚多次带领部曲与燕军作战。当年刘义之北进河内、东拒慕容忠,都有这子的身影。悬瓠之战时,这子领部曲,纠集了一批汝南子弟,和燕军打得难解难分,令慕容评和李洪无法南下淮南。起来,这子年纪虽然不大,却也算是久与战阵了!”
“怪不得,这刘道坚,竟然已经是个久经战阵的少年英雄了。燕军多骑兵,要想多次击败他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刘义之兄弟是如何做到的?”桓温问道。
郗超掌握军中的情报,对垂也深知:“想要克制骑兵,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用骑兵。所以刘道坚的部曲,人人弓马娴熟,刘道忠的军中,也有数量不少的骑兵!他们兄弟两个的作战方式,就是依托步兵防守的城池,出其不意地攻击敌军的骑兵!他们自知骑术不及鲜卑人,便决不长途奔袭,以免为敌所趁!”
桓温点零头,随即又问道:“景兴,你且,这刘义之兄弟,怎么就能拥有这么多的骑兵?”
“刘家有牧场,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圈养牛马,每年可以提供不少马匹。咱们北伐军中,有不少挽马就是从刘家的牧场征调来的。不但如此,刘道忠从河内、荥阳的战事里,都缴获了不少战马,这也算是以战养战吧!”郗超道。
桓温悚然而惊:“这么,刘牢之此次浚仪大捷,肯定也缴获了不少战马?”
郗超点零头,道:“以骑兵冲击步兵军阵,战马的损失会很大。但是以骑兵冲击骑兵,这战马往往能保存下来。刘牢之从荥阳到浚仪作战,路途不远,不会损伤很多战马的。”
要知道这个时候一场旷日持久、地域广大的战事,对战马的损耗是很大的。这也是晋国现在骑兵编制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你建了骑兵,一场大战下来,发现马少了一半,这没了马的骑兵,还叫骑兵吗?
刘义之能保持的住骑兵的规模,除了与敌军作战缴获不少战马,还有两个重要的途径:一个是靠从秦、燕两国走私马匹,一个是牧场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如此多管齐下,他才能保住现在的骑兵规模。
桓温叹了口气。缺马的问题一直是晋军北伐的一个制约条件,想不到这么困难的问题,却被刘家兄弟轻易给解决了。
“桓公可是想要增加军中的马匹?”郗超看到桓温的模样,如何不知他心中所想。
“此次北伐,军中缺乏战马的窘境凸显了出来。一旦敌人与我们游战,我军步卒实在是疲于应对啊!”桓温叹道。
战事刚开始的时候,燕军仗着自己骑兵众多,不大把晋军放在眼里,大都是选择与晋军阵战。晋军用步兵方阵、战车阻挡对方的骑兵,用弓弩射杀敌人,再有骑兵游弋在步兵方阵周围,随时对燕兵突杀,所以战无不胜。
自从慕容垂统帅前线的军队以后,燕军的打法就完全变了。他们不在坚持堂堂正正的阵战,偷袭、埋伏、诱战、下毒……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不肯与晋军做大规模的会战,这让远道而来的晋军吃足了苦头。
郗超道:“江南湿热,想要在江南大规模养马可不容易。我军多为江南士卒,本来就不善乘马,再者江南作战,骑兵也难以发挥啊!”
桓温点零头,有些黯然。江南的兵北伐,有很多制约,除了战马的因素,还有气候的因素。这次他急着撤兵,也有气转凉而士兵们缺乏冬衣的关系。
郗超劝道:“桓公莫要忧心。来日局势稳定之后,先遣贤人治理江淮,待时机成熟,必可攻破燕国!”
这次北伐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粮草不继。如果江淮间经营的好,从这里发运粮草北上,自然是事半功倍。只不过桓温急于求成,不等江淮安稳,就想直接灭掉燕国。事实上即便是燕国从邺城逃回龙城,以晋军的实力,也很难控制这么大的一片区域。待桓温大军一走,这些地方要么被燕国夺回,要么被秦国兼并。这其实也明桓温的本意不是灭掉燕国,收复故土,他要得只是一场大胜,一场足够让他取代司马氏的胜利。
郗超嘴上这么,其实心里也很明白,这场北伐耗光了晋国数年的积蓄,短时间内晋国根本就没有能力重新北伐。而桓温今年已经五十八岁了,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筹备下一次北伐了。
桓温不置可否,问道:“景兴,你看,我们能否调荥阳军来护送大军南行?”
郗超笑道:“调动军队是大司马的权力,想来刘义之是不会拒绝的。只不过数千骑兵人吃马喂的,消耗的粮草可不是一个数目,以我军现在的情况,只怕是难以应付!”
桓温点零头。刘义之现在远在弘农,想要让他调遣骑兵护送大军,需要耗费很多时间。等他们准备完毕,不定自己这些人都已经回到国内了。不过有这么一群人在旁边却不用,这并不符合桓温的作风。
“先前委任刘义之为西路军副总指挥,让他协助袁贵诚剿灭慕容德部。现在既然袁真办不成此事,那就只能着落在这位副总指挥身上了。派冉荥阳去,告诉刘牢之,让他出兵剿灭慕容德部!”桓温凛然道。
这个倒没什么难度,军中有合适的人选,所以郗超很痛快地答应了下来。